《世家再醮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家再醮记-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礼佛图的中心是趺坐莲台上的佛祖,周围则仿佛展开的画卷般,描绘了数十个供养人。或男或女、或长或幼、或坐或站、或悲或喜,皆作双手合十之状,神态虔诚地望着佛祖的方向。王玫虽然不懂国画,但仍然觉得画中之人皆是衣袂飘飘、灵动至极。
    她情不自禁地登上回廊,走近了细细观看。行了一段距离,绕了个弯后,便见前头一个男子正面对廊墙站着,双目紧盯着画中人,似是在欣赏,又似是在发呆出神。他浑身上下打扮得都极为简单:头上只是挽了个发髻,用竹簪固定,身上穿着与崔简一个式样的牙色圆领窄袖长袍,脚踏皂色短靴。然而,即使是这般朴素的装扮,也丝毫不减他浑身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世家子弟气度。只是那般随随意意地立在那里,便让人忍不住去端详他。这种仿佛与生俱来的强烈存在感,王玫此前只在自家兄长身上见过。但王珂比此人更收敛、更圆润一些。
    “阿爷!阿爷!”崔简唤道。
    那男子“唔”了一声,回过头来。他的面容与他的背影给人的感觉完全不符,脸上的胡须浓密得几乎将半张脸都遮了起来,而且似乎很长时间都未曾好好修剪过,令人完全猜不出他现在的年纪。而那双眼睛刚开始尚有些茫然,而后又仿佛瞬间便汇聚起了注意力,变得炯然有神。他的视线迅速掠过了王玫、丹娘与青娘,并未停留片刻,便落在青娘提着的食盒上了。
    端看此人形象,王玫便联想到了后世那些个不修边幅的艺术家或科学家。不过,魏晋隋唐时的文人士子也多有狂狷不计形象之人。这些人无一例外,与时下的礼教并不相合,也不在意那些繁文缛节。于是,她自动自发地将那食盒接过来,递给崔简:“崔郎君请用。”
    崔简拎着食盒转交给了他的父亲,礼貌道谢。
    “多谢。”他家阿爷也不推辞,抬手便把食盒接了过去,似是有些饿得狠了。
    王玫也不欲打扰他用午食或者观赏画作,接着便行礼告辞了。崔简有些不舍地看着她走远,回首就见自家阿爷已经打开食盒,毫不客气地吃了起来,边吃还边低声嘟囔了一句:“嗯,能吃这种素斋,捐的香油钱也不少。呵,他们家到底是有些家底。”
    “反正阿爷你每天也记不起来要吃饭。等饿了再吃,不管是素蒸饼还是天花毕罗,滋味不都一样么?”崔简道。
    男子失笑,用竹箸敲了敲他的额头:“你救下她,便是报了潼关的施饭之恩。为何又要随着她去吃素斋?想着日后再报一次施饭之恩么?施来施去,这恩情何时才能了结?你每天又要挂着记着了。”他自己挂着记着倒也无妨,但总是在他这做阿爷的面前念叨替他报恩之事,他耳朵都听得要起茧子了。原本他对这些事毫不在意,如今也不得不记住了“王娘子”这个看似寻常又似略有些不寻常的女子。
    崔简捂着被他敲红的额头,低声道:“为什么非要了结?”他见着王娘子便很是欢喜,或许便是祖母曾说过的眼缘。既然是有缘之人,为何不能常来常往?横竖太原王氏与博陵崔氏也是世交。
    男子怔了怔,叹道:“也罢。她品性不坏,由得你喜欢便是。”想了想,他又道:“日后走得近了,她定会知道我们的身份。你不担心此时欺瞒于她,她以后会生气?”
    “那我马上去告诉她——”崔简转身就要跑。
    男子赶紧拉住了自家儿子:“你阿爷我好不容易在这里藏了几日,你就见不得我清净?!”他蓄须自毁形象,就为了将面目遮住,以防熟人认出来,也好继续在外头自在逍遥地过日。如果透露了消息,让家里人得知,来个瓮中捉鳖,岂不是前功尽弃?
    “王娘子不会说的。”崔简干脆地答道。
    “……她不说,她身后的婢女不会说?你能确定那时候不会隔墙有耳教别人听见?总之,你若不想回家被困上几个月,便去罢!”男子心情颇有些复杂。他怎么突然有种自家的儿子被人抢走了的错觉?
    待王玫再回到讲经院时,李十三娘带着崔芝娘也回来了。见她进来,忙不迭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嗔道:“方才听六姑姑说,早些时候有个士子唐突你了?没事罢?”
    “没事,认错人了而已,生了些许误会。”王玫笑着回道。
    “当真?”
    “当真,骗你作甚?”
    李氏摇了摇首,对崔氏道:“十五娘,你代我去济世院捐些财物。我这就将玫娘带回去,找医者来仔细看看,以免她受了惊吓反而不自知。”
    李十三娘也点头道:“我听了刚才的消息都唬了一跳,你可别不放在心上。今日回去,必是要好好诊断一番才好。明天我再遣人给你送些养神的药材、香片,好生休息几日。”
    王玫感受到她们的善意,也便不再坚持:“也好。”倘若那人渣还在寺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又遇见了。今天还是早些回去,尽快向父母兄嫂说清楚此事比较妥当。
    于是,一行人便兵分了两路。崔氏、李十三娘仍然带着小姑娘们去济世院,李氏与王玫携着二郎王旼打道回家。行到山门外时,大郎王昉正巧赶了过来,悄悄看了看王玫,见她安然无恙,这才松了口气:“祖母与姑姑要家去?我也一同回去。”说着,他顺手把王旼拎到了自己怀里。
    出事之时,丹娘去舍利塔寻了一圈,却并未找见王昉。但如今瞧他的模样,似是知道了些什么。王玫转念想到了钟十四郎,或许是他正巧遇见王昉,与他说了些什么。这一位也是她的恩人,虽然是兄长的朋友,她也仍须找机会好好谢谢他才是。
    回到家中之后,青娘、丹娘特地烧了艾叶给王玫去晦气。王玫犹觉得不足,干脆如端阳节那天一般,用兰汤沐浴了一番,这才觉得神清气爽了许多。而她换下来的衣物,丹娘也毫不客气地都拿去烧了个干净。
    刚刚再次装扮妥当,李氏便亲自带着相熟的医者过来了。王玫并不觉得自己的身体弱到了受到一场小惊吓便会病倒的程度,但为了安抚母亲李氏,也只能顺从地让医者把了脉,又不痛不痒地开了几个凝神的方子。
    李氏吩咐厨下赶紧去煎药,又将那些小丫头都遣了下去,只留下了几个贴身女婢。王玫正想着该怎么坦白今天那场意外之祸,便见方才还优雅含笑的她猛然神情一变,脸色沉得似乎要滴出水来:“是不是元十九那天杀的混账?!别想瞒着我!听二郎的乳媪说起来,我便知道,一定是那个犬彘不如的畜生!”
    她一面怒骂着,一面红了眼圈,把女儿拥进怀里:“你好不容易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回来,我们不立刻找他寻仇已经算好的了。他竟然还见不得你安生,非得毁了你才罢休么?!元十九!元十九!往后定要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方能解我心中之恨!”
    长久以来,她虽然一直怨恨元十九,但从未在女儿面前发作出来。一则她深知女儿对元十九仍有情意,必定听不得这样的话;二则她担心提起元十九反而勾起女儿的情伤,徒惹得她哭泣不止。但是,今天居然又闹出了这么一件糟心事,她实在是忍不下去了。
    王玫没料到母亲的反应竟然这般大,连忙轻抚着她的背:“阿娘莫动怒,因这种人怨怒过甚伤了身子,反倒是不值得。”李氏将她今天气急的时候生出的念头都说了出来,她再想起稍早的恶心遭遇时,反而没有当时那般火冒三丈了。
    在她的安慰下,李氏渐渐平复了情绪:“他寻你是想做甚么?”
    王玫想了想,决定实话实说:“应是想迎娶儿罢。”
    “痴儿做梦!”做母亲的暴怒得将旁边的矮案一把掀翻了。
    “狗鼠辈!想得倒美!”与李氏的怒骂同时响起来的,是兄长王珂的冷笑声。就见他大踏步地走了进来,皱着眉头仔细端详了妹妹一番:“他哪儿来的颜面?还敢三番两次纠缠于你?”
    王玫猜必定是王昉将今日之事告诉了他,他才匆匆离开书房过来探望她。兄长正在备考县试,因她的事情打扰了他,实在是太不应该了。“阿娘、阿兄,儿真的没事,你们都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那元十九听不懂人话,又卑鄙无耻地寻机会堵儿,那儿就在家中多歇息一段时日,避开他便是。”
    “他是有备而来?”王珂眉头攒得更紧了。
    王玫也不由得苦笑起来:“我也觉得奇怪,今天并非休沐之日,他一个八品官,难道不需去衙门点卯?”
    “八品?呵,不过是散官而已。他的职官只是个九品上的校书郎。”王珂冷哼了一声,也并不解释校书郎到底是什么官职,“你回长安后,从未单独出门游玩。想是他一直派人盯着我们家的动静,好不容易才寻得了今日的机会。我会请坊中武侯多留意一二,将在咱们家附近逗留的可疑之人都驱逐出去。”
    王玫颔首道:“那我这些日子都待在家中便是。”倘若只有“出门遇人渣”、“在家中休息”两个选择,她毫无疑问必定选后者。
    “元家小儿,实在欺人太甚!”李氏怒道,“玫娘竟被他逼得连家门都不能出了!”
    “阿娘……”王玫忙抱住她,转移她的注意力,“许是近来儿运道不太好。阿娘那里不是有经文么?儿正好天天抄经,也好求佛祖保佑,解了最近的厄运。”她哄了一会儿母亲,又对兄长道:“阿兄,今日蒙一位崔小郎君和钟十四郎替我解困,我想好好谢一谢他们。”
    王珂道:“钟十四郎是我的友人,我替你谢了便罢。”提到钟十四郎,他不免又想起先前曾对妹妹提起之事,如今越发觉得二人确实有缘。只是,此事尚未询问父亲与母亲,这种时候也不好提及。“至于那位崔小郎君,他家在何处?”
    “崔小郎君与他阿爷近来都住在大兴善寺中。待阿兄考完县试,便陪我去一趟罢。”王玫道。
    “你不必去了。十五娘应该也见过那崔小郎罢,我们一起去便是。”王珂道。兄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