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银局每个县都有,他们唯一的功用就是将收上来地碎银子铸成大锭官银,以前用银子交税时唐军也不得不在每县设立银局,唐军辖下已经有五百多个县。每个县的银局只算二人,就有一千多人,他们不算唐军的正式人员,收入也是从官员所收地火耗里出。

李过忠沉默起来,唐军官员收入虽丰,但火耗这个财源太大,按照碎银熔炼损耗规律,一般损耗率在隈铍左右,大明朝庭里火耗却收到了二三钱,是正税地百分之二三十,有地更高。

就是说一个县如果税银总共是一万两,好的官员火耗能拿到二千多两,若是狠心的官吏,火耗就能拿上四千到六千两,大明县令的俸禄每年四十五两,火耗一项收入是他们俸禄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当然这些钱也不可能是县令一个人拿,还要上下左右都沾光,这项收入是明的,而且属于合法收入,至于其它暗地收入,就更不知有多少了。到最后只是百姓和朝庭都越来越困苦。

清初,官员征收火耗比明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文献记载,康熙后期各省征收火耗一般省份达到三四钱,最高的达到七八钱,百姓不堪重负,后来清庭鉴于洋人流入的银元实际重量不到一两,却与一两银子等同使同,太过吃亏,屡次有人提出铸币,却因众官员群起反对而作罢,直到清未,才勉强铸了一批银元,这个银元却不是朝庭统一铸成,而是各省自行其是,纷量不一而足,百姓并不买帐,还是要放在秤上称过才算。

唐军收的火耗虽然被限定为五分,但官员同样有利,唐军现在地税收每年已经达到了近三千万两,按百分之五计,火耗就是近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去掉损耗,也有一百二十多万两银子,摊到每个县,照样有二千多两的火耗银子,唐军县令的俸禄每年大约为五百两银子,火耗的收入还是远远超过了俸禄的收入。

不过,唐军的税收已有一半来自于商业,而且不存在有人可以免税,唐军的实际收入虽然远比朝庭要高,百姓的负担却减轻了三分之二,火耗也暂时影响不了百姓的生活,只是这火耗是一个毒瘤,会影响到官员的贪欲,何况铸币还有流通便利的好处,不乘现在这个机会铸币,还待何时。

让户部兼管铸币,户部等于夺了整个官僚系统的财路,李守忠这个户部尚书就会成为所有官员的眼中钉,不过,只是文官和地方守备系统会从火耗中得利,唐军最强大的野战军不会参与到其中,唐王才一点不在意官员们会有所反应,也不同他们相商,李鸿基可以想象,若是和他们相商,除非自己下严令,否则不会得到文官系统的同意,他们会找到一千条不可铸币的理由,即如此,又何必相商。

也只有李守忠才有这个勇气接下这个任务,他是唐王的亲叔,不怕别人的弹劾,李守忠没有沉默多久,马上答到:“是,属下一定亲自负责,把事情办好。”

李鸿基笑了起来,道:“此事在开始之前还需保密,等到银元铸好,再以此作为俸禄发下去,那时木已成舟,本王又会给官员提上二成俸禄,反对的人估计不多,你也不一定要亲自负责,你手下的那个陈宇怎样?”

提出陈宇,李守忠也笑了起来,陈宇是唐军第一次科举明算科的状元,他本是江西九江府所属县下的一个小史,平时管着一县的钱粮,得到唐军大比的消息后,辞掉油水颇丰的工作,不远千里来到唐军境内参加考试,得中状元,到了户部更是如鱼得水,很快便脱颖而出。

李守忠道:“此子可堪大用。”

李鸿基没想到李守忠对陈宇评价这么高,问道:“他现任何职?”

李守忠马上答道:“现任户部郎中。

户部郎中是正五品的官员,虽然唐军中有大量空缺,那批考中的进士升官都很快,但短短两年时间从九品升到五品,连升八级也是骇人听闻,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要李鸿基用印才有效,李鸿基依稀记得一个月前刚刚才提升了一批官员,好象就有户部的人员,问道:“他是不是前月才刚升。”

李守忠见唐王对阵宇还有映象,忙道:“不错,他经手的帐目丝毫不差,而且效率最快,才升他为郎中。”

李鸿基道:“那好,此事就交给他负责,办好了就升他作户部侍郎。”

按照编置,户部应该有一名尚书,两名侍郎,李守忠先任户部侍郎,以侍郎行尚书之职,他升上去后,户部待郎的位置都还空缺,不知有多少人盯着,终大明一朝,户部都是个苦差事,每年户部上下不得不东罗西凑,为每年的财政平衡绞尽脑汁,唐军的户部却是个优差,每年庞大的经费从户部进出,各部都要对户部小心翼翼,以便多争取到户部的拔款。

李守忠马上道:“行,陈宇负责,我也可以放心。”

李鸿基又问了一下户部的收支情况,李守忠道:“殿下,我军目前库房充实,现有存银四千三百六十余万两,黄金三百五十余万两。”

李鸿基奇道:“如何有这么多,我记得年初时存银才五千一百万两,黄金不过三百万两,被我一下子花了一千五百万两,现在的存银应该只有三千六百万两才对,短短六个月,为何又增加了七百多万两,还多出了五十万两黄金,难道现在每个月的盈余有一百多万两,今年的田赋可还没收呢。”

唐军的田赋每年会收二次,一次是在七月,一次是在十月,现在的田赋收入基本上每次在七百万两左右,平时收的只是商税,可支出除了有军事行动或到了年关,或遇到灾荒会加大支出外,每月基本上都是雷打不动,若商税每月都能盈余一百多万两,那农税一加,唐军一年的盈余就会达到可怕的二千八百多万两。

李鸿基知道必定不是商税之功,可是自己最近好象也没捞过外快,多出的五十万两黄金,七百多万两银子哪来的。

第七卷 博奕 第十九章 心思

    李守忠解释道:“殿下忘了上次出征带回来的珍宝吗,现在我军每月支出银两在一百八十五万两左右,而商业税每月已达到了一百三十五万两,每月只差五十万两就可平衡,到了七月份田赋一收上来,上半年可盈余白银四百万两,府库所增收入都是殿下上次带回来的珍宝之功。”

唐军自从上次举行了一次鉴宝会赚得盆满钵满后,尝到了甜头,将当时展览的那个府第索性改成了拍卖馆,每月都会举行几次拍卖,规模虽然不能和第一次相比,难得的是细水长流。

李鸿基算了算,本应亏空三百万两库银,反而增加了七百万两,一进一出就是一千万两,加上五十万两黄金,唐军半年时间拍卖所得就有一千五百万两,不由感叹此时民间的财富之盛,可惜这些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之中,唐军也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拿出来。

李鸿基道:“以后可就没有这么多好东西了,拍卖还是要紧一点,不能放太多的货。”

提到拍卖,李守忠满脸兴奋,他以前管理户部时银子都是哗哗的流出,流入极少,从那次拍卖会后才彻底翻过身来,忙道:“殿下不用担心,这次拍卖的都是殿下上次征战所得,目前连三分之一的物品尚未拍完,如果按这个速度,库房里的珍宝足可以拍卖十年。”

李鸿基这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富。上次得到地那些珍宝本以为只值个一千来万,没想到才拍了不到三分之一,就超过了原先的估计。这么多的钱放在库房里不动,显然是太浪费,铸币之后还得有相应地发行。统管机构才对。看来是到了要开办银行的时候了。

中国真正的银行直到二百年后才会有。1845年英国在香港成立地丽如银行,即后来地东方银行是中国地第一家银行,但具有银行某些业务的金融活动却有悠久的历史。

在《周礼》中就有“泉府”的记载,即办理赊贷业务的机构。春秋战国时,借贷行为已经很普遍。到了商业发达的唐代,不仅开办了称为“飞钱”地汇兑业务。还出现了“质库”,即当铺。以及后来宋朝设置的“便钱务”,而到了大明钱庄已经很发达了。

由于唐军疏通道路,撤消关卡。商品统一收取十一税,使得唐军的商业逐年红火,而钱庄也伴随着商业的红火在唐军境内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现在唐军境内大大小小地钱庄不下百家,西安一地就有二十多家。

在西安的钱庄多是总号,已有好几家钱庄几乎开满了唐军境内,不过,此时的钱庄经营品种单一,主要经营方向放在发放借贷上,这种借贷利息极高,通常一年为二到三成,如果有人要存钱,钱庄还要收取保管费,有时钱庄还经营钱币兑换,包括铜钱换银,银钱换铜,散银换整,整银换散等。

唐军有自己的钱庄,它归于户部之下,唐军钱庄的功能已有大部银行的功能,比私人的钱庄经营范围要广得多,不过,它服务的对象却是整个唐军的官僚系统和军队系统,还有拍卖时钱庄会为拍卖的富豪提供暂时的借贷,不对民间开放。

铸币以后,现在的钱庄远远跟不上需求,而且李鸿基的打算发行金银货币只是第一步,最终唐军还是要过渡到纸币,这个角色自然不是现在的钱庄所能担任,必须要有由政府控制的银行来打理,想到这,李鸿基笑道:“户部下面的钱庄以后可以公开向外营业了。”

李守忠不解:“殿下,我们的钱庄没有必要插手民间的事务,若是插手恐怕导致其他钱庄不满,再说钱庄的名声可不太好。”

钱庄借贷的利率虽然比不上民间的高利贷,但也不低,商人向钱庄借贷当然是有利可图,若是赚钱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但商人不可能是常胜将军,总有看走眼的时候,一旦达不到预期的利润,可能只是白替钱庄打了一回工,有的还要搭进自己的本钱,这还不算最惨,最遭的是生意没亏本,却被钱庄的利息压垮,到最后自己多年的积累也赔了个血本无归,因此钱庄又有一个吸血鬼之称。钱庄名声如此之差,可商人有时也确实离不开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