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在栅栏
这动物园的零件
伸出舌头想舔那几颗滚动的泪花
树木在旷野摇晃
悲伤之物使用过后
把它留在眼睛里面
一件赝品
喧闹的街市是博物馆的橱窗
下午时分,明亮的一件展品
我一直走动在这个城市
为街道增添一些纷乱
在商铺里购物
停留商场才发现
我的动作有人正在重复
穿上时令的衣服
覆盖一个假象
看上去没有情况
而衣服下面
我经常溜走
去自己的出租屋吟唱
留下空的街头身影
小 贩
这自由市场上
茄子的亮光
命令我
进入
早晨和自然
野地和静物画
跟我发生冲突的
是维护市场秩序的管理员们
倾倒一筐茄子
乱滚
小贩们惊慌
俯身去拣
我是市场宁静前的顾客
把树栽好
我把树栽好
这是一株香椿
你喜爱它可以炒着吃的嫩树叶
说好等树长大
枝叶茂盛
树的浓荫遮住我们谈情说爱的身影
移到夏季
在南方边陲发现了棕榈
阔大的叶子映衬着果实
香椿树纤细的遮挡
显得寒酸
我买来棕榈
包括原生的裹着根的泥土
运输后栽入院落
它伸展出去的曼妙树叶
承受雨水
我们各持表情
依偎着树
恢偎着树
树叶的阴影侵入话语
我为爱情所做的事
我俩仅被一根树干直溜溜地支撑
烙 印
铁在火焰里煨着
显得清瘦
它的行踪使石头上的睡眠
装饰一些苔藓
埋进山凹
我路过这里
总会和它打一声招呼
铁在石头里埋得太久
清洗不出
像微笑藏匿紧绷的脸面深处
阵雨似的鸟鸣吹打草叶
熟睡的铁醒来
在我娓娓地谈话中
晃动身影
雪
给世界银白的包装
是一种劳动
你来时携带用不尽的棉花
在野地
我成为另一类雪人
雪飒飒下着
声音正在我身上增加血肉
柳宗元垂向江面的钓钩
钓着了你的身体
出水时,你说的话
我没有听懂
而我的问话穿过了你透明的耳朵
一次洗浴
这情景
不需要解释仅是一次睡眠
单一的事情带来失传的语言
我坐在树枝下面听课
我要用你的语言说明
我脸上的绯红并不是因为激动
饥饿的国宝
我去了国宝陈列馆
画家在鸣禽的喙上被拿走的食物
现在画框仍在等待
前来喂食的观众
一枝光秃秃的树枝上面
残梅的诚实
从画笔中扯出
几许艳丽
剥去千百年人的肮脏
它是一件珍品
一句孤傲的台词
一个芸芸众生的敌人
它的美丽
浑圆
萤火虫的光亮在纸上闪动
我从纷乱的杂事中抽身排队买票
我来时没带照相机
仅把自己变成复印件
生活即景
只是在今天
我被卡在路边的便利店里
打一个出租离开
剩下的我的痕迹
不算什么
谁会去摸 下雨了
雨滴浸泡着它
我移动我
请假条似的散步
这里有一个废动作
当某人认识我
把他的招呼砸向我未来的姿态上
我留住脚步
一直在等
适用我即将浮现的样子
安 徽
在暴雨的稀释中
你捏着一座山
泥人的游戏
你回答着许多儿女的问题
和硝烟散步的城
一样
茂密的树木
只是修补战场的材料
“张辽衣冠冢”
你听见了一个回声
但不能隐藏
离家出走的今人
忘记关上的房门
家园(学诗随笔)
■ 张岩松
我们这个民族的诗意,主要表现在对山水的迷恋,人在其中的痕迹显得有些醒目,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日常情感在山水的映衬下,它的拙劣很快就暴露出来。山水是我们的家园,它不是在我们现实中间,而是在我们向往的地方。当一枝梅花伸向飘飘扬扬的雪花,在寒风凌厉中,不管你的境遇如何,它所蕴涵的香味是必须要迷恋的。意象派大师庞德在写作枯竭的时候,在东方的艺术中寻找灵感,他看见了字和词,在他的断章里,留下汉字的痕迹。他只简单的用平铺直叙的记录,试图要理解梅花的香味,他想在东方的文字中索取艺术的灵感,面对着汉字,他总是挑挑拣拣,而山水的清澈,不在我们的文字中。庞德先生的破译,只是给我们的东方艺术添加了一个额外的注解,这个注解在庞德先生的笔下,就变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附加的内容。
东方的含蓄和恬淡的意蕴,她是滋养我们的家。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我曾在异国他乡的群山中,吟诵过这首诗,在高速公路和玻璃建筑物的映衬下,这里经过机器的轰鸣,制造出的景物之外,我的吟诵面对这些钢筋铁轨,是无法穿越它到达一只外国耳朵的。休士谈论过阿伯拉罕林肯泥污的胸膛在河流中泛着金光,而当代的艺术家们写到钢造轮船,那机械的“嘟嘟”声,水面中泛着空洞的泡,河流的实用主义形象,它漂浮着轮船,它承载着煤、铁矿沙流向正在建设中的城市。我们依仗着河流带给我们的财富,但河水却正在变黑。河流本身流淌着的东方情趣,遭到了轮船的蹂躏。当代艺术的秘诀就在于对待蹂躏的赞颂。我曾出生在清洌的河边,然后走向城市。当我再次看见河流时,闻到河流中工业废品的恶臭,而我笔下出现河流时,不敢再轻易表达清洌。范仲淹写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他的这段话在乌黑的河流中,我们还能养育几天?我们的家园,她已不在我们的怀抱中。我童年的记忆,它清晰地印刷在书本上,我在吟诵她时,面对着破落的群山、肮脏的河水,这泛滥的景象,显示出无边无际的单调,工业文明它毁灭了我们的艺术家园,但是在纸上我们依然要留存它,这是当代艺术的一种,所谓的“家园感”。而我没有这个悟性,我的笔被这个单调和乏味整个的俘虏了。
诗歌如表达我们生命某种印迹的话,在河流的边上伫立着城市和城市化的人群。麻雀在修剪过的梧桐树上筑巢,建筑物方方正正地毫无个性,汽车拥堵的街上走着的都是工作者,惟一幸存的还有人在其中写诗,镶嵌在建筑物上的是一些广告标志,闪闪烁烁的灯火说明我们并没有迷失,我们在被城市现代化吞没的同时,我的情感方式也在吞没着城市。我们和建筑原本无话可说,高架桥和对面青铜雕塑映时着我们的渺小。而人们已经学会了在渺小中,让诗生存下来,人们在城市的铺面上消费,一首烂歌就能够唱遍大 江南北,艺术、杂志酿造着自己的乳汁喂养着人群,而诗人在这些纷乱中坚持着自己的童贞,一代人在挣钱,一代人在工作,这些类似一个庄稼人在捆缚收获的庄稼。诗人也生活在中间,只是对摇篮的迷恋,他们会感到陌生。真正的当代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文学也会感到厌弃。由于被教育“说谎的不是好孩子”诗人天生不知道在谎言中制造迷幻。当代的诗歌数量庞大,它出现在互联网上、民刊中,里面显现出内容隐去姓名的话,它们记录着人在城市化中丧失自己那么一种呻吟。诗人在消费语言,我们从纷繁的诗句中读到两个字“机械”,原本讲的是机器有规律的运转,而诗人恰恰在城市化的乏味中留下了这样的印迹。我们所做的就是要把这些修剪的符合诗性的样子,那种陪伴着建筑物的毫无特色的迟钝,正是对古老的山水情境的一种嘲弄。我们和情境的距离如此的遥远,这种遥远本身形成了一种装饰,没有人愿意在这个装饰面前回答问题,如果有先贤者的话,这个祭坛上一定供奉着的是卡夫卡、加缪、艾略特、金斯伯格等,这是我们重新开始学习的学校。
我的写作依据是:人们在像一个俘虏那样被物质化的世界驱逐着、投降着,我勾勒的图象,有人在日常中比我描述的更加准确,这里不能称作是“家园”,但我也无法驱赶它笨重地站在山水中间,阻挡住我要回家的所有道路。
反向的诗歌
■ 唐 欣
一般说来,以中国之大,冒出什么高人我们也无须大惊小怪。但是这位冷不丁从斜刺里杀出的、诗界的陌生人张岩松,还是让人吃了一惊。说他陌生,是因为在此之前,诗界对这个写作已近20年的“老家伙”几乎未有所闻。在我们习惯的分类法之外,我们一时真不知道该怎样处置张岩松这些毫不理会文学史和既定诗歌系统、脱离了现有轨道、意外的、甚至是反向的诗歌。
张岩松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自觉地、彬彬有礼地与我们那种伤情和滥情的诗歌主流至诗歌传统拉开了距离:“我是大街上人的某个难受的部分/依靠香烟喂养它们。”“窗外,雪压断了树枝/它也是我的烟瘾。”这使他获得一种独特的立场,我们不妨说,这是一种居高临下、冷眼旁观的立场:“地球带领我多转了几圈/我的年轮开始乏味”。“翅膀的羽毛坏了/破烂处/显示出它生活另外的样子”。他的眼光也因此刻毒而锋利:“以上是一堆积木/拼凑太过娴熟/插一句/玩具生产商现在狠赚了一笔”。这也形成了他与对象世界的一种奇特关系:“你的美像一把刀子在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