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战国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战国时代-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元前三三七年 甲申

  (图略)
  1 韩国(首府新郑【河南省新郑县】)宰相申不害逝世。

  公元前三三六年 乙酉

  (图略)
  1 宋国(首府睢阳【河南省商丘县】)设立在太丘(河南省永城县西北)的宋国地神祭坛崩塌。
  2 邹国(首府邹邑【山东省邹县东南】)人孟轲,晋见魏国(首府大梁【河南省开封市
  】)国君(三任)魏  。魏  问说:“老先生,你不嫌遥远,跋涉千里而来,有什么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建议?”孟轲说:“你为什么总是把利挂在嘴上?我所追求的,只有仁义。你说:有什么利于我们国家?官员们说:有什么利于我们家族?平民们说:有什么利于我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上下互相斗争,国家就发生危险。而追求仁义则不然,从来没有充满爱心的人会忘掉他的亲人,也从来没有充满道义精神的人会把他的君主放到脑后。”魏  回答:“你说得对。”
  当初,孟轲是孔伋的学生,曾经提出问题说:教育民众,第一件要先做的事是什么?孔伋说:“先训练民众追求利益。”孟轲说:“高贵人士教育民众,应教育民众仁义,你为什么会有这种主张?”孔伋说:“仁义是最高最大的利益。官员没有爱心,人民便无法过平安日子,人民没有道义,则大家崇尚诈骗,就成了最大的‘不利’。《易经》说:‘利益,是仁义的最后目标。’(利者,义之和也。)又说:‘追求利益,才可以使生活安定,培养更高的品德。’(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这正是最大的利益。”
  司马光曰:
  孔伋、孟轲的话,看似相反,其实相成。只有仁义的人知道仁义是最高利益,不仁不义的人却不知道。孟轲对魏  率直的褒扬仁义,而贬谪利益,对象不同而已。
  柏杨曰:
  司马光认为孔伋的说法跟孟轲的说法,是一样的,我们不以为然。孔伋认为最高的利益,就是最高的仁义,二者浑然一体。元首追求国家的利益,他就是一个仁义的君王,追求国家利益如果不是仁义的君王,难道是残暴的君王?孟轲大刀一挥,劈成两半,一半是“利益”,一半是“仁义”,使二者互相排斥、尖锐对立。什么叫“仁义”?又什么叫“利益”?修桥筑路是仁义还是利益?发展商业是仁义还是利益?从孟轲跟孔伋的对话上,可看出孟轲并没有被说服,反而一直坚持。孔伋虽然是老师,却没有学生吃香,孟轲的思想——强调“义利”之辨以及简单粗糙的二分法思考模式,影响中国知识分子至巨。

  公元前三三五年 丙戌

  (表略)
  1 秦国(首府咸阳【陕西省咸阳市】)攻击韩国(首府新郑【河南省新郑县】),占领宜阳(河南省宜阳县)。

  公元前三三四年 丁亥

  公元前世纪·前三三四年 齐魏称王,战国时代开始
  公元前四世纪·前三三四年 楚灭越·十一国并立
  (表略)
  1 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国君(四任)田因齐、魏国(首府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国君(三任)魏  ,在徐州(山东省滕州市南)会晤,互相承认对方是国王。(自此,齐、魏分别建立王国。田因齐即一任威王,魏  即一任惠王。)
  柏杨曰:
  司马光认为三家瓜分晋国是一大巨变,礼教、等级、名分,全部崩毁。事实上当然不是那回事,因为他们仍然都在周国王统御之下,而周国王本来就有权擢升任何一个人当国君。依司马光的标准来评论,本年(前三三四年),齐、魏国君忽然宣称自己成了国王,才是真正的巨变。从此以后,两国国君跟周国王一般高,平起平坐,公然成为可怕的叛逆,却并没有产生司马光所预料的效应,反而这种当国王的风气,使其他封国纷纷跟进。战国时代,遂进入跑道。
  2 韩国(首府新郑【河南省新郑县】)国君(六任)昭侯(名不详)兴建一座高门(可能是兴建一个宫殿的高门,也可能像巴黎凯旋门一样,兴建一个纪念性建筑),屈宜臼(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国务官,时正在韩国)对昭侯说:“我认为你绝不可能走出这个门,为什么?因为不是时候。不是时候的意义,不是指日子时辰不对。人生在世,有时顺利、有时倒霉。从前,你曾经顺利过,却没有兴建高门。去年(前三三五年),秦国(首府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占领宜阳(河南省宜阳县西)。今年(前三三四年),韩国大旱,你不厉行节约,体恤民困,反而豪华奢侈,好像国强民富一样,这是亡国的措施。所以,不是时候。”
  3 越王国(首都姑苏【江苏省苏州市】)国王(六任)姒无彊,攻击齐王国。齐王(一任威王)田因齐派人游说姒无彊,告诉他攻击楚王国(首都郢都)的利益更大。姒无彊遂倾全国兵力,向楚王国进攻。楚王国猛烈还击,越军大败,王国瓦解,楚王国乘胜并吞故吴王国(江苏省、安徽省)全部领土,东方疆域,遂直到浙江(钱塘江)。越王国从此在历史上消失,残留的贵族,内斗不息,有的自称国王,有的自称国君,各率自己的部落,流散在海滨一带,分别向楚王国臣服。(越王国自姒勾践称王建国,共一百六十四年而亡。从此,楚王国领土大增,直抵东海及台湾海峡。)

  公元前三三三年 戊子(1)

  公元前四世纪·前三三三年 苏秦游说六国路线
  (表略)
  1 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攻击齐王国(首都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包围徐州(山东省滕州市南)。
  2 韩国(首府新郑【河南省新郑县】)高门完工,国君(六任)昭侯(名不详)逝世,
  子威侯(名不详)继位(七任)。
  3 最初,周王国首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人苏秦,晋见秦国(首府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国君(二十六任)嬴驷,提出兼并天下,统一中国的大战略,嬴驷拒绝采纳(嬴驷刚杀了公孙鞅,正厌恶外国政客)。苏秦遂去燕国(首府蓟城【北京市】),向国君(三十七任)文公(名不详)提出跟前一个大战略恰恰相反的另一个大战略,他说:“燕国所以一直没有卷入战火,是赵国(首府邯郸【河北省邯郸市】)在你们南方作为屏障的缘故。秦国如果攻击燕国,战场在秦国的千里之外。而赵国如果攻击燕国,战场却在赵国的百里之内。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却担心千里之外的祸患,这是错误的想法。我愿主上跟赵国结盟,和平共存,燕国就永远没有灾难。”燕文公大喜,资助苏秦车马行装,请他帮忙。(《战国策》:燕文公说:“我的国家太小,西面是强大的秦国,南接齐【首都临淄】赵,齐赵也是强国,今天先生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既然缔结南北合纵同盟可以使燕国得以获得安全保障,我愿举国相随。”)
  苏秦到了赵国,向国君(五任肃侯)赵语说:“世界上,山东地区(崤山以东)没有一个国家比赵国更强,秦国看作眼中钉的,也只有赵国。然而,它却不敢大举进攻赵国,怕的是韩国和魏王国在它背后下手。秦国如果大举进攻韩国和魏王国,一望平原,没有巨山大河阻挠,逐渐蚕食,大军可以直抵两国首都(韩国首府新郑【河南省新郑县】,魏王国首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两国不能支持时,必然被秦国并吞。一旦没有韩、魏,秦国下一步的暴行,将加到赵国头上。我们可以查看地图,山东各国的疆土,比秦国大五倍,估计各国武装部队,比秦国多十倍。六个大国如果集中力量,向西攻击秦国,秦国一定破碎。现在有些人,打着追求和平的招牌,拼命说服各国割让土地给秦国。达到目的后,他身享荣华富贵,而国家所受的伤害,他却一点也不分担。那些政客乐意于夸大秦国军事力量的毁灭性,建议割让土地。这件事,主上应认真检讨。站在你的立场,我以为最高的谋略,莫过于韩国、魏王国、齐王国、楚王国、燕国、赵国,共同缔结联盟,抵制秦国。安排各国统帅(将)和宰相(相),在洹水(河南省安阳市北安阳河)附近城市,举行部长级会议,互相交换人质,签订盟约。盟约规定:‘秦国攻击任何一国,其他五国同时派出援军,或骚扰它的后路,或增援被攻的城镇。如果有一国不履行这项盟约,五国联合,共同对付它。’各国组成这项南北合纵同盟和抗秦阵线,秦国军队势必不敢再出函谷关(河南省灵宝县东北)一步,为害山东。”赵语大喜,把苏秦待作上宾,厚加赏赐,派他前往各国。(《战国策》:赵语说:“我年纪还小,而即位的时间又短,还没有人指教过我安邦定国的大计。先生有意于世界和平,使各国免于侵略,我愿意听从。”于是封苏秦当武安君,拨给他安车【可以在车上睡觉】一百辆、黄金二万四千两、白玉一百双、绸缎三千六百米,去说服其他各国。)
  而就在这时候,秦国派大将侍卫官(犀首)公孙衍,攻击魏王国,魏王国四万人的生力军溃败,大将龙贾被俘,雕阴(陕西省富县)陷落。秦国大胜后,扬言东进。苏秦恐怕秦军攻入赵国,破坏南北合纵同盟,为了阻止秦军,于是激怒他的好友张仪,使他担当这项任务。
  张仪,是魏王国人,跟苏秦同时是鬼谷子先生的学生,学习纵横捭阖的政治谋略,苏秦自知不如张仪。然而张仪周游各国,不但受不到欣赏,在楚王国反而受到困顿。苏秦于是请他到赵国,而又故意侮辱他。张仪羞愤交集,认为列国中只有秦国才有力量打击赵国,就投奔秦国。苏秦秘密派他的随从(舍人)用大量金钱帮助他。张仪遂得以晋见秦国国君(二十六任)嬴驷,嬴驷大为高兴,任命他担任外籍顾问官(客卿)。这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