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星期以后,毛发表文章,对斯大林作出了评价,他在一些重要的方面与赫鲁晓夫存在着分歧。毛认为,斯大林“错误地把自己的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地位,把他个人的权力放在和集体领导相对立的地位。”共产主义运动需要领导,但当一位领导“脱离群众”时,他的作用就会降低。
斯大林犯了严重的错误,尤其表现在农业、南斯拉夫问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方面。但他不是在任何事情上都有错误,除了所犯的错误,“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③
在同一篇报纸评论中毛重复了他的主旨。他对俄国同志极为不满,社会主义并没有结束矛盾斗争。社会主义制度下还要继续进行革新和社会改革,人类仍处在他的青年时代。
这篇评论发表后不久,毛接见了俄国特使米高扬,当面批评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所采取的全盘否定的做法。双方都明白,米高扬来北京,是签署苏联对中国经济援助合同。毛提出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给予中国的援助应双倍于合同上的数字。中苏阵营面临着灾难。
在否定斯大林问题上的争论正好与中国对苏联技术援助的失望搅在一起。毛后来回忆道:解放后,3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④
毛在其1949年以后最著名的文章《论十大关系》中谈到对苏联模式的疑虑。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报告震动了毛泽东,促使他重新考虑在中国应该做些什么准备。他后来解释说:“这促使我和34个部长进行了一次讨论,考虑了10项基本关系,我的头脑充实了,‘冒进’了。”⑤结论是,首先,中国要摆脱俄国的工业化模式。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掌权7年来的经验和破除对莫斯科的迷信问题发表了他政治生涯中的著名讲话。他认为,每个人都希望中国的重工业发展得快一点,但调查研究发现,这是以牺牲轻工业和农业为代价的——而农业恰恰是给国家提供食品,为轻工业提供原料的,它也是资本积累的源泉。同样,内地工业的发展是以牺牲沿海工业为代价的,尽管这样做的理由是害怕美国袭击,但未免做得太过火了。
制造更多的飞机和大炮、原子弹是需要的。但生产这些东西最好的办法是削减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占国家支出三分之一的军费,要减到五分之一,这样才能建立工业基础。
工人的生活水平应该提高,应该增加工资。俄国的农民受到严重的盘剥,被强制以低价出售农产品。中国应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们需要“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中国应该放弃苏联限制地方权力,中央掌管一切的做法。把地方权利限制的太死是没有好处的。他说,“在解放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我们的经验还不多,还不成熟。”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人对少数民族的沙文主义应该坚决反对。
“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至少地下资源很可能是少数民族‘物博’。”
为了要镇压反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权“现在非有不可,而且非继续加强不可”。不用说,绝不能有太多讨厌的官僚,“在一不死人,二不费事的条件下,我建议党政机构进行大精简,砍掉它三分之二。”
一个国家领导人,公开要求削减三分之二行政雇员和执政党官员,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说反革命已经肃清了,可以高枕无忧了,是不对的。只要中国和世界上还有阶级斗争,就永远不可以放松警惕。”
“但将来,应该减少逮捕人数,避免死刑。如果一个人以政治犯被处决,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许多人头就要落地。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可以杀错人。一颗脑袋落地,历史证明是接不起来的,也不像韭菜那样,割了一次还可以长起来。……”
“第三条,消灭证据。……这个反革命常常就是那个反革命的活证据,……”
“第四条,杀了他们,一不能增加生产,二不能提高科学水平,三不能除四害*,四不能强大国防,五不能收复台湾……”
但是那些“犯过错误的人,只要善于从错误中取得教训,也可以少犯错误。倒是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容易犯错误,因为他容易把尾巴翘得高”。
最后,毛提出了正确地学习和借鉴外国的方法。“过去我们一些人不清楚,人家的短处也去学。当学到以为了不起的时候,人家那里已经不要了。”
“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十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了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应该坚决抵制腐朽的官僚体制,同时,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甚至企业管理。“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
毛进一步说,中国人必须学会丢掉盲目自大的情绪。中国没有理由骄傲,中国革命比俄国革命晚了三十几年。尽管我们的革命比所有的殖民地国家早了一步,但“在这点上,也轮不到我们来骄傲”。⑥
周恩来和他的同事们对毛的经济见解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这种过激的经济运动,走的是其它国家没有走过的道路,不可能成功。后来,毛承认在工业方面发动一场跃进的问题还“没有作明确决议,”尽管他指出有一个“君子协定”可以发挥决议的效用。⑦
中国反斯大林主义的最重大的行动,就是毛决定允许非党人士有言论自由,以便于和别的社会主义国家所进行的一切改革相配合,避免出现在东欧一些国家所发生的暴乱。5月份,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当法国前总理埃德加·法赫访问中国时,毛告诉他,“要允许批评,否则,就会出现不满和不理解。要允许人家说心里话,……”但同时,“一个人必须考虑到特殊的环境。不管你高兴与否,认识到客观限制是有必要的。”
在会谈结束时,法赫谈到毛的诗。
毛说,“那是过去的事了。我曾经写过的诗,这不假。那是在我的军旅生涯岁月,一个坐在马背上有时间,可以研究韵脚和韵律,可以思考推敲。马背上的生活是很不错的。这些天,我一直想念那过去的日子。”⑧
几天后,毛横渡了长江。他穿着白短裤,在十几名青年人的陪同下,用了2个小时游了12英哩。在以后的3天内,毛又和这些当地的游泳者两次横渡长江,他时而仰泳,时而侧泳,时而又蝶泳。偶尔他还用手抱着头,在水上漂浮,与身边的人交谈。横渡结束时,他自信地说:“如果我吃了东西,我在水里还可以再呆2个小时。”他在一首名为《游泳》的词中,表达了他自信和欢畅的心情。
第3部 大权在握第20章 夜鹰(2)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几个月后,毛主持了长江大桥的落成典礼。他称它是“钢铁长虹”。
这期间,政治局内部的稳健派一直在忙碌着。一篇由周恩来授意写的社论,提出反对“轻率鲁莽的冒进”。毛拒绝阅读此文。他后来回忆说:“好像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这篇社论,我批了‘不看’二字,骂我的为什么看?那么恐慌,那么动摇,……”⑨技术专家们集中力量反对他们称为急躁、冒进、力图一夜之间干完一切的思想和行为。
为了说明高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该社论引证了一个例子,即双轮双铧犁的产量大大超过了实际需要,结果造成70万具废弃。工业用的经济作物的生产得不到重视。由于毛坚持进行强制性的合作化运动,致使大量家畜遭到屠宰。
1957年夏天,周恩来就反对毛的行为做了检查。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承认自己“要对1956年反冒进的错误负责任,我做了自我批评”。在这一时期,反对毛的还有李富春、陈云、李先念、邓子恢和薄一波。
毛泽东的态度非常坚决。在1956年8月底,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毛发表了讲话,解释了为什么速度是根本问题。他说:
“美国只有一亿七千万人口,我国人口比它多几倍,资源也丰富,气候条件跟它差不多,赶上是可能的。应不应该赶上呢?完全应该。你六亿人口干什么呢?在睡觉呀?是睡觉应该,还是做工作应该?如果说做工作应该,人家一亿七千万人口有一万万吨钢,你六亿人口不能搞它两万万吨、三万万吨钢呀?你赶不上,那你就没有理由,那你就不那么光荣,也就不那么十分伟大……”
“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