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外来文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代的外来文明-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位奇特的,反对外来事物的诗人。


第一章 大唐盛世(二)外来事物在文学中的反映(2)(图)

职贡图 唐代 阎立本 卷 绢本 设色 纵61。5、横191。5厘米    

  画中所见,显然是“异方献宝,万方来朝”。所绘为唐太宗时,爪哇国东南有婆利国、罗刹二国,前来朝贡,途中又与林邑国结队,于贞观五年(631)抵达长安。全幅共27人,画中人马各自成组,由右往左前行。一脸虬须骑白马,后有仆人持伞盖掌羽扇随从,后随抬一笼子的鹦鹉,这可能是林邑国的使者。画左端也有伞盖随侍者,手捧怪石,旁有黑肤卷发昆仑奴,可能是婆和国使者。画中人物穿附、持象牙,着古贝布、有孔雀扇、耶叶、琉璃器(双重罐)、臂钏、敬浮屠、假山石(蚶贝罗)、香料、革屣、珊瑚、花斑羊等,画之时代虽未必是唐,但存唐之历史则弥足珍贵。  但是,外来事物传入的历史在唐代诗歌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关于外国题材的传奇文学比反映外来事物的诗歌要有名气得多,反映外来事物的传奇故事构成了唐代传奇的一个重要流派。八世纪末的二十年和九世纪初的二十年,即八、九世纪之交的四十年间,是反映外来事物的传奇最兴盛的时期。特别是在九世纪初年,各种各样的奇妙的想像以及新奇的内容,形成了传奇文学的流行模式。幸运的是,许多反映外来事物的传奇作品一直流传到了二十世纪。通常有这么一类关于神奇宝石的故事,它或者由诡密的异域人带入唐朝,或者是他们在唐朝境内寻找。这些宝石具有澄清污水的妙用,还有揭示埋藏的宝藏的功能,它能够为航海者带来顺风,或者天生就具备了其他一些同样能够满足人们的欲望的属性248。追求怪诞离奇的风气249,在晚唐那种令人惊叹不置的,嵯峨险劲、凛然肃穆的风景画中也表现了出来250。当然,这种风气也包括艺术品中表现的那些充满浪漫情调的外来之物。从种种荒诞不经的故事里和那些由国外传来的,深受人们喜爱的物品身上,我们可以列举出最典型的例证来证明这些风气。尤其是那些据说在唐代以前就已经进献给了中原王朝的,最奢华的奇珍异宝,是最能说明这些风气的例证。因此,我们将要讨论的并不是真的进口货的魅力,而是在陆地和大海上无处不在的那些商货的魅力;不是真正的黄金制作的礼物,而是以这些贡物为原型而虚构的,传说中的贡品—向往的珠宝和想像的金银织品。


第一章 大唐盛世(二)外来事物在文学中的反映(3)(图)

三彩女骑马俑 唐代 高35。5、长28厘米 1972年咸阳市礼泉县李贞墓出土 昭陵博物馆藏    

  女俑面庞圆润,细眉朱唇,额上画有四个黑色圆点细花钿。内穿淡黄色窄袖衣,外套圆领半臂,系绿色长裙,足着圆头鞋,一手下垂,一手置于胸前,为初唐妇女骑马出行的写真。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女俑头戴“山”字形宝相花纹翻沿胡帽,由此可见唐代崇慕胡风,以及仿效胡风的盛行。  想像的贡品一开始并不是在唐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但是这些经过想像加工的贡物反过来确实刺激了人们的想像力。其实从古代时起,就已经有了向穆天子贡献奇妙贡礼的故事。自那时以后,每个时代都有种种由外国贡献的神奇的贡礼的传说。据记载,古代的“赤乌之人”曾经向周穆王敬献过两位美女,周穆王将她们纳为嫔妃251。这两个女孩子的原型,就是作为贡礼从科罗曼德尔海岸送来的两位黑人少女。据十三世纪的一部精详的史料书中记载,这种黑人少女“黑如昆仑,其阴中如火,或有元气不足者,与之一接,则大有益于人”252。古人相信,国外的旅途充满着自然界的险阻和精灵鬼怪的危害,在中国范围以外的任何地方,随时随地都会有大难奇险降临头顶,这种看法进一步增加了种种神奇传说的魅力。古人总是相信,精灵鬼怪等候在山间小径的每一处拐弯的地方,潜伏在每一次热带风浪的后面253。来自外国的人和物都自然地带有这种危险而又使人心醉神迷的魅力。即使晚至唐代时,外国传来的神可能还带有某种不确定的魔法和危险的妖术的味道。然而在每个时代,只要一件事与某个遥远的地区有关,人们就乐意相信各种离奇古怪的迷信说法,在我们这个时代也不能例外。简而言之,这种幻想的贡物的概念,在九世纪并不是新鲜玩艺。当时记载这种贡物的书籍仅仅是给那些古老的,未加修饰的传说赋予了新的活力。但是九世纪的这些著作,也从唐代前半期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原始素材,因为这在九世纪的唐朝所能见到的外来事物中已经成为了稀罕之物了。在七、八世纪,尚慕胡风的倾向在物质以及精神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域外之人以及他们新奇的服饰随处可见,仿效外国人的风气到处盛行。在这活跃而开放的时代中,天子甚至必须要一次次地发布禁令,禁止灾祥符瑞、异兽奇禽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物品的贡献,以便为他的那些奢糜而轻信的群臣做出榜样。唐朝的创建者在他登基的第一年里发布的一道诏令,就是这种示范简朴的一个显著的例证254。当然我们首先应该指出,这道诏令的颁布还有另外的意图,这就是特意强调在唐朝之前的隋朝政权的奢糜无度。在这道诏令中规定“……其侏儒短节、异兽奇禽,皆非实用,诸有此献,悉宜停断,宣布远迩,咸使闻知”。其实这道诏令并没有实施很长的时间,此后,唐朝皇帝又一次次地发布了类似的禁令255。在这些诏令中不是将矛头指向类似来自诃陵的五色鹦鹉这样的奇禽,就是直接将东北地区的白如霜雪的猎隼那样的没有实用价值的禽鸟作为被禁断的对象。


第一章 大唐盛世(二)外来事物在文学中的反映(4)(图)

张果见明皇图 任仁发 元代 卷 绢本 设色 纵41。5、横10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果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为唐时人,自称生于尧时,故称张果老。唐玄宗派人迎入长安,此图即表现张果老在唐玄宗面前施展种种法术的情景。身穿龙袍的唐玄宗李隆基(明皇)高坐圈椅之中,右边的第一人即张果老,白髯高冠,紫衣对坐;地下有一箧,启盖斜置,一头小白驴正从箧中飞奔而出,一童蹲地驱之。人物气韵生动,用笔轻净利落,衣纹作游丝描,线条简练刚劲,设色古雅明丽,极为工整。任仁发(1255—1327),元代画家、水利家,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今属上海)人。工书法,擅画人物、花鸟,尤长于画马,识者谓可与赵孟相匹敌,“用笔逼龙眠”,“法备而神完”,在当时享有盛誉。  但是,在经历了八世纪后半叶的动乱之后,在唐朝这块饱经蹂躏的土地上,人们能够见到的,从海外和陆路传来的珍奇物品越来越少了。而且经过黄巢的劫掠(例如掠夺广州期间对外国商人的大屠杀)之后,外来的奇珍异巧就更为罕见了。也就是在这同一个世纪里,唐朝政府开始了对外来宗教的大规模的迫害运动。从一般唐朝人的眼光来看,这次迫害运动不仅是要铲除外国宗教、外国僧侣以及外来宗教的信仰者,而且也要铲除外国书籍和外国神像。  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不管是佛教手稿还是医书,也不管是昂贵的锦缎还是珍奇的美酒,甚至哪怕是想要一睹来自突厥斯坦的杂耍艺人的风彩—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于是古代传奇得到了新的,旺盛的生命力,它为怀旧的想像提供了感官所不能给予的东西。在我们看来,这些情形的发生是一点也不足为怪的。  有关虚构杜撰的进口物品和怪异荒诞的贡物的唐代传奇,绝大部分创作于九世纪时,而在这一时期,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256。在贸易品方面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在九世纪时被文学作品中对外来物品的夸张描写取代了。一位现代学者是这样说的:  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我们已置身于梦境之中,灵魂像蜡烛之光,在梦境中微微闪烁。自然景致变成了一种“内在的特征”。世界淹没在了无边无际、朦朦胧胧的海洋之中,留下来的只有“一缕香魂”257。  在传奇故事中,有许多都是假托叙说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故事。在唐朝历史上,玄宗是一位神话般的国王,是唐朝处在世界主义时代时的一位最荣耀的君主,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内行的外来物品的鉴赏家,甚至在他去世之前,玄宗就已经成了一切具有浪漫色彩的事物的象征258。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而到了九世纪时,这一切就已经成了梦想。  下文列举的几个故事,就属于九世纪的这种创作性回忆的典型范例:  据一则故事中记述,在唐朝一位大臣献给唐朝皇帝的“定国宝”259中,有两枚“西王母”的白环—西王母是一位模糊而久远的人物,她与居住在世界之巅的山里的神仙的梦想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白玉环与其他那些民间传说中非常有名的,具有魔力的玉环很相似。据信,谁要是有了这种玉环,他就能使所有周边的国家臣服260。


第一章 大唐盛世(二)外来事物在文学中的反映(5)(图)

独角兽 魏晋 彩绘 砖长17。5、宽36。5厘米 甘肃嘉峪关魏晋13号墓    

  关于独角兽的记载,西方在公元前398年,希腊历史学家Ctesias就写道:“独角兽生活在印度、南亚次大陆,是一种野驴,身材与马差不多大小,甚至更大。它们的身体雪白,头部呈深红色,有一双深蓝的眼睛,前额正中长出一只角,约有半米长。”这些描述他是从一些旅行者那里听来的。有人推测,独角兽可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