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园林也明显受到外国的影响,像冷水循环的装置、希腊风格的柱子,以及在建筑和石牌楼中运用圆拱技术。16    
    由于吸收了禅宗的影响,山水园林在宋代(公元960—1279)达到美学的巅峰。山林、流水、树木和花卉的自然美给禅修者感应以至于达到禅悟,并修证形而上的禅宗境界。因而在美景之中找到禅寺并不让人讶异,实际上禅寺本身就是一座山水园林,禅宗的美学、意境和愉悦无可避免地注入园林艺术之中。诚如任晓红所说,禅宗有助于提升私人庭园,并影响到中国园林的特色。17    
    由于新添高雅情操的元素,以及拜技术进步之赐,建筑物的修建已经达至高度成熟。一般来说,富裕的上层阶级、先进的技术和艺术家的品位,都促进了园林建筑的迅速发展,所有精英人口都热衷于建造自己的庭园,在园里欣赏人工打造的山林水泽和花卉之美,也可以邀请客人一起享受美酒、宜人的音乐和诗意。这些私人庭园的传统功能一直延续到近代之前的明清时期。    
    在这种背景之下,没有人会对帝王宫苑的雄伟壮观和奢侈程度感到惊讶。公元962年,宋代的开国皇帝在首都开封的东北方依照洛阳的宫殿和园林样式,营造一座壮丽的花园城市,并且修复宜春苑和玉津园这两座老旧园林;而皇室又继续在公元966年和980年盖了琼林苑和金明池两座新的帝王宫苑,这些宫苑到公元12世纪初还一直存在。每年春天,宋代的皇帝十分自豪地命令侍从开放琼林苑和金明池这两座壮观的宫苑给民众游赏,直到皇帝在冬天离开才关闭宫苑。18    
    不过,宋代最好的帝王宫苑应当是宋徽宗在公元1117年修建的著名艮岳,它覆盖一面巨湖,直径达6。4公里。虽然宋徽宗是个平庸的皇帝,却是一个天才艺术家,书法字画都属一流。他把自己的艺术感发挥在众多的亭台楼阁和长廊台观中,以及宫苑里珍贵的树木、花卉和竹林。为了让艮岳永垂不朽,他要求从南方运送大量体积巨大的花岗石(事实上这是来自太湖的太湖石)。取得这些石头的代价非常高昂,不但需要庞大的人力将这些非常沉重的石头一路运到开封,而且沿途经过的大运河、众多桥梁和灌溉系统都因为运送石头所开辟的道路而受到损害或破坏。19很多历史学家相信,引起民怨的花岗石运送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不过,艮岳及其伟大的艺术创作,特别是山丘、湖泽、奇石、树林、花卉和人工建筑的鲜明布局,基本上为数个世纪后的圆明园建立了一个令人赞叹的先例,唯一显著的差别,就是圆明园没有像艮岳那样规模的动物园。


第二部分:建   筑园林艺术的成熟(2)

    与宋朝并存的契丹辽朝和女真金朝,统治了中国北方几个世纪之久,他们的统治者在今天的北京四周建造了许多优美的庄园别墅。后来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北京作为他们的大都。虽然蒙古的皇帝和亲王都不是杰出的园林建造者,但是有人认为山水画达到最辉煌的时代是在元朝,而且毫无疑问地对后来的园林设计与营造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像赵孟(公元1254—1322)这类卓越的艺术家因为将绘画技巧转化成园林设计而赢得赞誉。20在这个时期,北京作为蒙古人在中国的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帝王宫苑都建造在北京近郊。后来的明朝皇帝,特别是永乐帝(在位期间公元1403—1424),在北京重新修复并扩建元朝皇帝的大院,即后来的紫禁城,并在宫内建成御花园,这些建筑到今天仍然存在。明代在北京西北郊区陆续建造了很多园林,这里也就是日后圆明园落成的地方。    
    从公元14世纪到18世纪的明清时期,正当许多皇帝和亲王都在北京的西北近郊建造了很多优美园林的同时,私人庭园的营造,特别在中国南方,也有很大进展,像苏州、杭州、南京和扬州等著名城市,可以发现大量富丽堂皇的庄园别墅。尽管这些私人拥有庭园的规模普遍比皇家的宫苑来得小,但也有例外,18世纪中国大学者兼诗人袁枚拥有的随园就是一个佳例。他这座位于南京的园林由38座人工建筑组成,包括他的主要书房、画室,以及24座不同的别馆。21    
    最重要的是,明清时期的南方园林最具巧思。整体来说,南园展现了更精致的美学品位,特别是从个别的建筑中表现出优美与典雅,尤其是在这段时期以富裕苏州士绅为传统的中国园林,创造了最佳的典范。根据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的见解,“华南的私人庭园是最具代表性的范本”22。稍后我们将可看到,南方庭园的精髓深受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他在18世纪扩建圆明园和建造承德避暑山庄的时候,就参照了许多南方的景致和建筑。    
    接下来我们将会提到至少两位传统的中国园林设计者:李诫和计成,他们在营造园林的悠久历史上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这两位都值得我们重视,因为他们的见解对于圆明园的设计和建造有不容置疑的贡献。李诫是宋代建筑师,在公元1103年出版了极具价值的著作《营造法式》。这本书有非常多的插图说明,十分仔细地讲解设计和营造的方法,提到怎样建造拱桥和运用水来美化园林,并将琉璃瓦的使用标准化,这一点就成为宫殿、厅堂、楼阁、别馆、凉亭、楼台和回廊的特色。“琉璃”一词源自梵文“vaidurya”,这个字首先从西南亚传入中国,琉璃经过五百年的使用才成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可以确定是由何周率先制成绿色的琉璃瓦,然后唐代的工匠继续采用他的技术,生产出举世闻名的唐三彩,通常是黄色、蓝色和紫色。23    
    计成是公元17世纪来自江苏省吴江县的学者,写出为人称颂的《园冶》。在他这部划时代的论著里,第一卷就包括了《序言》、《相地》、《立基》、《兴造论》和《屋宇》等篇,第二卷的精华在《栏杆》篇,而第三卷的篇章则讨论如何制造门窗、墙垣,选石和掇山。全书共一万字,并附带两百多张插图来解释中国风格的标准园林,特别论述山水园林跟个别景致的精巧组合。它强调要创作主要的景观来区分每一座园林,和采取人工建设来跟周围环境协调的重要性。24目前一致认为,李诫和计成的著作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在制作小山丘、湖泽、建筑物和庭院,以至于树木和花卉之间的调和处理方面,都有助提升中国园林艺术的水准。


第二部分:建   筑园林艺术最伟大的综合体(1)

    如果说明清园林综合了传统中国的园林艺术,则圆明园综合了明清园林的成果。事实上,兴建圆明园的时代,中国园林艺术早已成熟。这个时候正好是清朝的鼎盛期,富裕与专业技术的炉火纯青让清朝得以创造出不管在风格上还是在壮观上,都无与伦比的帝王宫苑。整体而言,圆明园是建筑在平坦的土地上,它是一座离宫别苑、景色围绕、园林美化、人造山石,以及庙堂、书院、图书馆等不同功能的多个建筑群的综合体。所有人工建筑都根据传统复合庭院的南北走向的形式,而东西走向联结的建筑就比较少。圆明园秀丽的园林景色,是由白色的墙、黑灰色的瓦、粟棕色的柱子、栏杆、吊饰、小山丘、湖泽、花卉、树丛等所组成。在园里有几百个漂亮的景点,其中有四十个最佳的景点是由乾隆皇帝亲自选定的。他精挑细选出绝佳的景观之后,对每一个景点命名并题署一个优雅的名称和一首解说缘由的诗。乾隆皇帝还指示宫廷画师为这四十景作画,成为一套画集,这些画册因为保留了圆明园的风貌而闻名世界。25    
    从圆明园的大小、多样性和复杂性来看,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各种建筑形式所构成以配合整个园林。主要的建筑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堂,在圆明园建筑里的主殿,或者在特定景点附近的主建筑,通常都是依照天子格局朝向南方,前面有宽阔的空间。一般来说,中国的殿堂是以圆木柱建成,挑高、宽敞和开放,以观赏四周的风景。在圆明园里面有几个著名的殿堂,包括绮春园的清夏堂和长春园里最大的欧式建筑海晏堂。在这座帝王宫苑里,最引人注目的肯定是正大光明殿,那是根据紫禁城里面原来的主殿复制出来的。    
    二、亭,它的本意就是中途在此停留的意思,是设计给人在游园的时候作为休憩和欣赏美景之用。计成对此表示:“亭无固定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设计(包括方形、圆形、六角形、椭圆形、八角形、扇形、梅花形状等),亭的每一面都是开放的,以呈现最大的视野。因此,亭通常坐落在景色最好的地方,特别在山顶、林荫之间和水岸边,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亭之大小和形式都是配合周遭的环境。从圆明园里众多的景点来看,园里的亭子有各种形状和设计,举例来说,五竹亭是其中最为珍奇的亭子。    
    三、台,是高耸没有屋顶的平台,由一堆石头或厚木板所打造。台多建筑在精挑细选的地点上,主要是要让游人可以欣赏远方和近处的景色。一般来说,台位于高地或湖边。在圆明园里邻近皇家起居室的环湖九岛上的牡丹台就最为著名,因为皇室的三朝天子: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和儿子乾隆,曾经在这里会聚一堂而传为佳话。    
    四、楼,一般来说是有两层楼高和呈长方形,坐落在山丘和湖畔之间,透过开放式的窗户来捕捉自然美景。虽然楼的建筑在圆明园内非常普遍,但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著名的四十景之一的“染霞楼”。    
    五、阁,是四面具有开放式窗户的多楼层建筑。包括圆明园里主要的图书馆文源阁在内的许多图书馆建筑都被称为阁并不足为奇。    
    六、榭,建筑在水畔或花圃旁边的景点,由于许多台榭都盖在水边,因此通常被称做水榭。在圆明园里最大湖泊—福海的周边,就有非常多的水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