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书》第五部分完美的婚姻是一种理想
刘丹译 完美的婚姻是一种理想
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亲提了一个问题:
“妈妈,婚后,我该怎样把握爱情呢?” “傻孩子,爱情怎么能把握呢?”母亲很诧异。 “那为什么不能把握呢?”女孩疑惑地追问。母亲听了女孩的问话,笑了笑,慢慢蹲下身,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儿的面前。
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儿流失,没有一点儿撒落。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之间不断泻落下来。待母亲再把手张开时,原来的那捧沙子,已所剩无几;其圆圆满满的形状,早已被压得扁扁的,毫无美感可言。女孩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领悟地点点头。
其实,那位母亲是要告诉她的女儿:爱情无须刻意去把握。越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越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原则,失去彼此之间应该保持的宽容和谅解,爱情也会因此变得毫无美感与内涵。
每个人都希望永远拥有幸福美满的爱情,那么,不妨用捧一捧沙子的情怀来对待爱情。
爱情绝非镜花水月。问题仅仅在于大多数人命运欠佳,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常有人说,爱情是不存在的,其实原因是他们得不到它而已。真正的爱情那样令人神往,你得到了它,哪怕明天就死去,或许也是幸运的。美好的爱情拒绝完美主义。因为追求完美意味着求全责备,意味着强调索取,而非奉献。没有奉献,爱情终将暗淡。一味追求完美,爱情就会消逝。
有个叫伊凡的青年,处处追求完美。他碰上了一位绝顶漂亮的姑娘,姑娘也倾心于他。伊凡感到满意,二人很快结成夫妻。但不久后伊凡发觉,姑娘虽然漂亮,可她一说话就出错,一做事就“翻船”,两人心灵无法沟通,于是就分道扬镳了。伊凡下一个婚姻对象,除了绝顶漂亮以外,又加了绝顶能干和绝顶聪明。可是没多久他发现这个女人脾气很坏,个性极强。聪明成了她讽刺伊凡的本钱;能干成了她捉弄伊凡的手段。在一起时他不是她的丈夫,倒像她的牛马、她的工具。伊凡无法忍受这种折磨,不久,他的第二次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伊凡第三次成婚时,他的妻子的优点,又加上了脾气良好这一条。婚后,两人和睦亲热,彼此欣赏。不料,半年下来,妻子患上重病,卧床不起,很快抹去了年轻和漂亮。此时,能干,如水中之月;聪明,也一无所用;只剩下毫无魅力可言的好脾气。显然,从道德角度看,伊凡应厮守终身;但从生活角度看,无疑很是不幸。想到人生只有一次,伊凡于是一狠心,把妻子逐出了家门。
经历了这几次折腾,伊凡个性成熟,交际老练,并和一位年轻、漂亮、能干、聪明、天使一样的女郎有了密切交往。他心花怒放,打算向对方提出婚姻要求。不想,“天使”很快了解到,伊凡是个朝三暮四的男人,就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遭遇打击的伊凡,伤心地在人生路上踟蹰,忽见前方竖起一杆路标,上面写道:“完美是一种理想,允许你修改,也不会没有遗憾。”
《智慧书》第六部分情爱理想
霍强译 情爱理想
每一个翩翩少年在自己特别钟情的情人身上所看到的,都是迷人而完美的风采,而我们这些感觉迟钝的旁观者对她销魂夺魄的魅力却心如冰石。谁的观点更接近绝对真理?是那位翩翩少年,还是我们?事实上,对于那位情人的存在本性,谁具有更富于生命力的洞见呢?是那位痴情少年太过于疯狂,还是我们对情人奇妙的重要意义估计不足?答案当然是后者无疑,在少年男子面前所呈现的真理当然更为深刻。
在各种令人惊奇的创造中,情人那让人心跳却又脆弱不堪的生命律动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也是不太值得人们产生兴趣的。而且,我们中除少年男子之外的其他人,也不可能像少年男子那样羞羞答答。因为少年真切地意识到了情人的存在,而我们却没有。他竭力追求与她的内在生活结成一种统一,因此他尽量以男子汉的心情将她的感情神圣化,尽力去预期她的各种欲望,理解她的各种局限。然而,他的努力还是不充分的。因为他也苦于某种茫然,甚至在此时此刻也是如此。当我们无动于衷时,我们甚至不会去追求这些东西,但我们却心安理得,仿佛我们面前正存在着的被称之为情人的外在事实并不存在似的。但是,这位情人了解她自己的内在生活,明白那位翩翩少年的谈话方式是真诚而严肃的求爱方式,因此她也会真诚而严肃地谈论并对他作出真诚的反应。
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这些少男少女之事也可能从未有过茫然!我们每个人能否设身处地?难道没有人愿意了解我们的真实存在吗?或者说,难道没有人愿意对我们的洞见作出感知性的回应吗?我们所有的人都应当以这种强烈的、富于同感的和重要的方式相互意识。
倘若你们认为这一说法荒谬,我们无法同时爱上每一个人,那么我只想对你指出,事实上,某些人的存在具有一种巨大的建立人际友谊的能力和乐于谈论别人生活的能力。而且,如果这些人心胸开阔,他们就能了解更多的生活真理。日常生活中少男少女的情爱纠葛,不是因为其情爱过于强烈,而是因为这种情爱的排他性和嫉妒心所致。
《智慧书》第六部分罗曼蒂克
霍强译 罗曼蒂克
罗曼蒂克是一种感情形式。罗曼蒂克的精髓在于:视被爱对象为宝贵知己而自己又没有占有对方,因而便采用如诗赋、歌曲、武功或任何可以想像出来的取悦方法来获得对方的注目与爱情。人们之所以认为情人有巨大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方难于被自己占有。因为这种障碍,爱具有了诗情画意,柏拉图式的感情维持了爱情的美感。结果,人们狂热地表达爱恋,而又抑制了亲昵之欲。渐渐地这种观念为许多人所接受,他们认为,纯洁高尚的欢乐只能存在于没有搀杂任何性因素的、专心致志的默祷之中。一个男人如果深恋和尊敬某个女子,他将感到无法将她同性活动联系起来,他的爱情将会采取富有诗意和想像的形式,很自然地充满了象征主义的色彩。
罗曼蒂克爱情在浪漫主义的运动中达到高峰。优美的诗歌把爱情的热望与想像表达无遗。爱情之树之所以会枝繁叶茂,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罗曼蒂克爱情是生命必须奉献的最为热烈的欢乐之泉。彼此倾心相爱、充满想像而又柔情似水的男女关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任何社会制度都应当容忍和允许这种欢乐,尽管它只是生活的内容之一而非生活的主要目的。
罗曼蒂克的爱情应该成为婚姻的动力。但是,使婚姻美满幸福的,并不是罗曼蒂克的爱情,而是一种比罗曼蒂克更亲密、更深情、更现实的爱情。在罗曼蒂克的爱情中,双方都通过一层绚丽的薄雾观察对方,因而得出的印象并不完全真实。一个女人想要在婚后仍然保持罗曼蒂克的爱情,就必须避免与丈夫的亲密行为,并像斯芬克斯一样,不袒露出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感情,同时还得保持一定程度的身体隐秘。不过,这些行为无法使婚姻进入到最完美的境地,而要达到完美,就需要没有任何假象的情真意切的亲密关系。
《智慧书》第六部分独坐的老人
霍强译 独坐的老人
婚前之爱与婚后之爱,中间往往会具有一道分水岭。
无论他们当初,曾经怎样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如胶似漆,形影不离,耳鬓厮磨,卿卿我我;曾经怎样为共同的命运挣扎拼斗,乃至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一旦男女真正实现了同床共枕的愿望,不久就会觉得,他们的那张床,不过就是湖水里的一张木筏而已。爱的激情过后,湖面平静宜人而且平庸。
因此,男女虽然相爱,却时常想要单独安静一下。即使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有时也会有孤独的感觉,那是与世人格格不入的孤独。
我经常到附近的公园散步。我发现有一位老人每天坐在公园长椅上默然长思,咬着烟斗和人打招呼,微笑着点头,但一直不愿意和人谈话。他总是在下午大约3点钟到来,大约4点钟时离开,我们成了点头之交。几个月后,我不禁好奇地问他,为什么每天都会如此。
“年轻人,”他微笑着说道,“结婚46年5个月3个星期零4日的男人,最低限度也有权每天过上1小时的单独生活。”说罢,他看了看表,便向我点点头,离开了。
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适当地独处。这是智慧的真谛。
有时,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依赖的人;独处,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从独处中获得的内心平静,正是世间的天堂。
《智慧书》第六部分甜美的体验
霍强译 甜美的体验
在爱的世界里,个人就是一切,因此即使最冷静的哲学家,在叙述一个在自然界漫游着的幼稚心灵从爱情之力那里所受到的恩赐时,他都不可能不把一些有损于其社会天性的话语压抑下来,认为这些是对人性的拂逆。因为虽然那种狂喜至乐只能发生在稚龄的人们身上,虽然那种令人迷惑到如狂如痛,难以比较分析的冶艳丽质在人过中年之后已属突起见,然而人们对这种美妙情景的记忆却往往最能经久,超过其他一切记忆。但是这里所要谈的却是一件奇特的事,即人们在重温旧事时,他们会发现生命的过程中最美好的莫过于其中某些片段所带来的回忆,在那里,爱情仿佛对一束偶然与琐细的情节,投射了一种超乎自身意义并且具有强烈诱惑的魅力。
在他们回首往事时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