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白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化自白书-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学习。    
    “在改革中有些阶层有些人会有利益上的损害,有阵痛,过去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如今下岗了。这个时候要给他们补偿,改革是整个民族的事,不能让一部分人完全承担损失。要善安排他们,要给他们出路。当年康有为搞改革,一声令下让旗人自谋生路。当时,旗人都游手好闲贯了,怎么谋取生路,光靠救济也不行,要引导他们,发挥他们的潜力。特别是那些在改革中被抛到边缘的人和集团,要充分利用他们。世界是大家的。”    
    “另外,要抓教育,我们的教育还很落后。二战的日本是战败国,在一片废中,他们首先抓得是教育。韩国在朝鲜战争后也是首先抓的教育。历史上康有为他们也抓了教育,提出‘变法以人才,人才以学校为本’,建立了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看看作用多大,北大现今还在为中国培养人才。”    
    “我们现在的改革出现的问题也不少。经济改革已搞了二十年了,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太滞的,这要和经济改革相配套才行。当然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国情稳扎稳打。大跃进就是急躁,超美赶美,结果呢?改革要求实效,不要指标,上面一赶,下面就开始造指标,这对国家没好处。”    
    


王晓秋:历史是一面镜子启蒙:从新文化运动到人文精神重铸

    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共产党,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如今新的世纪来了,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的剑,在我们经济得到了发展的同时,一些人的思想却显得越来越贫乏,很多人没有精神支柱,信仰危机,面对这些问题,新文化运动是启蒙运动,也是救国运动。我们该怎么办?    
    “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前进,必须要有自己的指导思想,人民要有自己的信仰,精神要有支柱。发展经济思想应当走在前头,这样才能发展在前头。”    
    “新文化运动首先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当时世界上各种思潮都传播到了中国。这就面临着选择,最初连无政府主义也当成社会主义了。后来通过几次大的论战才弄清。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过去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认为就是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对立的。其实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的一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他们也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思想的,他们还是提倡传统和外国的新思想结合起来。吸收外来的先进的,结合自己传统,进行溶合、溶化,建立一种新的有生命力的新思想。”    
    “如今,正是21世纪了,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中华民族应当有一个新的精神状态。当然,马克思主义还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是,其它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也应当吸收进来,就象当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那样,国门开放、思想解放,各种思想都引进来,通过了解,通过选择,对每一种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的思想。”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旧的交替阶段,新的还没树起来,旧的已跟不上了历史的潮流,被人的冷漠。思想上比较混乱。这就是所谓的新的信仰危机。老百姓思想贫乏,最后就是练法轮功,信邪教。现在已是到了提倡一种新的中华文化精神的时候了。所以我们要倡导人的精神。”    
    “科教兴国这个口号提得好,但是要强调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重要性,不能只强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理论基础。人的精神、情操靠先进技术是无法给予我们的,而这些东西恰恰是铸造一个民族灵魂最重要的东西。”    
    “在我们学习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的同时,我们的人民也出现了道德的滑坡,吸毒、卖淫这些在中国已绝迹的东西又泛出陈渣。现在是西方有邪教,我们也有了,法轮功就是一例。”    
    “五四时期出现了一批大师,一批思想文化的大师,而今我们还没有大师。要有这样的土壤还环境才能培养出大师。要鼓励人们去思考,不能先教下一代去怎么做,还要教下一代为什么去这样做。”    
    


王晓秋:历史是一面镜子未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吗?

    “21世纪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的世纪。”    
    “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种看法是对世界认识不足。中国是世界的一员,应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不应把自己提到一个过高的地位。从历史上来看,有几种倾向都是应该避免的。一种是盲目自大,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有一种‘华夷思想’,认为中国是华,其它都是夷,以华夏为中心。在这方面是吃了不少亏的。美国人打进来时,道光皇帝还不知英国在何处?问大臣,英国有多大,是不是和俄国接壤。你看他一点地理知识都没有!”    
    “但是,也不能自装,洋务运动中,就有些人太自悲,亦步亦趋地跟着外国走。把人家的不要废品,过时的东西高价买回来了,这样怎么能赶上人家呢!永远也赶不上。”    
    “另外,盲目地排外也是要不得的,义和团就是盲目排外、禁洋。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铁路要寸儿掉,电线要割了。义和国在1900年,刚好是100年前。”    
    “我们不能自大、自悲、盲目排外,我们还要做到不能完全照搬外国的。照搬日本的不行,戊戌维新就是照搬日本,结果失败。照搬苏联那一套也不行,由于过去我们照搬苏联,在一些方面我们现在还在吃苦头。所以说这各种倾向在历史上都是有教训的。中国特色这个提法非常好,我们的改革开放要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办法来进行。”    
    “我认为21世纪不应该是中国的世纪,甚至说是太平洋世纪也不合适。大西洋也正在发展。前几年都说太平洋世纪到来了,亚洲出现了四小龙,四小虎。一场金融风暴,虎呀龙呀都消失了。历史的发展是起伏迭荡的,在发展好的时候也要有忧患意识。我有一次去韩国的时候,他们狂得很,中呀!觉得自己了不起,根本看不起中国。我第二次去的时候,不吭声了,金融风暴后,他们头也抬不起来了,有的跳楼自杀。所以无论是从历史上纵向比,还是从世界上横向比,中国都应当保持一种清醒,扎扎实实地干自己的事。”    
    “一个国家把自己搞好不行,还要为世界人类做出贡献。因为很多事已不是一个国家的事了,比方环境问题,我中国污染了,酸雨照样下到你日本去。你东南亚经济危机了,我中国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可以起到稳定作用。”    
    让全世界的人民都牵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发展,21世纪是世界人民的世纪。    
        一、藏书:以近代史为主,一些重要的著作和史料该有的都有了。由于我的一个研究方向是中日关系,所以我几次去日本买了大量的日文书籍,另外,其它人文学科的都有兴趣,政治、法律都有一些。    
    二、最新著作:《戊戌维新与清未新政——晚清改革史研究》1998年版,北大出版社。《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三、推荐书目:《寻找历史的迷底》,扬天石的,力求从史实的真实中探求历史的面貌。另一本《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李长利著,有三卷,把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百姓生活、民俗的生活从细部作手,很有意思,一的读者都可以读。    
    四、所读的文学作品:早期有巴金的《家》《春》《秋》,钱钟收先生的《围城》都是好小说。另外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也写的不错。    
    青年一代读得少,读过的如张承志、贾至凸都,他们都很有才华。张承志是我们系出去的,据他说听过我的课。我记不得了,他是一个很好的作家。    
    王晓秋个人档案:    
    王晓秋,1942年上海市出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义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近代中日启示录》《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等十几部。    
    


陈为邦:五十年城市发展反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稳为快

    49年,我们有136个市,现在有668个市。建制镇1978年有2000个,现在有18800个。据不完全统计九十年代以来,全国有2亿5千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1世纪也是城市化的世纪。21世纪中叶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城市化是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据1998年统计,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4%,约为3。7亿。实现现代化城市人口要占总人口的70%。我国人口封值将为16亿。那时我们的城市人口将近12亿。这么多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其衣、食、住、行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    
    这样21世纪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我们采访了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先生,看他如何规划我们的21世纪。    
    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不到50%,发达国家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在37%左右,我国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很多人都呼吁加快城市化水平。这种心情是好的,但是城市化水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在五、六十年代我们也曾经大张旗鼓地搞过城市化。在1958年6月以前,全国各地招工要中央统一批准。后来放开了。58年6月之后的三年中城市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