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吃到天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25-吃到天涯-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法:    
      1.先将红菜、葱头、胡萝卜切成丝,加盐、糖、醋精腌1小时左右,放上牛油、香叶、胡椒粒、干辣椒焖到六成熟,放上番茄酱焖至油变红色,放洗净切丝的洋白菜,加入牛肉汤煮沸。    
      2.用油炒面,加盐、糖、醋精,放上西红柿块和大蒜末,调剂口味。    
      3.把牛肉切片;火腿切片;小肠半根用牛肉汤煨之。    
      4.起汤时在盘内放牛肉、火腿各1片,加半根小肠,盛上汤,浇上奶油,撒上小茴香末。    
      葡式烧鲈鱼    
      用料:    
      新鲜鲈鱼1条,蒜头(轻拍)4瓣,洋葱(切片)半个,青椒(切圈)1个,番茄(切片)1个,土豆(切片)1个,香叶2片,黑水榄适量,西洋肠半条,西式白酒2汤匙,甜红椒粉少许,橄榄油一汤匙,粗盐1茶匙,胡椒粉少许,中国芫荽适量。    
      做法:    
      先将鲈鱼去鳃和内脏,洗净后用粗盐和胡椒粉擦匀鱼后备用。用锅将鲈鱼用橄榄油煎至两面金黄色。用一张可以覆盖鱼身底面的锡纸,底层放入土豆片,然后放上鱼、番茄片、洋葱片、青椒片、蒜头、香叶、西洋肠片、黑水榄、白酒、甜红椒粉、中国芫荽等材料。最后将锡纸对折包好;然后放入预先热好的火局炉里(温度为摄氏250度),热大约20至25分钟即可。    
    


 Lofoten餐馆慕尼黑的啤酒节

         每年9月底,慕尼黑都有一个充满德国民族文化色彩的October Festival啤酒节。    
      二百多年前,德国仍然是一个群侯割据的松散王朝。阿尔卑斯山脚的巴维日亚(Bavarian)区域历来以农业为主,五谷丰登,牛羊成群。1810年,嗜酒成性的Maximilian王侯为了庆祝自己的婚礼,广邀各地英雄好汉到慕尼黑来进行赛马竞技。谁知一场马术比赛却演变成啤酒大狂欢。此后,从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天起,就定为Octoberfest狂饮节,为期三周。    
      星移月易,今天的巴维日亚儿女秉承了祖宗遗风,而且加以发扬光大。每年一度的啤酒节,已经成为慕尼黑的招牌节目,招徕各地的观光游客,络绎不绝。    
      啤酒节的白天是花车游行,晚上便是啤酒棚里的尽饮狂欢。    
      上午10点来到慕尼黑大学前的Ludwigstrasse大街,已经人山人海,马路两边都是游人。11点,啤酒节的花车大游行正式开始,只见身穿德国各地不同民族服装的游行队伍纷纷粉墨登场,或敲锣打鼓、或载歌载舞,一车车、一队队地招摇过市,好不热闹。    
      傍晚7点,我乘地铁来到了啤酒节活动主场。强烈的太阳灯和场内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把这里照耀得仿如白昼。只见成千上万的游人,川流不息。十几个巨大的啤酒馆帐篷,点缀在活动场地的各个角落,周围分布着魂霄车、太空船、大转盘、高空腾跳等大胆刺激的收费游戏节目,还有就是很多小型的游戏节目如扔篮球、气枪射击等,周围是大大小小的餐馆、酒吧、礼品店。    
      我进入场地,正在拥挤的人群中寻找自我,忽然前面传来一片骚动声,只见工作人员抬着担架,叫嚷着要我们让路。前面不远处一位二十来岁头发蓬乱的小青年脸朝地伏在那里,一丝不动,分明就是一位烂醉如泥的酒鬼。据统计,每年的啤酒节,都有人在这里因为痛饮过度,踏上黄泉不归之路。    
      经过一番左推右挤,我终于“杀”入啤酒商Paulaner的大帐篷里。有多“大”呢?至少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而且是半个月以前才搭起来的真真正正的“帐篷”,平时,这里只是一片空地。    
      环顾四周,几十排桌子上,全坐满了人,少说也有六七百人吧。说笑声,喧闹声,酒杯碰撞的铿锵之声,声声入耳。帐篷当中有一块地方高了出来,以手风琴为主旋律的四人乐队正在上面演奏助兴。那德国民歌轻快的旋律,脍炙人口的调子,在众多酒徒中引起了共鸣,大家一边喝酒,一边随着民歌的节拍击掌,很多人干脆就跳到桌子上手舞足蹈起来。    
      经过一番努力,我和几位朋友才在一个边角上坐了下来。马上就来了一罐Paulaner啤酒,说罐子,一点没有夸张。德国人对啤酒杯很考究,什么样的杯子配什么牌子的啤酒,都有一套规定,绝对不含糊。所以本地人看看你手上拿的酒杯,就知道你喝的是什么酒。手头上的这个“罐子”,德文叫Mask,至少有半加仑的份量,一看那浓黑的酒色,没什么酒量的在下就面有难色,只是事到如今,已经没有退路,惟有硬着头皮往嘴里灌。还好,虽然苦,却没有想象的浓,还可以应付。酒过三巡,和邻桌的“酒鬼”们聊起天来,对面的来自汉堡,左边的来自瑞士,惟独没有慕尼黑本地人。听汉堡这位青年人说,德国人本身其实对本国的什么啤酒节、音乐节之类的活动并不热衷,光顾者多数是像我们这些外国“老坦儿”,他本人正好出差路经慕尼黑,才来逢场作兴一番,平时他根本不会花自己钱特地跑来这里玩。不过这小子“作兴”起来也真够疯狂,从下午4点进来到我们9点离开,已经灌了11罐啤酒下肚,说话开始有点卷舌头了。    
      既然人已经在这里,就贪心点,多看看。离开了Paulaner,我们来到了HB啤酒商的帐篷。哗!这里地方更宽敞,声浪更大,酒徒们更加疯狂。找个地方坐下来,同桌的几位酒徒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和苏格兰,这时在下已经三罐下肚,乘着酒意,也放荡不羁起来,和大伙一块在桌子上快乐一番。忽然听到附近一片尖叫声和口哨声,举头望过去,看见离我们四五张桌子上面,一位激情少女,突然拉起身上的T恤,向大家来了个胸前伟大之举,令四座惊艳不已。岂料这边的艳举刚落幕,那边厢一位血气方刚的好男儿,早已跳上桌子,背向着大家来了一个90度鞠躬,双手同时把裤子拉下来,用臀部来给大家一个“飞吻”!    
      看来每一个帐篷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与HB相比,Paulaner帐篷里的酒客们就斯文得多了。嗨,又一次验证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说。    
      据统计,慕尼黑一次啤酒节,就要消耗掉600万公升的啤酒。而豪饮的德国人,每年的啤酒人均饮用量是127公升,在世界上排第三(冠亚军分别是捷克和爱尔兰),美国是84公升,排第13名,而中国只有16公升,在30名之外。    
    


 Lofoten餐馆看法国人品酒

       那天法国同事贝尔纳请客,约好晚上8点在餐馆见。我们两对夫妇四人落座的时候,餐馆里还稀稀拉拉地没有多少客人。贝尔纳解释说,法国餐馆一般晚上7点半到8点左右开门,客人们8点来钟开始上座,到快9点的时候才是餐馆生意最忙的时候。不过我们邻桌的一对夫妇已经吃到最后一道甜点了。听他们说英语,再看他们的身材尺寸比一般法国人大出一圈,估计是美国游客。    
       落座已定,热情的堂倌首先问客人要喝点什么开胃酒:“基尔酒”、“茴香酒”还是“马尔提尼”?贝尔纳夫妇略显尴尬,原来他们刚刚从一家小酒馆过来,在那里和另一拨朋友聊天的时候已经喝过开胃酒了。我知道吃法国餐不可以不先开胃,但我们午饭后捱到现在,早已饥肠辘辘,哪里还用得着开胃?大家一致决定直接点菜。接过菜单,大家各自点过汤、冷盘、主菜以后,侍者又递上酒单:“诸位喝点什么?”法国人吃饭什么菜配什么酒大有学问。据贝尔纳介绍,酒并非越贵越好,而要讲究平衡和协调。比如吃海鲜、鱼类、牡蛎可以配白葡萄酒;吃鸡鸭、羔羊肉或肉类冷盘,可以配轻度红葡萄酒或玫瑰红葡萄酒;而吃红肉、野味,则要配红葡萄酒。而各类葡萄酒根据产地不同又有许多品牌,同一品牌根据生产年份在味道和价格上又有明显区别。我们是老外,一切由贝尔纳夫妇作主。只见他们夫妇俩经过一番认真分析,推断波尔多产的“圣埃米林”红酒最能适合根据四个人所点的菜的主要特征。    
      不一会堂倌捧着一瓶细长的酒瓶子回来了,毕恭毕敬地递过酒瓶让贝尔纳验明正身。这时,吃法国大餐最重要的一环——品酒仪式就正式开始了。品酒分“望”、“闻”、“尝”三个主要步骤,所谓“望”,就是请品酒者查看标签,首先确认酒的牌子、产地、年份就是客人所要求的那一种。经客人点头之后,堂倌从腰间拿出开塞钻子,“嘭”的一声拔出酒瓶上的木塞。然后侍者侧身左手背后,右手握住酒瓶,对准客人酒杯,手腕缓缓向内拧,小心翼翼地往酒杯里倒少许。只见贝尔纳端起酒杯,轻轻摇动,目不转睛地察“颜”观色。高品质的酒,应该是晶莹匀称,透彻无瑕。过了“望”关之后,贝尔纳把酒杯抬起,微微倾斜,凑到鼻尖前轻轻地抽几口气。一般人闻酒只能体会酒的特殊芳香,注意有没有霉变的酒桶瓶塞味道。经过专业训练的品酒专家据说还能嗅出酒的成分、性情和生气。在闻的基础上,就可以尝了,这是品酒仪式最关键的一步。按贝尔纳的说法,品尝酒的时候切不可一饮而尽,而是把酒含在嘴里,细细品味酒的结构体魄、酒精含量以及醇厚口感,然后再缓缓咽下,体会酒的芳香在口中存留的时间。只见贝尔纳不急于下结论,做沉思状若干秒,然后转身抬头对忐忑不安一直候在一旁的堂倌说:“C’est tres bon(“很好”)。”于是,皆大欢喜。堂倌抽身先为女士斟酒,再回过头来为男士斟酒。至此众人举杯互致“Bon Appetit”(“胃口好”),终于开始进餐。    
      一杯酒下肚,餐桌上的话题也不免集中在酒上。对法国人来说,有酒佐餐,放慢了进餐的节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