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施他的杀人计划,马加爵在网上查阅了许多资料,最后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他到一个旧货市场上买了一把石工锤,为了使用顺手,他请店主把过长的木柄锯短,悄悄把锤带回,并藏在了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想等到作案时再取出来。但不知怎么的,石工锤却被人偷走了。不得已,他又回到上一次买锤的商店再买了一把石工锤,同样让老板把过长的木柄锯短后带回宿舍。期间他还买了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并上街请制证窝点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出逃时使用。
唐学李原本不住校的,一直在校外租民房住,但那几天由于还在假期,宿舍床位普遍空着,唐学李就暂时住进了马加爵和邵瑞杰住的317宿舍。而邵瑞杰那几天经常跑到隔壁宿舍玩,玩晚了有时也就住在隔壁。唐学李的存在成为了马加爵杀邵瑞杰的最大障碍。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就用石工锤砸向唐学李的头部,将其砸死后,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并认真处理好现场。14日晚,邵瑞杰上网回来晚了,隔壁宿舍的同学已经休息,他就回到了317室住。就在邵瑞杰洗脚的时候,马加爵用石工锤将邵瑞杰砸死。
15日中午,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头夜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这时,杨开红来到317宿舍找马加爵打牌,已经杀红了眼的马加爵做贼心虚,一不做二不休,用同样手段夺走了杨开红的性命。当晚,马加爵找到龚博的宿舍,说317室里打牌正三缺一,叫龚博过去打牌。结果,龚博就在当晚惨遭马加爵的毒手。
被杀害的这4名同学,全部都是头部被石工锤击中致死。马加爵把他们一一藏在宿舍的衣柜内,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防止血流出来,然后用胶带纸把报纸蒙在衣柜上,用锁锁好。随后,马加爵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
窥探马加爵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马加爵的家境不好。马加爵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往,没多少朋友。“但他很懂事,从不与人争吵。”马加爵的父亲这样评价儿子:“从小就不乱花家里的钱,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都很好,惟一的爱好是打篮球。”
马加爵高中就读于广西的重点高中之一宾阳中学。这个阶段,马加爵显得更加内向,虽然与同学的关系还算融洽,但没有一个知心朋友。
2000年,马加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但是考上大学后,马加爵给同学留下的印象是很敏感。
如果不是印有他狰狞面孔、粗壮上身相片的通缉令,张贴于他家乡每一处醒目位置,自小沉默寡言的马加爵或许永远不会被那些曾经知道他的人谈起,昔日的老师、同学也几乎将他遗忘。但是现在,这些熟识他的人正试图将许多支离破碎的回忆,与一个大学生“屠夫”联系起来。
他的父亲──54岁的马建夫有好些日子没有从自家的屋子走出来了,他感觉很丢人,即便在家里他也把头埋得很低,他无法将自己的大学生儿子和杀人犯联系起来。
第一章学子心声(3)
沉闷的家庭
从小到大,马加爵始终是自己家庭的骄傲,但他的冲动却给这个家蒙上了挥之不去的耻辱。他的所为,在这个世代以务农为生、老老实实做人的传统农民家庭看来是没法想象的,因为他是马家几代以来唯一的读书人,思想本应最成熟、最理性。
在马加爵成长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安分守己。父亲马建夫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个子不算高,背有些驼,苍黑的脸上留下了岁月刻出的纹路。马建夫平时言语不多,总给人一种愁眉苦脸的感觉。他的一生忙忙碌碌,除了经营好家里的农田外,其它时间都在帮附近小制衣厂的老板熨裤子,每熨一条有2角5分钱的收入,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可以熨上百条,已经干了20年。几年前,他依靠做小工的积蓄为家里盖了3间平房。
马加爵的母亲李凤英,53岁,一个与他父亲性格完全相反的女人,她能说会道,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远多于她的丈夫,她经常鼓励几个孩子如何努力,家里的大小事务也基本由她来掌管。
另外,在这个家庭里还有马加爵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从小马加爵与他们的关系谈不上亲密。大姐,29岁,已经嫁人生子,在外面打工;二姐,25岁,也结婚有子;哥哥,27岁,4年前从北京某部队复员后,一直干着保安的工作。
他喜欢孤独地坐着
马加爵的家紧挨宾阳县城。
孩提时代,马加爵没有受到家庭特别的呵护,他的身上也没有其他同龄人的好动。“他从不无理取闹或者像很多小孩那样要这要那。”母亲李凤英说,“他唯一的兴趣就是一个人孤独地坐着,他很少出去玩,通常和我在一起。”
不过,在马加爵沉默童年的背后,却有着高出同龄人一筹的智慧。“和村里别的小孩子一起猜谜语,总是他先猜出来。”李凤英说,“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感觉他像个小大人。”
马加爵5岁时,马建夫和李凤英干完农活一脸汗水地回到家后,发现儿子已经将稀饭为他们盛好了放在桌上,还会体贴地说:“爸爸妈妈,你们一定饿了,快吃吧。”
父子之间沟通有限
马加爵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儿子,他的父母也很疼爱他,但他们的沟通却是有限的。在马建夫的记忆里,他找不到自己哪一次同儿子开心地玩耍过,也没有哪一次同儿子进行过长时间的交谈。他希望儿子快乐,却很少说出口。
一次,马建夫用口袋里所有的钞票给马加爵买了一架玩具钢琴,儿子对父亲的礼物很是喜欢,整天在屋子里玩得叮咚响,但始终没有对父亲说过些什么,只是沉浸在一个人的快乐当中。李凤英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家务事上,偶尔才会夸奖儿子几句。
时间长了,这个家变得更加沉闷。
很害羞,把奖状藏起来
马加爵上的马村小学距离他们家0.5公里。他的班主任马藏源老师对他的印象是,比较有读书天赋,尤其在数学方面。马加爵的语文并不是很好,作文总是很差,简单的故事他也会写得没有逻辑。但他仍是比较优秀的学生。
在这里学习期间,他得到了很多张奖状,但他的家人从没有在他读小学的时候见到这些东西,因为被他偷偷藏了起来。“他学习很好,但总显得很害羞。”马藏源说,“同学们向他请教问题时,他都很紧张,课外的游戏虽说参加,但很少。”
他生活的全部就是学习,即便放学后他也不主动去找同伴玩耍。
“三驾马车”之一
1994年,身材瘦小、头发卷曲、脸上长满了青春痘的马加爵进入了宾州中学,但他的升学成绩并不理想,只有166分,语文拖了后腿。因此,当他到了宾州中学的时候,他被分到了中班(成绩相对一般的班级)。
班主任王桂升让他在这个成绩平庸的班级里和另一名女生一起担任学习委员,但他很少履行学习委员的义务。与同学打交道的主要是那名女生,马加爵更多的是我行我素,他渴望通过拼命的努力从中班跳到快班。
宾州中学实行封闭管理,马加爵只有到了周末才回家。他对穿着没有什么讲究,在同学中间他是穿得最寒碜的几个人之一,一件深蓝色的上衣他穿了3年,在食堂吃饭专挑最便宜的菜。他被公认为是一个没有朋友、只会老老实实读书的孩子。
他的用功在初一期中考试时就得到了回报,在中班的他竟然在初一年级8个班级中名列第一。在他们这个班上,还有两名姓马的学生,他们3个一起脱颖而出,被称为“三驾马车”,并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最后他们班的整体成绩还要好于快班的成绩,于是学校自动将他们升级为快班。
这个时期,马加爵还获得了一次全国物理竞赛的二等奖。
“初中时,他无疑是风光的,同学们都非常佩服他。”王桂升说。
第一章学子心声(4)
高中时迷上武侠小说
1997年,马加爵考进了宾阳中学,这是一所百年名校,是广西16所重点高中之一。他的同学不全是来自附近农村,很多都来自外县市,马加爵对世界的看法开始发生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学习。
跟他在一个宿舍住过的黄俭说,马加爵陶醉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到了周末,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回家度过,而是躺在宿舍里翻看一本本武侠小说。他的不善交际变得更加明显,虽然跟同学们的关系相处得还算融洽,但他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我没有见到他和谁很铁地在一起。”黄俭说。
或许,他外表的变化给交友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他的身体在高中变得很粗壮,脸型由圆成方,嘴唇变厚,眼睛深陷,额头外凸,显得有些凶狠,而且很少露出笑容,给人难以接近的印象。于是,大多数人只是跟他表面上过得去,从不深交。本身的不善言辞,更使得他在高中几年与女同学的谈话少得可怜。
就像很多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穷困而产生自卑心理一样,马加爵也被这种情形所左右。同学们很少见到他打荤菜,他总穿着旧衣裳。“从高一到高三前半学期,他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样子,可以说是混过来的,有时候还会买两瓶啤酒到宿舍喝着解闷。”黄俭回忆。
他躲开了集体的圈子,逐渐远离了同学。人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