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工的也有自杀的。
一个大学生自杀,同学朋友为之痛心;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心灵上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对于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大学生自杀,具有重大的意义。
大学生自杀有各种原因。有的是由于婚恋受挫,有的是由于学习失败,有的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还有的是由于家庭不幸,等等。但最根本的是本身的心理素质的问题。为什么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会那么低呢?
①学校有责任
这里所说的学校不仅仅指的是大学,还包括中小学,甚至还包括幼儿园。
中小学、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也应该回忆一下,是否重视了学生、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是否曾认为学习好便一切都好?是否曾认为“挺聪明”便一切都好?对自杀的大学生的追踪调查表明,这些学生在中学时代甚至在小学、幼儿园时代,不少就表现出有人格缺陷,虽然学习成绩不错,智力不差。不是吗?在自杀的大学生中,有的在中学时代就有自杀的企图或者有自杀行为;或者异常敏感多疑;有的在小学时代就曾经写过遗书;有的在幼儿园时代就曾经给老师讲过:“老师;让火车轧死我吧!”足见,大学生自杀并不是偶然现象;是不良的心理素质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幼儿园到大学,就象在一个现代化的大工厂加工某种产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给后序工作带来麻烦,使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造成废品。
②家庭的责任更大
从家庭系统论的观点看,家庭中的任何成员心理上出了问题,说明整个家庭系统出了问题。从孩子出生以后,父母不良的人格特点、对孩子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不当,严重的制约着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孩子最易认同同性别的父母。神经质的父亲难以培养出心胸豁达的儿子,多愁善感的母亲会影响的女儿比林黛玉还林黛玉。某校一自杀的女大学生,在其自杀前,她的母亲就曾多次自杀,最后喝农药身亡。一般说来,几乎每个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对自杀的大学生的父母的调查表明,不少父母对孩子爱的太过分。研究自杀的学者(suicidologest)斯内德曼(Shneidman)博士认为,好心的父母给孩子的爱太多、太过分了(a great deal,too much)。不管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提出来就满足。有的孩子想吃香蕉,妈妈到处去买。买回来后,马上给孩子吃。当看到妈妈咬了一口时,孩子竟然命令妈妈吐出来。孩子一点都不可怜妈妈。谁的错?还有的父母自觉不自觉的向孩子宣传一些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东西。这里还没有讲家庭其他成员以及姥姥老爷等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大学生的自杀与以前所处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休戚相关。
③社会也有责任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上打下烙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心理疾病是可耻的,因而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被另眼相待。目前,在我国仍有不少地方,特别是广大农村,封建迷信盛行。谁家的孩子有了心理疾患,不是主动去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而是藏着躲着,或者不惜花重金请巫婆神汉。
④大学生本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日本心理学家发现自杀和自杀者的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软弱型和未熟型的性格和自我性强、欲求难以满足以及耐性差的人就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我们国家的大学生的情况也是如此。不少大学生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据调查,自杀的大学生在自杀前,很少有人去心理咨询。他们或者由于太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也不知道去心理咨询。
事实证明,有自杀企图的大学生经过心理咨询之后,他们的无助感无望感(hopelessness…helplessness)逐渐消失。斯内德曼认为;正是这种无助感无望感一直得不到缓解导致人自杀。
象牙塔里的青春,本该是灿烂而辉煌;年轻的生命,本该是乐观而坚强。青春学子草率地结束了珍贵的生命,我们悲哀、我们叹息、我们也意识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
1.情殇
2003年5月26日凌晨1时许,广州某宾馆当天值班人员陈秒和林戌到各层客房进行例行安全检查时,发现306房间门口的地毯被水浸湿了。当时,他俩在门外还隐隐约约听到室内有水龙头流水声,据此二人判断,可能是客人在卫生间洗澡,不慎将水溢出浸湿了地毯。巡视过程中,陈秒和林戌几次敲门想提醒306室房客,可均无人应声。二人觉得不太对劲,为便于工作,他俩先是查明房客身份,得知是一位名叫鸣鸣的女孩后,她们便让本楼层值班人员打开房门,想进去察看究竟。
进房后,她们发现灯亮着,可没见人影。整个房间的地毯已全部被从卫生间流出来的血水泡湿了。陈秒和林戌用力敲卫生间的门,也不见回音。情急中,两人只好打开了卫生间的门,眼前的一幕把她俩吓了一大跳:在血红色的浴缸里,一妙龄少女头倚在水龙头的节门处,仰面躺着,面无血色,气息微弱。她上穿一件短袖圆领背心,下着蓝色牛仔裤,赤着脚。其左上臂内侧有数个刀割的口子,止不住地往外流血。
事不宜迟,救人要紧。该宾馆立即拨通了“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同时组织人员绑扎少女伤口进行止血工作,采取应急救助措施。
凌晨1时40分左右,“120”急救人员、海珠派出所民警先后赶到事发现场,立即将少女送医院抢救,途中少女已停止呼吸。
凌晨2时许,少女终因失血过多未能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她死了,死于自杀。
从她的身上的证件,民警很快联系到她的家人和学校。
在事发现场,民警在浴缸底发现一把长20厘米左右的水果刀以及一个一斤装的空酒瓶。通过现场勘察和了解认定,少女行为系酒后割脉自杀,水果刀系少女自杀所用。
据校方确认,少女鸣鸣,中山人,是广州某大学学生,以前曾因情感等问题两次自杀未遂。此次自杀前夕,刚好与相恋四年的男友分手。故家人和同学判断,此次自杀应该是失恋所致。
本例鸣鸣的自杀应该是感情和情绪危机引致的自杀。
感情和情绪危机往往是应激性反应。这有时会让人觉得了无生趣,但更多的时候是让人冲动、想不开、一意孤行。
应激性事件包括失恋、背叛(离婚也属于一种背叛)、 分离(比如恋人或配偶意外死亡)、误解(如父母责骂)等。
感情和情绪危机有时不仅仅出现在突发事件的应激。恶劣情绪的累积也常导致心理失衡的发生。在一连串自认为的打击之下,人会逐渐丧失信心,有时对自己都会产生怀疑,进而自暴自弃。自杀是自暴自弃的一种表现。
有时在感情和情绪危机发生以后,自杀作为一种报复手段。但是从各案例分析,这种报复对于被报复者是影响甚微的,自杀真的很不值。
对由感情和情绪危机引发的自杀进行疏导(包括自我疏导)的要点有:
①感情和情绪危机说明了人的心理承受力和挫折化解、转移能力欠佳。
②虽然很多大事要事(特别是感情上)会使人乱了分寸,连我这样冷静的人都可能手足无措,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暂且把事情放一放,可能会更好。
③人不该在意于过去、现在的有无,而是致力于将来的有,为将来努力。
④重建信心相当重要。
⑤不值得为伤害自己的人牺牲。别人可以对不起你,但你不可以对不起自己。
⑥不经历风雨,那里见彩虹。
⑦不要轻言失败。
⑧不是自己的,何必强求。
对于感情危机,存在不少误解。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女人对感情危机的心理更脆弱”。其实,在感情危机面前,男性并不比女性坚强。只是由于长期的不独立,历史上感情失败对女性的杀伤力更大。
第六章英年为何早逝(2)
2.高压下的阴魂
又一个年轻的生命走了。
2月9日,星期六,上午10点左右,广州五山某高校一幢学生公寓上,一名大四男生李红从八楼飞身而下。
一名目击者记录了李红坠楼的情景:“今天上午(2月9日)大概10点钟,突然听见阳台外‘砰’的一声重物落地的声音。跑出来一看,竟然有个学生痛苦地躺在草地上,地上满是鲜血。坠楼男子身高170cm左右,是从B3宿舍楼往下跳的。”
目击者还称,事发后先是来了保安和公寓的医护人员,稍做处理后就在那维护现场,当日上午10时44分,救护车赶到。在救护人员抬此自杀男子时,李红还在双手乱摆地大喊:“让我死!让我死啊!”
李红坠楼后被送到中山三院。昨天下午,该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证实,李红送到医院后勉强还能说话,但不久就死亡了
李红连续三年获一等奖学金,此前已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据调查,李红是因为考研压力太大而自杀的。
李红一直在复习考研,但屡次模拟考试都让他觉得没什么希望。考研不只考学习,更多的还是心理素质。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感觉到压力。一种是自己给的,一种是别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