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一直在复习考研,但屡次模拟考试都让他觉得没什么希望。考研不只考学习,更多的还是心理素质。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感觉到压力。一种是自己给的,一种是别人的要求。
自己制造的压力主要来自期望。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安排计划。压力是身心对外界刺激和既定目标的自发心理准备。适当的紧张和压力是为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必备的注意集中。如果目标合适,规划性较强,工作节奏也跟得上计划要求的话,压力就会减轻。有时候我甚至认为压力来自创新和挑战,日常的按部就班的做事尽管可能由于接口规范、分工合作而更容易实现目标,人的压力也很小。
缺乏规划的目标不定、或过大压力会造成身心的不良影响。
别人的要求其实就是任务。任务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需要与一定的效果相结合,这同样会给人施加压力。
完全没有压力是不可能,也是不可取的。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
但是任何事都强调适当。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的神经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刺激人不断地努力调整、充实自我,改造世界。太多压力不但使人精神过度紧张,也影响人的健康。
每个人在世界上总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完全超脱于压力之外是不可能的,也不利于人的成长。但是过重的压力会妨碍人的心理健康,蓄积不良的情绪,甚至造成人的自杀冲动。
压力释放是一个必要的行为。学会有效的压力释放是学会身心健康技巧的标志。
压力释放有很多方法,比如深呼吸法、倾诉法、睡眠法、音乐放松法、旅游法、亲宝宝法、拥抱法、改善饮食法、大喊大叫法、有限破坏法、适当哭泣、写日记法、找心理专家、注意转移法、温泉(水)浴法等。
压力不能被压制。试图遗忘是不对的。试图以劳累麻木身心也不值得提倡。
这就需要寻找合适的途径和方式。
第六章英年为何早逝(3)
3.郁郁而将殁
2002年11月某日晚9时许,一向少言寡语不爱交友的陈玲,突然逐个宿舍地与本班男女同学握手,赠送每人一张贺卡并向大家道歉,说:“入学以来一直对不起大家,多谢了。”同学们被她异常举动搞得莫名其妙,联想到该生两天前曾到合同医院看过病,回校后闷闷不乐,心事重重,孙梅关切地问她看病的情况。陈玲未做任何回答。班干部意识到陈玲目前可能处于心理失常状态,于是暗中对她进行监护。
第二天清晨孙梅即向班主任报告了陈玲的情况。据监护她的同学说,陈玲整夜都在小声哭泣,劝她时她说:“没事,只是想哭。”
班主任及时将其情况告知本系及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经查该生在UPI问卷中得分为35分,并选择了第25题(想轻生),可认为有较重心理问题。当天上午,陈玲请假去合同医院看病,班主任提出陪其去被拒绝。上午9时起某躲过同学及班主任的监护独自离开学校,中午未见返回。班主任意识到问题严重,经请示学校后检查了该生宿舍,发现该生所有用品都收拾整齐,在其枕头下面找到了两封信,分别致其母亲与同班同学。
在写给同学的倍中说:“真不好意思,入学两个月得到大家那样多的帮助,不知该如何报答,现在我要去一个地方了,你们也别找我,希望大家好好读书把我忘了。”经过分析了解,发现这个学生生活很苦,没有父亲,与其母感情很好,入学两个月未回过家,每天晚上一边哭一边还说想妈妈,估计她在决心离开人世前应回家看一次妈妈。于是师生立即派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陈玲家去找,在陈玲的姐姐的帮助下,晚上六点半,孙梅他们找到了陈玲。
当陈玲见到学校老师时非常激动,她说;“我已决定离开人世,只是还想再和亲朋好友告次别,没想到学校这么快就来了。”经反复做工作,陈玲谈了自己想自杀的原因。
陈玲上大学以前,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父母都很能干。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她最小,倍受宠爱。但1999年春,其父外出做买卖时客死他乡,母亲受不了打击病例了,精神上也出了问题。陈玲失去了上学的主要经济来源,中断了学业。后在一向关心她的几位老师倾力资助下经过一年复读考上了大学。
上大学后,看到大多数同学家庭幸福,花钱大方,而自己经济窘迫,自卑感很强。原本就不爱说话的她从此就更加沉默寡言了。由于父亲死因不明,当同学们交流各自家庭情况时,总觉得羞于启齿。2002年11月初在协和医院看病时又查出有较重的心脏病,医院要求她住院治疗,她说什么也不肯。回校后想了很久,觉得自己得了这样重的病,即使治好也是废人,早点死了还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多留些钱为妈妈看病,反正已经考上了大学,也算没辜负一向关心他的中学老师的期望。
系里老师把陈玲接回学校后,送她到心理咨询室来接受咨询。
第一次咨询时,班主任送她到咨询室。坐下后,咨询员以亲切关怀的口吻问她“最近,你身体怎样?”话还没说完,她就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断断续续地说,感谢学校的老师,感谢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如果不是学校发现及时,她就不可能坐在这里。咨询员没有打断她,让她尽情地渲泄内心长期压抑的痛苦。哭了很长时间后,她慢慢地平静下来。咨询员对她表示理解,并约她一周后再来。
第二次咨询是一周以后,她按约主动前来,咨询中把自己的家庭情况作了介绍,谈了自己家庭的不幸。看得出来,在咨询员的信任关切的目光鼓励下,她打开了心灵的闸门,长时间地诉说后,情绪比较稳定了。然后,咨询员与她一起讨论了如何现实地看待她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怎样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让她回去想一想克服困难的理智的方法。
第三次咨询中,咨询员主要与她讨论了对自杀的看法,帮助她分析自杀对本人、对亲人、对同学将会造成的身心伤害。陈玲主动表示今后要珍惜生命、珍惜生活。
咨询员还请了校医务室的大夫给她讲心脏病的知识和治疗,以及心脏病治愈后对身体的影响,使她打消丁顾虑住院接受了治疗。学校根据她的生活困难住院期间给了她一些生活补贴。出院后通过不同方式给她安排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勤工俭学劳动,基本上解决了她的生活问题。
通过心理咨询及住院治疗心脏病后,陈玲变了,比以前活泼,开朗了。并且愿意与别人交往,不再把自己封闭在小圈子里了。与同学相处得比较融洽。学习比以前主动了。期末考试各门功课的成绩都不错,自信心大大增强。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认为自杀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原因是:
●自杀是有预兆的
如本案例中的陈玲,就出现过长时间哭泣,与同学逐一告别,反复检讨自己,无理由赠送纪念品,写遗书等反常行为。
●自杀有一个过程
通常自杀者要经历:出现自杀念头——检讨自己——思想上出现反复——寻求帮助——失望——选择自杀方式——出走——自杀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一般来讲总是有几天时间的。
以往自杀不能成功预防是当自杀者出现上述反常行为时,未能引起足够重复或处置不及时,措施不得力造成的。由于我们不能及时发现而有效预防,造成青年学生自杀身亡会给我们留下深深的遗憾,这种教训已经不少。
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自杀呢?一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普及自杀预防的知识,让大家都了解自杀的危害,知道自杀的常见表现,加强防止自杀的意识。使大家都懂得防止自杀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如陈玲自杀前,由于该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同学和班主任都参加了学习,了解了自杀者自杀前的主要反常表现,认识到自杀的危害,从而当陈玲出现反常举动后引起了班主任和同学的高度重视,班长及生活委员整整陪了她一个晚上。防止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第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应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使同学信任老师,信任心理咨询机构。使同学在发现自杀者的不寻常举动时,能够及时通过畅通的信息渠道反映到学校的有关部门,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和措施为自杀者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渠道可通过咨询电话、心理咨询室、同学和教师间的良好关系等方式保持畅通。
第三,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咨询员应耐心倾听自杀者的陈述,并为他们保密。帮助自杀者分斩自杀的原因和危害,缓解他们的心理矛盾,调节情绪,适时地为他们反映面临的因难并努力促成困难的解决,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消除焦虑、恢复自信,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这样就可以使自杀者从自杀的明影中走出来,重新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
这是一个成功地预防一起学生自杀的案例。之所以成功在于该校自杀预防的工作做得细致。教师和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课了解了自杀的危害以及有自杀念头的人的行为特征。当陈玲出现反常情绪和行为时,能及时发现,警惕,作好监护工作,并向学校主管部门反映。虽然陈玲避开了监护,回家与母亲告别。但学校能立即作出正确判断,在事发之前找到了陈玲,防止了恶性事件的发生。陈玲回校后,学校通过心理咨询及住院治疗,从身心两方面给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