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嘱咐留城的人:“满城百姓交代与你了。”然后胸挂孔雀胆,坐轿出城。出大理北门,把
孔雀胆掺毒药服下。轿至清军大营,药力发,渐渐气绝。他在如此的就义前夕,一定已经听
说了东沟哲合忍耶的殉难;也一定听说了侧翼贵州金万照的就义。我想,杜文秀一定曾感慨
过,一定曾经在一刹那琢磨过哲合忍耶这个教派;因为在他的大理两翼的云南与贵州的大地
上,凡是哲合忍耶都牺牲了,都支持他直至最后一刻。
①E·罗舍,P.97注:“战事延长至如此之久,是因为马成林虽然是回教徒,但是属
于称为新教的一派;这派在近几年才成立的,马成林被尊举为这派的首脑。而马如龙则为旧
派的回教徒,因此在他们两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教派的仇视。”
第06章 董志塬
同治年间的大西北,是真正的乱世。一些人反叛了,攻打着一些村堡。自卫的由于拿着
武器,事实上已经加入了造反。暴乱时伏时起,战争维持在一种巨大的混乱和停滞局面上,
并不是总在打仗。人们都拿着刀枪,蹲在堡子上。
这样,包括汉民在内,整个西北都进入了这种自卫与攻杀相依存的乱局。犹豫的人丧失
了继续自己顺民形象的环境;思考的人在混乱中不能再瞻前顾后;凡有势力的人都已变成了
一种民军首领。很难辨清这种民军是造反的义军,还是寻找官府的民团。
政府军忙于应付处处冒烟的形势,在许多个热点上打仗。策略是,对陕西回民痛剿不
赦。陕西回军冲突几年之后,锐气正在消尽,危机紧紧尾随着他们。清朝公家对甘肃回民宣
传宽大,企图对陕西、金积两股回军逐个击破。
金积堡道堂以及第五辈穆勒什德马化龙,此刻已经面临着最后的选择。犹豫和分析已经
到了尽头。造反的炮已经打了,求抚的头也已经低过。前景不能不使人悲观和警惕,但眼下
金积堡已经成了大西北全部回民的元帅帐——哲合忍耶道堂与教民之间的铁的关系,已经被
西北回民用来维持自己的关系——哲合忍耶是不可能逃避自己与清朝不共戴天的前定血仇
的,马化龙注定要被选定去担当元帅——如同古尔邦节牺牲的羔羊。
当然,除非他选择另一条路;一直到同治八年初为止,他始终可以选择“叛”的道路,
如同河州马占鳌、云南马现一样。而且同治八年以前,陕回聚集困守的董志塬,正暗示着这
种机会的一切可能。
董志塬,俗谚称“八百里的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边边”,无险可守。陕西回民军闯荡
数年后,退守董志塬,携眷带犁,老弱辎重拥挤。一步绝棋,深刻地反映着陕回的黯淡前
景。
如果金积堡的哲合忍耶上层决心追求生存与繁荣,兵下董志塬的话——便没有后日里马
占鳌、马安良家族的发达了。但是,哲合忍耶视而不见这种历史机会,他们没有叛变的传
统。
困守董志塬的陕西回民,拖家带口多达数十万人。《平回志》卷二称:“董志塬数百里
地,人多缺食。”“董志塬贼数十万,选陷庆阳、宁州、镇原、平凉,力图窜陕掠食。”—
—表面上,陕西回民以董志塬为据点,四出征战,占着几座城池;实际上,陕回在董志塬绝
地仅仅是掠食而已。
金积堡的抉择是援陕——这使得哲合忍耶又保持了一个世纪的纯洁和美名。哲合忍耶的
后代没有河州马占鳖和云南马现那种肮脏的历史,哲合忍耶的历史只能是一部殉教史。
援陕,使哲合忍耶成了西北回民的盟主。
同治七年冬,“董志塬巢内粮食将绝,马化漋(龙)于二月初旬,用骆驼一千五百余
只,驮运粮食接济”。而且,“各回逆洋枪、洋药、战马,屡据擒贼供称,均由马化漋自归
化城一带贩来。”
同治八年二月初八,董志塬陕西回民被清军打败后,决定向金积堡靠拢。
哲合忍耶向陕回董志塬营盘里的男女老幼敞开金积堡大门时,便同时拉开了自己又一次
殉教悲剧的大幕。
陕西回民把十八大营合并为四大营,“以其半护家口辎重先行”,然后再留人断后,与
清军决战。
二十三日,清军总攻,全灭董志塬。刚从旧营冲出的“老弱辎重,因人马众多,未能疾
走”,被清军追剿,——董志塬之役,陕西回民死伤惨重,官书说“杀毙、饿毙、及堕岩落
涧,实有二、三万之多”。
从董志塬的陇东陕北交结地带,向宁夏川的黄河灌区,那时该有一片壮观的景象:成队
的牛车碾得黄尘弥漫,老幼号哭着蹚起更高的烟柱,几十万人四散奔突,渐渐消失在这障人
眼目的黄尘之中。成串的骆驼结队返回,金积堡的哲合忍耶回民赶着驼队,被眼前的景象惊
呆了。人流滚滚向着西北方向,人流拥过去了,在践踏拥挤之中死去的病人弱童,都静静地
半埋在黄土已经松陷如粉的道路上。
大战开始了,金积堡一带从此枪炮声再也没有中断。
我很难忘却刚刚死去的贵州金万照。这样的思路是非常古怪的。为什么他们都放弃了生
机呢,其实他们的性情早被历史磨得异常冷酷。贵州金万照简直就是千里迢迢去投奔造反和
死刑,其实金万照本来可以摧枯拉朽,先打败贵州回军再统治贵州回民。当董志塬濒临绝灭
时,手里握有唯口唤是听的哲合忍耶的马化龙,本来可以使哲合忍耶从在野变成在朝,变成
至少囊括陕甘边区董志塬的大宁夏的正统官方教派——但是马化龙显然不曾这样想过。
哲合忍耶要寻找一种旧路。这就是在中国没有多少人听说过,但在教内却魅力无比的束
海达依——殉教之路。
冲出了董志塬的陕西回民,在后来赫赫有名的英雄白彦虎和他的乡亲战友率领下,进入
了金积堡周边的哲合忍耶教区——注视着褴褛血污的陕西人流,扛鸟枪的哲合忍耶在堡墙上
想:嘿,帮忙的来了,这一回把狗日的公家打美。
哲合忍耶至今有这种历史主角的幻觉。也许,百年里过分的受迫害史和马明心道祖以来
他们拥有的过重的精神财富,使得哲合忍耶在思想和性格上,都有一丝近乎病态的刚硬。同
治年回民三大英雄中,白彦虎打遍了西北五省,最坚决也最为清朝仇恨,最后打出了国境使
苏联生息了一支回民。但哲合忍耶却不认为白彦虎是主角。杜文秀凭仗大理南北天险,复活
了古时的大理国传统,如同太平天国一样,创造了“达鲁·伊斯俩目”——伊斯兰教区域,
事业也比金积堡大得多,但哲合忍耶仍然认为自己才是同治战争的主角。
这种意识如果仅仅是对于同治年的一种观点,那它不过是骄傲自大而已。关键在于哲合
忍耶总是这样地看待自己和准备承当。那么,这种意识就不仅是理解金积堡战事的关键,而
且是认识哲合忍耶的关键。
决战近了,换句话说,殉教的束海达依之路的光芒近了。宁夏川十数万人已经等待太
久。自从平凉太爷把希望寄托给这条泛白碱的银色大川以来,川里人证明自己不愧于苏四十
三阿訇率领的撒拉循化人和张文庆、田五阿訇率领的陇东石峰堡人的考试已经开场。天堂之
门已经近了,天堂的光芒正在一片黄尘中闪烁。牺牲是最美的事情,牺牲之道是进入天堂的
唯一道路。前辈人早巳解释得简单明瞭:这种正道得来不易,这是道祖太爷特意为哲合忍耶
讨求来的,个人称作“舍西德”,教门称作“束海达依”。这条路是我们哲合忍耶的特权,
其它各门各派各民各族都没有上这条路的缘分。川里人等待得实在已经太久,陕西人败下来
了,正戏要唱开了,金积堡永垂不朽的时刻,就要来临了。
这就是哲合忍耶的思维方式。
事实上,董志塬是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的一个大战场,也是哲合忍耶外围的最后一道
屏障。董志塬相当久地保卫了哲合忍耶地区,现在轮到哲合忍耶上阵了。
在此之前,金积堡一线时战时和,战事一直没有真正停止。从同治元年到四年,金积堡
对清军形成优势;四年至八年对峙僵局由董志塬的陷落而结束。同治八年,清军在左宗棠指
挥下,分三路向金积堡合围。
在下文中,我不想自讨苦吃地照抄汉文文牍,去叙述那场逐堡逐寨的战役细节——总
之,金积堡在死守。
第07章 为着牺牲
金积堡一带是著名的黄河古灌区,所谓“天下黄河富宁夏”,指的正是此地。稻田之
间,密密的堡寨布满平原——哲合忍耶及各路回民义军与政府军的决战,主要就是攻打与死
守这些堡墙坚厚的村寨。间或有野战,多在铁色不毛的牛首山上。
同治年血腥的屠杀早久消逝了,虽然在金积北门外不远的马莲渠畔,一堆白骨仍然醒
目。我一连两年都在斋月来到洪乐府清真寺,但是朴实的农民不擅描绘和回忆。
有一些出名的传说,有一些含混的传说,听久了只能获得一种印象,而不能获得事情的
经过。
据金积附近大阿訇杨怀真回忆录描述:仗,大约分三步打:第一阶段,清军由南线而
来,经滚泉攻金积堡,被哲合忍耶截击于强家沙窝,三年时光里回民占着上风。第二步,清
朝公家从金积西南进兵,占黄河东岸,在红柳沟一带摆战场,由传说中的魏花脸为将。魏花
脸,也许就是清朝文牍中的魏光焘,老百姓都说他被回民军打死在红柳沟的山上。红柳沟山
梁上,魏营的土垣废墟沿山迤逦,至今清晰可认。第三次,清军从金积堡东北新界堡进攻,
百姓们说,清军用的是“机关炮弹”,大约是左宗棠使用四百万两外债采办的欧洲新式军火
之一种。
杨怀真阿訇回忆:“机关炮弹像乌鸦一样飞来,然后缓缓落下,打在地上过一会儿才能
爆炸。我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