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1421:中國發現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0-1421:中國發現世界-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地域。此时此刻,麦哲伦和他的水手们已经溃不成军。咆哮的狂风无情地折磨着船只,暴风雪又使他们难以辨得清前面的出口和四周的岩石岛。舰队找不到一个可以抛锚的地方,很多水手又得了坏血病,在这之前,他只是用绞死叛乱领导者、或抽签将之致死(抽签者中的1/4将被处死)这些残忍的权宜之策把叛乱镇压下去了。现在一起新的叛乱又见端倪了。     “被群山包围着,使得该海峡呈现出一个圆形……对于船上的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不太可能找到一条道路驶入传说中的太平洋的”,(4)麦哲伦未能说服众人一直朝前走是能够安全的通过海峡的,因此为了解决危机,他下令众人们把他们是继续前进还是折回到西班牙的理由都写下来。他大声朗读他们的看法,随后他穿上佩戴了所授的圣詹姆斯(Saint James)勋章的斗篷,并发了神圣的誓言,面对他的水手,麦哲伦庄严的宣誓“存在着一个通往太平洋的海峡,他对此很熟悉,曾经在葡萄牙国王的一个海军部门他见过该海峡的图,这副图是由一个名叫波希米亚的马丁(Martin of Bohemia)①的伟大水手绘制的”。(5)     麦哲伦讲的是实话,然而这并不是完全的真相。在麦哲伦航行之前,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早就知道存在的一条从大西洋驶向太平洋的海峡。西班牙国王给麦哲伦看了一幅图,图上显示了那条连接太平洋的海峡。麦哲伦和西班牙国王的条约突出了这次航海的目的—向西航行,驶向香料群岛—所得利润是双方共享。麦哲伦希望关于这条海峡的知识能够仅仅被他一人所知晓,别人都不能知道,并宣称巨大的财富就在前面等待着他,但是西班牙国王对此爱莫能助,因为原版海图在葡萄牙人手上。     麦哲伦的言语和他的冷酷无情以及他令人振奋的领导能力使得他的水手们能够继续前进,最终他们驶过了这条海峡,而这条海峡后来也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不以第一个通过这条海峡的人洪保来命名。在描写船只通过这条海峡,进入太平洋时,皮加费塔做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注释:“在我们离开了这条海峡后,如果我们一直向西航行的话,除了圣女角,我们将找不到任何岛屿……在纬度的52°上正好朝着南极点。”(6)皮加费塔的注释透露了一条信息,这条信息要么从在该纬度航行过的人那儿获得,要么是从一幅显示出在南纬52°的太平洋是一片空白、没有陆地的海图中获得。在离开这个海峡后,麦哲伦向北航行,驶向赤道,对于他而言再在这个纬度上航行的话是发现不到任何土地的。因此麦哲伦肯定看过了地图,所以他知道他不是第一个通过该海峡的人,也不是第一个横穿太平洋的人。     事实又一次证明,毛罗修士是正确的:来自印度洋的一艘船绕过了好望角,驶向“无名群岛”。关于皮瑞·雷斯图的谜底已经得到解决了。在麦哲伦航行之前,巴塔哥尼亚和“麦哲伦海峡”已经实实在在的被绘制了出来,它不是像一个权威机关所猜想的那样,(7)在埃及法老之前的一个文明所创作的,也不是像一位学者所论证的那样是来自外太空,(8)而是有一支浩大的中国宝船舰队在永乐十九年至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1~1423年)的“失踪的岁月”里所绘制的。     在通过这个海峡之后,洪保下令他的舰队向南航行,驶到了火地岛的西面。皮瑞·雷斯图的制图清楚的反映出舰队航行的路线;一方面巴塔哥尼亚得到了精确的绘制,另一方面火地岛南部诸多的岛屿根本没有表示,这暗示出中国人是沿着多山的西海岸航行的。     我拿皮瑞·雷斯图与现代的卫星地图做了比较,立刻辨别出中国人向南的航线周围的海湾和岛屿。沿着海岸再远一步,库克海峡(Cook Strait)是被精确的标识了,可以猜想洪保将军曾经在此抛锚。在这个抛锚地,洪保将军应该会看到巨大的被积雪覆盖的科迪勒拉·达尔文(Cordillera Darwin)山脉,山脉东面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拱形山峰。它们在地图上被画成分散的岛屿,因为从绘图者所在的距离来看,他们只能看到被积雪覆盖的群山山顶。我把皮瑞·雷斯图放大到与现在地图一样大的比例,(9)发现在皮瑞·雷斯图上的巴塔哥尼亚的南部表示的所有的11个岛是与在火地岛西部的岛上的山顶是一致的。我的具体研究已在网站上登出。


第三部分:洪保的远航航向南极洲与澳洲(图)3

     中国人已经确定了老人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这是在南半球距南极最近且最明亮的星,类似于北半球的北极星。但是为了确定它相对于南极的位置,他们必须测定极点本身准确的位置。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南半球航行并绘制地图,就像在北半球那样精确。因为从对晚间天空的观察中,他们已经知道了南十字星的两个主要星星,十字伽马和十字阿尔发会和极点成一直线,所以他们相信只要沿着同一方向航行就能到达极点。     对于航海者而言,极地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夏天是这里比较平静的一段时间。晴朗的天空,清澈的蓝色大海上点缀着片片浮冰。但是气候突变的时候,就会狂风大作,巨浪排山倒海而来,飓风和着冰雪像针一样扎着水手们的皮肤。在冬至期间,连续数周不见阳光。即使太阳开始重新出现,它也顶多只是地平线上的一个转瞬间就落下的暗淡光点。云团和凝结的雾团遮蔽所有的轮廓,让观测的水手根本无法看得太清楚,在他们周围的那些移动的浮冰或者露出水面的冰山都显得很朦胧,以致它们最初出现的危险迹象都难以发现。     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在如此冰冻地区航行并没有什么好恐惧的,因为在此之前,中国已有了8个世纪在北极地区航海的经验,同时也有了一千年在冰上航行的传统:离北京最近的港口是塘沽,在每年里都有3个月的结冰期。根据关于1506年一位来自波伦亚(Bologna)名叫卢多维克·德·瓦特玛①(Ludovico de Varthema)的年轻贵族的航行的叙述,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证据,即在离开库克海峡后,中国人的确试图驶向南极。(10)卢多维克·德·瓦特玛在婆罗洲和爪哇之间航行,在那里他得知了一个奇怪的传说。他的两个中国基督徒和一个东印度的同伴告诉他,来自爪哇的另一面的(中国的)水手已经在南十字星的指引下驶到了一个非常寒冷的地方,那里白天只有4个小时。如果没有航行到那里,(11)他们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呢?     皮瑞·雷斯图提供了中国水手向南航行的进一步证据。图上的冰是正向着麦哲伦海峡的南面漂移,要把这种情形画下来,中国人肯定是沿着麦哲伦海峡的南面航行的。他们正向着南方,径直驶向南极。南十字星座的主要两颗星在他们头顶,(12)指引着他们航行的方向。在火地岛南面大约两百多英里的地方,(13)他们遇到了第一块浮冰,这块浮冰已经开始向东弯曲,在皮瑞·雷斯图上,它是以一个C 型的拱形出现的。他们继续向南航行试图绕过这块浮冰,但未能成功,所以只能被迫改变路线,先是向东航行,然后是向东南方航行,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找到一条驶向极点的路。当他们又航行了三百多公里后,(14)他们遇到了坚冰,它们堵住了所有通向南极半岛的道路。这些在图上绘制的冰山与夏至期间浮冰和坚冰正常的最大范围的契合。(15)     现在洪保将军正在接近南极圈,在此纬度上,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南极,纬度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是一个点。在这里除了北是没有任何别的方向的。在夏至(12月),太阳一天到晚挂在北方;到了冬天,又是无止境的黑夜,不见阳光。受南磁极的影响,航行的困难正在加剧,航行远远地偏离了真正的南极方向。这同时也使中国的磁性罗盘在指方向时出现了混乱;他们能依靠的航海辅助工具就是南十字星的主要星星和老人星的纬度,两者都围绕着天极,从不升起也不降落,整天都在天空上能看到,位于南纬68°。由于老人星自身所发出强烈的光以及南极洲清澄的空气,以至于白天也能看见这颗星星。     皮瑞·雷斯图表示了格雷汉姆(Graham)岛,这是南极半岛的最北端,绝大部分地方没有冰,可以确证探险队在永乐十九年十二月(公元1422年1月)达到了那里。图上从合恩角伸出的C形浮冰,暗示在最初他们遇到了一股来自东面的洋流。继续向南航行,随后的洋流多多少少消失了。图上反映的就是东西方向延伸的坚冰。此后他们在遇到另一股比较弱的洋流,这股洋流使浮冰朝东南方向微微弯曲。这种独特弯曲形状的浮冰表明,中国人遇到了一个好的天气,在不至于吹断冰块的微风下,驶进了极地洋流。我推算他们当时的最高平均航速大约是3节海里/小时。照这个速度计算,从合恩角航行到南极半岛,最多只需14天。     在皮瑞·雷斯图上有一群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岛屿。在形状上它们与南舍得兰群岛相似,我想知道它们是否就是舍得兰群岛。依靠老人星,中国人能够精确的测量出纬度,但是他们测量经度时就没有像纬度那样精确,考虑到中国舰队航行时水流的运动,就像曾经对疆理图中的非洲所做的经度调整那样,我不得不再次调整皮瑞·雷斯图上的经度。考虑到在他们南行的途上,逆向他们的水流平均速度大约是2/3海里/小时,所以在皮瑞·雷斯图上的岛事实上要比所画的位置再靠西四百多英里—这正是南舍得兰群岛的准确位置。     从皮瑞·雷斯图上我知道中国人肯定绕过了冰山的边缘从西北角靠近了南极洲,中国人在南舍得兰群岛的西南边着陆。这些岛屿中的三个岛绘制的非常准确:西面的是斯诺岛,南面是马靴形状的迷幻岛(Deception Island),北面的是有着4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