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考
简介
这是一个矛盾的年代,在这矛盾的年代中成长的年轻人是一个矛盾体。他们不但有着自身的压力,同时也肩负着社会的压力。
出生在80年代后的这批年轻人,他们甚或在这个相对安定的年代,享受着物质上的富足,同时也背负着精神上的不足,他们的人生以被这个社会固有的模式支配—读书读书读书,成绩成绩成绩,最后考上大学,扬眉吐气。他们在学校里守着无比残酷的压力,从小小肩膀大大书包到小小心灵大大压力。目的只是为了做几份试卷,而这几份试卷就可以基本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笑。
逍遥无为就是在这个可笑的年代写的,曹文宾的经历正是我们每个挣扎在这种可笑命运中的众多学子的经历。
曹文宾中考失利,老爸花钱把他送进一所不像样的高中,在学校里他自恃才打如海,但又不敢目空一切。他看不惯学校的一切,又委曲求全的遵守这学校的一切。凭着自己一点浅薄的文学知识招摇撞骗,自以为自己李敖第二,骂人的文章层出不穷的在校刊上发表,用来展示自己。
曹文宾喜欢上漂亮大方天生丽质的新颖,却不敢想人家表白,他怕一表白连朋友都作不成。事事都畏首畏尾,学习一塌糊涂。
后来曹父望子成龙心切,花大价钱把草文宾送进重点高中,在重点高中里曹文宾被学校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最后决定离家出走,可是他有能走到哪里去呢?又能去哪里呢?
逍遥无为之意是说人的成长没有一定的规律,每个人都有适合她成长道路。而社会利用学校,用一种方法教育所有的人,这犹如用一服药方医所有的病人。有些人医好,又写人医不好,有些人甚至医死。现在的教育也一样,用同样的教材去教所有的学生,适合这样教材的自然成绩好,不适合这种教材的成绩自然差。这样的教育成全了一小部分人而否定了大部分人。
小小高考,几份试卷就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是人才。那让所有的人把这几份试卷都背过,中国所有的人都是人才,岂不更好。
高考是个骗局,在一种表面公平之下进行着实质上的不公平。把一个思想束缚十多年的人拉出来,给他几张试卷,说:“做吧,做过其他人你上大学,做不过你滚蛋。”人家给你机会,你不能怪人家。可是是谁把你思想束缚了十多年,又有谁去想呢?
80年代以后的孩子,人生路是这样的,人家早就给你安排好了。先读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犹如火车走道,哪里鸣笛,哪里停车,早有人给你计划好了。能考上大学的那是人家努力的结果,人家这辈子就高人一等,享受美好人生。考不上大学的,那时你没本事,也别怨谁,你就低人一等算了,享受你一改享受的人生吧。然后他们在说一句:“现实是残酷的。”可笑。
归根结底,现行教育犯了罪,学校里学十多年的东西,社会几分钟就给你打得粉碎。当官的都是共产党,贪污的都是官。共产党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主人。当我们的仆人在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时候,所谓的主人在肯馒头就咸菜,有的连咸菜也就不起。你说共产党好不好,对仆人多好?
虚伪的说法,漂亮的谎言。学校的的说法,堂堂正正做人,社会的说法,虚虚假假生活。一切都在骗人,一切都在谎言。
逍遥无为也是谎言,是个真实的谎言。
逍遥无为
1
曹文宾要中考了,曹家上上下下风风火火大张旗鼓的为文宾加劲。其实这所谓的“上上下下”就只曹父曹母两人,曹父为了表示对儿子的关心,特意放下手头的生意来对儿子先父爱。曹父这人一直很关心儿子,只不过是些金钱上的关心,所以曹文宾不曾为钱发愁过。曹母也天天用一些鼓励的言语激进儿子的自信。曹母继承了中国少有的 “贤妻良母”型的女性,一天除了打打牌逛逛街,就只照顾曹家父子的饮食卫生。
曹父这人目光长远,早在十七年前就看到了养儿子的艰辛,早早响应计划生育的光大政策,发扬“只生一个孩子”的精神。由于曹父发扬了只生一个孩子的精神,曹家就只文宾一个。曹父曹母把所有的希望俱寄文宾于一身,曹文宾就这么带着父母的希望去做他的人生之路。
曹文宾考试期间,曹母为儿子放弃了自己最爱看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给文宾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文宾也不辜负母亲的一番心意,中考前一天晚上还捧着书死读。曹母关心儿子,劝文宾说:“今晚早些睡,养足精神,明天好好考试。”文宾欣然领命。
这天晚上,曹文宾久久难眠,据说这是考前的一种兴奋,文宾知道这不是兴奋而是一种恐惧,就如死囚上绞刑架前的恐惧一样,文宾这种恐惧久久不能平息。曹文宾自知自己平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应该说是没有学到考试要考的东西。想他曹文宾自谕上只天文下通地理,《四书》、《五经》全不在话下,《史记》也读过七八篇,按理应该没有道理恐惧的。可是这恐惧不通人性,不管有道理没道理,它都来。
曹文宾自我鼓励,心道:“怕啥,不就是一次考试,老子天不怕地不怕。”思想深处一个声音道:“就是怕考试。”想到此处心里实在有点害怕,强装镇定自言自语道:“生死有命成败在天。”一副毫无所谓的样子,真格把自己当成方外之人。
不管曹文宾真的无所谓还是假的无所谓,他还是难以入睡,一闭上眼睛脑子里净是考场的情形,仿佛一个快死的人,一闭上眼睛便会想到地狱。在文宾眼里考场就是地狱。
曹文宾翻来覆去睡不这觉,索性爬起来翻番书以使自己镇定。书桌上堆满了各科的复习资料,文宾随手抓来一本《非常英语》来读。这书文宾早已看过两遍,与平常英语无异,都讲了些干硬死板无奇枯燥乏味的句法句式,可偏偏此书要叫做《非常英语》。想必受了非常可乐的影响。一想到非常可乐,文宾顿觉得口内干渴,倒了杯水,却没有喝的欲望,只盯着水发呆。
突然,手中的书掉在地上,一封已拆开的信露了出来。这信是文宾表哥前天寄给文宾的,信上说了些鼓励的话,说希望文宾好好学习,发愤考试,争取考上一所好高中,然后再好好学习,三年后考入他所在的神气大学。文宾表哥去年考入一所神气的师范大学,此时特意来信约表弟三年后与之在大学相见。文宾表哥可谓是目光长远,为文宾已计划好了三年后的归宿,可他曹文宾连三天后的蓝图也没有。真可谓“小生惭愧”。文宾从心里对表哥感之不尽。
书桌上的资料文宾大部分都已做过,心想应付中考是不成问题的。又一想,可这毕竟是中考,自己来个万一……文宾不敢往下想,据说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文宾决定增长自信,脸露一个笑容,自语道:“不用怕,不是还没考吗,生死未定,一切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上床睡觉,心下注意已定,明天亲赴考场背水一战。
次日,曹文宾一觉醒来想到今天要中考,心里免不了一阵发慌。洗刷餐饮完毕,文宾临出家门,曹母千盯万嘱:“一定要好好考。”本来曹母想说:“考不好就别回来见我。”文宾对这话厌恶,只恩了一声便跨出家门。
走在去考场的路上,文宾恨不能自己控制时间,让时间倒流,重返童年。可这时间不能倒流,文宾只好舍去这一出于幼稚的想法,跟着时间朝前走,他也只能朝前走。人活着只有朝前走,没有退路。
中考毕竟不如高考,考场门口聚集的学生家长离人山人海差了一大截。这年头人都知道考不上高中不算什么,只要有全国通用的人民币就行,所以人们把目光全投向高考。毕竟大学不是有钱就能进的,那还得有权,钱可以赚,权可不是赚得来的。人要进步没有钱不行,人要发展无权也不行,以致人们来到世上大都为此两儿目的所奔。
曹文宾来到学校,寻觅考场,不多时寻到考场。此考场雄踞三楼,地理条件相对不错。
进入考场,文宾心神未定,一颗心怦怦直跳,几欲从肚里跳出来。文宾知道自己太过紧张,但有时候紧张像个顽皮的孩子,在你最危机的时候他却跑出来和你捣蛋。面对紧张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理他文宾并未练就心外无物的功夫,屁股压在板凳上一动也不敢动,整个身子都已木僵。唯一能让人感到他还是一个活物的是他的心跳还在继续加快。
曹文宾开始怀疑自己患有心脏病,可是自己一想心脏正常,患心脏病绝无可能。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想法,文斌只好把这一想法放弃。
两位监考官进来后不发一言,直至广播把考试制度念完后,两人在念一次 ,然后听铃声发试题。曹文宾听见铃声,心倒静了许多,拿到试题后文宾整个心几近冰冷。
第一场靠的是语文,曹文宾拿到试卷静下心来,涂上姓名等任务栏后匆匆答题。题刚答一半,问滨忽听身边一女生说:“这作文……果然是这作文。”言语之中显得激动无比。文宾被提醒,翻到后面看作文,一看之下心凉了半截。原来这作文是专家预计到的作文,作文要求是联系社会生活,联系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写一片记叙文。这种作文在学校已连过好几遍。靠前曾有专家预言:“今年的中考作文范围无非是‘时代’、‘理性’、‘人文’六字。”此作文正与时代有关,看来此专家绝对是个专家。本来文宾可以激动一场,可是一想自己要考作文提分以压众生,不想作文人人都写过,希望破灭,满脸尽写着丧气。
曹文宾一点点希望破灭,失望不小,语文试卷尽全力答完,自己对自己的答卷颇为满意。但这试卷答的是好是坏连他曹文宾也说不清楚。说好,也得不到满分;说坏,也不可能不及格。一时间好坏难分,索性不去想它。
铃声一响,全场考生惊喜的拥出考场,唯有文宾神色不定,心想自己的最强项没能压到别人,考上高中的希望渺茫无望。
考场外面众生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