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自那遥远的地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来自那遥远的地方-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人很容易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给淡忘掉。当我发现这个有趣儿的现象时,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了那个曾经到镇上来过的和尚。
每当想起这个和尚我心里就是说不出的难受。一开始的时候,想起他是因为我觉得这样一个出家人很好笑,因为他的鲁莽,并一次次受到打击。后来,却又变成了莫明其妙的难过。当我为和尚感到难过时却又不知道,因为这个和尚,我应该为秀林难过还是为他感到高兴了。
先说说和尚吧。我为和尚感到难过,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跟我们结缘。想想吧,有些事情在一个人心目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它在别人心目中能有多重呢?想想他,这个和尚在我们心中似乎只不过是一个淡淡的影子罢了,转过天去我们都把他给忘了。他是如此执著,而这个可怜的人却没有从我们这里得到任何回报;再说说我们。因为这个和尚让我想到,有些事情在人们眼里看起来很重要,但它在别人眼里就不见得有多重要。当我们都在不知不觉间把和尚给忘了的时候,我却又偏偏想起了他。这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我又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被人忘记的。一旦它不再对你的生活构成影响,你很容易就会把它忘记。这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当六十年后,又有一个和尚不远千里来到镇上寻找秀林,说是为了结六十年前那份因缘的时候,我的心灵又一次感到了强烈地震颤。我们都不敢相信,一件往事被遗忘了这么多年,它还可以会以这样的方式被重新提起。看来,一件事情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不同,它造成的影响就会不同啊。也就是说,有些事情对你来说并不重要,但对某些人来说,却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机缘。
更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这种事实。
所以说,当后来父亲提起李安阳的时候,我心里也感到同样的一惊。那时,我的小弟弟度平已经失踪了近五十年。当我从父亲话里听出这个叫李安阳的人一定与我们有着秘不可宣的联系时;当我竭力去寻找那种对双方都会造成影响的共同的东西时,我突然发现,其实,对所有的人来说缘份只是一种先天注定,它并非无缘无故就可以产生。既然这样,那就不难看出,我们这些对生活有所感动的人其实都已经被生活伤害过了;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去关心一下那些平时不被我们关心的细节吧,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对我们的生活构成了巨大的影响。
又是一个冬天了。
母亲的肚子又大了。而这一年,若何,也就是我们家的三子度平,他已经可以随便在镇上任何一个角落乱转了。这对于我们家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变化对他的家人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惊喜。而且当时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让他肆无忌惮地在镇子上转来转去会存在着巨大的危险。当我跟秀林去上学的时候,他一个人悄悄溜出家门来到街上,或者自己一个到码头上去玩儿。村子里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们都不愿意跟他在一起,这让他感到非常寂寞。后来,他找到一个跟自己大小差不多的伙伴,张家的孙子张东明。
那个冬天,父亲正在族人的委托下修缮族谱,以作新年祭巳之用。日本人短暂的友好让人们都以为天下已经太平无事。而我们,也慢慢知道了码头李家要做镇维持会长的消息只不过是一个谣传。谣传总归是谣传,时间一长就会站不住脚的。马代虽然凶狠,但在码头的失败让他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他对镇上的人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就这样,镇子又恢复了一如往常的平静。父亲戴了一顶青色的瓜皮小帽,左手持着一本有些发黄的旧书。他戴了眼镜,一边认真地看着,一边在一张白纸上誊写。
他是从序言开始的。
《滕氏族谱序》
吾滕氏族谱史久且详分析示图分明祖辈为为遣谱立传不息费尽心血使后代子孙加倍对祖宗先辈崇敬思念之心老幼珍惜族谱代代继传
木本水源滕姓氏系自山东滕县古时具有滕国之称其后人家迁他地所在山东境内者其系以国为氏吾始祖(福广)自公元明朝前期约于公元一四二五年由山东日照县迁居夏津城南银子王庄至今已有五百余载到六世始祖(联芝)约于公元一五七零年由东滕庄迁居驿渡镇至今四百余载旁系联辉迁居清凉寺联玉迁居高庄联珠迁居管露寺他系族东西滕庄同世迁去
始祖联芝迁居驿渡镇后勤耕克俭饥寒度日以忠厚自居自力更生家境日渐好转后专以学文渐成风气历代从仕者有甚此为我滕氏家族之大大德征也
吾族之谱由开河筑堤移村水建等因遗失为此家族子孙甚憾对前辈痛悲愧疾启后人引以祭祖续谱传宗接代使吾滕氏家族日益昌盛子孙满堂望后人永不忘此谱修之
      光绪三十年冬月
这是一段不带任何标点的文字,父亲拿出来先整理了一下。抄到这里,他放下笔,呵了呵冻得有些发红的手。他觉得这个先人写下的序言有欠妥当,再说,自己重新记谱,依古例也有必要重序一遍。想到这里父亲又呵了呵手,在炉子上烤了烤,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儿,才提起笔管用工正的小楷写道:
《滕氏族谱再续记》
辛巳之冬,岁值交割之变,又逢国难之际。受族人所托遣宗续谱。是以深追先人遗德,平生感慨激动之情。时值隆冬,天地寒而群鸟绝迹,心生沧凉悲愤之感。知我先辈族人卷草覆蓬,越发生出怀古畅今之心,日日尤甚。试想先祖一介草民,背景离乡,为后世子孙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前人载树,后人乘凉。而今我大好河山先辈积业皆沦入他人之手,亡国之痛,无言以堪,撰小文以记之。以上不负先祖蒙荫之恩,下无愧儿孙举世之德。
固本思源,由是品及列祖列宗所制之谱纰漏之处有甚。然物本天成,鉴于其时其势,深知先人生活之不易,予文著字之不易,予我后世子孙名以正言顺之史之编撰甚是不易,因有此谱并序,实为我辈幸甚,今后之滕氏子孙之大大幸甚也。
经史据考,自周起,我滕姓氏便已有案可稽。史称滕国之地,今位于鲁南邦畿之所,时因秦统一六国而亡。后因诸多原因,先祖迁居河北。族人勤耕俭作,秉承先人美德,为历代旁系族氏所尊重。此为先人为我后辈所积之德,吾辈应加倍珍惜,以光我族氏之德品。
念及为人为事之不易,我辈更应以唯谨唯慎与人,无愧于心于事,以求无愧于天,并以多行善事为本。
辛巳之冬,天寒地冻,于陋室追本思源。德以孝引,孝以德驰。深追大义,此谱修之。心觉稍安,顺之。
民国三十一年冬月    滕氏二十一世孙    文正
父亲的态度严谨而认真。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非常崇高的认识。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再也没有比树碑立传更重要的事了。他手里擎着一只小小的羊毫笔,微微泚了一点墨,一排一排地写了下去。
在那个冬天,那些时常来找他的陌生人明显少了,父亲的工作是修缮家谱。父亲是一个个性严谨且喜欢清静的人,他既不像我,明里喜欢清静实际上却常常是一个人坐在那里神游;也不像秀林,明里不喜欢清静,自己却总是躲到一边去享受清静。我想,只有一个人在痛苦中生活了很久,才会形成这样鲜明的性格吧。
在那个平平凡凡的冬日里,父亲心中生出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感触。他深追先训,默默地坐上半天。父亲觉得他是在进行一项十分高尚的工作。我们从他经常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常常对我们说,一个人必须要有足够的威严,否则很难被别人尊重。
我记得,当年,他教给我们这个道理的时候,秀林总是心不在焉地一边抠着鼻涕,一边漫不经心地望着窗外。外面的老槐树上停着一只鸟,或者是在叫,或者是歪着小脑袋一动不动。它们像秀林看它们一样,歪着小脑袋去看他。他们已经很熟了。这些小鸟都是秀林的朋友。一个人,如果能跟小鸟们都交上朋友,那么说明这个人一定是天性纯真。虽然秀林得不到父亲或者母亲甚至是我的喜欢,但是小鸟们都喜欢他。我们都不再喜欢他并不足以成为小鸟们不喜欢他的理由。这样讲是符合逻辑的。也就是说,一个天性顽劣的人并不一定不被人去爱,一个处处要好的人也不一定人人都喜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对立面。有时,我也暗暗地想,秀林之所以不会得到父亲的喜爱,就是因为他不愿意以父亲要求的方式去做人吧?当然,我指的是他不愿意顺着父亲的性子做事,是说他不懂得如何去迎合父亲。有时,他明明知道父亲说的是对的,却也要故意反对一番。其实,我知道他是根本就不喜欢听命于人。
说实话,我也不喜欢听命于人。但如果是在自己家里我就不在乎了。我从父亲教给我的东西里发现,我们的民族一直有着不掷家奴的传统。在我理解,不掷家奴就是说在自己家里一切法则都可以适当放宽。这当然指的地那些除去人伦法则之外的一些漠视条款。用一句经常性说的话来说,就是在自己家里不必见外。这是我对我的行为的一种理解。有时,我还会想,其实,父亲对我的了解也不是太深入。在他眼中,我总是一个很合格的儿子。他需要我这样一个能继承家族传统的儿子。
父亲神色削瘦,看上去倒像有五十多岁了。而那一年他实际上只有三十出头。我想,一定是沉重的官宦生涯并没有让他享受到人生的轻松吧。相反,正因为那乱世的官场的挣扎与周旋让他已经心力憔瘁,他才会显得如此衰老。
父亲是一个终日心事重重的人。每每想到这时,我就猜测,他心中一定是有什么强烈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也就是说,他之所以活得如此隐忍而坚强,那是因为他也是一个喜欢在内心里暗暗积攒力量的人。这种在内心积攒的力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那么,在父亲心中那种力量的是恨,还是爱呢?
也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