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自那遥远的地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来自那遥远的地方-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活在幸福里又生活在寂寞里的人。
世界上寂寞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人天生寂寞,另一类人追求寂寞。天生寂寞的人渴望不寂寞,追求寂寞的人厌恶不寂寞。所以,如果一个人追求寂寞他必须要能够耐住寂寞。我没有想到我的离开会改变秀林的生活。因为我的离开,秀林慢慢地由一个害怕寂寞的人变成了喜欢寂寞的人。他那孤独而隐忍的个性就是在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
一直在他身边看着他长大的父亲真不愿意让他变成这样,可是,在试过许多办法又一一失败之后,父亲也拿秀林没什么办法了。像他这样的孩子对大人来说真是前生欠下的罪业。一个人如果很有主见,别人就会尊重你,可是,当一个孩子太有主见别人就会觉得你很可怕。那时,秀林从小就表现出来的固执己见真是让父亲头疼坏了。听母亲说,每当说起秀林时,父亲总是神色黯淡地对她说:“我天生欠他的呀。”
说到这里,父亲再也不说话了。
秀林在那段时间的表现真是很让人感到担心。就在大家都替他感到担忧的时候,由于找不到一个真正可以谈心的朋友,他一个人在苦闷里陷得来越深了。大家经常看到他常常呆在院子里一动不动,或者是呆呆坐在屋里,盯着窗外的某个地方看上老半天。后来,父亲曾去河湾找过老迷糊。小时候我们经常和他在一起,父亲想通过他来让秀林改邪归正。但这时的秀林不管谁话都已经听不进去了。不管别人对他说了些什么,他都会点点头,过后却旧行不改。
但是,时间总会提供一些机会让一个人主动去修正人生。就在大家都以为像秀林一定会一天天变得不可救药的时候,一件偶然的小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
那个秋天,运河里的水很大,打渔的张老六发现河湾里漂着一具死尸。它一沉一浮地漂到河弯的芦苇丛里,就被横七竖八的芦苇绊住了。他站在自己的小船上失声地大叫起来。人们纷纷跑向河湾。就在这时,我那两个不争气的叔叔又带着秀林在码头闲逛呢。他们也争先恐后地跟了过去。当看到那不过是一具死尸时,他们两个又动了大赌一场的想法。大叔叔丙子问二叔叔丙春,你敢不敢晚上来给死流浪喂饭?
二叔叔斜着眼睛,拍拍胸脯:“有什么不敢?”大叔叔说:“如果你敢去给死流浪喂饭,我保证他张嘴就吃,你信不信?”
二叔叔撇了撇嘴,把鼻子翘到了天上。
这时,跟在他们身边的秀林说:“要不,你们两个打个赌吧。”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一笑,一拍即合。
等天黑下来之后秀林跟二叔叔来到河湾。他是来做见证人的。二叔叔端着一个粗瓷大碗,他要去给河里的死流浪喂饭了。
他们来到河边。二叔叔心里有些发抖。因为有秀林在面前,他不得不咬着牙做下去。二叔叔让秀林提着马提灯站在河边,他自己一个人换起裤腿,摸着黑趟水过去。
二叔叔颤颤惊惊地端着大碗,来到死流浪身边。就在他舀起一勺稀饭向死流浪嘴里递过去的时候,死人竟张开嘴,“咕咚”一声咽了下去。
秀林提着马提灯远远地跟在后面。天很黑,二叔叔什么都看不清楚,但他却已经清楚地听到死流浪在喝汤,而且还津津有味地咂嘴的声音。他心里有些发毛,就转过头来问秀林:你听到什么声音没有。
夜里的大运河真静啊。夜色幽沉幽沉地,让人感到一种无边的恐怖。秀林说没有听见什么。二叔叔觉得也许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就又舀了一勺饭汤,向死流浪嘴边伸过去。死人张张嘴,又咕咚一声喝了下去。这时,二叔叔心里才真的发慌了。他不能再控制自己了,竟死生生地,一勺一勺地机械地向死人嘴里喂过去。
眼看着那碗汤要喝完了,二叔叔才醒过神来。他突然打了个激灵,抄起那只大瓷碗狠狠地大叫一声:“我让你吃!”
说着,他将那只大碗一下扣到了死流浪头上。二叔叔过于紧张使得那只粗碗在扣到死人脸上的时候“啪”地一声碎裂了。这时,死人发出了“嗷”地一声尖叫。二叔叔一听不妙,抱着脑袋转身就跑。
秀林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但当看到二叔叔慌张的样子以及河里发出的撕心裂肺嚎叫时,他也吓得扔掉手中的马蹄灯撒腿向镇上跑去。
他们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家里,想去找大叔叔来分享胜利的喜悦时,他们才发现整天晚上一直都没有见到大叔叔的影子。当二叔叔和秀林正要提着灯笼四下寻找时,大叔叔捂着鼻子,满脸是血地跑了回来。原来,狡猾的大叔叔趁天还没黑的时候,一个人偷偷来到芦苇丛扮死尸去了。
所以,当二叔叔和秀林来到河边的时候,躺在那里的早已不是死流浪,而是想故弄玄虚的大叔叔。结果是二叔叔那重重的一碗扣中了我那自作聪明的大叔叔。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就这样以一种可笑的方式结束了。
大叔叔为这个玩笑付出的代价是失去了一副完整的鼻梁。他的鼻梁骨被惊惧之下的二叔叔给生生扣碎了。从此,他成了一个塌鼻子。一张就口鼻音老重。他们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干奶奶差点儿就要被这两个儿子给气死了。不过对他们这两个人,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那天晚上,秀林惊魂不定地回家里。躺在床上,想想方才发生的事,他心里觉得很难受。他突然觉得这种事情简直是太没意思了。是呵,他接着想,这样一天天这么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那天晚上,秀林想来想去。他突然间就作出了一个决定:今后不再跟两个叔叔一起玩儿了。他预测到了自己的未来。他可不希望自己未来是两个叔叔这副无聊的样子。
自那年冬天开始,秀林除了上学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一个人认认真真地读起了书。他一口气读完了《史记》《左传》《老子》《庄子》。
一个人活着,他必须首先要得到自己的承认,只有这样,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目的才能明确起来。秀林之所以要翻遍经史典籍,他是想为自己找到一种合适的成长方式。那年冬天,父亲看到秀林整天不动声色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更加深了对他的担忧。像他这个样子还不如一天天到外面疯跑呢。一个孩子如此地喜欢孤独真是让人感到可怕啊。不过父亲不知道,就是在那个冬天,他那总是让人费心的儿子秀林完成了一次对自己成功的过渡。
秀林已经变了,可父亲却还一无所知地停留在原来对他的看法上。看来,父亲确实需要好好跟自己的儿子沟通一下了。说实话,在当时,不但父亲没有感觉到秀林的这种改变,就连我们,这些秀林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谁也没有注意到秀林已经悄悄变了。我们都还以为他跟着两个不争气的叔叔在一起,受他们影响越来越深呢了。在那个时候,想想,也许只有我才对他稍稍乐观一些吧。我一直觉得,他还不至于变得像两个叔叔一样不务正业吧。
就这样,父亲的忧虑越来越重了。
而我慢慢地发现,秀林已经开始逐渐和我们这些人分裂开了。因为我发现,现在,谁都不知道他脑子里一天天都在想着什么。即使作为一起长大的兄弟,我对他也是那样的无能为力。我发现,秀林变得越来越不脚踏实地,他看起来总是一副烦躁不安的样子,动不动就四处乱跑。他喜欢幻想,而且心很高。一个人的心总在远处,他会对现实生活表现得心不在焉。虽然他很聪明,但我认为这样下去他的后果是很危险的。
我曾经想过将这些担忧告诉父亲,但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放弃了。
对了,说了这么多关于秀林的事情,我们好象又忘记了去述说当时的社会背景。现在让我们来说说它们吧。大家应该都还记得那个叫武进二郎的日本人。他给自己的上司写了一封控告信。那封信送出之后,他一天天心急如焚地在青城等着上面的答复。而让他始料不及的却是,就在第二年秋天,他的上司还没来得及给他这封信作出批复,日本人就已经宣布要战败投降了。
日本人投降的时候,正是我在临清中学的第二年。镇上的人们还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一个宁静的黄昏,那些驻在码头的日本兵悄无声息地撤离了。大家都还觉得他们又是去干什么重要的事情去了。他们就这样走了。
日本人投降的确切消息过了很久才传到镇上。这时,镇上的人们才发现张名臣也神秘地消失了。为此,人们都感觉到了生活之外的一点点意义。比如说吧,大家都发现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们都知道自己的昨天和前天,可是谁又知道自己的今天和明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就像当年那些唐突地到别人土地上胡作非为的日本人,如今,他们接受了失败惨痛的教训,可是他们当初就不知道自己做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事,就在他们稀里糊涂地听人于命的时候,今天已经变成过去了;不但是那些日本人,他们发现其实连自己也都是这样:当事实来临了,那些流水一样的住事还在被反反复复地谈来论去。
还有人发现,机会在人们前有时往往显得不是机会,而一些不是机会的东西却往往显得更像一个机会。马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因为无知而让人觉得可怜的人,他抓住了一次自己看来千载难逢在别人看来却什么都不是的机会。这却正是他不幸的开始。
日本人投降之后,他没有让自己的角色马上转变过来。所以,就这一点来说他就远远比不上他的主子张名臣了。他的主子比他更擅长于审时度势。日本人投降之后,张名臣像一个幽灵,像阳光下的一滴水一样在镇上悄然消失了。这个危险的人感到了自己末日的来临。他只身一人去了一个别人谁也找不到的地方。
此后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张家为这个儿子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真是一种命定的不幸啊。一个人聪明的人就这样给毁了。那只是因为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但我一直认为张名臣不是最可怜的。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把一切都想明白了。有一个人没有把这些东西想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