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巫溪的古镇传奇:盐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庆三峡巫溪的古镇传奇:盐骚-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常福生就笑:“我不担心,我这女人打都打不跑呢!”
一番打趣之后,阿秀抱着孩子上了船,常福生和大伙儿一起继续拉纤。他不时回过头去,看看伫立在船头的那个蓝色的身影,那是他在这世上最亲的亲人,有了她们,无论多累多苦,他活着就有了劲头。
到了和沈玉林约好出去玩的日子,赵云珠一早起来换上他事先派人送来的纱衣。那是一套白色丝绸的衣裙,外面再罩一层粉红的轻纱,如盛开的桃花般朦胧柔美。不仅如此,他还送来里面的内衣、配套的鞋袜、头上的珠花等物。赵云珠一边穿戴,一边禁不住脸红心跳。
穿戴完毕,镜子里出现了一个温柔的少女形象:她的脸庞在娇嫩的粉红映衬下显得更加白皙,如玉般发出柔和的光芒;她的眼睛如星光闪烁,水汪汪地脉脉含情;她的嘴角因微笑而微微上翘,如弯弯的小船;她的头发不再藏在帽子里,黑色的瀑布般倾泻在身后,她的鬓边戴着一朵粉红的珠花,花蕊里银丝串着的几粒白色珍珠轻轻地颤动着……
她有点好奇地看着镜中自己陌生的形象,想像不到自己竟可以如此娇媚,如此女人!如果她早这么打扮,每天静静地坐在闺房绣花而不是出去惹是生非,不至于迟迟嫁不出去吧?她想起沈玉林的话:你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如果你穿上轻纱似的衣裳,会让所有的男人着迷的……
走出门去,只见沈玉林身着白色的骑马服,骑在一匹枣红的马上,手上还牵着一匹雪白的马,配着银色的马鞍,想是为自己准备的。两匹马都是高头大马,不似自己以前骑的那种矮脚的川马,她不禁一声欢呼。
沈玉林跳下马来,把她一把抱起。她正想反抗,只觉身子腾空而起,已经被他放到了马背上。他骑回自己的马上,绕着圈儿围着她看,炽热的目光看得她浑身燥热。
他哈哈大笑,说道:“我说云珠姑娘穿上轻纱的衣裳会很迷人,果然如此!云珠姑娘天生丽质,以前真是埋没了!”
赵云珠脸上一红,心想你穿着这一身骑在马上也很威风呀,但却不敢说出来。她躲闪着他的目光,问道:“你要带我去哪里玩呀?”
“姑娘可听说过山那边的万顷池?”沈玉林指一指远处的山头。
“听说过,是一个草场,旁边有万顷山。”听他这么说,赵云珠有点惊喜,她早就想去这个地方了,只是得翻好几座山,家人不许她跑那么远。
“对,它在古代是一个湖泊,后来岩溶发育,湖底出现漏孔,湖水潜流消逝,形成高山淤积平原。那里夏天绿草如茵,野花遍地,冬天冰雪覆盖,银装素裹,景色宜人呀,不去看看实在可惜。”
“呵,你倒是对我们这里的地形比我这个本地人还熟悉呀!”
“万顷池盛产药材,我常去那里进货,自然熟悉。”
“你不是个大盐商吗,怎么生意做得这么杂呀?”
“我去各省贩卖在你们这里买的盐,顺道买点当地的特产再卖回宁河镇,岂不两头都赚又不多费力?如果不是我们这些商人,你们镇上能有这么好的丝绸、山货、药材卖?”
赵云珠扑哧一笑:“说起来你就跟个万金油似的。”
“那是,我走南闯北,知道的事情总比你关在家里听到的多。”
“那你说点来听听。”
“看过别的地方熬盐,才更加感慨你们这里的盐真是天赐呀,盐泉夜以继日地不停流淌,只需把盐卤引到灶上煎制即可。别处要想获得盐卤,你知道有多难吗?得先打盐井,开井口、下石圈、凿大口、扇泥、下木桩、凿小眼等等,一口井有时候要打上几年十几年才能出盐卤,非常艰难。如果一开始选址不对,钻不出盐卤来,前功尽弃,一口井就废了。钻井的时候,靠人力捣碓凿大口,碓架两旁各站两个人,喊着号子一起往中间的粗木棍上跳,踏一脚后再跳上对方所站的木架上。此举非常危险,盐工们都不愿意做,盐井老板为了激励他们,就许诺跳一下给一个铜板。盐工们便把这项工作称做‘脚脚红’,一是每一脚都有红利的意思,二是指这样跳很危险,有可能受伤见红。打井难,使用过程中它还会出现各种毛病,井打歪了得纠正,塌腔了得补腔,东西掉进去了得用特制的工具捞上来,麻烦多着呢!你想想,一切都是在深几百米到千米的地下进行的,又看不见情况,有多不容易,可是那里的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竟然都能一一做到。”

第62节:盐骚(62)

作为盐老板的女儿,赵云珠对关于盐的事也很有兴趣,听到这些事觉得很新奇,见他停止讲述,催道:“好神奇,你接着讲呀!”
“你们这里熬盐是万灶盐烟,那里却是天车林立,好像一大片木架组成的森林。由于要用牛来推水和驮运,那里的牛也非常的多,就有专人来管牛、喂牛、给牛看病,所以就非常热闹,有司井的、司牛的、司篾的、司梆的、司漕的、司涧的、司锅的、司火的、司饭的、司草的;又有医工、井工、铁匠、木匠等。有人声、牛声、车声、梆声、放漕声、流涧声、汤沸声、火扬声、铲锅声、破篾声、打铁声、锯木声;还有人气、牛气、泡沸气、煤烟气,气上冒,声四起,真是非战而群嚣贯耳,不雨而黑云遮天。一口井都这么热闹,你想想千口井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呀,那真是比我们这里熬盐还要盛大呀!”
“是呀,当地有一首诗是这样形容的:‘天车如竹笋,高耸入云天,保持不歪斜,四周风篾牵。两场运卤水,全恃竹笕竿,蜿蜒似蛟蟒,纵横山野间。’”
赵云珠扑哧一笑:“呵,你还会背诗呀,想不到你对盐知道得这么多!”
“当然,你知道盐的种类有哪些吗?”
“除我们这里的这种盐,还有海盐。”
“不止,还有池盐、井盐、岩盐。滩晒是提取海盐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法,先开沟纳潮,将海水引入池以备晒卤之用,再将卤导入成盐的小池,遍撒种盐促使其结晶,最后将结晶的盐扫起来就行了。”
“嗯,这方法熬盐倒真是简便……对了,那么多地方产盐,你为什么单单挑我们这里来进货呢?”
“别处的盐也不错,不过,你们这里的盐是白卤,熬出来的盐质很好,像这样的白卤是很稀少的,全国只有两处地方才有呢,其他地方都是黄卤和黑卤。再说我也跑熟了这条路线,做生不如做熟嘛!”
听了这话,赵云珠心想:“说起来贩个盐都挺专一的,难怪找妓女都只固定找一个人……”想问问银红的事,又觉自己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子,不方便打听妓院的事,有点说不出口。
沈玉林见她突然脸上出现娇羞之色,更增娇艳,一时心驰神往,柔声问道:“想什么呢?”
“我……我在想,你这么一个花花公子,倒也不全是不学无术……”
沈玉林闻言哈哈大笑:“原来我在姑娘心目中是个花花公子呀。难怪姑娘对我总是横眉竖眼,怒目而视。我要真是一天只知道喝茶听戏混日子,能把生意做这么大?”
赵云珠冲口而出:“你一天泡在藏春楼里,能不让人这么认为吗?”
“哦,原来姑娘是对我这方面有看法呀!”沈玉林似笑非笑望着她说道,“云珠姑娘和我非亲非故,又无意中意于我,为何对我的个人生活如此关注,耿耿于怀呢?”
“你……你这样子,就不是个正经男人!”
沈玉林正色道:“云珠姑娘,如果你仅仅用这一点来衡量一个男人是不是正经未免失之偏颇。我年近三十而尚未娶妻,偶尔去藏春楼消遣,又没有影响自己和别人的家庭,不是比那些有家有室还要偷情的人强?”
“这么说起来,你倒还有理了?”她虽觉得他强词夺理,这种观点倒也让她耳目一新。
“我只是想说,这种事其实是很正常、普遍的。去藏春楼的,你们镇上的人多着呢,说不定,连你爹也去过呢,只不过不让你知道罢了。”
“不许乱说我爹!你再这样乱说,我生气了!”
“姑娘何必动怒,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我久未娶妻,又旅途寂寞,才去那里找点安慰,若是他日成亲了,自然不会再去了。”
“哼,那谁知道呢。”
“姑娘若是嫁我,自然就知道了。”
这话一出,赵云珠有些惊慌起来,急忙说:“你说过不再提这件事的!”
“你看你,动不动就当真,开个玩笑而已。”沈玉林安抚着她,又说道:“你累了吧?咱们下来歇会儿。”
沈玉林一边说,一边抢先跳下马来,掏出一块雪白的丝帕小心地铺到路边的石头上,扶着她下马来坐上去,又找来一张芭蕉叶子替她扇着风。赵云珠从小也是被仆人们伺候惯了的,但此刻这些事由一个男人做来,感受却自是不同。

第63节:盐骚(63)

她想起镇上的那些男人,要么对她不屑一顾,要么看在她家的权势上对她恭敬有礼,男人不当她是女人,女人也不当她是女人,她连个要好的女伴也没有。这么多年来,其实她一直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家人虽然疼她,却难以走进她心里的世界。她一直是那么的寂寞,这寂寞让她要发狂,所以她才行为乖张,性格怪僻,总是要弄出一些让大家头痛的事来。
最初把她当男儿来养的确是家里的意思,后来待她长成,家人也意识到这样不妥,她却不肯再改回来了。她总觉得,镇上的人已经那么看她了,如果她现在来改变,那些人更会认为她是嫁不出去没办法了才这样的……出于逆反心理,她一直坚持着男装,家人还以为她被养成型了改不了,其实谁知道她心里的苦?
而今,她竟为一个不相干的男人而改变了,这个男人给了她合理的借口来改变,她觉得对所有的人有了一个交代。这个男人和其他人是那么的不同,他带来许多新奇的东西,闻所未闻的见解,他有点坏坏的,但自己却不由自主被他牵引着……
她想起那个定亲的男人,那个叫张继业的小男人,每次见到自己都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小心翼翼地生怕说错了一句话。他真的喜欢自己吗,还是只是为了家业的发展,如同自己也是为了成全父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