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机在那条大马路上来回穿梭,到城里贩货倒生意,跑运输,搞一些副业,村里村外显得繁忙而热闹,翠凤常去上留村那里玩耍,那里不仅比自己村富裕,还比自己村里多了份生气。
的确,金宝所在的村子里,几乎听不到人语声,没有喧闹,白天晚上总是村子里那些人来来回回,乡里乡亲见了面也不打招呼,贫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了,村子里几乎没有什么人气,总是显得死气沉沉的,但是在金宝家里,由于金宝的勤快能干,给父母减轻了肩上的重担,父母不像以前那莫操劳了,家里倒是平添了几分欢乐和祥和,父亲愁苦的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山里的消息虽然闭塞,但是改革的春风还是吹到了这里,广播里播放着大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各种致富信息,这虽然对它们的生活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对他们的内心世界还是有不小的触动,同样是人,城里人生活的有滋有味,有电视看,有汽车坐,家里有家具电器,每周还有休息日,日子过得宽宽松松的,而作为一个农村人,几代人都是过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起早摸黑,日子过得紧巴巴,而且穷的叮当响,同样是人,为什么同人不同命呢?!每当想到这些,金宝心里总会涌出一股渴望,渴望自己能对这个家有所改变。
上留村的富裕对周边村镇的影响很大,开始有人搞起了第三产业,本村的李金银率先行动起来,到县城买了辆三轮车,把自家地里种的菜拉到上留村去卖,由于上留村的地域优势,很多人弃农经商,搞起了副业,忙忙碌碌,无暇顾及自家的田地,李金银的菜摊自刚摆上没几天,便有了生意,买菜的多是上留村人,由于是自家种的菜,成本低廉,卖的也就相对便宜,所以他的生意很快就好起来了,一看到有人赚钱了,人们便纷纷仿效,中国人就是这样,逐渐有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这些人人多数都是上留村人,李家村只有李金银一家,这些金宝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他开始寻思起来,自家有两亩地,种的除了地瓜就是高粱,这两种农作物生长周期长,见效慢,还卖不上价钱,他回到家和父亲商量了一下,他对他爹说:爹,咱家有两亩地,不如划出一块地来种苹果,苹果是消耗品,好养,又能卖上价,市场上还没有人卖,咱家早点动手下种,等熟了拉到上留村去卖,那里人家境宽裕,应该是个好买卖,说完他静静的等待着父亲的反应,他爹沉默了很久,终于慢慢的点了点头,金宝看到他爹答应了,心里很高兴,说干就干,金宝开始行动了,但是这买种子钱却让他犯了愁,这买种子的钱可到哪里去凑呢?!上回他大哥出外打工借村民的150元钱还没还呢!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小学同学上文国,他是上留村人,家境比较富裕,他想去找上文国借钱,心里虽然没有多大把握,但还是决定去试一试,到了这个星期天,学校放假,他也不用送弟弟去学校,他想上文国一定在家里,那天,金宝便起了个大早,向上留村走去。
第三章 成长
走在路上,天还是黑沉沉的,农村的夜晚寂静而凄美,一片旷野中散落着几点灯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在这寂静的夜空里显得神秘而幽远,走在漆黑的乡间小道上,金宝的心情兴奋而狂野,他已经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路只要坚持走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
夜风吹起,两旁田野里的高粱猎猎作响,像是在为他鼓掌助威,他走到上留村时,天刚麻麻亮,他来到上文国家门前,他家里外墙是红砖碧瓦,门前有个大院,他一走到院前,院里的狗就开始叫起来,院内一个女声问道:谁?阿姨,是我,文国在家吗?澳,院子里的女人答应一声,冲屋内叫道:文国,有人找你哩!屋里很快跑出个男娃,冲他叫道:金宝。来,进来,金宝跨进院子,那条大黄狗喉咙里一边发出咕噜声一边狠狠的打量着他,待看到主人迎了出来,它便一边小声咕噜着,一头卧在院子的地上默不作声了,
来到屋里,院子里的女人走到里屋去了,上文国问道:好久没见了,咋想起找我了?金宝说:找你有点事,啥事?说,文国催道,金宝开了口说:屋里想买果树种子,钱不扎,找你给咱想个办法?文国说:那百十块钱,我屋里有,但我娘不给外人借,走到我外爷家去,两人说着起了身一起出了院门。转了几个弯来到村头,就到了他外爷家,文国让金宝在外面等他,自己进了外爷家门,金宝站在路口四处乱看,他看见远远有一位年轻姑娘,迎面向他这边走来,待走近了他看了一眼那姑娘,原来是同村的翠凤,翠凤穿了件红色的上衣,脑后扎了个马尾辫,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像是一汪泉水,翠凤也看见了他,没吱声低头走了过去,金宝望着翠凤苗条的背影,长得真美,金宝心里赞道,心里头在回味着:怪不得他爹娘没把她送人!过了一会儿,文国出来后,对他说:金宝,我爷只给了我50元钱,你先拿着,这两天我从家里再弄上几十元钱,你看咋样?能行!金宝答应一声接过钱,两人站在原地又聊了几句,金宝便向自己家走去。
回到李家村,天气还是晌午,金宝进了自家院门,他娘听到响音唤了声:金宝?金宝答应一声,抬脚就进了屋,进门一看他爹在床上坐着:就问道;爹,你咋在?咱家地里的活谁看着?他爹抬头看了他一眼扬了扬手里的纸说:不急,你今有哥来信了,今宝听了嘿嘿笑了,他娘接口道:还给咱寄来了500元钱,真的,金宝一阵兴奋,这下有买种子的钱了!,我刚出去只借了50块钱,还正愁到哪去借买种子的钱呢!这下可好了!说着又转过头来问他娘:娘,我哥信上都说啥了?他在外咋样?他娘微微一笑,好着哩!他信上说他在帆布厂上班哩!一月600元钱,叫我们不要担心,金宝呵呵一笑:这下好了,种子钱有了,哥在外面还寄钱回来了,这说明他在外好着呢!爹娘这下你们放心了吧!他娘乐呵呵地说:放心放心!爹也欣慰的笑了:能娃子,你兄弟俩都是能娃子!这一晚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第二天金宝起了个大早,这次去的远,他要到县城去取钱买种子,他把大哥寄钱的汇款单贴身装好,他娘叮嘱他:路上小心,早去早去,他急快的答应一声,就风一般的出了门。
乡间的夜晚依旧是黑漆漆的,但金宝的心情已大为不同,这叫个开局红,好兆头!他急步如飞,夜晚的风轻轻的包围着他,簇拥者他往前走,他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向夜的尽头走去。近十里的路程,对金宝来说,算不了什么,他出了村子,沿着一条乡间的泥土小道往山外走。小道两边是一排排的庄稼地,在白天,偶尔有马车从泥路上驶过,金宝不常走过这条路,因此对路上的草木、庄稼、山坡都觉得陌生而新鲜。夜晚的道路荡起一股凉意,但置身在莽莽的大自然里,冰凉的感觉就淡了。反而走得一身冒汗。走了几里地,天空露出一片青灰色,天空逐渐被一片白雾包围着,不见一丝月光,没有阴云,也看不见天空那一抹尉兰的底色。在经过一个水库的时候,光景明亮起来,他走在充满乡土气息的泥土路上,好奇地注视着黎明前的破晓时分,天空淡雅而寂静,他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情不自禁眺望远方。前边是一片凹陷的低洼地带,许多农舍田畴铺存其间。一些村落上飘着袅袅青烟,与弥漫在空间的薄雾融为一体。这些农舍田畴的尽头,更远的地方是一座连一座的大山。这些山与他平时村子见过的山不同,造型诡谲,山势奇拔,陡峭。并且,林木葱郁,雾霭盘绕。金宝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
天色终于大亮了,金宝走到了县城里,来到邮局,顺利地取出了大哥寄回来的500元钱,到了种子站,买了种子,歇也顾不得歇,就匆匆往回赶,回到家里,已过了晌午,爹和娘正坐在炕头上等他回来,见他回来了,忙问他:金宝,钱取出来了吗?没打啥麻烦吧?没有,金宝说着扬了扬手里的一袋种子,爹,你看,种子买回来了!他爹从炕上坐起来说,金宝,咱爷俩明天就下地去,哎,金宝答应一声,他娘数落道:瞧把你爷俩急得,金宝呀!你累了,娘给你张罗饭,吃了早点休息,明早才有精神下地去,金宝答应一声,坐在了炕沿上,他娘向灶间走去。
第二天,他和父母来到靠自家地里不远的一座小山丘上,这座小山的上半截是一片小松林,山腰以下都是荒草地。记得小时候,每次来到这里,父母便不让他在干活,有时弟弟放学早也跟着跑来,父母让他带好弟弟。于是他就领他们去小树林里玩。时而也帮父母拢拢杂草,捡捡石子。累了,就坐在旁边看父母挖地。父亲戴着麦草帽,挽着衣袖和裤管,挖地的身姿有板有眼。他就逗趣的说:“爹,你是一个标准农民哟!” 父亲的脸膛沁着大颗大颗的汗珠,伸起腰来说:“我本来就是农民嘛!” 小弟说:“爹,你是农民,我和哥是农民的儿子!” 母亲抬脸笑说:“还是我的文宝乖,会说话!文宝听了嘻嘻的笑个不停“娘是说我嘴巴油哩!”文宝昂着精瘦的小脸,眼睛亮晶晶的,顽皮而好奇地说。 “你长大就知道了自己嘴巴油不油了。”母亲嗔怪得回答。
在这种欢快的气氛里,金宝想起幼小时对山村的一些印象,土墙院子,山里的窑洞、以及冬天那一汪水草地结冰的冰河、白雪皑皑的山丘,以及苍凉空旷的田野。忽而对父亲产生一种虔敬的敬意和情感。他觉得父亲一定经历过很多很多事,小时候干农活,之后和母亲养育他们,漫漫几十年,他们是怎么过来的呢?他的童年有没有乐趣呢?他小时候听话吗?这些疑问象雾一样弥漫在他充满想象的思维里。慢慢的,他又把注意力转向蔚蓝的天空,远方的山峦似乎远去了。这里地势虽然不高,却能俯瞰大半个村庄。太阳暖融融的,九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