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凋天龙游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凋天龙游记-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现存散曲作品多数描写男女风情或歌唱隐逸生活,表现了元代文人对封建礼教和功名利禄的鄙视;少数作品揭露了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反映了人民疾苦。与诗词相比,散曲取得了雅俗共赏的效果,既满足了以市民阶层为主体的下层百姓的娱乐需求,又为文人增加了新的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诗歌教育的效果。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大戏剧家。他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现存杂剧18部,散曲套数14篇,小令57首。他的散曲表达了鄙视传统伦理的思想和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激情。他的代表作是著名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他在曲中抒写了自身的人生情怀,表现了落魄文人的放诞生活。他的散曲描绘男女恋情的作品最多,尤其以刻画女子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见长。如《双调…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此曲真率直白,质朴流丽,刻画入微,体现了其自然本色的风格。如《双调…大德歌…夏》:“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曲中生动刻画了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他的作品中热情赞美了青年男女的自由爱情,如《仙吕…一半儿…题情》:“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王和卿,生卒年不详,大名(今属河北)人,与关汉卿同时且非常友善。现存小令21首,套数1篇。他的散曲选材粗俗,多表现世俗文化庸俗的一面。其名作是《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弹破庄周梦,两翅架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个空。难道风流种,吓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此曲用语夸张,构思奇特,极具滑稽诙谐之趣。另一名作《双调…拨不断…大鱼》用极力夸大的语言描绘了“神鳌”形象:“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白朴(1226—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他自幼曾得到金末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精心抚育与亲身教导。他之所以能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就得益于元好问的教育。白朴幼经金亡丧乱,而后终生不仕,过着优游闲居生活,用杂剧词曲宣泄胸中的不平之气,有《天籁集》传世。其散曲作品今存小令37首,套数4篇。在这些作品中,叹世归隐的主题占了很大比例,如《双调…沉醉东风…渔父》:“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劲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曲中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功名的否定和对遁世退隐生活的向往。如小令《阳春曲…题情》:“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这首散曲表明了对功名的鄙薄态度和文人的无奈情绪,反映了元代文人的人生态度。此外,白朴的散曲中还有不少描写男女恋情或写景咏物的作品,或质朴本色,或清丽淡雅,成就较高。白朴作词较多,其词风继承苏辛,以豪放高旷为主,同时又追求音律的谐婉完整。如他的《水调歌头》(苍烟拥乔木)慷慨豪迈,充满了历史兴亡之感。

    马致远(约1250—约1321)以字行于世,名不详,晚年效陶渊明之志,自号“东篱”。他是元代创作散曲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曲状元”,今存小令115首、套数22篇。马致远早年热衷功名,但仕途却并不得意。长期沉抑下僚使他饱受屈辱,对元代社会的黑暗有清醒的认识。因而,在他的散曲中,传统文人的积极进取精神与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相互交织,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其思想意蕴和艺术风格最易引起知识分子内心的共鸣。他的散曲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其作品内容以感叹历史兴亡、歌颂隐逸生活、吟咏山水田园风光为主,既保持了散曲的艺术风格,又表现了诗词的意境,语言自然清丽,雅俗相兼。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是他的代表作,如其中的《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再如《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争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在曲中,作者将历史的感叹与人生的悲哀融为一体。他的小令别具情致,脍炙人口,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仅28字就勾勒出一幅晚秋夕照景象和苍凉萧瑟的意境,充分表达了天涯游子的孤独与彷徨,情景交融,隽永含蕴。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赞其为“秋思之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历城(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曾因上疏言事得罪,辞官隐居多年。晚年以陕西行台中丞前往关中救灾,卒于任上。他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现存小令161首,套数2篇。他的散曲多写寄情林泉之乐,也不乏关怀民生之作。他在陕西赈饥时所作的一组《山坡羊》曲,将诗歌中常见的咏史题材用散曲的形式写出,充满深沉的历史感慨。如《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曲鞭辟入里,精警异常,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王朝兴亡后面的历史真相,历来为人称道。他吟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有许多佳作,如《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曲中表达了作者与云山为友、与鹿猿为伍的退隐生活的乐趣。

    乔吉(?—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他是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和享有盛名的散曲家,有杂剧《两世姻缘》等11种,今存3种。其散曲有《梦符散曲》,今存小令209首,套数11篇,数量之多仅次于张可久。他在散曲创作上与张可久齐名,明代李开先在《乔梦符小令》的序中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他一生穷愁潦倒,寄情诗酒,其散曲多啸傲山水和青楼调笑之作,风格以清丽婉约见长,形式整饬,节奏明快,讲究锻字炼句,雅俗并用,雅丽含蓄中蕴涵天然质朴的韵味,但带有更多的江湖游士气息。如《正宫…绿么遍…自述》:“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他自称“烟霞状元”、“江湖醉仙”,因而这首小令成为其人生经历和处事态度的自我写照。如《双调…折桂令…自述》:“华阳巾鹤氅蹴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篇,翰墨云烟,沓满山川。”他在曲中自比“江湖状元”、“风月神仙”,表现了作者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性格,是自述心志的杰作。如《中吕…满庭芳…渔父词》:“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曲中表现了隐逸者避世而又寂寞的内心矛盾,体现了雅俗兼至的艺术特色。乔吉的散曲在明清时期深受封建文人赏识,影响很大。

    张可久(约1270—1348后),字小山,曾任小吏,仕途不得意。平生好游,足迹遍江南。著有《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新乐府》四种,元人胡存善曾辑《小山乐府》,明代徐渭又辑《小山乐府》。其散曲今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是元代专攻散曲且作品最多的作家,与乔吉并称元代散曲两大家,有“曲中李杜”之誉。其散曲取材广泛,诸如写景抒怀、男女恋情、叹世归隐、酬唱赠答等文人生活的各方面几乎都有涉及。如《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作者借史事以述怀,表达了封建文人对民生苦难的关心和自身生不逢时的无奈感慨。如《正宫…醉太平…叹世》:“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造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作者在曲中对道德沦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最能代表其形式整饬、格调清丽、华而不艳风格的是大量的写景作品。如《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这首曲以写景见长,化用唐诗典故,典雅工丽,缠绵委婉。如《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作者借写景表达了对险恶人世的讽刺和批判。由于他的散曲突出显示了散曲雅化的趋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