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凋天龙游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凋天龙游记-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梁书…王筠传》载:“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祖僧虔,齐司空简穆公。父楫,太中大夫。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南史…王昙首传附志弟子筠传》有类似记载。

    徐悱是徐勉之子。《梁书…徐勉传附子悱传》载:“悱字敬业,幼聪敏,能属文。”徐悱和其妻刘令娴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一对诗人夫妻,二人的赠答诗载于《玉台新咏》。

    梁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之弟。《南史…简文帝纪》载:“帝幼而聪睿,六岁便能属文。武帝弗之信,于前面试,帝揽笔立成文。……雅好赋诗,其自序云:‘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帝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当时彭城刘氏一门人才辈出,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世家,还同时出现了三位女诗人。其中,以刘孝绰、刘令娴(徐悱之妻)的名声最大。刘孝绰是当时最著名的文人,作品很多,流传很广。萧统亲自选拔刘孝绰一人来编纂自己的文集并作序,可见他对刘孝绰的看重。《梁书…刘孝绰传》载:“时昭明太子好士爱文,孝绰与陈郡殷芸、吴郡陆倕、琅邪王筠、彭城到洽等,同见宾礼。太子起乐贤堂,乃使画工先图孝绰焉。太子文章繁富,群才咸欲撰录,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域。文集数十万言,行于世。”“孝绰兄弟及群从诸子侄,当时有七十人,并能属文,近古未之有也。其三妹适琅邪王叔英、吴郡张嵊、东海徐悱,并有才学;悱妻文尤清拔。”“孝绰子谅,字求信。少好学,有文才,尤博悉晋代故事,时人号曰“皮里晋书”。”《南史…刘勔传附绘子孝绰传》也有同样的记载。

    不仅文人诗歌十分繁荣,南朝时期的民歌也非常昌盛。南朝民歌最早始于三国东吴,迄于陈,留存总数近五百首,按地域分为“吴声歌曲”和“西曲”两大类。南朝民歌是城市中的酒楼和贵族宴会上由歌女们演唱的风情小调,内容与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的汉乐府民歌不同,它集中抒写男女之情,绝大多数以女子的口吻唱出对男子的爱慕相思,反映了南朝统治区域的社会风俗状况。南朝民歌以五言四句为主,其余的四言及杂言诗篇幅也很短小,其语言明快动听,善于运用双关隐语,或朴素自然,或浅俗鲜丽,具有鲜明的民歌情调,表现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修辞技巧。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民间的诗歌教育十分发达。

    南朝文人诗歌创作受民歌影响很大,雅俗结合渐渐成为从鲍照到齐梁间的文人诗歌的主流;南朝民歌一部分专门描绘女子美丽体态容貌的歌曲与宫体诗的兴起有直接关系。南朝民歌中占主导的五言四句的格式,对五言绝句的形成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南朝民歌在隋唐以后继续影响着文人的创作。大诗人李白的很多短诗以清新自然见长,就与学习南朝民歌有直接关系,如他的传世名篇《静夜思》与《子夜四时歌》中“秋风入窗里”一篇十分近似,传承关系十分明显。直到清代为止,历代文人模拟南朝民歌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可见,南朝民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十分深远。

    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继魏晋之后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南朝诗歌的繁荣,虽得力于上层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但与诗歌教育的普及是密切相关的。南朝时期的政权性质与两汉政权并无二致,教育制度也相似,儒学地位虽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南朝时期学校教育有所复兴,国子生多为士族高官子弟,称之“国胄”或“世胄”,可以经明经策试入仕,而太学则往往仅存博士而无生员。虽然南北方战争和内部政治斗争不断,但上层统治者仍然十分重视教育。南朝宋文帝时,在官学中首设文学馆,主要进行专门的文学教育和文学研究活动,诗歌教育是其中重要一项内容。“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使士族子弟享有接受教育的特权和优先仕宦的特权,因而,社会上层人士普遍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诗歌创作和诗人群体也就主要产生于宫廷和士族内部。由于上层统治者的提倡和对文士的重视,虽然庶族子弟纵使品学兼优也地位低下,但是,他们接近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仍然是读书做官,因而私学进一步发达。学习诗文写作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谢灵运的山水诗文辞幽美,冠绝一世,人们争相传诵。《宋书…谢灵运传》载:“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出身寒微的鲍照就以因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而知名当世。吴均的五言诗质朴豪迈,被当时文坛称为“吴均体”,成为学诗的榜样。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无论官学还是私学,都重视文学教育,诗歌等文学教材受到学子的重视和欢迎。虽然《诗经》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材之一,但与经书相比,由于诗赋文章押韵好读,所以常作为学童阅读初级教材。由于社会需要,学校教育重视写作训练,尤其重视骈文与诗歌的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要学会用典使事,写作诗文要讲究双声、叠韵、四声和修辞。学童就开始学习诗赋写作,他们或仿写,或命题写,或参加笔会,写作训练比较自由。如何逊八岁就能写诗,后成为梁代著名诗人。

    得益于诗歌的兴盛,南朝也出现了一群女诗人。《诗品》卷下中列入了两位女诗人:宋朝的鲍令晖、齐朝的韩兰英。其他较著名的还有齐朝的苏小小和梁朝的刘令娴、沈满愿。

    《诗品》卷下中,钟嵘说:“令晖歌诗,往往断绝清巧,拟古尤胜,唯百愿淫矣。照尝答孝武云:‘臣妹才自亚于左芬,臣才不及太冲尔。‘兰英绮密,甚有名篇。又善谈笑,齐武谓韩云:‘借使二媛生于上叶,则玉阶之赋,纨素之辞,未讵多也。‘”鲍令晖、韩兰英能被钟嵘列入《诗品》,可见二人在当时的影响甚大。鲍令晖曾有《香茗赋集》刊行于世,今已散佚,仅存诗六题七首:《示行人》、《题书后寄行人》和拟古乐府诗四题五首,诗歌成就历来多受称赞。韩兰英的诗文,则全部佚失。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风骨清高,美艳如花,才情盖世,生年十九早逝,仅有一首《钱唐苏小歌》(又名《西陵歌》)传世,《玉台新咏》中收录了这首诗,即“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其人其诗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历代诗人歌咏苏小小的诗非常多,唐代诗人李贺、白居易、李商隐、温庭筠都为她写过诗。

    刘令娴是刘孝绰之第三妹,徐悱之妻,生卒年不详,世称刘三娘。其二姊均有才学,而她的诗文尤清秀突出。其兄刘孝绰曾罢官不出,题诗于门:“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她为之续句:“落花扫仍合,聚兰摘复生。”《梁书…刘孝绰传》载:“其三妹适琅邪王叔英、吴郡张嵊、东海徐悱,并有才学;悱妻文尤清拔。悱,仆射徐勉子,为晋安郡,卒,丧还京师,妻为祭文,辞甚凄怆。勉本欲为哀文,既睹此文,于是阁笔。”《南史…刘勔传附绘子孝绰传》有同样记载。其祭夫文曰:“惟君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辩同河泻。明经擢秀,光朝振野。调逸许中,声高洛下。舍潘度陆,超终迈贾。二仪既肇,判合始分,简贤依德,乃隶夫君。外治徒奉,内佐无闻,幸移蓬性,颇习兰薰,式侍琴瑟,相酬典坟。辅仁难验,神情易促,雹碎春红,霜雕夏绿,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呜呼哀哉!生死虽殊,情亲犹一,敢遵先好,手调姜橘。素俎空干,奠觞徒溢。昔奉齐眉,异于今日。从军暂别,正思楼中,薄游失返,尚比飞蓬,如当此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这篇祭文采用四言诗的形式,凄惋感人,是文学史上的名篇。其诗歌现存10余首,《玉台新咏》录其诗8首。她的诗多写闺怨之情,如《春闺怨》、《听百舌诗》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回赠丈夫徐悱的《答外诗》二首,如“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鸣鹂叶中舞,戏蝶花间鹜。调琴本要欢,心愁不成趣”。诗中通过写景来衬托相思之情,情意缠绵,真切生动。

    沈满愿是沈约之孙女。生卒年不祥,约梁武帝大同中前后在世。沈满愿有乃祖之风,善作诗,曾有诗集五卷传世。《彩毫怨》、《登楼曲》、《昭君叹二首》等是她的名作。

    另外,南朝梁宫女王金珠也以善诗知名。这些女诗人均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从她们的成就来看,都接受过相应的诗歌教育。她们都是南朝诗歌沃土上成长出来的一朵朵奇葩。

    南朝诗歌创作和诗歌教育的兴盛推动了文学作品集的编纂。当时出现了两部重要的文学作品总集《文选》和《玉台新咏》,不仅促进了文学教育的进一步普及,而且对我国古代诗赋创作和文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朝梁太子萧统编选的《昭明文选》是秦汉以来收编诗文最丰富的文学总集,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成书之后,被认为是古代文学教材的典范,也是诗歌教育的的典范教材。原书30卷,唐李善作注时分为60卷,其中有赋19卷,诗歌12卷,骚2卷。《文选》共收入周代至齐梁时期130多个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诗文作品共752篇,其选文分三类:诗歌、辞赋、杂文,各种文体的代表作基本具备,其中诗歌434篇。这部书反映了编者独到的文学见解,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学时尚。他将儒家的经书、诸子书,以及历史著作均排除,从而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