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艰苦跋涉的船员们,就连天上探险队的队员们也如释重负。
伯纳兰心中也充满喜悦,但没有像图利的地球人那种几近派对狂欢般忘乎所以。他比坐在屏幕前的人更清楚要从瞭望台到达火箭坠落地意味着什么。这段路程和来路相比虽然说不上更加险恶,但也好不了多少。即使站在瞭望台上,伯纳兰也看不出到底该怎么过去。还有一英里半的路程啊。地球人现在对方向也毫无把握,因而他们的方法也就行不通了——难道就没别的办法了吗?当太阳位于前进路线上方时他们就可以帮助伯纳兰校正方向。也可以不麻烦宇航员,派一名队员留守在这里同样可行——但现在只剩下一台通讯设备了,伯纳兰头一次想念起那台落在河谷居民手中的通讯设备来。
伯纳兰突然想到可以不借助通讯设备。在这里,声音在空气中确实传不远,高原上的空气太稀薄了。但正如赖克兰说过的那样,麦斯克林星人的嗓门非同小可。伯纳兰决定试试,他要留一个人在瞭望台上,他的任务就是每当太阳经过那个闪闪发光的锥状体上方时放开喉咙大吼。这样的话就可以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伯纳兰给大伙儿讲了他的计划。唐纳默尔指出,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没有地球人校正方向的话,即使这么做也不可能避免误差,因为这儿很容易产生回声,很难判断身后瞭望台的方位。但他也承认,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法,有可能帮助他们接近火箭。选定一名船员留守瞭望台之后,大家又出发了。
开始还看得清瞭望台,听到观察员发出的声音时可以及时纠正方向。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视线被石头挡住了,看不到瞭望台。只好每次听到指令时尽量朝着太阳的方向走,喊叫声越来越弱,幸好高原上本来就寂静非常,不会产生混淆。
即使到现在,也没有人觉得自己已经成了陆上跋涉的老手。大家都估不准走过的路程,已经习惯了比预计时间晚很多才到达目的地。所以,石头荒野的地形改变时,人人都又惊又喜。这种变化与事先的估计大不相同,大家都很好奇。
奇怪地形就在正前方。有一会儿工夫,有些船员怀疑是不是绕了个圈子又莫名其妙转回了原地。大石之间是一道长长的由碎石和泥土混合形成的斜坡,高度和他们修的瞭望台差不多。走上去之后才发现这个斜坡比他们的瞭望台长得多,向四面延伸,谁也望不到尽头,铺在一块块巨石周围,像凝固的海浪。麦斯克林人不知道爆炸或陨石坑这回事,但也可以看出这是石块泥土受到冲击之后堆积而成的。伯纳兰不止一次看到火箭,没等队伍登上斜坡便已经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也早已猜到会看到什么。尽管对细节不甚了解,但总体而言,他的预计是正确的。
火箭就在前头。在它的尾部气流冲击下,地表形成一个碗状的坑,火箭就矗立在这个坑的中心。当初火箭激起漫天飞雪的景象伯纳兰记得很清楚。他知道眼前的火箭虽然小得多,但降落时尾部喷出的气流却比前者强劲得多。降落处周围没有大石头,只在坑后面的远处有一些。碗状坑里的小石头早被冲得无影无踪。泥土也被刮走厚厚的一层。火箭本来有二十英尺高,现在却只比周围高起四五英尺。
火箭底座的直径和它的高度差不多,这个粗细一直到火箭的三分之一处都没有变化。看了地面传递过来的图像之后,赖克兰解释说这是火箭的动力舱。火箭上部直径越来越小,头部略钝,许多国家耗费无数人力财力研制的设备就安装在那里。火箭头部有几个开口处,没有对它进行密封处理。对气压有特殊要求或必须在真空中工作的元器件都是单独封装的。
“那次履带车爆炸之后你说过,这里也可能是同样的情况。”伯纳兰说,“但我看不出发生过爆炸。如果火箭着陆时我看到的那些洞是敞开的,里面就不可能还有很多你们那种氧气,怎么会造成爆炸?你说过太空中没有大气,任何小裂缝都可以让舱里的空气跑光。”
不等赖克兰回答,罗斯顿就插话了——他们正通过显示屏检查火箭,“伯纳兰说得对,这起事故不是由氧气爆炸造成的。我不清楚事故原因,大家进去的时候我们会留心观察,但愿能发现事故原因。当然这一点现在已经无关紧要了,除非还要造另外一枚同类火箭。叫我说,咱们开始干起来吧。我这儿脖子后头挤了一大群物理学家,恨不能马上弄到里面的信息。幸好探险队长是由我这个生物学家担任的,以物理学家们眼下这股兴奋劲儿,干队长的活儿肯定干砸。”
“你们的科学家只好耐住性子再等等了。”伯纳兰打断他的话头,“不过你忘了件事。”
“什么事?”
“你们想要的设备比地面高出七英尺。再说,你们的金属虽然看上去不是很硬,但我们恐怕还是很难打破金属壁,拿出设备。”
“该死!当然,你说得对。火箭表面外壳绝大部分是用可以快速拆卸的部件组成的,我们会教你怎么做。至于其他问题嘛……嗯,你们没有楼梯,即使有也不会用。升降机又需要人员先在最高处安装好才能用。暂时还没有办法,但天无绝人之路,目标伸手可及时我们绝不能放弃。”
“我建议,在我的队员从瞭望台赶来之前你们最好仔细想想,如果那时你们还想不出的话,我就会用我们自己的办法了。”
“是吗,你们有办法?”
“当然,我们已经成功地建了一个瞭望台,为什么不能再试一次?”罗斯顿足有半分钟一声不吭,赖克兰猜测他很可能懊恼得直掐自己。这么简单的办法,自己怎么没想到?
“我觉得只有一个难点。”他终于开口了,“你们这次堆石头的任务比上次艰巨得多。火箭的高度是瞭望台的三倍,而且这一次你们四面八方都要砌上石头,不像上次那样只砌一面。”
“为什么不能只砌一面,只要够得到你想要的设备就行?这样的话,从里面就能把其他设备拿出来。这样做容易得多。”
“有两个主要原因。最关键的是从内部爬不上去。这不是一艘载人火箭,各舱之间没有通道,所有的设备都设计为从外部拿取。另外一点就是不能从低到高开始拆卸。就算你们能揭开火箭设备舱下部某个舱门,但这部分的设备取出来后,舱门就装不上去了,因为你们举不起来。这就意味着你们必须拆下设备舱下部的所有舱门;而火箭头部缺少这些金属外壳支撑后,就会——或者很可能会倒下来摔碎。舱门占了很大的表面面积,而且很厚,承受了火箭很大的垂直重量。这个设计可能不太合理,但我们的设计理论是在无重力的太空中打开它。”
“恐怕我们只能将石头砌得很高,把火箭埋住,然后再一层一层往下挖,在下降的同时取出设备,这样就可以将火箭的垂直重力降到最低。”
“我明白了。”伯纳兰说,“再没有其他方法了吗?你刚才也说过,这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目前还没有。在你的人手从瞭望台回来之前我们再研究一下你的想法。你们的形势不太乐观——我们不能给你们送来必需的工具。”
“我早就知道。”
伯纳兰已经让人给瞭望台上的那个队员传了消息,告诉他他的任务已经完成,赶快来会合。他现在应该在路上了。其他船员们就在原地休整待命。有时互相开开玩笑,有时从地势较平坦的地方爬近火箭看看稀奇。没有人傻到认为这是魔法,但大家还是惊叹不已。他们对火箭的操纵程序一窍不通,但如果赖克兰能意识到这是一个不用呼吸却依然可以开口说话的神奇民族的话,解释起来也不会太困难。麦斯克林人有一种虹管状的器官,他们的祖先可以在水下高速潜泳。现在这种器官虽然已进化成说话的气囊,但原始功能并未退化。他们自身的身体结构就有助于理解火箭的原理。
船员们对火箭的敬畏不光是因为他们对它的原理一无所知。他们的民族修城筑房,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工程师,但是他们修的墙从来没超过三英寸高。别说多层建筑,就算是屋顶也让他们惊恐不已,因为他们天生对高过头顶的重物存有恐惧心理。这一次远征有助于将他们这种莫名的恐惧转化为对重力的理解和谨慎,但长期积习是极难根除的。火箭的高度大约是他们修建的最高建筑的八十倍,他们对此有畏惧心理也丝毫不奇怪。
瞭望台的船员终于回来了。伯纳兰通过无线电与飞船联系。不出所料,现在还是只有采用他的办法。他没有理会罗斯顿的道歉,和自己的手下埋头干起活来。天上的观察者们直到这时也没发现自己在麦星上的代理在打自己的小算盘。这种疑心直到很久以后才产生,不过到那时已经没什么用处了。
奇怪的是,工作并不像预料中的那么难。原因很简单,火箭尾气激起的石块和泥土很松。高原上空气这么稀薄,也不会有什么大风把泥土重新刮实。如果这时的人类通过研究火箭里携带的资料成功研制出反重力太空服,那么,这些工程一把铁锹就够了。把土一扬,泥土的重力自然就会把自己压得紧紧的,形成土堆。当然,这里的松,仅仅是对麦星人而言。成堆的石块泥土被轻轻推到火箭的坑里。推动之前都要大叫一声,以示警告。一旦推下去,滚动速度快得人类的眼睛根本看不到,一头便扎进土坑,自己把自己夯得结结实实。
船员们多次试图打开舱门,到头来却不得不放弃。但即使这样,天上的人类中最悲观的观察员也认为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他们从显示屏上看到闪闪发光的火箭被越埋越深,现在只剩下装着仪器的约一英尺高的火箭头露在外面了。
伯纳兰停下手中的工作,不再往上砌,绝大多数队员也退下土堆。摄像仪安装好了,正对着火箭头,从外壳上细小的缝隙可以看出此处有一个舱门。伯纳兰单枪匹马爬到舱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