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谈到这个问题,主父偃忽然冷了下来,不愿多提。
“大人,逝者已已,现在外面人都称你是‘偃太横’,如果夫人地下有知,也不会开心的。”孔车一边观察着主父偃的脸色,一边说道。
“孔车,你管得太多了。”主父偃听到此处,一挥手,示意他退下。
“大人!”孔车低低地唤了声,但是看到主父偃铁青的脸色,便知道自己多说无用,于是只好退了下去。
主父偃面无表情地望着外面的天空,一言不发,也不知在想着什么。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家丁走近他的身边,低声说道:“大人,燕国来的那位贵客,请您过去呢。”
“知道了。”主父偃应了一声,他望了望自己紧握的拳头,心道,你放心,这一次,我会让他们全部,死无葬身之地,一定。
※ ※ ※
长安。桑府。
“李兄,你说的是真的吗?”一个身着浅色便装,容貌端正的青年惊讶地看着自己眼前的李希。
“不错。”李希放下手中的茶,脸上带着笑,温柔地看着自己眼前的男子。
“我倒是真不懂了,这么多年来,你都禁止我在陛下面前提起你。如今又主动参加訾选,何必这么麻烦呢。”那青年皱眉抱怨道。
所谓的訾选,实际就是资选,按汉代规定,凡拥有相当资产的富户,均可以自备车马衣服,到京城长安做郎官。郎官的职掌和设置亦比较特殊,虽有俸禄,却无定职和定员,带有见习和候补的性质,有时候甚至是没有俸禄的。但是郎官却可以出入宫廷,随时有可能得到皇帝的欣赏。由于汉初严禁商人入仕,在汉初实际实行的带有訾选性质的制度,是纳粟拜爵制度,其目的在于“贵粟”即重农,对象是富有的农户。李希一直以来多置田产,纳粟拜爵自然不在话下。
“桑贤弟,今时不同往日,这个答案,可以吗?”李希依然笑得很温和,眼前这个如自己弟弟般的青年是少数几个能够让他放下戒心,真心交往的人之一。
“可以可以。”那青年故作长叹地拍了拍李希的肩膀,说道,“李大哥,你要是当年早点想通,这十年的时间,以你的能耐,早可以做到御史大夫了。”
“十年前,”李希摇了摇头,“窦太皇太后可不会欣赏我。再说,难道弘羊你的才能在我之下吗?这十年你不能做到的事,我怎么会办到呢。”
“嘿嘿。”桑弘羊对着李希挑了挑眉,说道,“我就知道你。故意挑这种时机插手,抢我风头啊!”
李希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喝着茶,有些事情,他们之间可以心照不宣。他抬起头遥望着外间的蓝天,说道:“你看这天真好啊。正是雄鹰展翅的时候呢。”
和李希对谈的青年,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汉武帝后期的重臣,也是他最后留给儿子昭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桑弘羊。桑弘羊出生于商贾之家,十三岁时,因为善于心算,被召入宫中为郎官,后来成为汉武帝时期重要的财政大臣。历史上,正是因为有他,才使得汉武帝对匈奴的连年征战得到了相当的财力支持。
※ ※ ※
聂胜离开后,刘彻再度陷入沉思。等到日光渐斜,杨得意为室内点上蜜烛的时候,他忽然开口道:“杨得意,韩墨在哪里?”
杨得意回道:“陛下回来的时候,说让他先在殿外等着宣召,所以还在外头呢。”
“叫他进来。”刘彻沉声道。
韩墨心中满是不祥预感。在回未央宫的路上,刘彻脸上丝毫没有了出宫时的轻松,反而泄愤似的抽打着马匹,缴获自匈奴处的骏马在疼痛的驱使下发力狂奔,绝尘而去。那远去的身影,让韩墨心中一凛,仿佛帝王的恩宠也正离他远去。在殿外等候宣召的几个时辰里,他思索着刘彻的变化,变化是从他听到陈皎声音的那一刻开始的。那是关键的一刻,那表示陈皎是那个关键的人物,是可以让这个掌控大汉天下,城府极深的帝王瞬间变脸的关键人物……
在听到宣召的那一刻,他抬头仰头着落入西山外的斜阳,感觉那夕阳仿佛是自己这段恋慕的写照,如果陈皎真的是能够触动帝王心防的那个人,无论皇帝是真心还是一时心动,无论陈娇愿与不愿,他韩墨的感情都结束了。
“朕想知道,你是怎么认识她的?”刘彻居高临下地问道。他和韩墨的交谈,从两人第一次见面的那一刻起,一直都是和谐的,带着阳光的,仿佛史册上君臣和睦的典范般。这是第一次,刘彻在他面前毫不吝惜自己的帝王威势,为了威压这个自己一贯看重的男子说实话。
韩墨亦从这开头的一问中嗅出了危机,他淡然一笑,说道:“陛下,臣想知道您凭什么问臣这个?”
“凭什么?”刘彻挑了挑眉,冷笑道,“凭她是朕的妻子。”
韩墨猛地一咬牙,一贯的君子风度再也不能保持,他红着眼,看向刘彻,说道:“只因为今日这一见?只因为你看中了她,所以她就是你的妻子?陛下,我以为您和史书上那些强夺臣妻的昏君是不同的。”
见他在自己如此威逼之下还能出言反驳,刘彻反倒对韩墨有了一丝佩服,他抬起头认真地看了韩墨一眼,说道:“不必拿言语激朕。韩墨,朕还以为无论是史书上还是后世都很难出现臣抢君妻的事情呢。”
“陛下以为这么说,就可以颠倒黑白吗?虽然陈姑娘与在下并无盟约,但是臣对她……”韩墨也是豁出去了,咬牙说道。
“但是她和朕却有一个天下皆知的终身之约。”刘彻走到韩墨身边,静静地望着他,说道,“金屋藏娇之约,爱卿不会没听过吧?”
“金屋……藏娇?”韩墨的声音猛地变得艰涩了许多,他不可置信地看向刘彻。
“朕不会连自己结发十几年的妻子都认错。而且,陈娇陈皎不过是一字之差,连音都差不多。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证据吧。爱卿。”刘彻说道。他心中带着些微快感地看着韩墨的情绪从激愤到崩溃。
“这怎么可能……她在辽东的时候,从来不曾说过。”韩墨在此巨大冲击下,不由得有些神思恍惚。
刘彻则迅速抓住了他语中的漏洞,辽东……考虑韩墨的出身,还能有哪个辽东呢,自然是那在一年前开始闻名天下的沧海郡辽东城了。
第三十八章 江山依旧景难留
卫皇后字子夫,生微矣。盖其家号曰卫氏,出平阳侯邑。子夫为平阳主讴者。帝初即位,数岁无子。平阳主求诸良家子女十余人,饰置家。帝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主见所侍美人。上弗说。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宫。子夫上车,平阳主拊其背曰:“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无相忘。”
——《史记·外戚世家》
霸上·平阳侯府。
丝竹乐起,衣着华丽的歌女们翩翩起舞,衣袖转挪间尽显风流。刘陵微笑着坐在左面的下手,看着眼前的舞蹈,抬头对主位上的女子说道:“姐姐家的舞还是这么美。怪不得能练出大汉皇后那样的人才呢。”
平阳公主刘婧回之以一笑,说道:“刘陵妹妹过奖了。歌舞不过是雕虫小技,哪比得上你们淮南王府,文人雅士齐聚一堂呢。”
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皇太后王娡一共为汉景帝生了四个孩子,分别是阳信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以及汉武帝刘彻。其中阳信公主嫁给了汉初丞相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因而世称平阳公主。刘彻和平阳公主的感情最好,即位之后不久,就将这位姐姐从她丈夫的封地平阳县接到了长安居住。平阳侯府的迁徙也带来了如今在整个大汉都极其显赫的家族,平阳侯府的家奴卫氏一家。所以,皇家出身,又得到后族信任的阳信长公主在朝中的地位其实不下于她的姑姑,那个先太皇太后最宠爱的女儿,扶立了当今皇帝的馆陶长公主。
刘婧和刘陵客气完,将注意力放到了刘陵带来的豆腐上,她用汤勺舀起一块豆腐,送入口中。滑嫩爽口。刘婧笑道:“淮南王叔果然是越老越会享受呢。这豆腐,果然美味非常。明儿陵妹妹可得陪我送些进宫,让陛下和太后都尝尝味道。”
刘陵一阵娇笑,说道:“妹妹也是这个意思啊。就是怕我多年没来,抓不准太后和陛下的口味了,所以才先来姐姐家探路啊。”
“就知道你鬼精灵。”刘婧笑骂道。
刘陵掩袖笑道:“不过,这次来,还真吓了我一跳。本以为有父王那样的闲王带头,我淮南的美食已经冠绝天下了。到了长安才知道,毕竟是朝廷所在的国都,可比我们淮南强多了。”
刘婧放下筷子,惊讶地“哦”了一声,没有接话。
“前几日,我和侄儿路过茂陵邑,发现那儿新开了一家食肆,叫做食为天。里面的美食啊!实在让人嘴馋。”刘陵装出一副馋嘴的样子,啧啧称奇,“长安奇人辈出,果然是我淮南拍马也赶不上的。”
刘婧脸上的微笑越发甜了起来,话说到这份上,她当然听得出刘陵的言外之意。纵使那什么食为天的美食真有其特别之处,刘陵这般的谦虚退让,恐怕更多的是为了表示淮南对朝廷的尊崇之意吧。她频频点头道:“能得陵妹妹这么夸赞,我还真得去试试看那食为天的美食呢。若真好,也可引一二厨子入宫去为陛下和太后服务。”
刘陵笑道:“姐姐果然有孝心。不过,这种小事,怎么好辛苦姐姐呢。小妹代劳就好。”她拍了拍手,从门外走出几个老实巴交的中年汉子。刘陵指着他们说道,“这些都是我从食为天要来的厨子,姐姐先让他们在你家试试。”
刘婧笑着接受了刘陵的示好,口中说道:“陵妹妹真是的。我们姐妹近十年不见,一来就和我这么客气。”
“应该的。”刘婧说道,“婧姐姐如今可是长公主了,再过些年做了大长公主。可就和馆陶姑姑一样了。妹妹怎么能不和你客气些呢。”
刘婧生平将那位馆陶大长公主姑姑作为自己的目标,听到刘陵这么说,不由得又高兴了起来,满脸笑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