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7-夜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587-夜宴-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主李煜曾经想拜韩熙载为相,这在《宋史》、《新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湘山野录》、《玉壶清话》、陆游《南唐书》等诸多典籍中都有所记载,应该是确实无疑的,这也很可能是李煜派人去韩熙载家绘制夜宴生活图景的原因。在诸多的传闻之下,李煜颇想知道真相,以便确定是否重用。顾闳中大概就是领受了这样的使命,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还有一种说法,见于《五代史补》,说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毎当延宾客请谒,先让女仆与之相见,或调戏,或殴击,或加以争夺靴笏,无不曲尽,然后韩熙载才缓步而出,习以为常。同时还有医人及烧炼僧数人,毎次来无不升堂入室,与女仆等杂处。后主李煜知道之后,虽然很生气,但是因为韩熙载是朝中大臣,不想直指其过,于是命待诏画图以赐之,使其自愧。不管怎么说,从这一点来看,后主李煜了解韩熙载夜生活的目的,都是出于善意,或欲重用,或欲促其能有所改正。    
    关于韩熙载纵情声色、躲避拜相的真正原因,陆游《南唐书·韩熙载传》与《钓矶立谈》等书均说:韩熙载“认为中原王朝一直对江南虎视眈眈,一旦真命天子出现,我们连弃甲的时间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如何能够接受拜相,成为千古之笑谈?”在这一时期,韩熙载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了,而且亡国当俘虏的命运迫在眉睫,个人内心和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与痛苦在折磨着他,使他除了以声色自娱来安慰和消磨自己外,已别无出路。这就是我们看到《夜宴图》中的韩熙载在欢宴时,非但不是心情欢畅,反而表现出悒悒不乐、心情沉重的表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韩熙载在六十九岁的时候死去,那一年是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尽管也有野史记载他是被谋害致死的,不过这些均为无稽之谈,不足于采信。韩熙载死时毕竟已经六十九岁了,在古代社会已经算是高龄了,加上其晚年纵情声色,心情又非常郁闷,寿终正寝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韩熙载死后,后主李煜非常痛惜,欲赠其同平章事的官职,遂问左右前代是否有这样的先例,左右回答说以前刘穆之曾赠开府仪同三司。于是下诏赠韩熙载左仆射、同平章事,即宰相之职,谥曰“文靖”,这在古代已经是极好的谥号了。韩熙载死时家里已经非常贫穷,棺椁衣衾,都由后主赐给。后主又命人为其选择墓地,要求必须选在“山峰秀绝,灵仙胜境,或与古贤丘表相近,使为泉台雅游”。后来将他埋葬在风景秀美的梅颐岭东晋著名大臣谢安墓旁。李煜还令南唐著名文士徐铉为韩熙载撰写墓志铭,徐锴负责收集其遗文,编集成册。这种待遇对于臣下来说,可谓荣耀之至了。


动荡:夜宴的时代(一)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藩帅当皇帝(1)

    1唐帝国的末日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三日黎明,帝都长安,万籁俱寂,行人绝迹,一队人马保护着皇帝从禁苑延秋门而出,匆匆向西疾驰而去。    
    这支队伍走得如此匆忙,除了杨贵妃姐妹、宰相杨国忠及少数几个皇子和亲信宦官外,就连皇帝的其他嫔妃、公主、皇孙以及百官,都被抛弃不顾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使唐玄宗出逃得如此仓皇?原来数天前,关中的屏障潼关已被安禄山叛军攻破,关中无险可守,唐玄宗只得匆匆逃往西蜀避难。    
    唐人绘《明皇幸蜀图》经过八年的战争,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大唐煌煌盛世已不复存在,在战争中各地藩镇势力坐大,形成了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    
    藩镇本来设在边地,唐朝在平定安史叛乱的过程中,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便把这种军事体制移至内地,在中原一带陆续设置了一批藩镇。战争结束后,这种体制被保留了下来,后来越设越多,以至于全国各地无处不有藩镇的设置。唐末黄巢起义爆发以后,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藩镇势力进一步壮大,而唐中央经过农民起义的打击,控制力受到极大的削弱,无力制约跋扈的藩镇。藩镇之间为了扩充地盘,也互相吞并,致使混战连年不息,破坏了社会经济,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在唐朝末年长期的军阀混战之中,一些弱小的藩镇相继被吞并,在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数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其中最强大的为割据于河东的李克用集团与占据河南的朱全忠集团。这两大集团之间的长期攻战,构成了唐末军阀混战的主线。汴晋角力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他虽然是沙陀族人,却在历代史家的笔下,被塑造成为一个忠君爱国的良臣形象。    
    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为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被唐朝任命为大同防御使,进而升任振武节度使,并赐以宗姓,改名李国昌。这就是这个家族得以姓李的原因。李克用在唐僖宗时曾因杀死云中防御使段文楚,被唐廷讨伐,李氏父子不敌,逃入鞑靼人聚居地区躲避。不久黄巢义军攻入长安,为了利用这支力量镇压义军,唐廷遂赦免其罪,命他们率军入关中进攻义军。李克用率领的代北铁骑主要由沙陀、吐谷浑、突厥、回鹘等部族人组成,骁勇善战,剽悍异常,所向无敌。义军不敌,只好退出长安。李克用穷追猛打,尾随到河南,连战连胜,为唐王朝最后扑灭黄巢起义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因为这个功劳,李克用被唐廷任命为河东节度使,随后他又兼并了昭义镇,将河中镇置于自己的卵翼之下,势力覆盖了整个河东地区(今山西),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被封为晋王,成为唐末北方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之一。    
    北方地区另一强大的藩镇便是朱全忠军事集团,他原名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其父早死,他幼年随母在萧县地主刘崇家当牧猪佣工。黄巢起义时,他前往投军,转战南北,逐渐升任为大将。黄巢攻入长安后,他被任命为同州防御使,奉命进攻河中,却屡被击败。他多次请求黄巢派军增援,不被理睬,一怒之下,投降了唐朝。唐朝对他的来降非常重视,任命他为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全忠,以分化农民起义军。本为农民军将领的朱全忠,自此遂成为农民军的主要敌手之一。唐廷调集诸镇军队围攻长安时,朱全忠被任命为宣武(治所汴州)节度使。宣武镇遂成为朱全忠起家的本钱,此后他以此为基本力量,逐渐扩张,陆续吞并了中原地区不少藩镇,发展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军事集团。    
    李克用集团虽然实力强大,但在战略上却存在致命的弱点。他自恃强盛,采取了四面出击的战略,到处树敌,虽然制服了许多藩镇,却未能有效地控制,时叛时附,所得地区也不能完全巩固。其内部也因争权夺利而发生摩擦,李克用又赏罚不公,全凭一己之喜怒,致使不少人离心离德。当年李克用攻克昭义镇,命其堂弟李克修为节度使,治理颇有成效。李克用视察昭义时,不问政绩如何,却因招待不周,打骂交加,李克修怨愤难平,被活活气死。李克用又任命其弟李克恭为节度使,此人骄横不法,引起兵变。乱兵杀死了李克恭,并向朱全忠投降。李克用派兵讨伐,击败了来援的汴军,重新夺取了昭义镇。此战其义子李存孝居首功,李克用却另任康君立为节度使,李存孝气愤难平,遂暗中勾结朱全忠和成德节度使王镕,背叛了李克用。李克用率大军征讨李存孝所据的邢州,击败了王镕的援军,包围了邢州。李存孝无奈,只好泥首出降。李存孝是晋军中著名的勇将,战绩卓著,李克用惜其勇,本不想处死,但又不得不摆出姿态,下令车裂之。李克用原本以为诸将一定会出面劝解,他便顺水推舟,赦免李存孝。岂知李存孝平日自恃其勇,傲视诸将,竟无人出面解救,遂使此事弄假成真。李存孝之死,使李克用非常气恼,郁闷难平,又借题发挥惩办了几员将领出气。李克用自翦羽翼,实力大损。    
    李罕之早年势穷,投靠李克用后得以充任河阳节度使,他并不满足,乘昭义节度使薛志勤死亡之机,起兵攻取了潞州,自称留后,并向朱全忠请降。朱全忠派汴将丁会援助他,当汴军赶到潞州时,李罕之病危。朱全忠遂命丁会为昭义节度使,将李罕之迁往他处,途中李罕之病死。由于李罕之的叛变,使朱全忠唾手而得泽、潞,直接威胁到太原的安全。    
    刘仁恭原为幽州节度使李匡威的部将,因为发动兵变失败而逃到太原,归降李克用。李克用攻取幽州后,任命刘仁恭为节度使。刘仁恭逐渐扩充实力,自感羽毛丰满,便开始不听李克用的节制。李克用与朱全忠数次激战,刘仁恭拒不发兵相助,而且还扣留了李克用派来的使者。李克用大怒,亲率军队征讨。双方交战时,李克用骄傲轻敌,饮酒大醉,胡乱指挥,致使晋军大败。从此,刘仁恭与晋交恶,威胁着太原的侧后方,致使李克用腹背受敌,局势对李克用集团越来越不利。


动荡:夜宴的时代(一)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藩帅当皇帝(2)

    魏博镇居中原要冲,是双方必须争取的重要力量。魏博号称强镇,百余年来居于河北诸镇之首。朱全忠进攻朱瑄、朱谨兄弟时,他们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派大将李存信借道魏博前往援救。晋军军纪败坏,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加之朱全忠施离间计,魏博节度使罗弘信遂发兵袭击晋军,晋军猝不及防,大败溃逃,兵械资粮损失殆尽。魏博既与河东决裂,自然与朱全忠结好。由于这些因素,遂使汴晋角力的天平开始向朱全忠集团倾斜。唐亡后梁立    
    朱全忠在与李克用的争斗中占了上风后,急于篡唐,因长安距汴州路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