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追出去问大院君,大院君说来讨点米。下人向判书禀报道:“他说请老爷接济点粮食。”
“哼,真是的,宫里的公子不守着王宫,趿拉着鞋到宰相家来讨饭,看来真是饿急了!”
据权势家们说,兴宣君活像一只丧家之犬。这是他为了活下去而采取的一种伪装术,但也说明当时他的处境非常困难。但是,尽管如此,兴宣君还在心里盘算着,体弱多病的哲宗如果死去,将会有谁最可能继承王位。
《明成皇后》 第一部分谁会继承王权
“若将我儿子推上王位,我就将您的女儿立为王妃。”
英祖有真宗和庄祖两个儿子,英祖的直系是真宗——正祖——纯祖——宪宗,后面就断了香火。庄祖系统是恩信君——南延君——兴宣君,这唯一的王族血统现在还有人。所以大院君已经看穿,哲宗以后只能由南延君家来继承王室血统。
哲宗膝下有四男六女,除了四女儿永惠翁主(以后成为朴泳孝的夫人)外,其余九个子女都因病夭折,继承王位的直系亲属已经没有。哲宗本人也早已卧病不起。
兴宣君同王室最高长辈赵大王大妃(已故纯祖的世子翼宗之王妃)的娘家侄子赵成夏和赵宁夏结为知交,通过二赵,可以秘密接近赵大妃。
“我也是王族,请你们代我向王室尊长赵大妃问安。”
赵成夏受大院君之托,向赵大妃传话,赵大妃听说他生活落魄,就同意与他面谈,顺便了解一下情况。
说实在的,英祖的两支直系亲属中,正祖和弟弟恩彦君一支已经都死了,只剩下恩信君和南延君一支,王朝式微,其后裔们已不能互相依靠和立足,说起来也着实可怜。加之哲宗体弱多病,后嗣之事确也堪忧。
“兴宣君向大妃娘娘问安!”
当兴宣君拜见赵大妃说出如此寒暄话时,赵大妃心中一惊。人们都说他像个破落户,生活落拓,可当面一见,虽然衣着寒酸,但体格健壮,气宇轩昂,而且丝毫未失王族的威风和气质,眼睛里还闪耀着一股英武之气。
“快进来!最近家里好吗?”
“生活虽然穷困,但没有丢掉王族的体统。大妃娘娘好吗?”
“我在宫中沐浴着圣恩,会有什么困难。只是上监国王的尊称。
健康不佳,令人担忧。”
“英明的先王辞世后,王室日趋衰微,真叫人焦虑万分,寝食不安哪!”兴宣君没敢说出王位的排列顺序。此时,赵大妃却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来:“上监体弱多病,时日不长,却没有能继承大统的直系亲属。如果哪天碰到凶险之事,我作为王室长辈,如何担当得起这国家大事,为此我最近夜不能眠啊!而且你也知道,王权悉数被大臣们掌握和左右,这成何体统!这种话本来不该随便说,但万一上监突遭不测,你想过没有,谁能承继大统啊?”赵大妃突然压低声音,悄然问道。
“诚惶诚恐,王室重视血统,要论直系亲属,现在只有我家子孙了。”
“我知道,今天把你叫到宫里来也是这个意思。你有几个子女?”
“三个儿子,三个女儿。”
大院君的大儿子叫李载冕,二儿子叫李命福,三儿子叫李载先,还有三个女儿。“嗬,好福气啊!我早就分析过各种意见,考虑在万一情况下,想在你的几个儿子中选一个做翼宗王的养子,你意下如何?”
兴宣君一下子眼睛放射出光芒。按规矩,大儿子李载冕作哲宗后嗣是最佳人选,但现在还不能明说。
如果李载冕继承王权,自然再好不过,但他是兴宣君的长子,将人家的长子收为养子似乎不妥,所以赵大妃透露出想收他的第二个儿子为养子,让其延续翼宗王香火的念头。从前,兴宣君的父亲延平君虽是仁祖儿子麟坪大君的五世孙李秉远的儿子,但也是作为恩信君的养子而接续了王室血脉的。
“您说的是翼宗大王后嗣吗?”兴宣君被这意外的问话一时惊呆了。
“正问你的想法呢!”
“小的二儿子命福李命福是高宗幼年时的名字。是嫡子,若能成为大妃娘娘的养子,继承王室大统,那是我莫大的荣光。”
赵大妃的脸上立刻露出满意和放心的神色。通过这次密谈,两人算是充分交换了想法。
兴宣君还是不放心,他找到安东金氏势力中对自己较好的金炳学。金炳学哲宗四年殿试文科及第后,当过掌礼、司谏,以安东金氏势力为背景,历任大司宪、判书,是一个实力派人物。也许是他具有洞察未来的睿智,因而从未亏待过兴宣君。兴宣君在和他商议国王后嗣时,竭力主张哲宗之后,按王室辈分排列,英祖的直系后裔最恰当,希望金炳学支持他。
“万一议论王室继承人,希望判书宣传我的主张。这样,如果我的儿子登上王位,自然会将您的女儿册封为王妃,还会创造机会,让您担当朝廷重任。”对于兴宣君这些滔滔不绝的话语,金炳学感到震惊,但他装得泰然自若的样子。看眼下朝廷的形势,他的话也并非虚无孟浪的空想。
“嗬,一切都要看机会,如果有幸君主和我商量此事,我一定努力促其成功,请放心。”
金炳学看兴宣君在受歧视的逆境中还能守住王室体统顽强地生活,心里比较满意,因此经常邀他对饮两杯,也时常在一起谈论时事,他家断粮的时候也会接济一下。
兴宣君也因此能这样掏心掏肺地跟他说心里话。后来大院君掌权后,虽然没有践约将他的女儿选为王妃,但在安东金氏势力全部没落的情势下,唯有他生存了下来,从李朝判书,一直升到左议政、领议政,可谓官运亨通。
兴宣君还找到了宫中的元老大臣郑元容,从他那里得到保证,万一议论国王的继承人,让他支持自己。兴宣君周密策划的这一策略最终在危机瞬间充分发挥了威力。
《明成皇后》 第一部分对大院君的评价
“是个傲慢的、奋不顾身的男子汉。”
那么,高宗皇帝的父亲、明成皇后的公公兴宣大院君李应是个怎样的人呢?后世的历史根据其政治业绩从多个角度对他进行了评价。这里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此人,让我们摘录几段当时直接与大院君见过面或相处过的人留下的文字。
1898年《朝鲜的报告》中收录了对大院君的人物评价,写道:“大院君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目标,他是一个热烈的爱国者,但也是一个彻底的旧保守主义政治家。”
1898年传教士约翰斯看到的大院君的印象是:“他身高5英尺6英寸,气度不凡,头发花白,身板笔直,精力充沛,两眼炯炯有神。”
美国的霍默·B·赫伯特在《朝鲜访问记》中有受大院君接见的记录,并将它登载在纽约的一本杂志上,内容是这样的:“他有坚强傲慢的意志,只要目标确定下来,不管在政治、经济或道德方面遇到怎样的困难,他都不屈不挠地为完成目标而前进。可以说他是朝鲜政界最后一个实力派人物。”
《国太公行录》《国太公行录》是记录国太公兴宣大院君言行的一本书。
中写道:“大院君晚年身体不佳,但仍然保持衣冠整洁,洗漱、梳头一天不拉。”还说他对犯有过失的人常常当面呵斥,不留情面;对部下赏少罚多;常常是威风凛凛,不急不慢;喝酒不过量;诗、书、绘画达到很高境界,特别是兰草画得很好。
外国人和国人眼中大院君的这些性格特征,通过后面描绘他的政治活动还会具体表现出来。在了解这个人物方面,最核心的特征应该是他不会妥协的极端保守主义和一旦下了决心,会奋不顾身地为达到目标而奋勇向前的那股劲头。
《明成皇后》 第一部分高宗即位(1)
“让兴宣君的二儿子接续香火。”
癸亥年哲宗14年,即1863年12月8日,正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哲宗久病不愈离开了人世。
哲宗一死,赵大妃寸步不离病榻,为了阻止安东金氏势力轻举妄动,派了赵成夏和赵宁夏严密监视王宫。作为宫中的长辈,她将国玺抓在手中,然后将领中枢府事郑元容、判中枢府事金弘根、领议政金左根、左议政赵斗淳等重臣召集到重熙堂。
赵大妃坐在挂着帘子的屋内,大臣们都站立在外面,此时,郑元容首先开了口:“臣下和百姓无福,遭此上监驾崩变故,悲痛之情难以言表。”
话音刚落,赵大妃说:
“大臣们听着,我一个未亡人遭此罔极之痛,悲情难抑。但想到国家安危,时不我待,请大臣们速速决定承继大统的国王。”
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天也是一样。因此赵大妃为哲宗后嗣将大臣们叫到一起。按照王法,国王驾崩,在成服(从初丧至穿丧服的三至五天)前应该在官员中任命负责人处理国家急事,成服结束,即举行新国王的登基仪式。
但是,由于哲宗是骤然而死,安东金氏势力没有来得及确定继承人,因此显得惊慌失措。当他们互相干瞪着眼,还没有作出任何回答之前,和兴宣君有过密约的郑元容抢先说道:
“请慈圣(赵大妃的尊称)明鉴,作出裁断。”
郑元容一下子把决定权交给了赵大妃。领议政金左根稍一犹豫,王位的决定权就落到了赵大妃手中。赵大妃紧接着就说:
“既然如此,那我就做主了。让兴宣君应的第二个儿子命福继承翼宗的大统吧!”
赵大妃话音刚落,以金左根为首的安东金氏势力惊得目瞪口呆,瞬息之间竟然被赵大妃捅了一刀。让兴宣君的二儿子来充当翼宗的后嗣,简直荒唐!看来赵大妃是早有预谋才抛出这一妙策的。
王权由谁掌握,决定了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