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平衡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平衡点-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欢迎访问:   txtsk
第一部分前言

    生活与工作压力过大,不知道如何缓解、释放,以至导致精神崩溃,这是现代社会并不少见的现象。有的人为了寻求所谓的成功,急功近利,不惜代价。人们不禁会问,如果用生命为代价,或者以牺牲爱情、友情乃至亲情作为交换条件,这样换来的金钱、地位以及荣誉又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成功又有什么价值?    
    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行为常常背离生命与精神的真义;我们最难找的就是心理上的平衡点,以致迷失了自我。多少人感叹活得累,活得不容易,一身疾病,一生苦闷,遗憾多于自豪;有的人甚至只剩下空空的躯壳而灵魂无法安置,或者金满箱、银满箱而内心十分的孤独和空虚;有的人自轻自贱,羡慕别人活得开心……    
    还有这样的人,为了一位心仪的情人,睡不好,吃不香,苦苦等待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最终还是镜中花,水中月,伊人在水一方,眼睁睁地看着她(他)与别人踏上了婚姻的殿堂。与其痛哭流涕,不如呵呵一笑,幽它一默,〃天生我材必有妻,千金跑光爱复来〃。    
    为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官职,看人眼色,委曲求全,甚至干一些昧着良心、扭曲人格的事,搞得人不人、鬼不鬼,到头来别人却踩着其肩膀上去了,自己成了官场的牺牲品。与其失意的猫儿不如鼠,不如〃大笑一声朝天去〃,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这世界有太多的喧嚣,太多的诱惑,太多的色彩。多少人深陷其中,不知不觉地给自己捆上一条条绳索,或者把一副副枷锁强加于身,被折磨得身心俱疲,以致丧失了快乐。郁闷的心里是发不出悠然自得的笑声的。    
    这一切都源于失去了心理的平衡。一个人心理平衡了,就可以笑傲江湖,笑傲职场,笑对所有的得得失失。苏东坡一贬再贬,却一直活得自在快乐,他的平衡点是〃无官一身轻〃,不能朝中当宰相,可以在乡野自由地饮酒做诗与交友。李嘉诚财富越积越多,却没有因财富招灾惹祸,他的平衡点是〃为富可仁〃,把财富分给别人,多做慈善事业。霍英东和何鸿燊能合作四十年,他们的平衡点是〃友谊重于金钱〃,在利益分配上吃亏算不了什么,没有友谊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利益就等于零。    
    心理平衡点,其实也就是心理调节点,就像一个天平,无论哪一边重,都可以通过调节使它保持平衡。在人与人的竞争中,有的人实力就是比你强,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但你可以通过调节,找到平衡点,即放弃一些东西,去赢得自己所需要的。    
    古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心理平衡的过程就是〃虑而得〃的过程,就看你如何掌握,如何取舍。    
    生活中有太多痛苦与欢笑的泪水,掬一把给心灵洗个澡。要常常抚摸心灵,也就是和心灵对话,给自己松绑。在一片宁静里,问问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想躲避什么?为什么活得累?为什么患得患失?你的心还能被什么所激动?它是敏感的,还是已经麻木了?    
    在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很难,但找到心理平衡点就不难了。在感情与理智之间,在完美与不足之间,在得与失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在工作与休闲之间,如果找到了心理平衡点,就会增强自我承受能力、应变能力,使自己少些烦恼,多些快乐。本书遴选带有普遍性的80多个心理失衡问题作为案例,开出心灵处方,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找到心理平衡点,让精神尽快回归〃家园〃。    
    


第一部分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找平衡点

    在新的观念逐渐取代旧的观念的今天,男女关系、夫妻关系,以及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敏感和复杂,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精神的困惑与压力。    
    在处理这些关系中,有时我们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自己没有把握好理智与情感的分寸,该用感情的地方却扮着一副严肃的面孔,没有人情味,该理智的时候却陷入感情泥沼,不可自拔。其实,人与人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找到了感情与理智的平衡点,就会达到幸福的彼岸。


第一部分不可用物质来交换感情

    心理的失衡    
    一个坚持先干事业然后恋爱成家的男人,以为只要自己挣够了钱,就不会找不到如意的老婆,他的目标是积蓄达到100万元,再去找女人结婚。熬到了35岁,他离那个距离很近了,他以为自己有资格谈恋爱了,可是现实生活却不像他想像的那样,一个他看中的女人,并不愿意嫁给他。他却以为自己的财富还不够多,否则不会不能打动她。他接着追求另一个女人,还是没有成功,因为对方看重的并不是金钱。他很痛苦,于是登了个征婚启事:有车、有房、存款多少云云。果然应者如云,可是他却一下子心冷了,不敢接受冲着钱而来的应征女郎。    
    回归的站台    
    男人通过积累财富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户主感〃与成就感,这两种感觉成为男人的动力,拼命工作,并在潜意识中把财富交换为爱情。这一点有历史的渊源。在商品经济的初期,大量聚集物质成为男人乐此不疲的游戏,认为有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赢得女人的爱。    
    有人进行对比:女人在衡量男人是否爱她的时候,往往这样揣测:他给了我多少感情?而男人在询问自己是否爱一个女人的时候,会这样计算:我给了她多少物质?    
    男人的角色意识决定了他们常常通过分配物质来分配感情。打个简单的比喻:一个男人的薪水是1000元,拿到手的时候,如果他把700元交给老婆,把200元交给父母,100元留给自己,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得出这个男人的感情分配情况,依次是70%、20%、10%。或许你觉得这样的比喻有点可笑,但仔细想想,天下的男人大抵如此。70%那份是责任和义务,20%是良心和道德,而剩余的10%,则是对自己的辛劳的一份安慰了。    
    这本身就是一个失衡的分配,价值的倾斜,功利色彩浓郁,所以很多有钱的男人,娶回美女后,心理又会不平衡,认为自己这么有钱,可以进行再分配,于是又拿物质与感情交换,〃养小蜜〃、〃包二奶〃便成了他们的选择。    
    物质尽管会决定爱情的走向,但不会决定爱情的最终结果。没有物质的爱情很纯粹。有物质做基础的爱情,当然更好,只是不要把物质替代爱情,更不要拿物质交换爱情,因为既然是交换,就可能经常变换对象,你的生活就会极不稳定,刺激的背后是道德的背叛。一些男人太看重物质在爱情中的作用,受男权意识(做家主)的影响,以致现在晚婚的人越来越多积累财富;婚外恋的人越来越多物质过剩,以金钱交换感情,恋爱(性伙伴)对象不断调换,而真正的爱情却一次没有。    
    只要两个人有爱情,它就可以超越物质,爱得幸福而绵长。爱情真的很神奇,它可以改变你的态度、你的思维。下面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爱情超越物质的力量。    
    非洲的一个部落酋长有三个女儿,前两个女儿聪明、漂亮还很能干,都被人用九头牛换走了。这在当地是最高的聘礼了。第三个女儿到了出嫁的时候,却一直没有人肯拿九头牛来娶她,原因是她非但不漂亮,还很懒惰。后来一个远乡来的游客愿意出九头牛。酋长很高兴,就把三女儿嫁给了这个外乡人。    
    过了几年,酋长去看远嫁他乡的三女儿。没想到,女儿不但能亲自下厨做出美味佳肴,而且还变成了一个气质超俗的漂亮女人。酋长很震惊,偷偷地问他的女婿:〃难道你是巫师吗?你是怎么把她调教成这样的?〃酋长的女婿说:〃我没有调教她,我只是始终坚信你的女儿值九头牛,所以她就一直按照值九头牛的标准来做的。就这么简单。〃    
    这是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这种心理其实非常神奇,尤其在爱情婚姻关系中,你认为对方是什么样,有可能对方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把握了心理的平衡,爱情与物质的关系重新整合,爱情的价值就会升高。    
    心灵绿处方    
    但丁说:〃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如果你总怀疑对方爱的是钱,那么有一天对方也许会真的跟大款跑了。如果你总是抱怨对方不懂得爱,对方就会变得愈加冷漠。如果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对方,长此以往,对方也会认为你没有魅力。    
    反过来,如果你把爱情看得比金钱高,每天发自内心地赞美你的爱人,而不是诉苦、抱怨钱多钱少,那么你一定会发现,对方也在悄悄地改变正是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过纯粹爱情的生活,不在意你是不是成功男人,是不是会挣钱。    
    要想改变对方,还是先改变自己吧,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就是爱情的巫师。


第一部分如何消除疑心病的折磨

    心理的失衡    
    一个女人的倾诉:我现在被爱情苦苦折磨着,茶饭不思,每天很难深度睡眠,我的心理处于一种极不安宁与焦虑的状态,生怕爱上的是一个不懂感情、不珍惜感情的人;害怕他拒绝我,走进别人的生活,那样我会感到痛苦绝望的。当他出差或者因为别的事离开我的时候,我就感到忐忑不安,总担心他再也不会来找我。每天一百遍一千遍地想:他会不会喜欢上别人,故意离开我?如此神经质,我能活得开心吗?    
    回归的站台    
    卡森·麦卡勒斯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情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共同的经验。〃如果让疑心病占据着自己,感情与理智之间的平衡点会成为盲点,你无法享受到真正幸福的爱情,因为在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