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平衡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平衡点-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于对你的不服、怀疑、中伤、嫉妒而故意给你出些难题,当你一一解决时,你不仅解除了他人的不良心理,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二是做给自己看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如意。碰到点儿困难,其实并不可怕,应把困难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与磨练。也许你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困难,但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你在智慧、经验、心志、胸怀等各方面都会有所收获,会对你日后面对困难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你至少学会了如何应付。如果你顺利地克服了困难,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你所累积的经验和信心将是你一生当中最可贵的财富。    
    1900年7月,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学专家独自一人架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试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林德曼博士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机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在注视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的冒险。已经先后有100多位勇士相继驾舟横渡大西洋,结果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博士认为,这些死难者不是从身体上败下阵来的,而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恐怖和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亲自进行了试验。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的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也处于麻木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升起,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够成功!〃生的希望支持着林德曼,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在回顾成功的体会时说:〃我从内心深处相信一定会成功,这个信念在艰难中与我自身融为一体,它充满了每一个细胞。〃他的试验表明,人只要对自己不失望,充满信心,精神就不会崩溃,就可能战胜困难而存活下来,并取得成功。    
    可见,〃绝不言退〃并不只是单纯勉励自己的话,实际上,它具有很大的价值。拿破仑说:〃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想像一种〃遇难即退〃的后果吧,这种人首先就会被人认为是一种庸庸碌碌、懦懦弱弱的人,没有人认为他能成就大事;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他闪躲、逃避,无法克服困难、提升自己,自然也只能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了。    
    当然,克服困难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困难确实很大,你肯定不可能马上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你只有采取其他更聪明的方法来解决,不能硬战死战,否则只会让自己碰得头破血流。    
    


第四部分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困难(2)

    因为你并未放弃解决这一困难,只是采取了一种灵活的方式。在你的心里,时时还想着这一困难,并且正想着用各种办法去解决,所以这不算退却。当你碰到困难时,可以首先评估一下:    
    这困难的难度有多大?    
    自己的能力如何?有外力可以援助吗?    
    如果万一失败,自己对失败的承受力如何?    
    这一困难值不值得自己去克服?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你评估的结果不利,那就完全可以采取缓兵之计。如果有机会获胜,而且你也应该去克服这种困难,那就要竭尽全力了。    
    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你轻易放弃,也许会形成一种习惯,而一个人一旦养成稍微遇到点儿难处就放弃的习惯,那一辈子恐怕都做不成什么大事。    
    心灵绿处方    
    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观察事实中发现:在危险的情境中,经常是那些性格乐观、富于自信的人存活下来,因为他们总是能够找到心理平衡点。    
    对于心理效应,心理学家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他们要求许多人回答题为〃你有哪些希望?〃的问卷。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抱有希望的种类(不论大小)越多的人,往往充满了自信并注意发现生活的乐趣,他们总是精神焕发,精力旺盛。而那些没有明显的或者较少希望的人则往往表现出漠然、悲观、消沉。一位富翁在试卷上只写了一句话:〃我没有希望,所有的希望都已经满足了除了长生不老之外,而这能算是希望吗?〃经过调查,这位富翁患了严重的忧郁症。心理学家与他进行了接触,劝告他从事一些具体的活动,并列出分阶段的计划表,如对外孙的培养、对某个足球俱乐部的支持等。经过心理指导,经过不断的、各种各样的希望的〃诞生〃,这位富翁在精神上已判若两人。    
    希望感是人类能够生存的根本欲望。一些刚刚步入社会及人生之路的青年,却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多数是由于对生活感到失望以至累积成绝望。而一个对生活有希望的人,即使环境再艰难,他都会发挥出同环境抗衡的能力,在改造环境中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和地位。    
    


第四部分怎样做才不会迷失自己

    心理的失衡    
    迷失者的自述:在现在的公司工作两年多了,有一种想逃的冲动。前不久用一种无奈的状态换回了老板的青睐。以为自己能好好地发挥了,可是新的定位依然是那么模糊。一种无奈的心态再次迸发。接着,我用一种平静的心态看待现在的人生瓶颈状态。以为自己能好好地安下心来工作,完成一个可以成就自己的项目。但,这样的心态只存在了一周。我不知所措,有些迷茫。为了更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我在逃离,逃离……    
    我不能踏实下来,感到浮躁。我已厌倦工作,厌倦现在的生活方式。我要逃离,逃得越远越好。我不希望每个月拿到这点儿仅够维持生活的月薪,苟延下去。我需要新刺激,需要有人认识到我并非缺乏能力。    
    回归的站台    
    总是希望、幻想,这是人的心理特点。不论中外,现代人的信仰都是越来越现实与其相信谁也看不到的东西,还不如相信实实在在的东西;于是,〃如果你能让我得到什么,那么我就信你〃,可希望得到的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时,就会造成迷失。这种迷失并不是信仰迷失,而是心理迷失。    
    人生中一个最大的风险就是迷失自己,而最容易使人迷失的是两种状态:一是事情太多过于忙乱,二是无事可做、闲极无聊,而幻想却把自己引得很远。很多人都会面临这两种极端的状态,因而使自己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因为成了名人就常被官方、民间各种人所包围,包括电视广告商纷纷拉着他去做这做那。他心慈手软不忍拒绝,又不擅长应酬、不会推托,加上做事认真、不懂敷衍,结果陷于忙乱的俗事重围,不知如何解脱,终于以自杀了结一生。    
    川端康成临终前还在为筹款而忙忙碌碌,搞得心力交瘁,心情也变得十分沉重,这可能是促使他厌世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人都感叹自己负担沉重,生活、工作事务繁重,结果一忙就乱,而乱中最易出错。有时候,当自己被人拉着去做这做那时,就以为这是表现自己才干或拓展事业的大好机会,并以为别人〃瞧得起自己〃而沾沾自喜。    
    殊不知,这是一种人生的错觉。有了这个错觉之后,人就会忙许多自己不该忙的事情,反而将自己最该做的事情忽略了。这其实并不是能干,而是生命和才力的浪费。    
    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有生之年能够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和才华所在,专心致志、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所以说,人要想做自己命运的主宰,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心理定力。这种定力,也是促成一个人事业辉煌的重要因素。    
    与忙来忙去、无事也要瞎忙的人相反,有的人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整天无所事事,倍感闲极无聊,常常不知道如何打发自己的时间。    
    这是对自己生命和才华的另一种浪费,同样需要警惕。尤其人生中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太累了,你会迷失自己;太闲了,你同样会迷失自己。所以你要掌握好累与闲的关系,做到一张一弛,这样你就不会迷失自己了。    
    心灵绿处方    
    人们常常想要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树立自己的形象。    
    克伦德斯曾经是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在一次演出时因心肌衰竭被送进了当地的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临终前,这位影星绝望地说:〃我的身躯很庞大,但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影星的话深深触动了该院的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泪了。为了表达对影星的敬意,也是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这些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后来一位叫默尔的美国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进来,他是位石油大亨,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10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美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了进来。不同的是,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当他出院后,他并没有回美国的家,而是把自己的公司卖掉,回到了苏格兰乡下的别墅。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富裕和肥胖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获得了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第四部分如何学会放弃与忘却(1)

    心理的失衡    
    倾诉者:曾经以为放弃也许是美丽的,可是现在我才知道那是错的,那样是痛苦的,是难过的。他的离开使我知道我不能没有他,在病床前如果不是我放开他的手,也许他就不会离我远去。可是我还是放开了手,他也离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