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孔子眼中的"礼"-方尔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3孔子眼中的"礼"-方尔加-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什么互相道贺啊?发财的机会来了,发财就是要靠杀人。咱们这回要战争了,有战争咱们要发财了。对老百姓是这么一种教育。所以这实际上是用野蛮的手段来打破等级。用那种杀人、用掠夺、用侵略。用这些非道德的手段、非常残忍、非常残暴的手段。据说当时秦国的老百姓杀人的积极性非常高。一些研究兵马俑的专家解释,有的兵马俑身上有盔甲,有的没有盔甲。没有盔甲是不是穷人没钱?因为当时士兵要自备盔甲,自备武器,有的人是穷人,买不起盔甲。有的兵马俑专家研究,说不是买不起盔甲。那是因为什么?是打仗的积极性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呢?说穿着盔甲碍事,杀人不容易,杀人不太方便。干脆把盔甲脱了,赤身裸体上阵。赤裸上阵杀人最方便。不穿盔甲上阵反映出什么?反映出当时老百姓杀人的积极性,侵略别人的积极性非常非常高。用这种方式来打破旧的等级,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人的品位非常低下。人们不讲道德文明了。都不讲道德文明,讲残忍、讲杀人。法家思想家商鞅、韩非都非常公开地反对道德教育,礼乐文明地培养。反对这些东西,老百姓无非就是想发财,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人都是好利恶害的,这是法家的说法。你去想办法引导他,让他去追求这些欲望就可以了。去立功、去杀人。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可以了。所以这么弄的结果,社会风气坏了,人们都残忍,人们都杀人,人们就知道争夺,没有过去的礼让文明,彼此互相讲礼节、讲礼貌。没有过去的文明。这不是让人们倒退会野蛮吗?重新回到野蛮社会,重新回到氏族部落的社会。在我看来,与其这样的打破等级,还不如不打破旧的等级。而且你用这种手段来达到你的目的,你能坚持长久吗?实际上坚持不了长久。你不可能长久的来维持你的社会长治久安。后来秦朝短命而亡。就说明了这一点。儒家就不一样。儒家是主张等级开放,儒家是主张竞争。但是他的竞争是道德竞争、学问竞争。大家通过好好学习,通过礼乐文明,通过道德修养进行竞争。这是一种文明的竞争,有利于社会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呢?建立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充满道德的社会,人际之间和谐的社会。这样一种社会,这才是进步。 
 
  孔子遵循的礼是用道德竞争来打破原来的旧的等级,比法家野蛮的残忍的“丛林法则”更为先进。可见孔子的等级是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然而墨家的代表墨子也主张谁有能力谁上,同样是注重能力,孔子却认为“君子不器”。那么如何理解“君子不器”呢?孔子的礼难道没有缺点吗? 
 
  墨子也主张等级开放。他也在很多文章里都指责旧贵族的等级观念。用人只注重自己家族的人、只注重自己血缘关系范围、只注重自己个人的情感。我们家的人,没本事我也用。跟我关系好的、我自己喜欢的没本事我也用。不是我们家的,有本事我也不用。跟我关系不好的,我不喜欢的,有本事我也不用。他也指责这种旧的等级观念。他主张等级开放,墨子说过种话“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当官的,高等级的,你不能永远在那个等级上(官无常贵)。老百姓,普通老百姓不能说永远都在那个低的位置上(民无终贱)。等级应该流动,等级应该开放。有能力的人就应该被推举出来。居于高的等级的;有能者举之。没能力的人你就下来啊。你不能说我没本事,没能力我也老赖在上面,那可不行。所以“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法家是用野蛮的手段,是用欺骗的手段来鼓励人们突破等级。来鼓励人们上升。墨家可不这样,墨家鼓励人们上升,鼓励人们用正当的手段,造福于社会的手段。墨子专门写了文章,题目叫《尚贤》“贤者居上”。贤就是有能力的人。墨子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他说,比如说我们家里要杀猪宰羊,杀猪宰羊就得到市场上去找宰夫。用我们今天得话说就是专门从事杀猪宰羊这些工作的人。市场上宰夫很多,那么我找谁?墨子说了,谁的技术高我找谁。我绝不能说我找技术低的。宰夫我要找技术高的,技术高的我来找他。过年过节,我们想做几身好衣服,做衣服就要找裁缝,市场上有的是裁缝,我找谁呢?那我肯定得找技术高的。谁裁的好,谁做的好我找谁。那墨子说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杀猪宰羊我们知道找最好的宰夫,我们缝衣服我们知道找最好的裁缝,那么我们在社会选拔做官的,选拔管理人才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够像我们找宰夫,找裁缝那样来找最有才能的人、最有技术的人。为什么不能这样呢?所以墨子说“尚贤”,“贤者居上”谁有能力谁上。所以可以说墨子这种对等级的突破是非常进步的。比就贵族进步,比法家进步,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我看来墨家他在讲人才方面太注重技术方面了。如果我们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完全是技术性的问题,做一些具体的事情,那么我们只注重技术就可以了,就像他说的宰猪宰羊、裁衣服。但是墨子他所谈的这个人可不是光解决那些具体问题的技术人才,实际上他讲的那个“尚贤”,“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些人是要做社会的管理、是要做官、是要有厚厚的俸禄、高高的位置、重重的权力。是管理社会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当干部的。而且是当大干部的,当高位置的干部。这些人要掌握权力的,这样的人光讲技术就不行了。更重要的是要讲道德。其实儒家并不是否认能力的重要,能力很重要,但是儒家更重视的是道德,你光有能力,没有道德也不行。孔子说过这样的话“君子不器”。器就是武器、器物的器,机器的器。“君子不器”这个器是做某一项具体工作的才能。我特别会修洗衣机,他特别会修彩电,他会裁衣服,他善于炒菜、烹调。这都是器,做某一个具体事物的才能。当时我们需不需要人?当然需要人,一个社会是需要有这些才能的人。需要很多很多,有这些才能很好。能够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也能过造福于社会。我们不能否认从事某一种“器”的工作的这种技术人才。但是当时社会非常的混乱,人民可以说灾难深重。所以当时更重要的是救国救民。要解决整个社会的问题。所以当时需要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些政治性的人。是一些解决整个社会,人类生存的问题的人。所以孔子可能注重的是另外一种人,就是所谓的君子。就是“不器”的人,他能够用道德、用文明、用他的政治才能、用他高尚的道德来解决整个社会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说孔子的等级观念比墨子,比墨家的层次更高。原因就是墨家太注重技术,而孔子他更注重的是道德。应该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孔子的等级观念有没有缺点呢?不能说没有缺点,孔子说恢复礼,恢复礼要恢复周礼,恢复周天子的权威。他把他所要恢复的礼,他把那种高尚的理想、美好的理想、美好的道德和周天子这个具体的统治者连接起来。我再进一步解释,应该是这样,谁代表这个美好的理念,我就支持谁。谁能体现这个美好的道德,我就支持谁。但是孔子这些缺点仍然掩盖不了孔子的伟大。孔子的礼的高层次性是掩盖不了的,是遮掩不了的。是更高层次的、更高级的。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三)孔子眼中的“礼”-方尔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振兴祖国! 
努力学习,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