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亲历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拉美亲历记-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瓦那疯子鸡尾酒:这是哈瓦那海滨大道旁的时髦鸡尾酒。其调制方法是:在杯中放入1/5杯的朗姆酒、4/5的橙汁和4 匙冰块,搅拌即成,在杯边挂一片橙子。    
    另外,比较有名的还有朗姆科林、特别哈瓦那鸡尾酒、特殊海明威鸡尾酒、格雷塔·加尔博鸡尾酒等,调制方法大同小异。    
    我们在使馆工作的时候,有时自己调制不同的对酒,虽不如专家调制的好,但喝起来也觉得清爽可口,精神振奋。我更喜欢〃莫希托〃和〃自由古巴〃两种。


古巴篇朗姆酒和雪茄烟…雪茄烟

    古巴的雪茄烟更是世界闻名,独一无二。据历史记载,古巴人是世界上最早吸雪茄烟的烟民。哥伦布初次踏上古巴的土地时,就见到土著印第安人〃手里总是拿着一根未燃透仍在冒烟的干树枝和一些植物叶,不时地放到嘴里吸冒出的烟〃。古巴学者奥尔蒂斯写到:〃雪茄烟是印第安人从不离身的东西,从出生到死亡,印第安人都生活在雪茄烟螺旋形的烟雾缭绕之中,仿佛被藤蔓紧紧缠绕的木棉树一样……在印第安人的村宅里,雪茄烟是他们的神话、医学、魔法宗教、部落的盛典、政治、战争、农耕、捕鱼、鼓舞集体的公共和私人习俗的组成部分。〃随着哥伦布来到古巴的水手德尔克塞雷斯等人,受到雪茄烟芳香的吸引,成为首批吸雪茄烟的欧洲人。印第安人的雪茄烟逐渐传到了西班牙和其他欧洲国家。    
    西班牙王室起初禁止吸雪茄烟,直到1614年10月20日才颁布皇家营业执照,授权在古巴种植雪茄烟草,1717年4月又颁布法令,允许在哈瓦那设立一个商行,在巴亚莫和圣地亚哥设立分行,垄断雪茄烟的生产和经营,禁止自由买卖,烟农种植的烟草必须售给国王指定的代理商,而代理商随意压价,用证券支付而不予兑现,引起烟农和卷烟工的强烈不满,从而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哈瓦那烟农起义。数千烟农拿起武器包围了哈瓦那省政府,迫使省长逃离古巴,但起义被西班牙派兵镇压。烟农们于1721年和1723年又分别举行了武装起义,均遭残酷镇压。后来,卷烟工人和烟农都积极参加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古巴独立战争。1895年2月24日,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下达的武装起义的命令,就是装在雪茄烟里由卷烟工人送到起义军那里的。正是这支雪茄烟,点燃了全国起义的燎原烈火。    
    古巴西部的比那尔德里奥省位于山谷地带,有着肥沃的红土壤,最适合雪茄烟草的生长,成为世界最佳的烟草故乡。这里是最早、最重要的种植雪茄烟草的地方。我们曾到这里参观过,烟草长得绿油油的,有一人多高,有专门技术人员指导烟农种植。烟叶摘下后,要用线绳串起来挂在通风茅屋里的杆子上凉着,经过45~60天左右,烟叶由绿变黄,再经过发酵等复杂过程后送到哈瓦那卷烟厂,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卷烟工人加工成雪茄烟,通称〃哈瓦那雪茄烟〃。哈瓦那雪茄烟共有30多个商标,700多个规格品种,其中以贴有世界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情侣罗密欧与朱丽叶画面商标的雪茄烟最有名,特别是〃朱丽叶二号〃雪茄烟一直供不应求。    
    二次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很喜欢〃朱丽叶二号〃雪茄烟,他派专人到哈瓦那选购,古巴派最好的卷烟工为他特制了1000支。这种雪茄烟浓烈度适中,有22。5厘米长。从此〃朱丽叶二号〃改称〃丘吉尔雪茄烟〃。丘吉尔就是整日笼罩在这种特制的哈瓦那雪茄烟的烟雾缭绕之中,谋划着他的政治和军事战略的。专门为丘吉尔卷烟的女卷烟工蒙基托仍然活着,现已是85岁的老人。    
    哈瓦那还有一家著名的贴有〃科伊巴商标〃的雪茄烟厂。该厂有一个精干的女厂长,全厂有170名工人,其中70%是女的。在该厂工作的有成双成对的夫妻,有父母、兄弟姐妹。他们都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他们愿意在卷烟厂工作一辈子,有的祖祖辈辈几代人都在该厂工作过。该厂年产量为200万支左右。    
    卷烟需要高超的技能。卷烟工是真正的艺术家。要制作哈瓦那雪茄烟,必须选择最佳的烟叶,卷烟工必须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有灵巧的双手,精确的切割烟叶和娴熟的卷烟技术,收尾工作更难,要恰到好处。卷烟工每当制作完一支雪茄烟时,总是望着自己的杰作自我欣赏,有的还情不自禁地亲吻一下。一个卷烟工平均每天要制作100支烟。高级雪茄烟都要放在用优质木料特制的烟盒里密封,以保存原味。    
    同样,吸雪茄烟的人也需要技术。古巴人说,好的烟民,只在嘴里品尝雪茄烟的芬芳美味,从不把烟吸进肚子里,而是把烟缓缓吐出,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凝望着冉冉升起的烟雾由灰色逐渐变成白色、蓝色,或三色混在一起,令人心醉神迷。何塞·马蒂对雪茄烟这样评论道:〃雪茄烟是印第安人的雪茄烟叶,是思想家的慰藉,是想象丰富的建筑家对蛋白石旁的空气和乳房芳香的陶醉。〃    
    古巴政府十分重视烟草的种植和雪茄烟的生产。目前,古巴14个省中有8 个省种植烟草,总面积达7万公顷,烟草年产量已达5万吨左右,雪茄烟产量达25亿支,已占出口的第三位。哈瓦那的雪茄烟销售已经扩大到阿拉伯地区、欧洲、美洲和亚洲国家,并正在设法打入中国市场。哈瓦那雪茄烟是一种高级消费品,价格昂贵,一般在上层社会交际活动中才能品尝到,也是一种奢侈的馈赠品,但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古巴政府决定在全岛种植烟草,扩大雪茄烟的生产和出口。


古巴篇”和尚庙”琐记(1)

    我国驻古巴使馆位于哈瓦那北边靠海的贝达多区,13街551号,在C街和D街之间。这是一个富人区,多为别墅式的建筑。使馆原是一个法国人的住宅,有一个约5000平方米的院子,四周有一人多高的围墙。主楼是两层欧式建筑,内部富丽堂皇,陈设很讲究。主楼位于院子的东北角正门朝东,有二十几个白色大理石台阶,台阶两旁花草锦簇,看上去宏伟壮观。但正门只是在〃十一〃和〃八一〃招待会等大型活动时才使用,平时只开北边的一个侧门。院子西边另有三幢二至四层的楼房,它们原是街道居民住宅,后被使馆扩进来了,变成使馆各单位的办公室和职工宿舍。这个馆舍是中古建交时根据互惠原则,古方免费提供的,在北京中方也免费向古方提供类似馆舍。    
    使馆的院子很漂亮,中间是一个四季常青的大草坪,草坪中间有一个喷水池,水池中间竖立着一个戏水的儿童雕塑,水池里有时还养一些供观赏的金鱼。草坪周围有一条小径环绕着,小径两边种着各种花草,靠近围墙则是各种高大的树木。院子里还有许多果树,如芒果、面包果、酸果、柑橘、木瓜等,此外还有香蕉、西红柿、向日葵等作物。特别是芒果有好几个品种,香甜可口,每当收获时使馆的同志都吃不了,还当作礼品送给朋友,很受欢迎。原来在院子里还有一些漂亮的人物雕塑,可惜在〃文革〃期间被〃造反派〃当作〃四旧〃砸烂了,现在只剩下露出地面的底座。整个院子实际上就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和植物园。    
    使馆各单位(办公室、调研室、武官处、商务处、文化处等)的同志住在一个院子里,在一个食堂吃饭。我刚到这里时全馆只有26个人,其中包括七个工勤同志,也就是说干部只有19个人。全馆没有一个女同志,所以大家把使馆戏称为〃和尚庙〃。我两次在古巴使馆工作总计十年,只是在最后两年我的夫人陈云清才到使馆工作。也就是说,我单身在古巴〃抗战八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    
    在〃文革〃期间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驻外人员一般不许带夫人,而搞业务的单身女同志也极少往外派。这样,我们许多驻外使馆都成了〃和尚庙〃。在外交场合,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常问我们夫人为什么没有来,我们只能以〃家里有孩子,夫人离不开〃或〃她身体不好〃等为借口来回答。不友好的西方国家外交官则常用带有挑衅性的口吻问到:〃你们的夫人怎么都不能离开家,都身体不好?〃有的还就此散布说:〃中国没有人道主义,太残忍了。〃甚至诬称〃中国人不带老婆是为了在外面乱搞女人〃。但确实我们的做法在国外造成了不良影响,就连我们的友好国家的外交官对此也不理解。当时除中国外,只有仍处于战争环境的越南外交官不带夫人。    
    当时使馆人员很少,工作量较大,生活待遇又很低。大家在一起吃大锅饭,保留国内工资,每月只发几十元人民币零用钱,到月底所剩无几,会抽烟的同志就更困难了。回国时大家只能从香港买些尼龙袜子和头巾送人。工作条件也比较差。由于古巴气候常年炎热、潮湿,蚊子很多。古巴的蚊子又大又厉害,白天黑夜都咬人,使馆又没有空调,打药也不管用,上班时在办公室被蚊子咬得坐不住了,不得不跑到宿舍躲在蚊帐里看报纸、写文件。有一次,使馆还有不少同志得了〃登革热〃(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热带传染病,高烧不退,头部和关节疼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王占元大使到任后,也就是我第二次去古巴工作时,使馆的办公室和宿舍才安装了空调。


古巴篇”和尚庙”琐记(2)

    平时使馆的卫生也是靠大家一起来搞。每天要轮班早起打扫院子和大门口的卫生;每周六下午是法定的集体搞卫生时间。搞完后,还有几个人组成的卫生检查小组,进行检查,不合格的要返工。这样,使馆的卫生确实搞得不错,还得到当地人的好评,当我们在使馆外面扫树叶和剪草时,有些路过这里的古巴人还向我们伸出大拇指。尽管如此,同志们的热情很高,毫无怨言,都把这些当作锻炼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此外,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