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公路上驱车行驶实际上是很划算的。美国的历史并不长,可是在这里,你能够粗略体会到 它短暂历史中的文学气息。它非常像瑞普·凡·温克尔作品中描绘的睡谷。我甚至坚信,作家想象出的关于睡谷的传说,很可能就在这座山中某处,当然也可能是在人们幻想中的某个地方。让人高兴的是,这里的景色与当今所谓的现代文明是极不相称的。人们的大脑中装满了现代的思想概念,“现代”代表着万能,就连玩具都能够镀金。当然,“现代”还代表着人们生活富裕、道德高尚,它的实质表现为一种仁慈。这样,“现代”在世界上确立了自己的神圣地位。总而言之,那些过去的事情发生的时间恰到好处,正处在那些注定成名的保守隐士们宣布隐退之时。在当初那个地下室的周围,现在早就修建起了许多房屋供隐士们居住——隐士的历史就是这样形成的。那个地下室现在仍然保存得非常完好,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魅力,镀金架子里的神龛被虔诚的人们保存下来了。那所原本非常简朴的房子里,现在还能看到最初的风貌。 此地所在的州曾经扩建过这一地区。说句公道话,人们大可不必为此而争论不休,因为就是在扩充后我们才看到了效果,才更深入地发现了这一景色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我曾经在前面说过,有些人对美国很“小”的文学历史津津乐道,实际上,他们对美国文学的研究并不深刻透彻,当然,各大图书馆里真正有关美国文学的作品也数量也不多。人们对那些描述前半个世纪的文学作品感到非常亲切,它虽然谈不上辉煌,但是人们发自内心地喜爱它。那些生活在文明进程比较缓慢时代的文人,由于思维受到时代的限制,因此,对这个美丽的小小山谷的描述和形容只能达到那样的程度。这些同样也引起了我们对这一地区的思考,为什么在世界迅速变化的同时,人们的闲暇时光却越来越少呢?这恰是一百年前欧文在购买这块土地时,沃尔弗茨·路斯特所阐发他的最大的兴趣所在;即后来我们称之为路斯特原则,从而给早先的文人创作蒙上了一层朦胧而又迷人的面纱。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我刚刚从在印第安地区度夏后的恍惚状态中逐渐回到现实中来,正因为这种情形不太可能被实现,所以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在美国有一种惯例,对于那些散文作者和故事大王,态度只有两种:要么供养他们,要么根本不支持他们,一旦我们开始嫉妒他们,情况也许就会发生改变。看起来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养活他们并使他们能够生存下来。路斯特对这个问题叙述得非常详尽,并抢先表达了他对歧视的不屑一顾。夏日的一个周末里,阅读沃尔弗茨·路斯特的作品使我身心舒畅。严格地从评论角度来看,我瞧不起那些爱咬文嚼字的文学分析家,他们只看到了一点,那就是他以前的那些文人以及那些与之相关人的条件要比他好得多,并且从中获得丰厚利益。还有一件让人高兴不起来的事情,那就是在我们这个时代,铁路一直延伸到了林荫覆盖的山坡脚下;准确一点表达,就是铁路也被当成了这一地区的美丽的风景。无疑,铁路使得生活节奏加快,但也正像现在这幅画所展现的道路一样,世界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小,而这些完全是人们拼命追求的结果。本来我没准备谈起这条铁路,那样会暴露了我的真实想法。欧文在这个地方住了很长时间,有一天铁路也修到了这里;它出现后没几年功夫,欧文就与世长辞了。欧文一旦离开了美丽开阔的阳光地带,离开了周围轻松的环境、轻松的一切,就无法再尽情地享受自然给予的一切了。从此以后,他失去了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不再是这条可爱河流和这块可爱土地的主人了。他无法掌握控制自己的生活了,不再拥有充足的时间,成日忙于应付与朋友、同事的交往,对自己的名气、荣誉和个性也束手无策了。总而言之,他无法再回忆美好的过去,也无法安静地思考写作用的素材了。在夏日的喧嚣声中,在给我带来快乐的人们中间,欧文所运用的美妙语言已不复存在了。所有这些,才是这些地方向我们揭示出的真实想法,而并不是为了向编年史作家和批评家们提出挑战。
第四部分:纽约景象散记富有的纽约(1)…(图)
假如我不是过分注重用所谓非常悲凉的语调,那么,我真的应该仔细地应用这种有意思的,动人的,和浪漫的幻想——我不太清楚应该使用别的什么方法来阐释这种幻想——即便在人们认为是最为尊贵和十分懂得礼貌的小镇上漫步,都要带上这种奇怪的郁闷神色。在其发展进程中,我认为有几个更深层次的因素,这些因素既非是显而易见,也并非是人们常说的房屋或一列列的投资较高的建筑。它们经常让人们吃惊(这种造价昂贵的建筑,既需要精巧的设计,同样也需要大量金钱注入。而这种建筑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严谨”的证实,刚好就是这样的建筑正在变成过去)——它们修建得这样华美壮观,从而暗示着它们会被推倒和毁灭。在这些建筑完成之初,其漂亮而又软弱苍白的外观就在急切地企盼着这样的命运。法国大革命最悲惨的教训,当然也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中最惨痛的一幕,即是人们时常听说当时在法国很多无辜的青年人处死,不管是小伙子还是姑娘们。他们刚踏进这个鲜花盛开的人间,却在生命之花还没来得及绽放的时候就被送上极为黑暗的断头台。我觉得,虽然这是十分的荒唐,但他们毕竟是这种血腥屠杀的祭祀品。在震撼的背后,他们感到更多的是迷惑。虽然如此,这依然并非是我花费了如此多的笔墨要让读者印象深刻的初衷。我曾有机会谈论到社会中真正牵扯到人类的能够表现的问题;我也仅能够用同情的语气来谈论它。而社会的这个问题,生动地表现了一个社会想要不计一切代价,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人人都感到协和的社会,其实就是要把它敏锐的触角探视性地伸进四周的环境中,力图寻找(如对沉迷的旁观者而言)一种方式来促成胜利并对胜利进行检阅。纽约的巨额财富在暗示,它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其它一切地区,都没有像纽约这样有缺少钱财的状况;而钱财对前进的打击和挤压是如此沉重。在金钱匮乏时,纽约就会到处求助,它根本不在意这样做是丢脸还是体面。基于高贵的品味,还会四处寻找对它来说或迅速或缓慢的发展进度。一方面,在美国其它都市,这种快速的发展进程还很少见,但这些都市已经暗下决心在较为年长的民众中转变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在欧洲相对比较富裕的都市,无论是作为参照还是进行较量,浓厚的兴趣已经在上百种模式中得到表现并被人们认可。我还要说,这就是在身处窘境时,纽约自我意识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和特有的苦痛的因素。在上一篇的分析中,众多进城的示威者是人们觉得孤单的反映,所以也就更加确定而急迫地证实了浪费的存在——不但指在机构上是一种浪费,并且还有更多方面的各种形式的浪费现象。 整体上来看,欧洲的状况给人启迪是迥然不同的:不论是古老社会还是眼前的崭新社会,那些贵族阶级恰巧就是要教给社会种种礼仪和行为举止的模式,基于民俗和他们永固的贵族地位,不管每个人占有多少休闲时光,他们都完完全全地沉浸在贵族的气氛中。从经济方面讲,在人们的头脑中,这种气氛就是传统金融的那种庞大、完整的模式。长期不懈的奋斗就换来了大量休闲时光,是人们很少遇到的违背常理的现象,特别是在这样的国家里更是罕见的,即这些社会机构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这些国家依据自己的特质和民众的愿望,努力把未来建设得跟从前一样;因此,人们就会时常警戒那些追寻画中美景的怀有浪漫心情的人,这样的状况是危险的。这种浪漫的人总是试图改革现实,部分原因是受美国模式的重大影响。人们或许还要说,居住在法国这样的国度里,这100年来法国人始终在不停地改变,改变。但是事实依然无法改变,即使我们在“欧洲”扪心自问:一笔固有的财富会转化成什么?答案是不管家庭“财产”还是皇宫、碉堡、名画、整套的名贵首饰还是别的财产,我们就会身不由己地陷落到美国人已经提过二十几次的一摸一样的问题的思索中。所以,就呈现出具有不太稳定的价值观的人们感到生僻的问题——就如同恳求不要更换它主人的狗的眼光一般。从我们的观察角度来看,最多是它们要准备更换主人了。这种对狗的背叛和轻视,实际上对它来说就是一种不忠。而这种动物与主人之间的关系越紧密,它们遭受主人背叛的思想就越激烈。譬如在第五大道两边矗立着很多高楼,从这些高楼的排布和其优美程度上,可以发现这些屋子要向人们表达:它们是这条大道上的“最关键的构成要素”。它们那种自命不凡的感慨,就如同繁琐的程序对它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样。但是,我们心里十分明白,其实它们并不能享有多少尊敬,也感觉不到多少安全感。正是由于我们过分慈爱和太富有幻想力,我们才没有在这些贵族们的鼎盛时代用我们永无止境的繁复分析去打击压他们的自豪感。“因为你们没有过去可言,所以对你们来说,最合适的就是打拼一个灿烂的将来以填补过去的虚白。我们试图搞明白的是,你们这么做是想要创造怎样的一个将来呢?——对影响将来的元素你们有多大的掌握程度?而这些元素是这个雄伟的世界,至少是其它国度将未来转变为现实的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仅仅沉醉在纸醉金迷和任意而为中,假如不是我们警醒你们,你们是否了解到,这样的生活会为你们带来多少安全保障?它可否持久,是否也能够影响到你们的后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