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好勾起了某些人的回忆。10年前柳传志说要“再造一个宏”时,很多人还在笑他不自量力呢,现在,有个叫张增礼的人把柳传志和施振荣并列在一起。“笔者在偶然间发现,这两支部队总司令的个人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张写道,“两人同年降生,都是属猴的,两人都是高科技人才,都是搞电子的,都是从技术转向管理;两人在同一时期掌握了企业命脉,1989年对他们来说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1989年的联想还什么都不是呢,没有微机,没有品牌,没有流水线,没有代理商,甚至连“联想”这面旗帜都还没有挑起来,那时候他们心里最大的期待是政府能够批准他们生产微机。可现在,它已经拥有太多的官方授予的头衔:“国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全国电子百强第一”、“全国高新技术百强第一”……媒体把这些名称稍加改造,就成了“中国最佳管理企业”、“全球信息科技百强第八”、“亚太市场第一”。
新世纪开始的时候,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国的崛起。有些人开始描述“中国世纪”,这在一些人看来是“中国威胁”,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是“中国奇迹”。不管怎么说,中国的确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厂,有80种商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电脑业虽然还不在其中,但是如果考虑到很多最有名的外国品牌电脑都是在中国生产的,那么它离第一也就不远了。IBM公司的一位副总裁看了珠江三角洲的电脑配件加工企业,不禁感叹:“东莞到皇岗的公路一旦停止,世界电脑业就会停摆。”日本一家企业的总裁说:“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中国人开始了,我们就要准备退出。”他说的是彩色电视机、冰箱、空调这一类家电产品的共同经历,现在看来,联想又在计算机行业里把这个故事重演了一遍。
北京化工大学的毛泽东石雕像依然矗立,俯瞰着三环北路上过往的车流。马路对面有个40米长的巨幅广告牌,与伟人的目光遥遥相对,广告上是那个蔚蓝色的联想商标,和那句传遍全国的联想宣言:“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还有一个身穿红色体恤衫的男孩子仰望灿烂星空,眼睛里面充满幻想。电脑似乎比人脑更聪明,但是它的变化太快,联想费尽心机推出21个系列、70个型号,用8年时间卖了100万台,又用两年时间卖了200万台,总算把市场先机抢在手里。
公司的进步非同寻常地影响了中国这一新兴产业,但却很难说它已拥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联想微机仍然只是一种电脑,还不是人们敬仰的圣像,要说它就是“中国自尊”,还有点言过其实。人们似乎更喜欢用普通人的眼光来打量这家公司的成功,所以在柳传志和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之间,会有下面这番对话:
问:你是偏执狂吗?
答:应该说是。在这个领域里,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还想着种好地里的,已经是偏执狂了。
第十章 巅峰时刻第89节:新世纪的评估(2)
2000年春天,柳传志的眼睛的确盯在“锅里”。公司生产线上流动着的微机,与全世界的微机都是一样的,可是眼看着美国纳斯达克股指连续16个月不停地攀升,而自己的股票“0992”总是“高业绩,低价格”的局面,不免着急。高盛公司的股市分析家早就提醒他,投资人不喜欢这样的局面。“高盛”多年来一直是联想的财务顾问,还承担着推销“0992”的责任,他们为公司负责,也要为股市负责。现在纳斯达克股指正在飞速进军5 000点,全世界的投资者都红了眼,正是上帝赐予的良机。2月的最后一天,联想将筹划已久的新股发行计划付诸实行:把现有股份中的3 500万股出让给机构投资者;再以每股33。75港元的价格发行
5 000万新股。公司宣称将把这笔资金中的85%用于实现“互联网战略”,包括收购网上内容供应商、购买版权、发展新一代互联网接入设备、推广电子商务。柳传志对香港记者说:“互联网市场发展一日千里,联想集团必须把握机会。”这是搭上了投资者的脉搏,让“0992”在市场大获成功。遥想1999年6月23日,联想配售1。3亿股,只拿回9。36亿港元,这一回只不过卖了8 500万股,就得到28。07亿港元。《北京青年报》看出其中奥妙,发表评论说:“做一家网络公司而不是一家电脑公司,不仅是联想的理想,更是股市的期望。股市似乎已经给联想投了赞成票。”
然而事情还刚刚开始,3月3日,柳传志与李泽楷踌躇满志地宣布,联想和盈科数码动力将合作开拓“宽带互联网业务”。35岁的李泽楷是香港富商李嘉诚之子,也是盈科的老板,刚刚完成“香港电讯”的收购,又来和柳传志握手。消息立即轰动股市。这一天“0992”报收45。2元,涨幅28%。联想进入香港股市上最值钱的10家公司之列,总市值超过800亿港元,其中有177亿是在刚刚过去的8小时中增加的。
3月4日,“0992”依然升势凌厉,有一刻达到每股59。5元,带动大陆企业的红筹指数上升6%。到了收盘的时候。有人算出,联想股票在两天之中升了41%,是一年前的2000%。
然而“0992”还在上扬,3月6日,到了69元。对那些购买了联想股票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个福音:如果你在1997年1月花1万港元购买联想股票,经过38个月的拆股和上涨,现在你将得到233万港元!
有人说,如果柳传志蓄意把公司的新股发行计划拖延几天,就能多拿回几十亿港元。他不是没有先见之明,而是有意不这样做。这个在15年前为节省一块公共汽车票钱在香港街头步行的人,现在很大方地对一群记者们说:“我们当时研究了半天,就决定把这部分利益让给投资者,我们不要。我们非常庆幸自己没图20亿。20亿够干吗的?假定是贷款的话,一年也就是两个亿的利息罢了。”
投资者听了这话,就像过节一样高兴。其实不光是香港,那个星期还是全世界投资者的节日。股市上激情澎湃,就像着火似的熊熊燃烧。到3月9日,纳斯达克股指突破5 000点。华尔街欢呼这一历史新纪录,有人还一天天数过来:从4 000点到5 000点,只不过走了46个交易日。股评家们在报纸上预测,纳斯达克在2000年年底之前达到6 000点如探囊取物。有人警告股市过于膨胀。还有人说,在高科技的华丽招牌下已经吹起一堆泡沫,早晚会破。没有人认真对待这些警告。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股指在到达巅峰之后便开始下降,不久就走进那个漫长的黑暗年代。
在柳传志的眼里,2000年的春天不仅没有黑暗,而且阳光普照。他开始与自己最信任的几个人谈论把公司一分为二的可能。要说当时公司里还隐藏着对变革的不安和警觉,就是这件事了。旧历腊月最后一周举行的新春联欢会上,朱立南对公关部的总经理杨洁说:“你不把这次联欢会办得红红火火,我就跟你急。”杨洁问他怎么才叫“红火”。他说“要办成一个绝唱”。后来联欢会上挂起的会标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气氛空前热烈。不过,除了杨元庆和郭为,还有极少数公司高层经理,很少有人听出朱立南的话里有着某种强烈的预兆。
第十章 巅峰时刻第90节:接班人
充分意识到公司蒸蒸日上,正在巅峰时刻,柳传志决定见好就收。他越来越多地对身边的人谈论退休。“我不能继续冲在第一线了,”他说,“公司前些年业务往下滑的时候,我肯定不能退,现在公司往高处走,是退的时候了。”人家都说他还不老。他就说他“实在是太忙太累了,精力体力不够了,已经力不从心。”他喜欢安安静静坐下来,看闲书,和人闲聊,海阔天空,也不具有任何利害的计算。可是每天晚上回家以后疲惫不堪,连话也不愿意多说一句,哪里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呢。“如果有人来取代我,替公司的一万多员工负责,替公司的利润负责。我就轻松多了。”
“接班人”一向都是敏感的话题,无论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一家公司,都是如此。在过去一年里,继任者的名字只在5个人的小圈子里议论,那是公司的绝对机密。在联想的文化氛围中,保密很容易做到,但是这却不能帮助柳传志解决最困难的问题。他每天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脑袋里装的都是这件事。我们应当还记得,柳传志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着手培养一代新人,几经周折,有一次差一点把他逼到绝路上。好在90年代后几年里公司中的年轻人有了杰出表现,接班人的格局也逐渐形成。
柳传志津津乐道的“管理三要素”中,有一个是“建班子”,他还喜欢说“小公司办事,大公司办人”。这里面包含着他的一个基本信念:公司不是由钱或者技术之类的物质的东西组成,而是由人组成的。公司就是人。这种把人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经营思想,在我们知道的那些最了不起的企业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不过,他描述4种类型的经理人员,显然不是独创,而是从他格外佩服的杰克·韦尔奇那里借用来的:
第一类型:能够实现预定目标,也能够认同公司的价值观。
第二类型:能够实现预定目标,但不能认同公司的价值观。
第三类型:不能实现预定目标,但能够认同公司的价值观。
第四类型:不能实现预定目标,也不能认同公司的价值观。
毫无疑问,公司需要“第一类型”的经理人员。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复杂,是因为他有两个这样的人—杨元庆和郭为,而且全都非常优秀。
一个位置有多个人可以接任,这样的情形总是反复出现在杰出的公司中。中国人的办法是把他们硬生生地捏合在一起,而西方人总是选择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