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衣之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内衣之内-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世纪50年代,很多欧洲著名的女性时装店与内衣业关系密切。伦敦时装设计师协会与一些内衣公司如贝勒公司结合起来进行工作,另一些时装,如克里斯汀·迪奥的时装店则有自己的内衣设计师,其麾下的模特在T型台上享有盛誉。


第一章:中西方内衣史二、西方的内衣文化(2)

  由于出现新的印染工艺,20世纪50年代的内衣在流行颜色和图案方面的选择范围很广。颜色主要有宝石蓝、茶红、翡翠绿、珊瑚色、紫红色和桃红等,配以各种柔和的花卉图案。娱乐业也对胸衣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当时是“猫王”与“比尔·哈里和彗星”音乐的时代,摇滚乐和摇摆舞盛行。这些舞蹈都要求腰臀部大幅度摆动。在欧洲,贵族们和模特们会面、交流,甚至和她们结婚,如模特兼演员的格莱丝·凯利(Grace Kelly)。尽管如此,束缚性的、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占有一席之地。法国女演员利斯里·卡罗(Leslie Caron)和阿第瑞    

    

·赫布博(Audrey Hepburn)在影片《萨布瑞那集市》(Sabrina Fair)中的造型,确定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内衣的基调。就在这十年临近结束之时,社会变革达到高峰,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技术革新。杜邦公司美国研究室在1959年研制出一种新织物“K纤维”,在市场上被称作斯潘德克斯纤维,后又改名为莱卡。莱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发了内衣业的革命。    

  20世纪70年代,在崇尚健康的潮流下,内衣的设计着重承托力,而第一个运动型内衣的设计,是把两个男运动员用的下体弹力护罩缝在一起的。同时,朋克风格开始流行,设计师韦斯特伍德和她的合作者马可·麦克拉伦经营的女装店出售拜物风格的和橡胶制成的服装,一时成为时尚之选,并对整个80年代的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80年代,内衣厂商们开始了表现人体美的新的探索,从注重内衣的功能性转向注重外观魅力。除了造型突出女性柔美线条外,还需要华丽的织物,包括饰带、优质棉布、网眼花边、光泽丝织品和绉绸、乔其纱缎子,以及各种莱卡类型的材料等。有些成品是透明的,有些是半透明的,带有饰边、活褶和褶裥等。    

  这种服装时尚在80年代中期由美国的电视肥皂剧加以强化,如《达拉斯》和《唐朝》。全球千百万观众注视着剧中主人公那富有女强人味道的穿着,并被她们所吸引。她们在办公室穿着制作精良的男性套装,而在卧室则穿着煽情的胸衣,就像明星麦当娜和歌星雪儿所展示的那样。人们仍渴望苗条健美身材,到了80年代后期,女士们意识到可以借助于一些人工手段和塑形“内衣”,达到她们所要求的理想身材。从运动装中衍变而来的胸衣已成功地成了体型塑形服,其主要特征是在胸部采用钢托或胸罩,而在裆部用合适的扣合件进行弹性控制调节。    

  如今,内衣和外衣之间的区别已模糊不清,女性内衣的发展犹如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轮回。这个世纪以S形曲线的妖娆女性美为起端,而以范思哲新的“全能”(Versatile)品牌作为结束。就如20世纪最初几年一样,这种“全能”内衣是多种产品的集粹之作,也是正确造型的基础。克里斯汀·迪奥一语道破天机 :“没有时装的基础,就不会有时装的时尚。”


第一章:中西方内衣史三、人类“脱”衣史(1)(图)

网球场的“裸腿之战”(网坛美女库娃)。    

  作为一部历史,“脱”的过程相当缓慢。我们不可能想象上古的吉布森少女装(Gibson girl)一夜之间会脱成比基尼泳装。像维多利亚时代的贵妇除穿着极不科学的紧身胸衣和大撑裙外,还须穿九件衣服和七至八条裙,若要外出还须加一件厚重的羊毛披肩和一顶插上羽毛、花朵、丝带及面纱的大帽子。据统计,体面的淑女至少背负10…30磅重的衣饰。我们不难想象,若将路易十六或伊丽莎白一世那一件又一件的华贵衣袍都卸去,他们将会变得多么“羸弱”和“寒酸”。在这一段历史里,服装的某些功能被夸张到畸形的境地,人们把“穿”     

    

衣的行为变得如此冗长与困难。事物的发展总是物极必反。经历了几千年的穿衣史,人类终于厌倦了繁文缛节的“穿”衣,而开始了“脱”。原来的外衣被脱却 ;曾经是内衣的角色变成了外衣,服装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轮回。    

  真正的脱衣史始于20世纪。故事仍然应该回到“衣多为贵”的穿衣史的终结,即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但必须强调,使人类选择脱衣的绝不是衣着者们自身的主观意愿。有这样一则寓言:风和太阳打赌,看谁能让行人脱下衣服。求胜心切的风使劲鼓吹,却未能奏效,行人反而将衣服裹得更紧了。而太阳轻轻地洒下热浪,不一会儿行人就脱却了上衣。其实,让人类脱下衣裳的“太阳”,正是现代工业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顿悟,这么多的衣服已不适应现代气候,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衣着方式。    

  脱,也就此开始。现藏于布鲁克林博物馆内的一件对襟长袍,外加长斗篷,是20世纪初的海水浴衣,即如今的“沙滩装”,其层次与繁琐令人咋舌,可见世纪初人们面对脱衣问题,远比今天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当淑女们的曳地长裙刚离开地面,舆论界便戏谑道:“原来女人也是两足动物!”    

  早年的网球装是长袖衣、长裙和帽子,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叫兰格林的人将网球女装的裙下摆稍稍改短,立即引起舆论界的惊呼,称之为网球场的“裸腿之战”。脱衣史上最早的功臣是一位对东方艺术狂热的爱好者,法国时装大师保罗·波烈。他在服装的传统与现实冲突中,率先让女人脱去了紧身胸衣(Corset)——那种令女性保持43cm细腰、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损害健康的枷锁。穿,原本应是在人体上进行包装、美化,但最终导致对人体的束缚。而脱的历史,则一开始就是从人类自己罗织的樊笼中解放人体。波烈脱去了紧身衣,却无法摆脱华贵、浓艳的审美喜好。所以,当夏奈尔那种极具现代感的减法设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波烈曾讥讽她的设计是“高级的穷相”、“像营养不良的打字员”。所谓“穷相”,无非是指夏奈尔的设计脱却了铅华,就像当时的建筑设计,完全丢弃了洛可可、新艺术运动的装饰,剩下的就是“功能”。    

  20年代建筑界掀起了“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这股潮流在服装界亦表现得颇为彻底,具体而言,就是脱去所有浮华。事情好像倒了个儿,原来穿上的,如今脱下;原来长的,现在剪短。服装造型愈来愈简洁,裙子下摆离地愈来愈远。    

  到20世纪50年代,伊夫·圣洛朗的名为“梯形”的成名之作,红遍巴黎。这是一款极为简洁的梯形裙,可爱的圆领,两只大口袋;没有蕾丝,没有丝带,简洁得近乎“贫寒”,但正是这成为一发而不可收的潮流。其实,要论脱得彻底,当数T恤衫。近年来时装界时兴“内衣外穿”,而T恤恰是开此风气之先河。这种紧身的针织圆领衫,据说原系法国军服的内衣,又传当时是为美国马里兰安纳波利斯码头工人所穿,后被美国青年当做便装穿着。特别是好莱坞影星马龙·白兰度在《欲望号街车》的T恤形象,令T恤风靡全球。如今针织T恤比比皆是,成为内衣外穿最普遍的形式。    

  20世纪60年代无疑是服装史上重要的时期。一位来自威尔士的英国女子,玛丽·匡特,她一刀裁出的迷你裙,创造了服装史上最短小的裙子。这种玉腿毕露的“迷你”风迅速迷倒了全世界。若依洛可可画家布歇(F。Boucher,1703~1770)的眼光来看,这简直如同裸体。现代人越穿越少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由此,一位法国学者佛鲁吉尔提出了更为惊人的预见:人类终将抛弃衣服这个拐杖,回到裸体。虽然目前尚难证明其预言的科学性,但在60年代一片反叛的喧嚣声中,确有一批先驱者脱光了衣服,实践了裸体。这就是当时沸沸扬扬的“裸体文化”、“天体运动”。他们声称:“惟有裸体才能和自然真正融合到一起。”他们身体力行地脱得一丝不挂,他们脱掉了人类花上几千年经营的服装。显然,在那个时代,他们“脱”得太彻底。许多到过天体营的人都表示:裸体的人类身体比穿衣还无趣。作家克拉克说 :“一般人的裸体不会令人兴奋,看到那一堆裸体让人感到晕眩。“不过当时的时装界并不甘示弱,也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无上装”(topless)的时尚潮流,有前卫靓女脱去上衣,但终未获得更多的追随者。    

  也许可以这么说,人类脱衣史中最具冲击力的应该是比基尼泳装。1946年7月,太平洋上的比基尼岛爆炸了原子弹,18天后,一位名叫刘易斯·里尔德的法国人推出了胸罩样式的上衣和三角裤。那天他雇了一名应召女郎做模特,在一个公共泳池展示了他的作品。人们被惊呆了,这套被命名为“比基尼”的泳装,其震撼力绝不亚于发生在该岛上的核爆炸。地中海沿岸国家视其为瘟疫 ;意大利明令禁止 ;西班牙海岸警卫队驱逐穿比基尼泳装者;甚至美国也曾为比基尼抓过人。直到1952年法国影星碧姬·芭铎演了一部《穿比基尼的姑娘》,比基尼的形象才开始迷住了法国人。


第一章:中西方内衣史三、人类“脱”衣史(2)(图)

近年来实行内衣外穿,不少女孩追随这种风气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海滩已是满目比基尼,是迄今为止穿得最少的服装,其总面积不足2平方英尺。虽然泳装只是一种特殊服装,但比基尼毕竟使基督教文化下的道德规范彻底失去约束力。20世纪80年代,一批前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