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世界-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已被资源争夺所取代,而这种情况也正是国际关系回归到正常状态的表现,因为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人类多是为了争夺黄金、钻石、河流和肥沃的土地而发生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的意识形态争斗是极为反常的。    
    这种分析可以从一张地图开始,这张地图标明处于有争端或不稳定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有潜在冲突的地区包括波斯湾地区、环里海地区、中国南海海域、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乍得、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苏丹、委内瑞拉,这些地区和国家拥有世界已探明的五分之四的石油储备。这张地图也标明了输油管线和那些从供应地运往西方市场石油和天然气的船只的航线;这些路线途经的地区正经历着循环不断的暴力冲突。相对来说,有争议的资源地图对于标明潜在暴力冲突,是一个比其他地图更可信的指南。1与此相仿的是,在布什政府高官的心目中,也有这样一幅能源地图,它标明着确保美国能源安全的战略要点,也指明了相关的外交与军事行动的方向。    
    能源内阁的“安全忧虑”     
    在组阁之初,布什政府就被很多人视为富翁内阁和能源内阁。布什政府的诸多高官不仅大多是家财万贯,而且与石油和天然气业也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正如人们所知道的,总统本人从小就浸泡在得克萨斯州石油勘探文化的氛围中,在从政前还曾投身这个行业一试身手,对油价起伏深有感触。在他的自传中,布什颇有感慨地说,“我生活在石油业,了解它的潮涨潮落。我也知道能源对美国具有战略意义。石油与天然气是得克萨斯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手里有能源,我们的国家就安全了。”    
    副总统切尼在进入白宫之前是哈里伯顿石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也正是由于石油公 司业务上的经常联系,使老布什看上了这个“能干的人”,并最终使之成为老布什政府的国防部长和小布什政府的副总统。在切尼就职后,他还主要是根据一些石油公司负责人的意思制定了能源政策,而且一直不愿向公众公布这些人的身份。其他的人,如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赖斯、总统高级顾问卡尔·罗夫、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贸易代表罗伯特·佐利克、商务部长唐·埃文斯、财政部副部长彼得·菲舍尔、布什的前首席经济顾问拉里·林赛、环保署行政代表琳达·菲舍尔、陆军部部长托马斯·怀特等,都与能源公司一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统计,小布什政府中100位最具影响的官员中,一半以上与石油公司和军工企业有着直接经济利益,政府中代表着石油文化的人数目可谓庞大至极。    
    这种人员组合至少在三个方面对美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对能源公司利益的照顾。由于白宫的主要决策者与能源公司关系密切,在制定能源政策和外交政策上,不可避免地会或多或少地考虑到能源公司的利益,以副总统切尼为例,他在制定能源政策方面的一些做法在安然丑闻曝光后就遭到了质疑,而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他也对老东家哈里伯顿公司“举贤不避亲”,帮助这家公司参与修复被毁坏的伊拉克油井,并评估油井、管线和泵站等各项设施。    
    二是强烈的能源安全的忧患意识。由于美国消费的石油资源超过了它的产量,这就注定了能源安全将永远是一个问题,尽管1973年中东战争和是由危机已过去30年时间,但美国人仍对石油价格剧烈变化和由于多个生产国同时减少出口而造成的混乱记忆犹新。如今,美国人每年消费的70亿桶石油,有一半以上需要进口,到2020年,随着石油消费量的增加和国内生产量的减少,这一比重将会增加到三分之二。从能源储备的角度看,美国国内的石油储量大约为280亿桶,因此美国依靠自己只能满足大约4年的需求。1这也正是2001年6月由切尼主持编制的《国家能源政策报告书》所警告的,为了充分满足美国的石油需求量,石油供应线的多种变化为先决条件便是该报告书的最终结论。    
    忧患意识也促使布什政府把控制石油资源定为自己主要的战略任务,而浓厚的军事色彩、鹰派势力的上升和“9·11”所带来的安全压力,使得布什的能源战略成为了国家安全战略和美国全球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早在布什竞选总统期间,就曾提出过这个关键问题,布什宣布他要制定一项能源计划,可是这个“切尼计划”后来在议会搁浅了,于是布什政府在国内不再提及此事,而是打算在国际上解决这个问题。    
    在限制本土的石油开采(禁止在阿拉斯加开采石油,借口是要保护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同时,美国开始寻找更多“产油的朋友”,以扩大石油供应的渠道。就像埃克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雷蒙德所说的,“(石油)安全的关键是找到供应多元化的方法。”2     
    在切尼版的“国家能源政策”中,从能源的安全考虑出发,美国准备采取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的方针,而不久后发生的“9·11”事件则成为迫使美国修改同沙特阿拉伯的特别关系的契机,对伊拉克的征服则被视为一箭双雕的战略选择。    
    


第八章:美国的能源地图海湾地区的能源压力外交

    事实上,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一直都是美国战略思考的一部分。在“9·11”之前,美国德州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合作完成了《廿一世纪战略石油政策之挑战》专题策略评估报告,如何夺取伊拉克石油,即已进入了“时间表”。布什就职初期,2001年4月的白宫内阁会议也做出了这样的决议:“由于伊拉克对石油市场可能有不安定的影响,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风险,因而军事干预是必须的。”    
    而曾在70年代石油危机前后担任美国驻科威特、伊拉克公使和沙特阿拉伯大使的退休职业外交官埃金斯则进一步指出,布什的对伊政策实际上是一项30年前确定的战略逐步演变的结果。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曾幕后策划组织一批智囊人士鼓吹“拿下阿拉伯石油”,在这面旗帜之下,一些鹰派分子迅速结合且实力不断扩大,到布什政府时已占据了白宫、五角大楼和国务院的一些关键职位,对美国的全球战略特别是能源战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基于此,在美国决策层中,控制伊拉克油田既是一项长远的政治经济策略,也成为一股政治势力挥舞的旗幡,一位接近鹰派的能源顾问很坦率地说,“我们应该支持美国本土的石油集团”,并且认为伊拉克石油的私有化将有利于中东的变革。3    
    军事行动也很好地呼应了能源战略。为达到控制海湾石油的目的,美国自70年代起就逐步在海湾积累军事力量,布什的对伊政策就建立在这些步骤的基础之上。通过阿富汗战争,美国不仅加强了海湾周边的军事存在,而且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使美国的军事势力从地中海延伸至亚洲腹地,而推翻不驯服的萨达姆政权就成了这个“拼图游戏”中的重要一块。石油历史学家丹尼尔·耶金对此一语道破,“一个不同的伊拉克政权将改变整个地区的平衡;一个不同的伊拉克将意味着一个不同的波斯湾。”4     
    防扩散并非令人信服的“倒萨”借口。五角大楼声称,有12个国家在执行核武计划,13个国家拥有生物武器,16个国家拥有化学武器,28个国家拥有弹道导弹,它们已经或者正在对美国构成威胁,但是这些国家中只有一个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石油储备国。也许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伊拉克的石油资源确实会令一些人垂涎三尺。据世界能源机构公布的材料,伊拉克的石油探明储量为1150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2653亿桶,远远高于俄罗斯的543亿桶和美国的200亿桶,而据最新的报告显示,伊拉克甚至可能有2500亿桶的实力,只是还无力深挖。不仅如此,伊拉克的石油层距离地面最近,形同“漂浮在石油大海上的陆地”,其石油开采成本极其低廉,开采也十分便捷,生产1桶石油的成本仅50美分(而沙特产1桶油需要2。5美元),其投资成本比国际市场价格低1…2美元,石油的质量也非常好。    
    控制伊拉克无疑会减轻美国的能源安全忧虑。由于美国进口原油中的绝大部分来自沙特,如果美国能够通过伊拉克的政权更迭来控制其石油,将会大大改变美国的石油供应安全情势。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包括美国媒体的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在美国向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的背面,隐藏着美国想要确保对外依赖性日益上升的石油的稳定供应线,进一步讲就是为了在国际能源市场确保君临天下地位的意图。进一步说,通过成功“倒萨”,美国将更有把握控制中东石油的命脉,不仅渴望从根本上解决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安全问题,而且,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的石油进口国,今后在国际贸易上就得让美国三分,美国也可以就此对阿拉伯产油国家实施更有效的“压力外交”。    
    俄罗斯人也相信,毫无疑问,伊拉克战争因石油而引发。这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石油供应形式、数量和输油路线,石油的质量和价格都可能成为军事冲突的原因。1尽管有些人猜测叙利亚等国将很可能成为鹰派的下一个“猎物”,但黎巴嫩学者弗雷德里克.昂塞尔却认为,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而叙利亚和也门则没有多大的石油储量,对美国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即使需要重新组合地区关系,美国的中期目标似乎也该是搞垮沙特政权。2    
    人们看到的也正是如此。自从“9·11”后华盛顿RAND研究所将沙特阿拉伯定为“邪恶轴心国”后,美国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关系急速冷却。在沙特国内要求与美国断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