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世界-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部署迅速、协作能力强、后勤供给有保障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NRF),由海、陆、空各兵种组成,可以按照北大西洋理事会的决定迅速奔赴任何地方。换句话说,只要北大西洋理事会同意,NRF将不受地域的局限在全世界范围活动,这也使得北约有可能成为“世界宪兵”。2003年10月9日,拉姆斯菲尔德再次强调,北约部队将不仅限于保护欧洲,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应有能力在几小时、最多几天内开抵世界上任何发生危机的地方。北约的计划是,到2006年,这支部队将具备完全作战能力。    
    2003年9月,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詹姆斯·琼斯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联盟(北约)最近50年来的重心一直在西欧。但在我看来,现在的行动中心正在东移。并且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所)关注的地缘政治中心将是中东及其周围地区。”也许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看到“世界警察”和“世界宪兵”穿梭往来于世界各地的“盛况”。这种美国主导下的联袂“巡回演出”也正是美国所乐意看到的。    
    


第九章:新美军,新部署,新战争新世纪,新战争

    与在北约新功用的如意算盘相比,美国在军事上的“聪明”要显得更加现实和成功。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成功”示范下,西方军事家更是坚定这样的认识: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正在改变传统的作战方法,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已极大地改变了作战样式和战争结局。而这与五角大楼对军事革命的构想是大致相同的。    
    在拉姆斯菲尔德的构想中,这一新的“军事革命”有六大支柱性内容:①在侦察、通信和指挥系统集中利用传感和计算机技术;②利用从敌人防御系统有效区以外发射的高精度武器实施作战行动;③避免自己有损失或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④避免“伴随而来的”(平民的)损失和破坏,或把这种损失和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⑤在作战行动开始前对敌人进行信息—心理影响(目的是使其抗争的士气低落);⑥军事冲突的时间要短。    
    为了做到这些,美军在过去几年间,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武器研制和开发方面,在军人素质的提高方面以及加快信息化进程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下了很大本钱,仅每年的军事技术研究费用就占去了全世界总额的三分之二。    
    事实上,在海湾战争结束后的12年间,美军以缩减兵力、加强高科技成分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军事高新技术的运用无形中扩充了军备实力,增强了作战能力,也使得“灵活、高效”成为美军发展的新特点。而伊拉克战争则成了美军意想中的“军事革命”的大演习。    
    “聪明战”是“军事革命”的第一个追求。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精确制导弹药仅占美空军全部投弹量的8%,而在10年后的阿富汗战争,大约60%的炸弹都是“聪明”炸弹,美军实际作战能力已发生本质上的改变,这场“倒萨”战争将告别传统意义上的作战模式,美军将基本上使用精确制导弹药,“聪明武器”和“聪明战”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名词。    
    在“聪明战”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可谓一个重要的标志。增加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在阿富汗战争中第一次广泛使用,这使得战争发生了一种根本性的变化。用美国学者的话说,在未动用一辆作战坦克或者装甲运输车的情况下,美国和一支衣衫褴褛的反政府力量成功地击败了阿富汗塔利班,取得了21世纪第一场重要战争的胜利,这其中马背上的精锐突击队以及数以千计卫星制导的智能导弹堪称五角大楼克敌制胜的武器。由于智能导弹效果明显,在一些战役中,激光制导导弹、卫星制导导弹等“聪明武器”减少了打击敌人所需飞机和士兵的数量。美国人自豪地说,“一个负责引导激光制导武器的美国士兵一下午就能干掉3000名塔利班士兵。”当时,一小股美国地面部队通过空中打击的协助在巴格拉姆附近歼灭了大批塔利班军队。一个人就可以击败整支敌军,这在以前也许是天方夜谭,但在阿富汗却成了现实。    
    “聪明战”在阿富汗进行了成功的试验,在基本上没有战斗伤亡的情况下美国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战胜了塔利班政权,达到了苏联曾想达到的政治和战略目标——苏联在阿富汗打了10年的地面战,牺牲了1。4万官兵,然而却没能达到这一目的。    
    全球定位系统帮助改变了一切。军事分析家约翰.派克认为“全球定位系统是我们能在浓烟满天的情况下继续精确轰炸的原因”,他回忆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中轰炸臭名昭著,因为除预定目标之外,它们还连带摧毁了其攻击路线上的一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飞机出动了800架次才炸毁日本一个工厂的极小的一部分,而工厂周围却被夷为平地。派克感叹地说:“如果二战时期美军用这些炸弹来轰炸纳粹总部,二战历史将发生很大变化。”1美国的“聪明战”引起了俄罗斯军界的担忧,俄罗斯裁军问题中心专家米亚斯尼科夫认为,按照目前的计划,美国今后10年将部署15万个高精确度武器,并在现有的导弹上装备这种武器,到2010年美国从理论上可以对俄罗斯的陆基导弹进行毁灭性的非核打击。2    
    但武器聪明并不能代替人的聪明。五角大楼并没有把宝都押在技术上,它也在训练特种作战部队。“9·11”事件以来,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就把打击恐怖主义和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作为其中心任务。据悉,该司令部的使命是“制止、限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拥有和使用,并夺取、摧毁、拆除、俘获或追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新海湾战争中,这支部队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相关的是“信息战”的逐渐成形。1991年的海湾战争,被美国军方认为是第一次把信息战从研究报告中搬上实战战场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多国部队在地面部队上处于劣势,但是因为有数字化的战场的主导权,所以能够切断对方信息通路,造成伊方的作战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导致了多国部队的胜利。这也使人们意识到,信息时代正在改变着军队,也正在改变着战争的样式。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美国的信息战能力大大提高了。美国军费预算和战略评估中心总监安德鲁·克里派因维奇认为,“利用网络破坏对方军事作战能力将成为这次战争与1991年海湾战争最大的区别,从某种程度上说,控制信息等同于控制战争的主动。”在伊拉克战争中,人们也确实看到一场“全信息大战”的雏形,美军以其“同步、灵活、高效”的强大高科技攻击优势,很快便压制了伊军的反应能力。    
    最典型的是在进军巴格达之前,美国在当地的两架无人驾驶全球鹰远程间谍飞机、两架有人驾驶JSTARS(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侦察机观察到了所有伊军的调遣,对伊军进行了定位,并将它们压缩为精确武器使用的目标数据,配备AWACS系统(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的飞机被调往该地,导弹对准目标,两天两夜后麦地那师全军覆没,其他两个师也损失了60%以上的战斗力。通往巴格达的道路畅通了。    
    这次伊拉克战争,被视为历史上第一场网络中心战。拉姆斯菲尔德将缓慢而大规模的军队转变为轻便但迅速而精确的部队的战略在伊拉克经受了考验。实际上,从大多数方面讲,伊拉克战争就是拉姆斯菲尔德的战争,伊拉克战场突出了以网络为中心的战争的优势,这也正是拉姆斯菲尔德等人所积极倡导的。3在战争中,美军将各种分散在空中、陆地和海上的探测系统、指挥系统以及作战平台集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陆、海、空军各级作战部队和人员能够利用该网络共享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协同作战行动,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由于美国首次在此大规模行动中使用了现代军队网络,得以将其密集得难以置信的侦察系统的结果几乎毫不延迟地用于其反应迅捷的指挥系统,并转化为火力攻击。从识别一个战略目标到目标被击中的反应时间在阿富汗还需要几个小时,在伊拉克已下降到几分钟。    
    战场数字化对战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包括:作战方式与编成将发生重大变化,作战计划和指挥将更加灵活有效,作战部队的组织与协同更加趋于简洁,后勤保障和战场救护变得更加高效,反应速度和作战效能空前提高。在军事专家看来,一支能打信息战的军队,就必须能够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实现所有军事领域中的通讯系统的一体化,从而使作战部队的官兵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不间断地获得“正确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实时决策”。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先后尝到了甜头后,美国陆、海军已在全力推进武器系统的数字化。据悉,美国开发了一种指挥系统,它利用计算机处理从空军监视机、陆军侦察机、地面传感器等获得的信息,然后立即下达发射导弹的指令。美国陆军还设想在步枪的枪托上安装液晶显示器,用它来接受卫星定位系统的信息和命令,同时报告战况。    
    不仅如此,美国陆军正在发展向全球部署战斗部队的能力:起飞后4天之内部署一个旅、部署一个师需增加1天、13天之内可部署五个师。据预测,“目标部队”要到2010年才能准备完毕。美国专家感叹地说,如果在伊拉克战争中就出现这种情况,第四步兵师就不会如此依赖土耳其进行部署了。1也正是基于这种瞩望,拉姆斯菲尔德坚决反对增加军队人数,并建议放弃陆军的师级编制,集中精力组建快速反应部队,使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世界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