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布什政府真的是在改变欧洲战略,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对波兰等欧盟和北约新成员国的兴趣比对法德及其它老牌西方国家的兴趣还要浓厚。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一段时期,美国将会利用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去分裂欧盟,削弱法德特别是法国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欧盟强大的步伐。
第十一章:美欧——若即若离的伙伴 中东欧国家面临选择
在欧盟和美国面前,中东欧国家也面临着重要的倾向性选择。从经济意义上说,欧盟扩大受益最大的应属中东欧国家,着东欧国家与欧盟的经济关系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系。如今,欧盟已经成为东欧国家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入盟就意味着可以进一步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并能够享受大量的财政补贴,同时有助于建立有竞争力的开放市场经济体制,这也是它们急切渴望加入欧盟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此前由于即将成为欧盟成员,中东欧国家已吸引到了数十亿美元的外资,而加入欧盟将有助于这一地区保持稳定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刺激和保持经济的长久发展。
但在政治上,这些国家却面临着考验。在伊拉克战争前后,一些中东欧国家与美国而不是法德等国站在了一起,这也使得欧盟面临着被分裂的危险。不过,在法德主导的欧洲大陆,这些中东欧国家最终会明白它们的利益毕竟在欧洲,要想实现现代化,增强国力,还得靠欧盟,毕竟它们这些国家70%的对外贸易是与欧盟国家进行的,也只有在统一的欧洲大环境下,它们才能得到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美国的影响以及这些国家自身的考虑,争议和分歧还会长期存在。在欧盟宪法草案中,以常设欧洲理事会主席制取代了现行的半年轮值主席国制度,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些小国担心大国权力过多,担心会“人微言轻”。而在设立欧盟外长的问题上,一些中东欧国家也担心外交和国防的主权会受到侵消,并怀疑那么多主权国家是否真的能发出“一个声音”。此外,在预算资金分配上,新成员国也有不满,因为15个老成员国利用其强大实力将90%以上的预算资金揣进了自己腰包。
但无论如何,欧盟宪法草案提出的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正像法国前总统、欧盟制宪筹委会主席德斯坦所说的那样,“这还不是一个完美的文本,但能拿出这个文体,已经超出我的预期。”欧盟委员会负责组织的委员巴尔尼埃激动地表示,历史上曾经兵戎相见的国家如今“首次和平、民主地产生了一部宪法草案”。而在不远处,似乎就站立着一个成熟的大欧洲,强大、自信、繁荣而健康,中东欧国家未必真的会如美国所愿游离于这个进程之外。
不彻底的一体化意味着不完整的力量。欧盟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缺陷是:在成员国保留控制权的政策领域里,它的决策过程以慢著称。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欧盟委员会能够充当一个超国家权力机构的领域里(在反托拉斯和共同贸易政策这样一个令人遗憾的较小范围内),欧盟才拥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才被视为一个真正的重要角色。然而在外交和安全问题上,处于支配地位的是欧洲议会而不是欧盟委员会。从本质上讲,这意味着每个成员国的政府不但保留了在原则上同意某项决议的权力,而且保留了对每一步执行工作的表决权。1为了去除这个缺陷,欧盟必须进一步加强一体化程度,加强决策和行动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中东欧国家的自然融入显得非常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东欧国家在加入欧盟后的立场选择及与原有成员国的关系调整,将会影响到欧盟的凝聚力和美欧关系的走向,而法德等国也将更加面临更多的外交挑战:在与美国对话之前,必须用心协调好欧盟内部的立场,在保护中东欧国家和其它小国的利益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十一章:美欧——若即若离的伙伴美欧仍相互需要
虽然欧洲和美国在文化领域有很大的分歧,但是从某些方面看,目前的欧洲和美国非常相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法国和美国尤其相像:有着相同的语言和相近的文化背景,自己的国家都被赋予独特的使命,有非常强烈的爱国情绪,而且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法国一家调查机构负责人史蒂芬·罗兹斯称,“法国其实也希望将自己的价值观带给全世界的国家,就像美国现在所做的一样。但是法国也看到了美国利用自己的超级强权,并没有为全世界的利益造福,而是只给自己国家带来利益。”问题的关键是,随着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日益稳固,它为了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有时候会损害其他国家甚至牺牲盟友的利益,而这是有着强烈自尊心和自我意识的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所无法接受的。
事实上,美欧双方之间商业合作的程度、进行文化交流和工作的人数、迪尼斯大众文化的传播等等,都比以前更加频繁和广阔。这种文化的交换十分微妙:尽管双方都在互相影响,但是美国影响的力度和范围更大更广,欧洲方面多少感到一些压抑和不安,这种心理也使得在欧洲的许多地区,美国既受欢迎又被谩骂,这种充满矛盾的色彩非常鲜明。应该说,尽管美欧双方内部有分歧,但是彼此的关系却是建立在经济、文化、政治等相互依存的基础上的,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和相似的文化背景的双方,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它们的共同影响,未必不会未必不会在一定程度再现昔日的“甜蜜岁月”。
而在两者的关系上。欧洲似乎比美国更需要对方。大西洋两岸之间的力量失衡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的。一战对于欧洲力量和信心而言是一个致命打击,而二战则几乎摧毁了欧洲大国作为全球强国的力量,此后,欧洲强国的触角已无法再延伸到欧洲大陆之外了。在冷战初期,西欧国家的力量太弱小,以至于无法维持足够的军事力量,美国的军队向它们提供了保护。在冷战后期,欧洲人更加依赖于美国的军事保证,以至于它们开始“放手地听命于”山姆大叔并完全忽略了自身的防御能力,2这种情况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会有根本的好转。如果真的像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所设想的那样,最终有50个国家加入欧盟——甚至包括一些北非国家——并将欧元作为它们的本国货币,那么保卫这些扩大了的边界的将是美国而不是欧洲。
我们看到,尽管伊拉克战争使美欧之间出现了很大分歧,但没过多久,法国和德国领导人就意识到,只有与美国密切合作并能发出一个协调一致的信息,才能保持欧洲在华盛顿的影响。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和试探之后,美欧双方日益明确的是:没有美国,这个世界难以成就大事,但是美国单枪匹马也办不成事,尽管美欧之间还有很大的分歧,但是对双方来说,相互需求仍是保持和加深“友谊”的最佳“理由”。也许用不了多久,法国人可能就会说起“从欧洲的整体利益出发,我将选择一条不反对美国的道路”的老话了。
虽然美国对“新欧洲”充满期待,但它也不得不承认,“新欧洲”还不能替代“老欧洲”。发生在伊拉克的一个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为了空运波兰率领的分队前往伊拉克,美国花费了3000万到4000万美元,并在部队抵达后再支付大约2亿美元作为支援。美国人感叹说,“我们的老欧洲盟友或许难缠,但至少在特定的军事行动中,它们一般能够支付自己份内的费用。我们的老欧洲伙伴国所能提供的兵力也大大多于波兰的2400名军人,更不用说拉脱维亚为伊拉克行动派出的150名官兵。”1更何况,中东欧国家无论如何在富有、能干和影响力方面都与西欧国家有着巨大差距。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欧洲和美国都非常强大,但是,各自的领域不同。它们互相需要。任何一方都不能,或者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傲慢地说自己要单打独斗。说得更清楚点就是,美国需要欧洲的财力,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2而这个“欧洲”,显然是指以法德为代表的所谓“老欧洲”。
美国的态度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对美欧关系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欧洲的文化自尊和雄心壮志,而是来自美国日益膨胀的自我意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取得胜利后,美国变得越发依赖自己军事上的优势,这也使它在单边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这正是法德等国最为反感的地方。布什政府目前的政策将决定美欧关系的未来。这个新结构中没有任何东西注定大西洋两岸的合作与伙伴关系将结束。但是成为布什政府上任后头两年无缘无故的单边主义——赞成美国的力量是达到一切目的的手段,并且故意忽视国际机构和其他合作结构——已经对欧洲上层人士和舆论产生负面影响。布什的个人作风只是使得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3
不仅如此,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开始加速了分裂欧洲的步伐,这引起了欧盟的警惕和反感。更重要的是,分裂欧洲并不一定能使美国得到什么好处,因为不管是那些欧洲小国,还是像英国这样的欧洲大国,它们未必会始终如一第对美国俯首帖耳,毕竟欧洲大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虽然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欧洲大家庭的一个份子,伤着骨头连着筋。更何况,在一个分裂的欧洲,美国在欧盟中的最好朋友的影响力也将受损,英国在得不到法国和德国合作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其下述目标的:大幅度改革欧洲的共同农业政策、在欧盟范围内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建立一套有效的、尊重各国政府作用的体制等。4对于美国来说,分裂欧洲,还不如团结欧洲,使它们能得到更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