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高尚。
未完待续!!!第52节:学演三个不同类型的角色(2)
赵永生伤好了,翠姑挎着包袱到后方医院去看他这场戏,原来剧本里没有,是导演后加的。我初看这场戏的分镜头本,感到赵永生特别有动作有戏,我呢?连续五个镜头,都是“翠姑恬静地微笑地站在门边”。你叫我怎么演?这个镜头跳过来,我微笑,那个镜头跳过来,我还是微笑,我一连笑五次,我肯定完了。我对导演说:“你这是存心叫我砸嘛!你来演演看,不僵才怪呢!到时肌肉都要发抖。”导演多次启发我,甚至要找几幅油画来给我看,也没有解决问题。倒是我爱人说他曾经有过这种体会,并用琴音表达出来,使我得到启发,把这五次笑区分开了。第一个笑,翠姑跨进门来,看到赵永生伤好了,正向大家告别,她不愿去打扰大家,安静地、喜悦地站在门边微笑,笑得很美。第二个笑,赵永生看见她了,她微笑,意思是说我来了,很谦虚,一点儿也没有“是我救了你”的意思。第三个笑,她一边擦汗一边和护士说笑着什么,微笑着。第四个笑,赵永生盯着她看,翠姑不明其意地对他一笑。第五个笑,赵永生含着热泪脱口喊出:“小花,妹妹!”抓住翠姑,摇她的胳膊:“你,你不认识我了?”翠姑很为难,但又不愿伤他的心,微笑了。这五种笑区别开之后,这个人物的性格也出来了。戏拍完后,导演说:“这段戏比我想象的要拍得好。”
翠姑牺牲时,我原来设想,她临死前好不容易见到了哥哥,可自己却要死了,应该哭。导演说,大家都哭的时候,她不应该哭。我这才理解,不哭才是翠姑。翠姑是个心地十分善良的女孩子,她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希望别人比自己好,她觉得自己虽然要死了,而你们团圆了,决不能让你们难过。所以,当周围的人都在为她难过的时候,她是不会哭的。翠姑死前最想见到的是她的亲哥哥,哥哥没有来到,她是不会闭眼的,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在支持她。当赵永生来到时,她猛地从床上坐起来,说出了她藏在心里很多年的两个字:“哥哥
!”说完了,她满足了,慢慢地把眼睛闭上了。她死得很恬静、安详,像睡着了一样。她死的时候很美,观众不相信她是死了,因为这样好的人是不会死的。
正当《婚礼》《小花》处于紧张拍摄阶段时,《瞧这一家子》的导演王好为同志来找我,要我演张岚。我说:“我实在演不了。难道你相信我能演好这个角色吗?”王说:“我相信。”我找厂长汪洋,他说:“你还是演吧!”我考虑演这个角色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同时拍三部片子,都拍好,那是最好的了,弄得不好,也可能三部片子都砸,或者只能保住一部,岂不“得不偿失”?第二,本来观众对我的印象还不错,我演了张岚,观众会不会认为刘晓庆和张岚差不多,从此讨厌我呢?再说,开了这个先例,以后老叫我演这类角色,怎么办?第三,我能不能演好这个角色,还是个未知数。后来我想,不应该有个人得失,一个演员最好什么角色都能演,是个“千面人”。于是,我接受了演张岚的任务。
我一进入张岚这个角色,发觉素材非常多。我现在演的不是北京的张岚,而是四川的张岚。北京的张岚我不熟悉。张岚对她男朋友的态度,在四川的姑娘中可以见到,她们特别厉害,以能管住自己的爱人为荣,如果管不住,宁愿不结婚。张岚是一位非常俗气的小市民,她买一件衣服也要斤斤计较。她特别爱打扮,但又打扮得很俗气。这类人物我在生活中见过。她们又特别羡慕演员,虚荣心特别强。对面相遇,发现你是个演员,就先咳嗽一声,斜着眼睛,很想看看你可又装着没有看你的样子。我到影院看电影,也见过这样的人,电影正放着,她站起来,旁若无人地高声嚷嚷:“小三儿,我在这里!”以我为中心,没有教养。至于上街买东西,像张岚这样的售货员更是见得多了。演张岚,素材太多了,我一闭上眼睛,活生生的张岚就出现在我眼前。但是,由于我终究没有当过售货员,有些地方还是把握不住。我打电话这场戏,老胡来买书,张岚嗓门儿挺大:“干什么?你说书名!”后来导演跟我说:“你的声音不能大,售货员如果一天到晚跟人吼,她也累,所以,她是懒洋洋的。”我掌握了这个基调,这场戏就演得顺了。
回想拍这三部影片的情景,真是一场战斗:上午拍《小花》中翠姑平静地牺牲,下午拍《婚礼》中盛敏哭得不像人样儿,情绪还未转过来,晚上又去拍《瞧这一家子》,在那里疯疯癫癫地笑。这对我倒是扮演各种不同类型人物的很好学习机会。我希望将来能像王晓棠同志那样,演金环和银环这样的角色,并且把她们区别得很鲜明。不过,这要靠我的努力了。
我在“百花奖”中得到最佳配角奖,感到负担很重。老作家姚雪垠写的“勤学苦练,耐得寂寞”八个字给我很大启发,我感到重要极了。我要多读书,多接触生活,多演戏,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把戏演得更深刻些、更含蓄些。我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我要从零开始,永远向前看。
未完待续!!!第53节:我喜欢有性格的语言
我喜欢的电影剧本是不仅给读者一个故事,而且能走在时代的前面,使大家看完以后明白一个问题,哪怕这个问题非常一般。
我喜欢《潜网》这个剧本,它立意深刻,人物性格鲜明,能够比较真实地向社会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能震撼观众的心,让观众入戏,大家都会想想:“当我是剧中人时,我该怎么办?”那么教育作用也寓于其中了。而不像有些剧本用标语口号和政治语言去教育人,那结果会适得其反,劳民伤财,观众并不欢迎。
又如,我参加拍摄的电影《心灵深处》,我觉得很有意义,它的主题立意都很好。在现在各种电影百花争艳中,这部影片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和对党信仰的力量。尤其现在,有些人还存在信仰基本破灭的情况下,我认为剧中的欧阳兰重新在人们心中燃起了一种高尚、美好的心灵火花。这个剧本打动了我,剧本中告诉我的东西一直引起我深思,使我产生久久的联想。为什么会打动我呢?因为它来源于生活,引起人们心中的共鸣。
当然,这个剧本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我在剧中扮演欧阳兰,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在语言上太冗长、太杂碎,而行为表现少,语言显得比较说教。当然,五十年代的语言和现代不同,政治性的语言多些,但也应该像从心里流出来那样说才合适。
最近,我又在《垂帘听政》和《火烧圆明园》中扮演西太后,这个角色难度比较大,但我很喜欢。因为剧本要求我演的西太后,是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来演,而不是单纯地把她当作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来演。要展示西太后性格的复杂性、多变性、狠毒而又足智多谋的特殊气质。这,对我这个演员要求是很高的,剧本给我们提供的人物的生活色彩是比较丰富的。因为是演西太后从十五岁到二十七岁的经历,怎么入宫、选宫女;怎么得宠,生皇太子;怎么夺权到垂帘听政。通过西太后的历史,展现中国历史的侧面,展现了中国这个历史阶段的情况,时代感很强。对西太后、八大臣等人物写得比较性格化,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人,但描写得是有血有肉的活人。
语言上很有特色,比如《垂帘听政》中第一场,玉兰(西太后)十五岁时,看见石匠刻丹墀,是龙在上凤在下,她就问:“老伯伯,为什么要龙在上凤在下呀?”石匠说:“龙是皇帝,凤是皇后,当然龙在上啰!”玉兰说:“哼,要是我当了皇后,就把龙雕在下面。”这一性格的语言也代表了慈禧太后一生的所作所为。现在大家可以去看慈禧太后墓碑上,刻的就是凤在上龙在下。这性格的语言也是忠实于历史的。我不喜欢有些历史故事片,把历史人物描写成像共产党员那样,脱离了历史的真实,演员也很难演好。
作为演员来说是可以“改革”剧本的,剧本中写得苍白无力的人物,演员可以赋予它一种性格,剧本中不真实的地方,演员可以尽量使它合理、真实。但是有些太不合理和结构上先天不足的作品,我们演员就无能为力了。现在观众看电影时,经常评论这个演员演得好,那个演员演得不好。当然,很大成分是演员本身的素质所决定的,但是,有些影片,因为剧本的致命伤,导致演员在表演中很难发挥他的才能,处处感觉别扭。
我原来演过一些虚假的戏,在“文化大革命”时演过《同志,感谢您》,演起来非常吃力,使出浑身的解数也演不好。主要原因是剧本的情节虚假,脱离真实生活。
我作为一个演员也常想,电影工作者就是要通过电影这个特殊的手段,引导社会前进,使观众赞成我们的观点,照我们说的演的那样去做。那就必须要求我们的电影跟上时代的步伐。我记得有位日本导演曾说过:“一个电影首先是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如果故事本身不吸引人,没有深刻的含义,那就很难去感染人,更谈不上教育人了。因此,这就要求剧本能给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典型性格的人物,以及来自于生活的活泼、生动的语言。
未完待续!!!第54节:金子和我(1)
时光飞逝,不觉拍完《原野》已有半年多了。
同每一个我所扮演的角色分离都使我感到怅然若失,而同花金子的分手则使我感到了离别的痛苦。
很久以来,我就希望能扮演一个表演幅度大、具有深度难度的角色。金子正合我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