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灵取暖  》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给心灵取暖  -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稀泥,抹在他的伤口上,并命令他用稀泥多洗几遍。他不解地问母亲:这么脏的泥怎么能够洗净手?母亲语气很重的说了一句:别看稀泥难看,它同样能够洗净你的手!
  遵照母亲的说法,他用稀泥多洗了几遍,伤口果然止住了血。后来他发现,有时候干活手受了伤,洒些土就能止血止疼。从那以后他对柔软难看的泥土产生了一种亲切感。现在尽管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楼房告别了泥土地,但仍然对泥土念念不忘。“那时候不懂事,对母亲的教育不理解,现在想来,母亲当时让我用泥土洗手,实际上是在教我怎样做人。是的,母亲在教我洗手的同时实际上在教我洗心。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手脚都洗不干净,怎么能够有干净的心灵?没有干净的心灵,怎么能够有泥土一样敦厚可信的人缘?”
  他说,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对着泥土微笑,并时不常把手插进阳台上的泥土中,感受泥土的温度、泥土的气息、泥土的禀性、泥土的敦厚。
  他的讲述更加深了我对他的敬佩。我更加喜欢这个扛着泥土进城的邻居了。前几年他们单位的几任领导相继出了经济问题被判了刑,而唯独他安然无恙。他的讲述让我明白了一切,原来是干净的泥土支撑着他一步步坚实地走向事业的成功啊!
  试问,红尘中忙碌追逐的人们,当你们的双眼被城市的闪烁霓虹和绚丽光彩所遮蔽时,你是否想过,扛一袋泥土进城,洗净你们的手脚?扛一袋泥土进城吧,单色的泥土会成就你多彩的人生,如果你懂得如何敬重它。


我只拍背影


  单位组织我们到郊区的监狱里参加警示教育。随同我们去的还有一家媒体的摄影记者,他曾在国内的摄影大赛中获过不少奖项。
  在监狱的会议室里,监狱宣传部门安排了几名曾经位居处级,却因为贪污受贿腐败而锒铛入狱的服刑人员给我们现身说法。
  他们站在讲台上神情凝重地给我们念忏悔书,介绍自己如何从权倾一时的干部沦为今天服刑罪犯的经过和原因。
  给我们作介绍的几个改造者的忏悔书写得十分深刻、感人,他们后悔不已地说自己对不起党和人民,对不起家庭。念到动情处几乎要掉泪,让台下的我们心情沉重而又感动。
  我注意到那个随行的记者和监狱里负责宣传的干部,摄影时有所不同。监狱里的干部将摄像机和照相机的镜头直直地从正面对准念悔过书的改造者,而随行的记者却多次从不同角度将镜头准对改造者的后背拍摄,从不在正面拍摄。我感到纳闷:这就是大报记者摄影的水平吗?他拍的照片能让读者看清楚吗?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吗?
  休息的时候,我问那个摄影记者:“你怎么不从正面拍摄呢?”他说:“不知你注意听了没有,当那些服刑改造者念到自己犯罪后许多亲朋好友远离他以他为耻,他们对不起年迈的父母以及妻子、孩子时,眼里几乎要掉泪了。如果从正面拍,警示的效果肯定会很好。可如果照片发出来让他们的亲戚家人看见了该多伤心难过啊。从后面拍摄,一方面是为了维护他的尊严,另一方面是为他的家人着想,所以我只从后面拍摄,那样效果反而会好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啊!”
  我佩服他的细心和高明。温情的呵护尊重远远胜于尖刻的说教。
  如果因一念之差而失足的朋友与你擦肩而过时,请你从背后注视他,用你的信任给他温情的搀扶,用你的尊重在他跌倒的地方给他垒起自信自省的台阶。
  他,肯定能够感觉到。


烟盒里的人生观


  单位门口是闹市区,常有三轮车夫在此路段等着拉客。大热天口渴时他们常常到门卫老头那里要杯水喝。一来二去他们不但和门卫老头成了熟人,而且和常到门房拿稿费和书报的我混了个面熟。
  有一次我到门房拿杂志社新近汇来的稿费,恰逢一前来要水喝的老车夫。他主动和我搭讪,并向我敬烟。他掏出的竟是20元一盒的“金南京”,很是让我惊讶!在常人的心目中,一天只挣一二十元的他们通常情况下只抽一两元钱的廉价烟,根本舍不得抽这种高档香烟。我觉得这个老车夫很特别。
  接过他的香烟,我仔细一看,原来是1角钱一枝的“大前门”。我笑了笑:“老爹,你也很有意思啊,能从2元钱一包的香烟中抽出20元一包的香烟的味道。”他露出憨厚而又很拙朴的笑容说:“想想自己能抽20元一包的香烟,最起码心里感觉不一样嘛。尽管里边的香烟是廉价的,但只要心怀20元的感觉,即便再难抽的香烟同样会有很舒服的感觉,这样登车就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他的话很让我震撼!我为自己自以为是的猜测而感到脸红。
  点上他给我的香烟,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签字接过门卫递给我的百元稿费单,我上楼办公。上楼时登车的老爹向我翘起大拇指,说:“小小年纪拿这么多的汇款,了不起!”我赶忙给他敬了一枝20多元的“金南京”,以表示感谢。
  后来听门卫老头说那个车夫真不简单,老婆常年卧病在床,还要供儿子上名牌大学。我肃然起敬,怪不得他这么有精神,原来在沉重的生活担子下他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乐观心态啊。我萌生了有朝一日见见他儿子的念头。
  前一段时间的一个下午,快下班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刹那间,大街上积满了雨水,路上的行人纷纷赶到单位一楼的楼檐下躲雨。我下班后到门房拿刚到的晚报,那个登车的老爹在门房躲雨喝茶。大雨早已淋湿了他,雨水在他像梯田一样纵横交错的皱纹间缓缓流下。我问他今天生意怎么样,他说不怎么样,凑凑合合。说完他又掏出香烟,这次他掏的香烟更上档次,是50元一包的“中华”,我以为里面装的还是几元钱的廉价香烟,出乎意料的这次是真的“中华”香烟。这巨大的反差让我有点纳闷。他自豪地说:“儿子放假回来了,得了一等奖学金,是儿子买给我的!”那神情十分夸张、骄傲,眉宇间洋溢着喜悦、满足。我说:“你儿子真孝顺啊!”
  我正在抽他的烟,一个穿着雨衣白白净净一脸书生气的小伙子走进传达室,对着老爹说:“爸,回家吧,今天我来登车拉您回家。”说完拿出纸巾,给老爹擦去脸上的雨水。老爹拉着儿子的手说:“叫叔叔好”,他腼腆地叫了我声:“叔叔好!”我说:“都是同龄人,叫我哥哥好了。你爸爸真了不起啊,培养了你这样一个孝顺懂事的大学生。”
  出门时,那位腼腆的学生突然对我说了句让我惊诧不已的话:“多年前我爸爸还是个代课教师呢,他说过如果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那一定要有美好的人生观!”
  儿子登车,老子坐车,望着渐渐消失在茫茫大雨中的父子俩,我的心慢慢湿润起来。
  那句话深深地烙在我心中:如果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那一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观。我终于明白了老者为什么在高档的烟盒里装进廉价的香烟:他以一个香烟盒为工具,用加法为原本沉重的人生加上乐观的阳光,把生活的负数换算成正数啊。


一张纸片的命运


  上大学时一堂哲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仍记忆犹新。
  记得那次期中考试结束后,班上一个同学各门功课都考得一塌糊涂,在哲学课上他忧心忡忡,无精打采地听课。他的异常举动引起了哲学教授的注意。教授提了一道辩证法的问题让他回答。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到地上,让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也许是由于惊慌,那位同学一时回答不上来,后来他顿了顿神说:“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教授对他的回答不太满意。他当着大家的面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印上了几个沾满灰尘和污垢的脚印,然后又让他回答同样的问题。
  “这下这张纸真的变成废纸了,还有什么用呢?”那个同学如是说。
  教授没有出声,捡起那张纸一下子撕成两半,然后让那位同学接着回答。
  我们被教授的举动弄糊涂了,真不知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那个同学也被弄糊涂了,他红着脸回答道:“这下纯粹变成了废纸一张。”
  教授不动神色捡起撕成两半的纸,很快在上面画了一匹奔马的速写。他刚才踩过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骏马蹄下的原野,奔跑的骏马充满了刚毅、坚定和张力,让人充满了遐想。我们为教授深厚的速写功底叫好。教授举起画说:“现在请你回答,这张纸的命运。”
  那个同学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干脆利落地回答道:“你给一张废纸赋予希望,使它一下子有了价值。”教授脸上稍微露出了一点笑容。很快他掏出打火机点燃了那张画,一眨眼的工夫,画变成了灰烬。
  最后教授说:“大家都看见了吧,起初一张并不起眼的纸片,我们以消极的态度看待它,就使原本没有吸引力的纸片一文不值。我们使其遭受更多的厄运,纸片的价值更加小了。如果我们放弃希望使其彻底毁灭时,很显然,纸片不可能有什么美感和价值,但是后来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它,在上面画一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的东西,纸片的命运立马起死回生,价值陡增。可见人的心态有多重要!”教授喝了一口茶望着窗外。
  我们陷入了沉思。“一张纸片可以成为废纸扔在地上被我们踩来踩去,也可以作画或折叠成飞机,飞得很高很高,让我们仰望。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不要因一时的失意而放弃理想和希望。一张纸片有多种命运,更何况我们呢?记住,看见阴影是因为你低着头!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却时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此时的厄运和不幸并不能决定彼时的命运。希望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很快振作起来,把自己变成一张充满美感的纸片,不要成为一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