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四季皑皑的雪山蒙上厚厚尘埃时,人类数个世纪的成就和尊严也该到穷途末路了。但愿人们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启示。  ——肖自强(书评编辑,《八千米生命高度》作者)    这个瘦小、文弱、美丽、总是笑眯眯的北大女孩,与珠穆朗玛和雪山联系在一起,总给人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作者的内心深处竟然隐藏着这样巨大的能量。  这本书足以唤醒人们某些沉睡的神经;它所拂去的,不仅仅是珠穆朗玛的尘埃,更拂去了人们尘世的浮华和喧嚣,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洗礼,找回心灵的净土。  ——张立波(中国游戏第一人、杰出策划人、龙音职场首席职业规划师)    读过这样一本书,我看到了,读懂了你们—我的勇士们。做的是很多人梦想做却没有勇气做的事。走的是世界上最高远圣洁的一条路。每次的弯腰,捡起的是未来的希望,感动化作一条路,通向千千万万颗热血的心灵。字字句句,不是写出的,而是一步步攀登的足迹。滴滴答答,指尖激荡的不是键盘,而是心灵。  ——姚欣(英国约克大学学生)    有幸在第一时间请吕雁和她的队友来和许多天际网友们一起,分享了这次珠峰环保大行动的点点滴滴。惊奇并真的很感谢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点滴编写成书与更多的人来分享。)如果你未能亲耳听到她讲给你的故事,那么读读此书吧,相信其字里行间中洋溢着的真诚与至纯的热爱,你一定读得出。  ——张竹(北京盈科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际网友)


活动背景及日程活动背景

  珠穆朗玛,藏语中的意思是“第三女神”,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也被称为除南极、北极以外的地球第三极。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环境状况一直可以与地球的另外两极南极和北极地区媲美。经科学家们观测研究发现,包括珠峰、南极、北极地区在内的地球三极地区的环境状况为少受或不受外界污染的本底状态,即可视为地球上的“环境本底值”。  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她一直以其宁静和纯洁为世人所向往。然而如今这位“女神”身上“宁静与纯洁”的外衣正在被各种各样的垃圾所覆盖。从上世纪50年代起,随着珠峰攀登热的逐年升温,越来越多的废弃物给珠峰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顶峰以来,人类从中国境内的北坡攀登珠峰的活动日益增加,各个营地周围的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各营地周围和各条登山路线的营地间,登山者和徒步旅行者留下了大量的诸如帐篷、睡袋、氧气瓶、电池、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和粪便,每年遗留的废弃物最多达到67吨。甚至那些因山难而被深埋在冰雪底层的登山队员的尸体,就某种程度而言对珠峰都是一种污染。  根据资料统计,从1921年到1999年,共有615吨废弃物被丢弃到了珠峰的冰川里,给神圣的雪山圣地留下了众多的遗憾。登山者的排泄物及废弃物使污染加剧,冰川的消退正逐渐显现。在正常条件下钢铁需要95年才能完全锈蚀,塑料制品大约需要220年才能分解,而珠峰气候寒冷、干旱,废弃物的分解时间要长得多。科学家对珠峰考察和观测的结果显示:珠峰上的降雪中含有微量的DDT、铅等有害成分,而且浓度越来越高。作为世界上最高的一个环境监测站,珠峰的纯净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更令人担忧的是:丢弃在高海拔地区的废弃物,除非组织专业登山运动员,否则是无法上去清理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球第三极珠峰环保大行动”逐步孕育并启动。2004年9月2日到9月16日,第一次开展的“2004地球第三极珠峰环保大行动”共有24名志愿者参加,这次珠峰环保活动顺利完成了对珠峰的清扫工作,累计共清理了8吨垃圾,清扫范围在海拔高度5100米~6500米,主要是登山者遗留下的生活垃圾,如酒瓶、易拉罐、包装塑料袋等,也有不少如酒精炉、废旧帐篷、废氧气罐、登山绳索等体积较大的固体废弃物。  2005年5月22日11时8分,中国测绘人员30年后再次将红色的测量觇标树立在地球之巅,开始了对珠峰高程的测量工作。就在测量队员登上珠峰的同时,2005珠峰保护行动在拉萨和北京两地同时启动。  本次活动从5月20日到6月7日,由全国十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企业赞助商代表和从社会招募的环保志愿者组成的35人环保队伍,与当地西藏登山队队员、高山协作人员共同组成百余人的清扫队伍,对海拔高度为5120米的珠峰大本营至海拔8000米之间的登山废弃物进行了全面清理。所有参与清扫的环保志愿者高扬“人性、传承、参与”的主题,克服了高海拔带来的严寒、缺氧、风雪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一共捡拾了400多袋垃圾,并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人工运到拉萨交由当地政府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海拔最高的一次环保活动。  这项从2004年开始的珠峰环保活动计划持续到2008年。以后每年组织的大规模的珠峰清扫活动,都将由新闻媒体记者、社会环保志愿者和企业代表组成,与当地西藏登山队队员一起为珠峰进行长期持久的“环境清洁”,为北京的绿色奥运增添姿彩。


活动背景及日程活动日程(图)

活动路线及日程图    

  5月20日  所有志愿者乘飞机到达拉萨(海拔3700米)  5月21日  体能调整,清扫布达拉宫广场两侧垃圾(海拔3700米)  5月22日  在西藏博物馆举行北京-拉萨联动签名珠峰环保活动启动仪式(海拔3700米)  5月23日  布达拉宫誓师仪式,从拉萨前往日喀则(海拔3900米)  5月24日  日喀则环保公益活动,清扫扎什伦布寺,万只环保垃圾袋捐赠定日珠峰自然保护区(海拔3900米)  5月25日  从日喀则前往定日县(海拔4300米)  5月26日  定日县环保活动,清扫协格尔寺  5月27日  前往珠峰大本营建营(海拔5200米)  5月28日  珠峰“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新闻中心建立,环保队员适应性训练(海拔5200米)  5月29日  在珠峰大本营进行环保清扫(海拔5200米),6500米清扫队出发,前往5800米过渡营地  5月30日  6500米清扫队从海拔5800米出发至6500米,6500米清扫开始  5月31日  世界上海拔最高完小曲宗巴松小学捐赠活动,在珠峰建立安利永久性环保垃圾站,6500米队员回撤定日县  6月1日  定日县休整  6月2日  从定日县到日喀则  6月3日  从日喀则到拉萨  6月4日  拉萨休整,部分环保队员代表去仁那家进行慰问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拉萨清扫成果转交,珠峰环保宣传日活动;前往纳木措  6月6日  纳木措环保活动  6月7日  告别西藏,北京欢迎仪式


第一部分序一

  宋小南    一个电话,忽然将我从丈量万里江山的旅途中拉回到现实空间,在时间机器回放中,退到了1998年3月20日,北京西站站台……快门响过,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登8千米高峰,远征卓奥友的全体登山队员的身影凝固在了我相机的底片上。在和踏上列车的登山队员最后的告别祝福中,我握到了一只前所未见的十分纤细、非常精巧的女孩的手,这只手后面的,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我见到的迈进登山探险旅途中最娇小、最有毅力、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孩——吕雁。  登山探险一直以来是一群粗犷豪放的男人的事,上个世纪开始,女人的身影,加入到这个距离死亡最近的领域。中国的登山探险旅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无数的探险者,以自己的方式漂流、攀登、徒步探险旅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以现代科学的方式延伸了祖先的脚步,填补了一大批历史空白,完成了一些相当重要的地理发现。也正是这些探险旅行者,成为中国最早关注环境保护的志愿者,他们以探险者、发现者的敏锐眼光,发现了生态的急剧恶化、环境的急剧污染,他们通过媒体与身体力行,把整个社会带到对环境前所未有的关注中来。  探险者的脚步,是人类探索前进的脚步。然而,人类的脚步,随着探险者的开拓使越来越多的人口走进自然,给自然与环境带来了灾难,不到100年人类带给自然与环境的问题,已经来到了世界最高的地方,我们整个人类引以为傲的地球之巅……  我第一次去珠峰是1992年,以后在走遍西藏全境7个地市,72个县的旅途中,我在无数角度、无数山口看到它。然而,我永远无法描述我在将近200公里外第一眼看到它时的震撼,它的高入云霄的雄伟,它的以万山之王压倒一切的气势,它在地理界无比显赫的名声。那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藏民们叩长头数千公里的长路朝圣,明白了他们在世界最高的地方、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所过的独特的心灵生活。珠峰属于那种一生难得一见,并且一见之后将魂牵梦萦毕生难忘的山。  辗转数日到达珠峰脚下,在等待了数日以后,珠峰在一个傍晚用几分钟为我展现了它前所未见的尊容,我拍到了一张被称为四绝的珠穆朗玛照片:一绝是8848米的庞大的身躯没有一丝云彩遮蔽;二绝是山体被阳光照耀而天空已经黑了;三绝是整个山体都在傍晚的夕照里发出金色的光芒,仿佛一座金山;四绝是山上的雪特别大。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此后我看到不同时期拍到的珠峰照片冰雪越来越少,山体岩石裸露的越来越多,一座金色的雪山,正悄悄地,变成一座黑山……  在我的担忧中,我欣喜地看到了许多人走进高原的环保行动,也看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北大进修时的同学——吕雁。  认识吕雁算来已经9年,看着吕雁的文字,记忆中她那娇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行囊又在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