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成了渔民。水库养殖的鱼类主要是鳙鱼(俗称胖头鱼)和鲤鱼,以鳙鱼居多,因为不用喂食,两三年长成,市场也好;鲤鱼则需要投放鱼食,成本相对较高,而市场未见得更好。我们昨晚吃的豆腐炖鱼,应该就是这水库的水产,味道很鲜美。  但我同时也注意观察到,很多网箱上都长了绿色的藻类和藓类,李师傅告诉我,定期要对这些藻类进行清理,否则会越长越多,影响鱼的生存和生长,因为水中含氧量会下降。我想到的是,这样大规模的养殖对于水库的水质岂不构成污染?这是供应天津和唐山地区的生活饮用水的水库,并不是专门的鱼塘。昆明的“肾”——滇池的污染最初就来自于磷刺激了藻类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导致湖水过分养化,含氧量下降,水生物大量死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最后变成一潭臭水。  如果禁止村民养鱼也不是解决办法,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键是看如何平衡。  不知不觉间,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应该就是燕山山脉吧。那是什么?水库边一座高高的山头上有一所小小的白房子,难道有人住在那里?李师傅回答了我的疑问:那曾经是一所小学,中央电视台专门来此拍摄过的著名的“巴掌小学”,为何称巴掌小学?因为小学实在太小了,只有巴掌大,1个老师,4个学生,3个年级。现在已经废弃了,学生并到几里外的另一所小学去了。我从李师傅那还知道,这里的学生上学都是撑船去的。


第一部分鱼和腊肉饭(2)(图)

负重拉练 老鹰摄    

  游完水库回到营地,我们开始了野外的埋锅造饭,每个队分到1小袋米和腊肉,其他就靠大家的聪明才智了。我不是一个厨房经验丰富的队长,好在有群狼们默契配合,搬石头、搭灶、搬柴生火、提水、淘米下锅,馒头哥主动承担了生火添柴的重任,忍受着烟熏火燎,甚至付出衬衣破洞的代价。当大家吃上第一口腊肉饭时,忍不住啧啧赞叹,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饭。  你给我盛饭,我替你舀汤,此时此刻,我们这些昨日还很陌生的人,竟一下子成了朋友,而且好像是已经熟识了多年的好朋友。以至于有其他队好奇地问,你们以前就认识吧?“没有,没有,指天发誓,我们也是刚认识。”世界上本就没有陌生人,只是还来不及认识,认识了,共同的完成一个任务,心就贴的很近。  点燃篝火,大家围坐四周唱歌做游戏,多久没有这么开心地玩过了。10点钟该进帐篷休息了。领队让我们3个队协商派出代表来执行巡夜任务,从10点到清晨6点,每个队还要出两个人早起做早饭。老妖、晨晨、齐齐、祥子和我都加入了值夜的队伍,老鹰哥和阿峰承担了早起做饭的任务。那一晚都没怎么睡,不记得有没有星星和月亮了,只记得篝火的亮光照得每个人的脸庞很动人,有经历,有故事,有感动……  第二天上午负重徒步拉练,下午返回。我的右脚踝在97年登玉珠峰前一次负重拉练中受过伤,当时没有完全养好就又投入训练,以至于落下病根。这一次出来,没有穿高帮鞋护住脚踝,加上走的是柏油路,又背了20斤左右的大包,走了1个小时脚踝就感觉疼痛。忍住没说,但被大家看出来了,于是老鹰、阿峰、高楠、晨晨、老妖他们轮流帮我提大包。大包一卸,脚踝立刻不疼了,但一背上所有的重量都集中在两只脚踝处,就感觉疼痛。感谢几位伙伴啊!再一次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我们齐唱着歌,经过一个又一个山村。


第一部分珍贵的名额(图)

紧张地等待公布名单 姚哥摄    

  从喜峰口回来,我的心情还一直处在激动的状态中,真的很想和周围的朋友去分享这两天的所见所闻和收获,最重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环保,二是团队。  我们的定向越野教练王鹏,30多岁,北京人,一身野战军迷彩服,嗓门极为洪亮,他是中科院地理所野外勘察大队队长,专门负责保护科学家在野外的生命安全。这位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长年在野外工作,经历过生死,长相粗犷的男人,有一次在谈到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时居然落了泪。受父亲的影响,他对大自然是如此的热爱,他说,他愿意为环保贡献毕生精力,他希望将来有一天他告诉自己的孩子,祖国的名山大川如何如何秀美,孩子去过之后回来不会跟他讲,爸爸你骗我!你说的那个地方一点都不美。  是啊,我们将给子孙后代留下怎样的地球家园呢,我们将来如何面对子孙后代们的质问呢。这一次,我还知道了不少环保知识,比如,1节碱性电池会让1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作用,1节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水,这是很多人一生的用水量。  触目惊心的数字,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每天。  记得一本书《水知道答案》中写道,所有纯净的水在某个温度一定条件下都会形成异常美丽的水结晶。书里那些有幸拍到的世界各地的水结晶照片是那样的晶莹剔透,美得让人心颤。而现在所有城市中的水以及绝大部分地方的水都不能形成结晶了,因为不够纯净。水资源的保护只是环境保护的一个方面,而我们周边的整个环境状况都在一天天恶化着。  环保,这个平时我们看起来很简单距离我们很近,可是一直又概念模糊的东西开始在我眼前清晰起来,我知道如果能参加这次活动该有怎样的责任和使命。  而我们所有人其实也都清楚即使是一支那样优秀的队伍,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到珠峰做环保的。但是,体能训练营的两天半,每个人完全放下了自己,融入到了团队当中,全然不去计较自己个人的表现和得失,所以才有了绿队的出色表现。这是让我最为感动的地方。  记得在返京的车上,负责摄像的姚哥说了几句感人的话,干了20多年摄像工作,从来没有带少过录像带,惟独这一次,他觉得自己的录像带带少了,因为有太多镜头值得记录下来。而且,他还讲到,在接受这次珠峰活动报道任务之初,他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由于20多年的职业特点和缺乏正确的健康理念,高血脂、脂肪肝和高血压已经伴随他多年,工作稍一劳累,就会出现头昏脑胀等诸多不适。家人和了解他的朋友都非常担心。他在犹豫和不安中来参加训练营,没想到两天多的时间,他已然下定决心去珠峰了,因为他深深地被这个集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打动,对这个团队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并表示一定要用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完成任务。  我为我们群狼感到骄傲,不管能不能去到珠峰,每个人都是经受住了考验的环保卫士。  训练营后的第二天我们8个人来到公司等候最后的结果,虽然大家只是在一起两天,可是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他们对我这个小小女子又都格外的关照,每个人都那么优秀,真的希望大家还可以共进退。我的心情非常复杂。  齐齐是实际负责此次活动的公司员工,他将作为公司代表参加珠峰活动并担任领队,这一天也由他来向大家宣布队员名单。这一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会议室气氛有点紧张,陶子、兔子、祥子都默默地站在一边,摄影摄像的小马哥、姚哥和安哥也都准备好了记录这一刻。  齐齐可能也觉得这个结果有些残酷,他先是冲淡我们的紧张气氛,说这次训练营每个人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云云。  接着他环顾大家,我们的心开始加速,虽说一直告诉自己过程是最重要的,别那么在意结果,但是,但是怎能不在意啊!  齐齐念到了阿峰、晨晨、馒头、老鹰和我的名字。最终,老妖、艾哥和吕大哥,很遗憾没能进入最后的名单,他们也都是很优秀的人啊。我看到老妖的眼圈立刻红了,握笔的手微微发颤,脸上的表情无法形容。  “亲爱的,你快快走,雪域群狼和你手牵手,亲爱的,你慢慢走……”当我们8个人又围成一圈,手搭在肩上,最后唱一次我们的队歌时,声音有些走调发颤,每个人心中竟满是酸楚和不舍,唱完竟然泪流满面。  这样最终我们公司的队伍共8个人,包括齐齐、我们5名志愿者、摄影师安东、摄像师姚哥。安哥是北京晨报的摄影记者,干摄影工作多年,刚从拉萨出差回来,这次受聘于公司将再一次赴藏,与我们去到珠峰。姚哥40多岁,是中新社的摄像记者,已经和公司合作快8年的时间了,公司的大型活动很多都出自他的机器,这次的珠峰活动对他来说也是难得的经历。  同一天,也从15名社会志愿者候选人中产生了最终参与活动的1名,就是北京某出版社的赵大哥,有过多年的驻藏经历,50多岁,是所有人里面年龄最大的,但身体非常好,人也很好。这就是我们这群人,35人,来自社会的环保志愿者、媒体记者、企业代表。除了我们公司的代表,还有户外鞋赞助商潘比得公司两位代表凯文和小关,帐篷赞助商上海洋帆公司代表凤光磊,以及服装赞助商Northland公司代表Burkhard,这个奥地利人是我们此行队伍中惟一的外国人。这些人里面有的有过雪山经验,有的没有,但是都有一颗火热的关爱环境的心。  5月20日,在所有的朋友和伙伴们的祝福中,我背起行囊,穿上那久违的户外登山鞋,迎着朝阳向首都机场进发了。阳光万丈中,我们抵达,所有志愿者在全体签名的队旗下合影并宣誓,表示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实际行动唤起全社会对珠峰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我多荣幸可以成为这历史时刻历史照片中一张灿烂的笑脸啊。


第一部分难忘山鹰与雪峰(1)(图)

整装待发 馒头哥摄    

  飞机开始距离西藏越来越近,一直都睡不着的我,仿佛看到了皑皑的雪山就在近处,那样熟悉的雪的清凉的味道,仿佛就在鼻息间。让我感觉似乎回到了那年的那时候。  “十八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