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打天下-伟大企业家不为人知的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常识打天下-伟大企业家不为人知的成-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家公司成立之初,也取得过不少骄人的业绩,这都得益于用人惟贤的管理思想。那个时候,下属们有什么意见与想法,都可以直接找经理交流。用人也没有固定的等级制度,很可能昨天才进公司的人,因为确有卓越的能力,明天就成了部门主管。    
    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事方面也就越来越“规范”,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越级提升、交流更是为许多主管、经理禁止。他们认为,这样公司便没了规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规矩”,就是一种等级成见,而这种成见又使公司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各部门缺乏纵向交流,使“论资排辈”蔚然成风,刚加入公司的青年才俊,因为看不到希望而离去,而留下的一些“老资格”也成了一群脑中塞满成见的人,他们跟不上时代,跟不上变化。人才的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可见,等级成见对于用人来说,是一个多大的障碍。一旦领导者形成了等级成见,就会使手下员工失去工作热情,打击员工的创造力,因为热情和创造力都是无任何“规矩”可言的。它们都是灵感的迸发。如果领导者硬是要将其限制在“等级”的圈子中,那它就毫无意义了。    
    就像篮球运动,虽然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任务:防守、助攻、前锋、后卫,但这些都是不是固定的,当情势有了变化,每个人都要跳出自己的职责,随机应变。而等级成见,却好像是要一个后卫只做后卫,当球在他手上,他有绝好的投篮机会时,也要把球传给前锋。这毫无疑问是非常迂腐的。    
    所以说,要做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在用人时就必须注重人才真正的能力,而不被等级限制。


第五部分做个胸襟开阔的领导者

    朱元璋曾写过一副对联,内容是:“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士;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朱元璋这种重视人才的胸怀,对建立大明近三百年的基业是有很大作用的。“容天下难容之士”,是领导者的一种最高境界。领导在用人时,必须有豁达的气度、宽宏的雅量,才能成就大业。    
    每个领导者都必须打破和否定过去的、已有的成见,抛开对规范、制度、文化,以及其他固有的认识,并客观地提出“为什么是这样?什么条件变成了这样”的问题,然后试着解答这些问题。    
    要想不被成见影响,就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不要只注重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们真正了解某人。一个睿智的领导者在用人时,要对员工进行深入的了解,切不可只凭第一印象,就轻易地对某个人做出评断,更不可仅凭第一印象,就对下属做出去留或升降等决定。否则,很可能压抑一个有才华的人,或者把一个庸才安排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     
    其次,评价员工不要以偏概全。很多人都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特点——包括好的或不好的,人们通常会因某人的这一突出的特点,而对他形成以偏概全的看法——好的或不好的,同时又会无视这个人其他的方面。领导者应竭力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以免用人失误。    
    最后,认清近期效应。某些时候,也许会出现这种情况,某人一改长期一贯的作风,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领导者往往会对他近期的表现印象深刻,甚至推翻以前对他的评价。这种近期效应,也是一种成见。领导者应该知道,长期的表现往往才是真实的,而某次特殊的行为,很可能是特殊原因造成的偶然事件。    
    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用人。用什么人,领导者有着充分的决定权。而一个人,难免有自己的喜好与厌恶,这时,就需要领导者的气度来抗拒这种个人感情对决策的正确性的影响。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在用人时,必须抛弃自己的个人喜恶,以大局为重,选拔真正适合岗位的人才,这样才能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总之,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观察,任何条条框框的“箴言”——有时是以“科学的规律”的名义出现——都是有害的。我们应该清楚,管理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规律是:无规律可言。人和事物是经常发生变化的,但一旦人们对某人或某事形成固定看法之后,往往就会看不见这种变化,或者在潜意识里不愿承认这种变化。    
    抛弃成见,就是不被自己的直觉、感情、知识所迷惑,公平地评价判断事物。领导者有了成见,也就失去了准确的判断力。这就好比透过有色或凹凸的镜片来看东西,看到的就不再是它的本来面貌,无法正确地抓住事物的真相。只有抛开成见,才能看清员工的真正实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说,气度雅量是一种人格的话,那么领导者的这种人格魅力,在造就伟大公司过程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第五部分节流与开源并重

    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一种这样的怪现象——一边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利润,另一边却容忍这些辛苦得来的利润被任意浪费。他们不知道,如果一个企业不懂得节流,那么即使创造再多的效益,也会被消耗得精光。    
    成本的高低,决定着这个企业获得利润的高低,所以说降低成本,对整个企业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加强成本控制,能使企业在陷入困境时,摆脱危机;更能使本身就在赢利的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    
    降低一分成本等于成倍利润的增长    
    如果保持一个企业的利润率不变,但却想增加利润,那它就只能通过扩大一倍销售量来实现这一目标。但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想扩大一倍的销售是非常困难的,那需要耗费企业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但是,如果这个企业懂得控制成本,它就可以不花费一分钱,而达到增加成倍利润的目的。    
    假设A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是100元,所有的成本加在一起是90元,那利润便是10元。如果成本降低10元,那么利润变成了20元。这么看来,成本只降低了10%,而利润却比以前增长了一倍。    
    由此可见,降低成本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最行之有效的增利方法。    
    美国狮王公司,有一次因其原名FoodTownIco与另一家公司名字相同,而被控以侵犯名称权的罪名,并最终败诉。于是狮王公司只好改名。但这一改,势必带来很大的浪费——光是换下属300家商店的霓虹灯招牌,就得花掉好多费用。这时,狮王公司的一名雇员,想出了一个方案——将英文名FoodTownIco中的字母T换成L,在I后面加一个n,把w去掉,再在L后面加上一个字母I,变成了FoodLionInco。这样,不仅不再侵犯别家公司的名称权,而且与比利时总公司的名称一样了。这个建议,使狮王公司的300家下属店,仅从换招牌这一项就节省了10万美元。    
    一个企业,只有在学会了控制成本、节约开支后,才能保持长久不变的成本优势,才能产生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效益,才能在竞争中笑到最后。    
    丰田公司,能在汽车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状况下,仍保有如今天的显赫地位,与它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丰田在节流上可谓无孔不入。它对整个的汽车生产流程都进行了全面的改善,尤其是那些损耗率比较大的环节。另外,在改进的基础上,他们还建立了新的流程,削减成本。    
    比如,丰田公司提出“看板系统”——在厂房里摆放一套彩色的看板,上面用颜色显示生产过程中的库存量,让公司的库存一目了然。这套系统直观地反映出了库存量的危险指数,便于工人们随时控制库存量,避免了库存过多或不足时产生的成本。    
    同时,丰田公司还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更加密切的采购合同,直接从他们那取得存货。这一过程,丰田公司大都用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当工厂的库存下降到安全数值以下时,他们就通过网络即时与供应商联系,及时获得补给。有时,这样的补给一天可以进行好几次。这种适时补给,使丰田公司的库存始终保持在安全数值以下,极大地降低了库存成本。后来,丰田公司首创的这一生产方式被业界称为JIT生产。    
    丰田公司不单在库存环节上节约成本,在设计环节上也非常注意节流。他们在设计新产品的时候,就会把产品的生产、销售、原料采购等环节的费用考虑进去,使新产品在生产前就有了充分的协调。各部门会对与本部门有关的环节提出具体意见,然后,设计部门再用计算机来进行改进,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丰田还在采购环节上大做节流的文章。他们会召开一个会议,会上丰田有关部门的领导者和供应商坐在一起,商讨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的方案。在供应商的成本降低后,丰田公司的采购价格也随之降低了,这样双方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    
    丰田公司还非常注意一些小环节的节流。比如,办公用纸要双面使用,取消传真而改用电子邮件与外部沟通,午休的时候一定要关灯等等。丰田公司把每一位员工都培养成了消除浪费和节约开支的专家。丰田还会定期举行有关节流的宣传和培训,将一些好的节约方法推广每一个环节中去。    
    这种全面节流的原则帮助丰田在20世纪80年代初,彻底打破了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垄断神话。有人甚至这样评价丰田公司:丰田公司所获利润中的大部分,并非是从生产过程中得来的,而是在每一个小细节中不断节省出来的。    
    正是凭着这种近乎于“抠门”的节流方式,使得丰田公司一次次地渡过难关,并且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和萧条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竞争优势,创下一次又一次的赢利新记录。    
    经营一个企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