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影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星驰影传-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从周星驰的经历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奋努力、不断提高演技的人,如他设计的那几声怪异的一听就知是他、一听就想笑的嚎啕大笑,还有那个表现惊讶的耸肩斜跃的经典动作,都已成了他人争相模仿的表演技巧,而他自己却带着一脸坏笑逐步淡出,进入了编导行列。    
    今天看来插科打诨毫无逻辑的无厘头风格其实只是表面。因为电影毕竟还是一种工业,它需要消费和票房,有几个人能一年到头只看欧洲那沉重复杂说教式的人性影片?    
    而当我们抛开这份表面及时行乐式的笑料,直面周星驰那真诚的电影态度时,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误会:一个杰出的反文化反英雄的温和叛逆,竟然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被当成了小丑,这不止是周星驰的悲哀,我们以为,也是我们的悲哀。    
    这时我们好像又听到他执著地说:我是一个演员!声音坚定而伤感,我们心头发酸,不觉泪盈于眼。


周星驰影传 第二部分第十四章 悲喜爱恨(1)

    有血有肉真英雄    
    英雄是什么样子?是高大英俊勇敢完美的周润发式,还是有着种种凡人弱点和缺点又不失真诚善良的周星驰式?观众自有自己的选择!    
    ■周润发式的英雄    
    20世纪80年代,《上海滩》在全国各个地方电视台小心翼翼地放映。因为有《加里森敢死队》的前车之鉴,人们已开始重视影视剧的负面作用。    
    剧中的周润发高大英俊、风流倜傥,有仁有义有情,虽然被迫从事着黑社会的勾当,但在民族利益和私人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前者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样完美的一个人,自然毫无疑问地被我们视为了英雄并加以崇拜,我们庆幸终于不用再在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偶像身上寄托理想了。    
    这种迷恋持续了很久。    
    后来有机会大量地观摩了仰慕已久的名片。其中就包括一直梦寐以求想观赏的周润发和吴宇森合作的英雄片。    
    意外的是,看完了《英雄本色》,并没有预料中的感动,相反却感到无限的空虚。感觉这只是一部纯粹为宣扬义气而打造的电影,人为编造的痕迹十分严重。    
    为了讴歌义气这个主题,吴宇森让黑帮组织对一个决心引退的人穷追不舍,直到双方都鱼死网破才罢休;让小马哥为了维护朋友被伤得残废、屡遭殴打直至献身;还塑造了一个投身正义事业却因为自私和愚蠢不断给他们带来麻烦的弟弟。    
    苦肉计是这部电影里最常用的手法,小马哥受伤遭毒打的场面被极尽渲染,引起观众的同情,从而为他的“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牺牲精神而动容。    
    这是一部一开始就被定位为宣扬义气之美而故事内容单薄的电影所不得不使用的煽情手段。    
    同样的缺陷表现在《喋血双雄》里,周润发演绎的职业杀手因为怕误伤一个小孩而放弃任务,从而被黑社会记恨并遭到追杀。    
    在逃亡和抵抗的过程中,他仍旧不忘冒着生命危险去向在枪战中受伤的美丽女歌手表达他的款款深情。    
    怀疑又一次浮上脑海。既然选择了杀手这个冷血的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为了钱而彻底抛弃了良心和思想。    
    如果为杀一个小孩内疚,那为何不为他杀的、他根本不了解也与他无怨无仇的男人或老人而忏悔呢,他们也都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与小孩一样拥有生存的权利,为何就可以被他平静而麻木地杀掉呢?    
    导演既给周润发安排了一个世上最冷酷的职业,又想让他玩一把善良,结果只能是自相矛盾,并使得这个杀手一时的仁慈显得极其伪善。    
    另外同《英雄本色》一样,他因为被追杀对黑社会产生的反击只能解释为是自卫,与警察的合作也是为了铲除对自身的威胁,命名为英雄就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吴宇森说:“凡是有爱心的就是我的英雄”,但他忘了,这个英雄只极偶尔地对女人和孩子发发善心;他也忘了,英雄是从事高尚事业的人而不是杀手。    
    据我们了解,香港电影受美国电影的影响很大。在《教父》出现之前,香港的黑社会电影跟美国片一样,只是表现黑帮之间的利益冲突、地盘争夺和火并的情节,间或也赞美一下兄弟义气。    
    到《教父》这部划时代的电影出现,马里奥·普佐赋予了黑社会家族人性的一面之后,那种简单幼稚的黑帮电影时代终于结束了。香港人开始考虑在自己的黑社会电影中去表达复杂的人性,并注重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情的一面。    
    在《上海滩》、《火凤凰》里都可以看到这样源自《教父》启迪的场面。主人公一方面在亲人和朋友之间传送着脉脉温情,另一方面残酷无情地杀戮着所有阻碍自己前进道路的敌人。    
    我深深地怀疑吴宇森在接受了《教父》这类影片的信息之后,试图在黑社会电影的人情味之中再加上中国人最为推崇的侠义精神,来塑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英雄形象。    
    他的理想是好的,但没有一部雄厚而有深度的电影剧本作基础,单纯去为表达情和义的主题而临时编撰的人物和冲突处处都显得生硬和突兀。    
    在这里说一句题外话,让吴宇森最为得意的暴力美学的经典:周润发手握双枪横扫敌人的画面,我认为只是在传统的暴力场面上,加快了杀人的速度和频率及另外加了一些花哨的动作而已。


周星驰影传 第二部分第十四章 悲喜爱恨(2)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固然值得赞赏,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却宛如空中楼阁。    
    所以美国人虽然不吝惜对吴宇森的赞美之词,却从不在任何一部警匪片或战争片里学习这种画面。唯一的一次借鉴是假袁和平之手运用到《骇客帝国》里,才光芒四射地在科幻片里显示出它存在的合理性。    
    再来看《纵横四海》。一看名字就知道吴宇森想表现豪气冲天的英雄精神,只可惜主人公是两个窃贼,怎么也和“英雄”这两个字沾不上边,所以导演只是用了个具有英雄气概的片名。    
    但恰恰这样,因为没有“英雄”两个字的束缚,周润发才得以从容地玩转他的潇洒,显示他高超的偷窃技巧和过人的智慧。再加上两条曲折的主线,一个是几位主角之间的亲情关系,一个是价值连城的名画的最终归属,夹杂一点小小的爱情纠葛,轻轻松松地成就了一部洒脱的娱乐电影。    
    吴宇森热爱的正义的主题已完美地融合在主人公的骨血里,而没有被作为一个刻意歌颂的主题处处强调,整个影片也因而显得流畅华丽。    
    总而言之,正是这些奠定了周润发港产英雄片代言人身份的与吴宇森合作的影片,颠覆了周润发在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我们认为他扮演的这些角色,都是些本身就身陷泥淖、与黑社会的斗争更多是出于自卫的人,没有什么高尚的动机和追求,却被导演强行拔高为英雄。    
    我们更欣赏《上海滩》对周润发演绎的这类人的定义:他们只是忧郁地注视着自己堕落的有良知的清醒者而已。    
    ■周星驰式的英雄    
    渴望爱情和成为英雄是男人最重要的理想,在这一点上周星驰也没有例外。    
    由于从独特的角度去演绎小人物的爱恨与梦想得到了从不媚雅的香港人的认同,周星驰终于有机会在他的电影里更尽情更放纵地追求这两个目标了。    
    周星驰的第一部英雄片应该算是《武状元苏乞儿》。    
    苏乞儿是个不学无术的被父亲溺爱过度的坏小子,但自从被美丽的如霜姑娘“电击”之后,便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抱得美人归这个简单而又现实的理想为前提的,但他也因此卷入了奸臣篡夺王位的政治漩涡之中。经历了比武场的波折,当乞丐的屈辱,遇到醉拳王的奇迹之后苏乞儿铲除了企图弑君的坏人,成为人人敬仰的大英雄,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美人。    
    类似的影片还有《大话西游》和《破坏之王》。    
    《大话西游》是讲孙悟空的前世至尊宝在时空穿梭中追寻爱情,并在这过程中对人类无缘由的深仇大恨产生了困惑,因而走上了试图消灭人间仇恨的取经之路;《破坏之王》则讲的是一个生性怯懦的年轻人,为了得到梦中的白雪公主,最终战胜了自己的软弱并打败了骄横跋扈的学校霸王的故事。    
    除了跌宕起伏曲折激荡的情节和演员们形神俱备的表演之外,这类影片最叫人赞赏的地方是合理地诠释了一个小人物成长为英雄的动机。    
    英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生来就超凡脱俗的神,而是因为有了追求才在奋斗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为英雄,生动且令人信服。    
    周星驰的第二类英雄影片是描述已经具有英雄人物身份的人,如国产007。    
    片中的主人公是个编外(这又是个典型的周式恶作剧)的国家谍报人员。    
    在以嫖妓赖账这样一个几乎让观众目瞪口呆的方式出场之后,影片按传统的007影片的程式发展着,并加进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噱头:接受任务、跟女秘书调情、得意洋洋之际两次撞到玻璃门、像辛康那利那样住高级大饭店的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住进破落的小旅馆,拿着玫瑰花故作神秘地与阿琴接头……    
    周星驰就是这样一边毫不留情地调侃着观众心目中传统的英雄形象,一边用他成熟的演绎小人物的方式塑造着他思维中的英雄。


周星驰影传 第二部分第十四章 悲喜爱恨(3)

    虽然渺小了,但却真实了,当观众一边惊愕一边欢笑的同时,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与现实非常接近的坦白的人。    
    而这个英雄最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