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之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晋商之魂-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各种各样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依赖,结成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作为一个企业,利用别人,也被别人利用。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竞争是一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途径。有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不敢稍许懈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竞争离不开合作
  竞争离不开合作。参与合作的企业将比那些独行侠式的企业占有更大的优势。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众所周知,企业创新的能力将不仅会受到自身技术和资本的限制,还会更多地受到企业与外界开展合作能力的限制。
  ——从竞争中受益
  聪明的人不但要积极与伙伴合作,也要勇于与竞争对手合作并从中获益。在有些情况下,接受对手的存在并善待竞争对手,也同样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比如可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防止自己出现疏漏等。合理有序的同行竞争可以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从而让竞争双方共同受益。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是两家以生产销售碳酸型饮料为主的大型企业,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两家公司为了争市场而展开了激烈竞争。它们殚精竭虑,各出奇招,从美国本土“厮杀”到世界各国。对此当事者另有高人一筹的看法。“当大家对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之战兴趣盎然时,双方都是赢家。”百事可乐的总裁罗杰·恩瑞以“未必要打倒敌人”这句话为竞争做了最佳的注释。而事实正如这两家公司所期待的那样,通过这场旷日持久的饮料大战,可乐饮料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关注,喝可乐的人越来越多,两家公司都获利匪浅。可乐大战给我们的启迪是,并非只有“消灭”对手,才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唯一途径。
  ——合作可以避免破坏性竞争
  合作可以避免破坏性竞争。特别是在信息化社会中,由于灵活而虚拟的连接,企业间的关系不再是互不相容的产品竞争,而是要谋求共同进步。企业就必须转变竞争观念,破坏性的竞争往往引起价格大战,企业利润迅速降低,虽然这样做可以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打击对手的效果,但却同时打击了雇员的士气,破坏了企业的基础,使企业难以重振雄风。
  实践证明,过去那种仅仅把同行看成是“冤家”,认为有竞争就不能有合作的观点是片面的、有害的,它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内耗及浪费。而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


扶弱救困之仁(1)


  当乔致庸独坐高粱霸盘,狠狠惩治邱天骏后,并没有置对方于死地,而是放弃前嫌,不再尔虞我诈。他亲自到邱天骏府上,以示修好。为了各自的利益与生意,大家都永不再做霸盘,共建一种新的商业秩序。
  为答谢乔致庸,也为自己今后再在商界立足,邱天骏带引包头众商家给乔致庸送匾,并亲手给乔致庸披红戴花,扶他上马,又亲手为他拉马。这顿饭吃得无人不欢。
  酒席结束后,热闹的场面被一个小商人打断。那个小商人对着乔致庸大声哭求,不要收了自己的房子。乔致庸感觉事情蹊跷,当得到大掌柜顾天顺的解释:那是一个小相与,向复字号借贷做生意亏了本,说什么处境艰难,不想还银子,若都这样,复字号的生意如何做?
  可乔致庸对顾的解释并不满意。他的疑惑在:自祖父贵发公始,乔家在包头就广施仁义,以吃亏为福,向来和相与都处得极好,这次出了这么大的事,达盛昌把复字号都装进去了,为何竟没有一个相与来给顾大掌柜、给自己的大哥透一声信儿?乔家到底在包头做下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这个谜解不开,包头的危局就还是没有解!
  带着这个疑问,乔致庸亲自到哭着相求的小商人齐三斗家了解事实真相。一看方知,齐三斗家只有几间旧草房。
  他借了复盛公钱庄50两银子做本钱,原想卖一点针头线脑,说好了一个月二厘五的利,三个月归还。可是银子一借回家,他父亲就生病,拿去吃药,全花掉了。可叹他父亲人也没保住,银子又亏了,现在家里一无所有。顾大掌柜见他迟迟不还钱,便说要收了他家的房子。齐三斗求东家高抬贵手,再宽限些时日,暂时不要收房以供自己和有病的老娘藏个头。
  乔致庸当即表示:那50两银子的本利自己不要了,这里还有20两银子,你拿去给老人治病,不够了还去复盛公要。
  面对小商人的感恩戴德,乔致庸则大度地表示:咱们都是生意人,你不过赶上了背字,以后你转了运,兴许会做比复字号还大的买卖,到那时候你有了钱,也会像自己一样待别的相与。并鼓励齐三斗:等着你发起来,还我银子。
  扶弱救困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援助的意义在于扶弱救困,援助的价值在于不期望回报。企业家不能光盯着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把这种心态用在经营上,做一个有爱心的企业家。只要你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肯定会回报你。
  1973年,石油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香港的进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将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而这时,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的实力及声誉,他被推选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
  石油危机引发塑胶原料暴涨,年初时,每磅塑胶原料是6角5分港币,秋后竟暴涨到每磅4至5港元。同时,进口商哄抬垄断价格,不少生产厂家被迫停产,濒临倒闭。而当时,李嘉诚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地产上,因此,这场塑胶原料危机,对他影响不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库存。
  但身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并没有坐山观景,他毫不犹豫挂帅救业。在他倡议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共同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组建联合塑胶原料公司有两个好处。第一,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因此可直接交易。第二,打破了进口商垄断。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其实并不高,只是被进口商炒高了)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进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
  同时,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将长江公司的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
  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子烟消云散。在这场危难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李嘉诚也因此举措,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利益面前不计得失,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佛家更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李嘉诚救人危难的义举,为他树立起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和声望义薄云天。信誉和声望无疑又会回馈他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我们且不论李嘉诚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思想意识,我们就以商论商,李嘉诚此举,无疑是经商的上乘之作。表面上资助非盈利甚至“倒贴”的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地奉献出爱心,实际上所起的广告效应,会远远大于同等成本的“硬性”广告。并且,“硬”广告,只是让人知道,而“软”广告却在出名的同时获得好感与支持。
  企业如何回报社会,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捐助、义卖、让利等等公益活动,这是企业对弱势群体充满关怀的一个方面。这种关怀,不是蓄谋已久、有备而来的交换,而是一个处于良性循环的企业对社会的必然回馈。
  作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在另一个排行榜上的排名也深深地感染了世人:多年来,比尔·盖茨与夫人梅琳达为艾滋病患者、第三世界人民捐款达30多亿美元,被称为世界上“最慷慨的人”。卡耐基有句名言,“富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
  企业要回报社会,要为社会做事情,首先自己要发展起来,不仅要做大,而且要做强。确实,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够做强,他自己本身亏损了,又怎么能够去回报社会呢?这一点非常重要。
  回报社会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创造价值,上交税收,增加就业,支持教育,投资扶贫。
  作为一个优秀企业家,要把个人、企业和社会结合起来。个人的成功要和企业的发展统一起来,要把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统一起来。有的人尽管个人也成功了,企业也有一定发展,但是他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的进步贡献不大。这样的企业家,称不上完美。只有把个人的成功、企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这才是比较完美的。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的时候写了一篇毕业论文,叫做《青年选择职业的实际考虑》。他选择什么职业呢?有人选择当诗人,有人选择当企业家,有人选择当宗教神父,有人选择做官员。他说这些具体的问题我不讨论。我讨论的是选择的职业就要把个人的完善跟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虽然一个人的个人成功也是重要的,但是必须和人类的进步结合起来,所以他就提出要为人类服务。这个时候马克思只有17岁。
  一次,顾大掌柜告诉乔致庸,又一个借了一千两银子的小商家,因为生意亏本而无法偿还本息。乔致庸并没有当时表态,只是把这件事交给马荀去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