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亲王- 第3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康广仁的心里一紧,可是却只得硬着头皮道:“还请王爷为下官解惑。”

载沛看着康广仁,知道今天不把话说清楚,只怕是他们还要继续纠缠下去,这个时候不能再拖了,载沣把自己的大印交给了妹妹,他的心里也觉得蛮悬的,鬼知道他们现在在外面已经折腾成什么样子了?

(今天逛了大半天的宜家,好累,很有感触,现在安个家,太惨了,太辛苦了,唉。)

第504章 改变(六)

陈宝箴听着康广仁的发难,微微地挑了挑眉毛,而与此同时,陈三立的嘴角却微微上翘,他知道,康广仁已经落了下风,这个时候,问出这么白痴的问题,却是为了什么?康广仁虽不比康有为,可也不是傻蛋啊?但是看到康广仁这样自己往火坑里跳,他到是乐得轻松,和父亲一起等最后的结果吧。

陈宝箴挑动眉毛,却是为康广仁着急,这内阁和军机相比之下,反而是内阁更接近于立宪,其实研究过洋人历史的人,都很清楚,最接近于洋人历法的,应该就是明朝的内阁了。

前明永乐帝虽有洪武帝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可是朝政又不可荒废,于是无奈之下,内阁便诞生了。

内阁最初也只是做些日常的事务,倒是跟最初的军机处有些相像,可是到了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最出名的三杨辅政,虽有大明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

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大明万历朝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他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

大明永乐帝实际上是明朝最后一个成功的专制皇帝,在永乐朝以后,专制者必误国,分权者必振兴。中晚明的历史可以看出,内阁中人才济济,只要给予内阁权力,皇帝再怎么潇洒都无所谓,看看嘉靖几十年不上朝,隆庆帝等等不务正业的皇帝,由此可见,在明朝,其实已经到了没有皇帝,朝政也能正常运转了。

而内阁权力被虚化,被剥夺之后,前明的国势便如江河直下,前明崇祯十七年就换了五十二任内阁,那就是再勤政也是要误国! 所以,崇祯皇帝那怕是把自己累死了,也无法挽留住前明败亡的颓势。

所以,前明的几任皇帝,即便不上朝理政,国家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但是本朝则与明朝不同,军机大臣们,看起来手握大权,但也只是奉命办事,皇帝则往往是把权力全部抓在自己手中,因此专制成为大多数本朝皇帝的特点。

也正是因为前明的前车之鉴,本朝开国这初,便没有宰相之职,便是怕被首辅把持朝纲,让皇帝成为空架子,所以本朝的前几位皇上虽然也是圣明君主,却也把自己给累的半死。

曾有一种说法,就是明朝的皇帝因为懒惰,所以才会造就出明朝内阁的辉煌,而清朝的皇帝勤政,于是,军机处再怎么有权力,也始终只是皇帝的一个决策执行机构,说白了,就是个传声筒。

而如今,先有太后把持朝政几十年,让皇上当了二十多年的空架子皇帝,手上没有实权,好容易,太后被请进了储秀宫,皇上终于可以实行变法,进行改革,却又因为一个珍妃,险些酿成大祸,于是被几位亲王直接给架空了。

特别是这两年,虽然皇上不时给几位亲王使绊子,也和维新党一起不停的向三大亲王施压,可是并没有什么效果,因为三位亲王中,醇亲王是皇上的亲父,皇上自是不好下狠手,而恭亲王不只是三朝老臣,还是满人中威望极高的一位亲王,况且他一向跟各国的洋人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

孚亲王根本就是一匹黑马,他虽是后起之秀,可是在民间却极有威望,更何况他还有一个才智不下于他的妹妹,大清几十年都只能仰洋人的鼻息过日子,可是孚亲王的妹妹,自己儿子的得意门生,同洋多年,不仅跟洋人的关系好,还一路上利用洋人的报纸,讨伐了各国当年攻入北京的种种恶行,还讨回了许多国宝。

这件事,不仅让许多清流极是赞赏,就是百姓,都觉得有一种委屈有处诉的感觉,再加上后来的朝鲜战争中,这位公主,就这样带着一帮女兵,打到了东洋人的首都,这是何等的大事,也是大清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荣光,实实在在的让大清扬眉吐气了一番。

而在日本进攻台湾之时,他们不仅守住了台湾,还居然驱使了美国和俄国出动了军事力量暗中支持,不对,不应该是暗中支持,根本就是明目张胆的站到了大清的一面,英国人和德国人在这一次交手中,一点便宜也没占到。

以前,不管哪一国跟大清交手,哪一个国家会出手相助?帮着说话的都没有,更不要说出兵了,所以,孚亲王虽然年纪亲亲,可是在军机处里,却是站的稳稳当当,虽然早几年也确实是被太后给压制的,可是看着他们兄妹这几年的手段,足以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一切早在他们兄妹的掌握之中,之前被太后,被皇上和维新党压制,倒像是在刻意地忍让。

忍让?!陈宝箴忽然惊觉起来,难道这两兄妹一直在等,在等着这个机会吗?他看向正在侃侃而谈的孚亲王载沛,心惊不已。

而载沛自然不知道陈宝箴心里的想法,正在说着:“康大人,军机处和前明的内阁,你不会真想让本王跟你说他们的区分吧?更何况,在本王眼中,前明的内阁,跟西洋的立宪也不是一回事,虽然有些相近,可也只是因为前明的皇帝大半都不务正业,才会造成前明内阁的坐大。”

“王爷的意思是,皇上不勤政吗?”康广仁看着载沛,露出了一丝笑意。

载沛毫不在意地道:“你不用在这儿挑拔,先说组内阁的人是你的兄长 ,若要安这个罪名,那你得先把你兄长收押了,再来审问本王。”

“皇上,老臣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这时陈宝箴睁开了眼睛,打断了载沛和康广仁的辩论,也打断了所有人的思绪。

(好难写啊,这种历史穿,真的是越来越难写了。)

第506章 改变(八)

这几个人的声音不大。可是在光绪听来,却感觉到整个殿宇都在摇晃,他的脸色煞白,看着跪在下面的那些人,本来,他以为载沛组内阁,已经注定失败了,还在得意着,于是急急地赶在今天提出这件事来,本来以为,康广仁他们是力挺自己的,而载沛正被那些亲王宗室给搞的焦头烂额,这内阁哪里还有机会能建成?

载沛看着那些人,先是一愣,接着了然,这些人都是平时跟苏迪走的近的,难怪他今天会悄悄给了自己那个信号,看来这内阁一事,表面上,一直都是他在和那些满人、宗贵人打交道,一直以来。他都以为自己是在单打独斗,现如今,却豁然明了,自己以前都太过独断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只会为自己打算。

载沛安心的站在那儿,不再出声,陈宝箴的心里却暗暗点头,看来大臣中间,也不泛有识之士,明白这内阁一事并不是党争的问题,而是事关天下大事,事关大清的国运,想到这儿,他悄悄瞄了一眼在上面坐着的,已经面色大变的皇上,心下一痛,有些不忍,可是最终,他忍住了。

随着那几人的下跪,一个、两个、三个,大殿之上来的朝臣们,已经跪了一半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清流,还有一些满臣、宗亲。

“反了你们了?!难道你们想造反吗?!”一个声音极是凌厉的响了起来,却是庆亲王奕劻。

载沛看了他一眼。闭上了眼睛,根本就对他视若无睹,众大臣们也忽然之间,难道的意见一致,竟然没有一人去看一眼奕劻,奕劻见自己极有气势的质问在,就如同打在了棉花上一样,毫无反应,一时之间,愣在了那里。

“退朝!”一进近乎于怒吼的声音从光绪的嗓子眼里挤了出来,接着就见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进了后面,一干大臣,就这样目瞪口呆地愣在原地,无法消化光绪的忽然退朝。

陈宝箴的心里一阵长叹,看来自己只怕真是错怪了孚亲王,皇上就样拍拍屁股跑的没影了,这叫什么事儿?他看向自己的儿子,陈三立则正一脸苦笑的回望着他。

下面的大臣们,终于在一片沉寂之后炸了锅了,有人已经开始嚎啕大哭了。有人开始嘶吼着,载沛半睁着眼睛,看了眼这厅上的众人,心里一阵冷笑,皇上还真是不负众望啊,从来就不敢把一件事从头担到尾过。不,有一件,皇上倒极是有承担,那就是珍贵人。

载沣已经慢慢凑了过来,挨着载沛,低声道:“大哥,这叫什么事儿?”

“哼,你问我?我怎么知道,那是你亲哥哥。”载沛略带嘲讽地看了一眼载沣。

载沣愣了一下,道:“大哥,你这是怪我把大印交给姐姐?”

“哼,你看看今天这事儿,咱们本以为会是庆亲王他们跳出来闹腾,这倒好,庆亲王从头到尾就说了一句话,这戏就散场了,你倒说说,你姐姐在外面,拿着你的大印能做什么?”

载沣眨了眨眼,笑道:“不知道,不过我猜,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二人正说着,忽然一声通传划破了大殿内的嘈杂:“皇上驾到!”

光绪回来了,脸上的表情看起来似乎很复杂。也有些气急败坏,匆匆走了进来,又坐上了龙椅,一干大臣们又再次下跪迎接圣驾,所有的人心里都有些奇怪,不知道皇上今天这唱的是哪出?

光绪坐稳之后,看着下面的一个个伏在地上的背影,只觉得天眩地转,却不得不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列位爱卿,朕刚才想了一下,也觉得孚亲王所提极是,列位大臣们,既然也都赞成组内阁,朕决定,这件事,便由陈大人与孚亲王一起来办吧,一个汉,一个满,想来列位臣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