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样又不一样的韩国人
  在青海的龙羊峡我第一次见到了上游黄河。流了一千多里的黄河仍然清澈见底,这让我惊讶不已。原来,黄河也有过少年一样的清纯。只不过越到下游,遭遇的土地越贫瘠,汇入的支流越多,终于混浊不堪,成了举世闻名的浊流。中华民族也如它的象征物黄河一样,漫长的历史使它憔悴,许多东西不再分明。
  韩国人曾截取了一脉上游黄河,注入鸭绿江。由于水短流直,地处偏僻,鸭绿江大部分水身保持着清澈碧绿,直到入海才有一点轻微污染。和韩国人接触久了,你会觉得,韩国人身上有着中国春秋时代人物的气质,他们简单、直爽、刚强、轻生重义,他们的本性没有受太多污染。
  (一)
  朝鲜历史的源头与中国纠缠难分。
  传说因为殷纣王昏庸无道,他的叔父箕子一气之下,远走朝鲜,建立国家。这是朝鲜半岛第一次出现国家。
  秦汉更迭时期,数万名燕人避战乱进入朝鲜。其中一个叫卫满的燕人头目赶走了箕子的后代,建立了卫氏朝鲜。
  汉朝征服朝鲜,把朝鲜变成了汉朝的四个郡。
  汉朝灭亡,三国争雄,朝鲜渐渐脱离中国,获得独立。不过,朝鲜与历代中原王朝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宗藩关系,在文化上受到中国的强烈辐射。唐朝时期,许多朝鲜读书人千里迢迢到中国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就在中国当官。宋元时期,朱熹理学在中国流行,朝鲜也把朱子学说作为本国人的道德准绳。明朝中国出现了大儒王阳明,朝鲜读书人也开始研究阳明学。朝鲜也因为自己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而十分自豪,认为自己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的第二个文明国家,自称为〃小中华〃。
                  
第26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17)
  英祖至行王李礽的画像。朝鲜国王的衣冠样式和明朝皇帝极为相似,只是颜色不同。
  同质的社会、一样的文化,两国的民族性当然会有太多的共同点。朝鲜国王很好地学习了中国皇帝的统治术,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的专制统治比中国还要严密。朱元璋要求老百姓无故不许外出,要出门百里就要开通行证。而朝鲜干脆给所有老百姓都挂上胸牌,上边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出身和住址,官府衙役可以随时翻看行人的号牌。朝鲜一样实行科举制,一样表彰〃节妇〃、〃烈女〃,官员一样贪污腐化,读书人一样保守顽固。宫廷中充满了血腥和残忍,承平之日,大臣们也全神贯注于窝里斗,〃东人〃、〃西人〃、〃老论〃、〃少论〃掐得你死我活。韩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地崇拜权威、官本位。在经济起飞前,韩国人的脏乱差比中国还甚。
  尹保云在《韩国的现代化道路》中这样描述古代朝鲜社会:
  封建主义的束缚下,广大人民一直处在极端落后愚昧的状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散漫的、糊口水平的农业社会生活。同旧中国的广大人口一样,他们习惯于儒教的传统的统治方式,重人情,讲关系,不重法律,不讲原则。老百姓习惯给官送礼,请官吃喝,搞好关系,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融。官也习惯于吃喝和受贿,在酒席桌上变卖国家的原则。只要在官府找到靠山,日子就好过得多,税收也可以减免。即使触动了刑律也可以买通官府而得到宽大处理。
  仅仅读这一段描写,你能分出它是中国还是韩国吗?
  然而在如此多的相同之下,却隐藏着一些微妙的不同。
  (二)
  韩国人和中国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刚一柔。
  中国国土广袤,气候变化很大,东西南北的民性本也有万种差别。千百年来,由于不断迁移融合,逐渐形成了宽容和平,随遇而安的统一性格。
  朝鲜国土面积狭小,只相当于中国一省,地理环境比中国还要封闭,几千年来逐渐形成了单一民族。由于地理接壤,朝鲜人的性格气质与中国东北人相近,都是粗朴豪爽,刚强不屈,并且由于半岛和山区的封闭性,朝鲜人形成了特有的固执坚定。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很多变故,有过很多次的逆来顺受。所以,中国人经验丰富,深通妥协的智慧,善于随机应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朝鲜自古与外界交往不多,历史简单得一张纸就可以写尽,所以民族性格中保留了许多上古遗风,血液里还残存着游牧于阿尔泰山时代的凶悍野性。
  从汉末到清末的两千年间,朝鲜屡遭外族入侵,但却从来没有接受过异族的全面直接统治。他们在危险和挑战面前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直接抗争,并且总是从自己的倔强刚强中得到回报。公元612年,好大喜功的隋炀帝率领水陆两部共130多万人浩浩荡荡远征朝鲜。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的朝鲜全国人口差不多了。当时,隋朝正值全盛,四夷宾服,汉朝版图全部恢复,只有这个小小的朝鲜还没有屈服,以如此巨大的兵力来征讨此弹丸之地,每个隋朝人都认为易如反掌。如果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朝鲜人的最佳选择当然是俯首称臣。然而朝鲜人却不懂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选择了〃以卵击石〃,并且居然凭借难以置信的顽强,硬是在辽东城和平壤城前挡住了隋军,隋军损失惨重,大败而回。
  隋炀帝恼羞成怒,他倾全国之力,再三再四挥兵东指,然而,还是不能深入朝鲜一步。隋朝因为远征朝鲜而耗尽国力,不久灭亡。
  时隔二十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唐太宗又率兵来到平壤城下。他不相信朝鲜人像传说中的那样顽强,他认为隋朝的失败是因为隋炀帝的无能。这个十八岁起兵所向无敌的皇帝希望自己为中国挽回面子。然而,同样是三次远征,同样是三次惨败。
  朝鲜人就像一把没有弯折过的钢刀,一次次的反抗像一次次淬火,结果是使这把刀越来越锋利。面对外族,他们没有中国人这样深刻的屈辱记忆和心理伤害。所以他们不懂什么叫〃屈服〃、〃隐忍〃、〃大度〃、〃圆融〃。他们只知道〃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虽然经过了千年死气沉沉的封建统治,他们的血性并没有消磨,他们的骨头一如既往的硬。当他们在二十世纪醒过来之后,这种刚健立刻化为经济建设中的奋斗精神,化为体育场上的拼搏意识,化为国际交往中的强硬不屈。
                  
第27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18)
  (三)
  韩国人和中国人另一个本质上的区别是一个认真一个不认真。
  几千年来,中国的经济文化一直领先于朝鲜。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化普及,经济发达,社会流动性大,人际之间的竞争也就非常激烈,中国人在这种磨练中变得越来越精明。而朝鲜社会长期经济十分落后,文化也不普及,普通百姓长期处于闭目塞听状态,所以社会成员受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也较小。正像中国边远地区的人们通常都比较淳朴自然一样,朝鲜人身上也保留了更多的自然本性。
  中国人的信仰可虚可实,可进可退。在号召和呼吁时,是堂皇正大的礼义纲常,然而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又常常迂回前进,紧贴利益。在中国,能够通达权变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历代伟大的君主或者杰出的大臣都是深通阴阳两道的人物,他们一手紧握道义,一手紧握利益,两手都抓,两手都硬,进退自如,功成名就。在中国,真正严格信奉儒学的只有读书时的知识分子和道学家。读书人一旦走入社会,就学会了〃变通〃,不再做书呆子;而道学家则历来是被人嘲笑的对象,〃道学〃两个字成了骂人的代名词。至于普通百姓,则从来没有理会过那些天理人欲的大道理,他们更多是遵照习俗活着。
  韩国人祭孔图
  而朝鲜人则远比中国人心实。他们不懂什么叫融合、迁就。朝鲜佛教远不如中日两国发达,因为朝鲜士人既然接受了儒学就要彻底放弃佛教。在儒学传入朝鲜后,儒教与佛教之间发生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把佛教彻底赶出了意识形态领域。韩国学者黄秉泰称韩国的儒学类同于〃原教旨主义者〃,坚持学说的绝对纯洁,毫不走样。黄秉泰说:〃由于继承了朱熹理学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化体系,韩国儒学一直忠实地搬用它,并严格地奉行它。〃〃它的目的不是满足韩国社会制度和人民的文化需要,而是要求韩国社会制度和人民必须遵循的永恒而又普遍的道德、政治准则。〃〃韩国的理学虽然来自中国,但它却比中国的理学更为周密、更为正统。〃古代朝鲜的读书人普遍都〃认死理〃、〃读死书〃。他们紧抱朱子学说的教条不放,并且贯彻到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到书上查根据。在他们的带动下,程朱理学在朝鲜被世俗化了,成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准则。现代儒学家杜维明教授指出:〃另一有趣的现象是儒家传统的民间化〃,〃韩国人说韩国是儒学的母国,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
  (四)
  韩国人和中国人的第三点不同是一个急躁一个从容。
  韩国人的褊急性格是举世闻名的。到了韩国,你会发现韩国人最常用的口头语是〃快点快点〃。韩国人什么都快,走路快,开车快,经济发展快,当然盖好的大楼有时候倒的也快。韩国人的最大缺点是没有耐性,考虑问题容易偏激片面。
  而中国人的慢性子也是闻名遐迩。在中国,政府官员的首要素质就是〃成熟稳重〃,什么事都要〃研究研究〃。中国人看问题最讲究全面辩证,四平八稳。麦喜温说:〃中国人的另一个长处是悠然的态度。中国人来访时,无论让他怎么等,他都不会生气。神经麻木、悠然和韧性的结果使中国人总能达到目的。中国人认为发火是白耗体力。〃
  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同样在于地理和历史。由于面积小人口少,朝鲜作为一个国家,反应能够相当迅速。一片云彩过来,全朝鲜都要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