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内地省会城市一样,南昌市容显得破旧落后,杂乱不堪。在夫人宋美龄、复兴社的邓文仪建议下,蒋介石决心努力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他在南昌发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演讲,声称:“必须从用冷水洗脸做起,来复兴民族。”
蒋介石提出首先在南昌开始一种“新生活运动”,随后推广全国,运动的口号和准则是:明礼仪,知廉耻,负责任,守纪律,守时间,爱清洁。
蒋介石和宋美龄从服装方面首先做出表率。蒋介石以基督徒的身份生活,饮食起居均较简单,在服饰上穿中山装、军装和长袍马褂,给全国男士做出榜样。宋美龄则暂时放弃欧美生活习惯,在发式上梳中国妇女传统的发髻,前额留传统的齐眉刘海,服装也穿传统的旗袍或质料稍加讲究的裙衫,给全国妇女做榜样。
当时的影像资料显示,在南昌街头的执勤队拿着旗子,一边指挥人们要靠左行走,一边处罚随地吐痰的人。新生活童子军们开始纠正歪戴帽子的路人;正在饭店用餐的食客也受到监视,是否超过四菜一汤的标准;女子的散发和烫发被禁止;每人每日要求洗手三次,每周要洗澡一次。
《一个时代的侧影》 第一部分1934年:危机声中的“新生活”(2)
可习惯不是一纸命令就能够改变的,上海、北平、广州等地的烫发生意依然红火。但在南京,政府控制严密,烫发和跳舞受到了严格限制。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时髦女性不再烫发后,干脆留起了瀑布一般的披肩长发,轻风一吹,飘逸而起,又演成一种新时尚,女郎趋之若鹜,气得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张继在一次会上举起拳头大喊:“打倒披肩鬼!”
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开始设在南昌,后来迁往南京,蒋介石亲任会长。到1936年,全国共有20个省和4个直辖市成立新生活运动会,但是这场喧嚣一时的“新生活运动”并没有收到多大效果,蒋介石提出的“三个月造成一个新南昌、新江西,半年风动全国”的目标并实现。在评价“新生活运动”成果时,他遗憾而气愤地说道:
我们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新运的标识,而很少看到新运的实效。新运的结果,只做到表面一时的更新,而未达到永远彻底的改革……
这一年,22层、高83。8米的“远东第一楼”上海国际饭店落成开张。大楼里,第一次使用消防自动喷淋装置和报警系统,住房的客人可以使用呼叫系统;上下楼的时候还第一次坐上自动电梯。它是30年代初经济繁荣的见证,但也是迟到的荣耀。自此而后,中国经济危机日逐深重,加上大规模的战争破坏,成全了这座高楼,中国第一高楼的美誉延续了半个世纪。
著名的霞飞路商业街开始逐渐形成,梧桐树绿色宽大的树叶遮蔽了整条街道,林阴下集中了白俄人经营的面包房、芭蕾舞教室,犹太人开的小珠宝店,法国人开的咖啡馆,以及中国人开的舞厅、报馆和电影公司。
夜色降临后,闪烁的霓虹灯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空间,跳舞是时尚人士中意的娱乐活动,百乐门、大都会、圣安娜等热门舞厅人满为患,舞女应运而生。在《时代漫画》的创刊号上,特别刊出了费志仁女士所作的一个舞女的生活费估算:
支出项:房租:25元
伙食:30元
应酬(影戏票在内):20元
衣服:54元
供给家用(注:此或系虚账):200元
储蓄:25元
(按月总支出354元整)
收入项:每日工作5小时(每小时伴舞10次)分的舞资8元半,按月总收入255元整
收支两抵 欠99元整(注:此种欠款若何解决,哑谜而已)
而同时刊登的摩登女子最低的费用则是这样的:
深黄色纹皮皮鞋 一双 6。5元
雪牙色蚕丝袜子 一双1。2元
奶罩 一只 2。25元
卫生裤 一件 0。8元
吊袜带 一副 3元
夹袍 一件 8。2元
春季短大衣 一件 16元
白鸡皮手套 一副 2。8元
面友 一瓶 0。75元
胭脂 一盒 0。5元
可的牌粉 一匣 1。45元
唇膏 一匣 0。5元
皮包 一只 2。5元
电烫发 5元
铅笔 一支 0。2元
蜜 一瓶 0。4元
共计上海通用银圆52元另5分
这一年的电影《神女》叙述的正是一个舞女的生活。神女由阮玲玉主演,讲述的是一个生活贫苦的女人为了儿子和生计被迫做舞女,出卖自己的身体。不幸被一个流氓看中,最终她拿起一只瓶子将流氓砸死,她也因杀人被关进监狱。
在1934年,由于有声电影的技术还不成熟,中国的无声电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另一部受人关注的电影是《大路》。《大路》的主演是上一年刚刚获得影帝称号的金焰。
《大路》是一部感人的抗战影片,讲一群年轻筑路工人在抢修一条重要军事公路时英勇抵抗日军的阴谋阻挠,直到把公路筑完。
能担任《大路》男主角,金焰非常高兴,在回忆录里他写道: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所给我们的教训,无辜地蒙上了我们不必忍受的羞辱的历史。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一直压迫了一岁零七个月,中国还是嬉皮笑脸地喊着:‘和平!和平!’没有一点抵抗的意思,并且不准老百姓提‘抵抗’两个字,这所有的一切不许我再这样没有轨道地走下去。”
金焰的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的结尾最为精彩:在敌机的轰炸下,金焰饰演的金哥壮烈牺牲,但抗敌的军用卡车却通过公路一辆辆驶向前方,《大路歌》响彻云霄:
轧平路上的崎岖
碾碎前面的艰难
我们好比上火线,
没有退后只向前!
3月1日,长春郊外的杏花村,在用土垒起的“天坛”上,溥仪穿着龙袍行了告天即位的古礼,在日本的支持下当上“伪满洲国”的皇帝。
《一个时代的侧影》 第一部分1934年:危机声中的“新生活”(3)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不无兴奋地写道:
在勤民楼里,我立在椅前,文武百官列队向我行三鞠躬礼……北京来的宗室前内务府的人又向我行三跪九叩之礼,并在随后的宴会上举杯高呼:“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连我父亲也不例外。我听了这个呼声,已经到了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地步。
溥仪称帝时,日本得到了苏联对于中东路2亿卢布的报价,两国关于买卖中东路的谈判再度开始。从上一年起,日本和苏联开始了买卖中东路的谈判,一年半后日本以1。7亿日元的高价得到中东路。在整个谈判中,铁路的所在地中国一方,始终被排除在外。
一个月后,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部长天羽英二发表声明称:日本与中国有特殊关系,维护东亚和平及秩序,是日本单独之责任,无须他国干涉;如果中国用“以夷制夷”的政策,日本就唯有加以排击。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又发表补充声明:关于“满洲国,日本盼望他国能承认其公允与自由之行动”。
声明一出,世界舆论哗然,欧美报刊纷纷发表评论表示反对。纽约《论坛报》说日本有“将使中国仅有空名之独立主权,而成为日本之保护国”之野心。英国《纪事报》表示:西方多国绝不承认日本之亚洲门罗主义。苏联《真理报》则指出:“日本侵略程序尽行暴露,中国全部将为日本殖民地。”
5月,球星李惠堂作为队长率领中国足球队前往菲律宾参加远东运动会。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30年代民国流传的一句话。李惠堂当时就中国足球的代名词。
民国初年,在法国天主教会创办的上海徐汇公学里,一位酷爱足球的法国教师把这项运动带入学校,并将其推广为上海人最喜爱的一种运动。自此, 20世纪这项最受关注的体育运动正式进入中国。
9年前,20岁的李惠堂从广东梅州来加盟上海队以后,立刻以惊人的球技刮起一阵旋风。“球王”的称号在每场比赛都要屡次被球迷喊起。他这样回忆一场决赛过后被追捧的情景:“观众们不断要求签名,纪念册、手帕、帽子甚至衣服背上,直弄得我一身臭汗,应接不暇。同队的队友早已浴罢装束停当,我看看大时钟,原来我不知不觉已站了一个半钟头,做签名的苦工了……”
作为亚运会前身的远东运动会于1913年创办,是亚洲最大的国际性运动会。日本为了让伪满洲国参赛,以退出比赛威胁东道主菲律宾,遭到中国坚决反对。
在表演项目女子游泳中,中国队发挥出色,包揽了所有冠军,“美人鱼”杨秀琼包揽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俯泳和100米仰泳四项冠军。
在正式项目较量中,中国队的表现一般。田径比赛中,日本得分最多,而中国只能垫底,捍卫中国尊严的唯一项目只有中国足球。
志在九连冠的中国队决赛对手正是号称要称霸亚洲的日本队。决赛那天,战况空前激烈,在比赛即将结束时,比分依然是3比3。这时,中国队获得罚点球的机会,李惠堂抓住机会,一蹴而就,战胜日本队。赛后,“中国球王”李惠堂荣获了“亚洲球王”的称号。
遗憾的是,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足球并未取得政府的足够重视,未被批准报名参加这年在意大利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杯。在罗马,意大利队一路过关斩将,最后通过加时赛2比1力克捷克斯洛伐克,夺得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杯冠军。
南京人爱去茶馆,秦淮河岸边的夫子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