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3-细节决定成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273-细节决定成败-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业制度,员工忠诚度高市场调节机制,员工流动性大对世界汽车工业的贡献创造生产出“精益生产方式”发明了汽车流水作业生产线    
    丰田汽车社长认为,其公司最为艰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一根绳索的摆放,要不高不矮、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操作这根绳索时都要无任何偏差。


第三部分民营企业(1)

    为何一再上演“大败局”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    
    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    
    企业中的各种“小问题”其实就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个小的蚁穴。    
    比尔·盖茨常常说,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从企业需要强调和重视管理细节的角度,我觉得企业稍大一点就存在此类风险。韩国的大宇700亿美元不能说不大,但说倒闭也就倒闭了。因为企业大,所以小事没有人做;因为事情不大,所以小事做不透。我愿意把工作中小事的失误比作一只有危害的老鼠,老鼠多了,破坏力巨大。中国的老鼠数量据说是人口的3倍,1990年的数据:吃掉的粮食30亿公斤,咬毁300万亩森林和3亿亩草原,咬伤至少10万人;在东海让海军的舰载导弹发射失灵,在大瑶山让列车改道颠覆,在句容县咬死3个婴儿,在新沂县又咬死3个婴儿。我们工作中一系列的麻烦频频出现,一连串的失误势必在某一天酿成大祸。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多少先富起来的风云人物,多少企业辉煌一时,又在企业界演绎了多少“大败局”的故事:秦池、爱多、飞龙、巨人、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冠生园、银广厦、烧鹅仔、荣华鸡、红高粱……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悲剧在企业界中上演呢?看看那些企业当年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哪家不是“千里之堤”,倒下之时,不过三、五个月。三株,曾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销售额提高了64倍,达到80亿元,打造出了无比辉煌的保健品帝国,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而且触角直达各地村镇。总裁吴炳新曾自豪地说:“中国第一大网络是邮政网,第二大网络就是三株网。”但是一个常德事件,一篇“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的报道,便使拥有15万员工的三株这座庞然大物轰然倒下,难得的企业管理帅才吴炳新大病了一场,且收到了医院的病危通知书,同时也使企业界多少人为之长嗟短叹,唏嘘不已。    
    三株垮掉,追溯起来,是多方面的。近年来,各类评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株曾不止一次地发誓,要在20世纪内将人类的寿命延长10年,可自己的寿命不过六七年,一次性的打击使其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40亿元。笔者愿意就大企业抓小事来放两响马后炮:一是庞大的营销队伍日常管理纪律执行不严,财务监控不力,以至于企业遭到危机时,各级营销人员纷纷携款而去;二是企业在顺境时借助媒体非常顺手,而在逆境时,没有对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当然,三株的缺失远远不止以上两条,还是让我们听听当事人的说法吧。    
    1997年,吴炳新在三株年终大会上,总结了三株的“十五大失误”:    
    1)市场管理体制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没处理好;    
    2)经营体制未能完全理顺;    
    3)大企业的“恐龙症”严重,机构臃肿,部门林立,程序复杂,官僚主义严重,信息流通不畅,反应迟钝;    
    4)市场管理的宏观分析、计划、控制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对市场形势估计过分乐观;    
    5)市场营销策略、营销战术与市场消费需求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    
    6)分配制度不合理,激励制度不健全;    
    7)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强;    
    8)部分干部的骄傲自满和少数干部的腐化堕落,导致了我们许多工作没有做到位;    
    9)浪费问题严重,有的子公司70%的广告费被浪费,有的子公司一年电话费39万元,招待费50万元;    
    10)山头主义盛行,自由主义严重;    
    11)纪律不严明,对干部违纪的处罚较少;    
    12)后继产品不足,新产品未能及时上市;    
    13)财务管理出现严重失控;    
    14)组织人事工作与公司的发展严重不适应;    
    15)法纪制约的监督力度不够。


第三部分民营企业(2)

    以上就是三株总裁吴炳新的一个总结。如此看来,三株大堤之毁,并非哪篇新闻报道之所为,而是三株大堤之下的蚁穴成堆了。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三株被击倒,是不是一定要死掉呢?我看未必。就事论事,如果仅仅是因“常德事件”的新闻曝光而中招,三株集团完全可以事后补救,找出解毒良药。当年,美国强生公司也遇到过同样的麻烦,但几招过后就化解了危机。    
    强生公司生产的泰乐诺胶囊是一种止痛药,1981年就销售43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总销售额的7%,占总利润的17%。1982年9月末的一天,一位叫亚当·杰努斯的患者服了一粒药后当天死亡;同一天,另一对服了泰乐诺的夫妇,也在两天后死掉了。消息迅速传遍了美国。强生公司在止痛药市场上的份额一度从353%下跌到不足7%,公司面临巨大危机。强生公司迅速做出反应:    
    第一步,调查并澄清事实    
    1)公司迅速收集了有关受害者的情况、死因、有毒泰乐诺的批号、该药的零售点、药的生产日期、送往分销网的途径等,为此,公司特别请了100名联邦调查局和州的侦探,追查了2000条线索,研究了57份报告。    
    2)求助媒体,希望它们提供准确及时的消息,以避免恐慌。通过调查,得出报告:有毒的胶囊是有人从药店买了成品后掺入氰化物又退回商店所致,并不是强生公司生产中出的问题。强生公司把这个消息传达给客户和媒体,仅电报费就花了50万美元。    
    第二步,评估并遏制事件的影响    
    “泰乐诺中毒事件”使强生公司损失过亿美元,但最主要的是对其商标本身的影响。强生公司事后进行民意调查,发现49%的人回答他们仍会使用这种药,于是,强生公司又把药摆到了货架上。    
    第三步,使泰乐诺重振雄风    
    强生公司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稳住常客,渗透新顾客群”的策略,具体步骤如下:    
    1)请开发此药的麦克奈尔实验室的药学博士托马斯·盖茨在广告中向使用该药的美国人民致谢;    
    2)鼓励胶囊的使用者去试用泰乐诺药片;    
    3)公司承诺在“中毒事件”发生后扔掉泰乐诺的客户,只要打一个免费电话,就可得到25美元的赠券;    
    4)公司设计了一种新型防破坏的包装,增强人们的信任感。    
    强生公司通过一系列周密的计划和行动,仅用了8个月就使公司重新赢得了35%的市场份额,并一直维持到1986年,为强生公司赢得了巨额利润。    
    可见,同样是一次中毒死亡事件,三株公司得到的是一个大败局,而强生公司则转危为安,得到大胜局。其实,只要我们的企业家们善于学习,案例多得很。欧美日等强国搞了那么多年的市场经济,教训一大堆。美国汽车企业在20世纪30年代也像我国现在一样,有一百多个汽车厂,而以后只剩下三巨头,那么其它的公司是怎么死的?我们的一百多汽车厂老板有多少人去认真研究过?那么多要进军汽车产业的公司老板有谁去细细考察过?    
    败有败的理由,成有成的道理。    
    关于细节的不等式:    
    100…1≠99100…1=0    
    功亏一篑,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


第三部分“88888账户”毁了巴林银行(1)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巴林的辉煌    
     巴林银行集团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该行成立于1763年,其创始人弗朗西斯·巴林爵士时常夸耀其具有5个世袭贵族的血统,比中世纪以来的其他任何家族都要多,威尔士亲王是巴林家的曾孙。它在世界金融史上具有特殊地位,被称为金融市场上的金字塔。它由最初一家贸易行开始,不断拓展,成为政府债券的主要包销商,在欧洲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为一大批富贵人家管理钱财,还为英国政府代理军费,慢慢从一个小小的家族银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银行集团。最盛时,其规模可以与整个英国银行体系相匹敌。    
    巴林集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巴林兄弟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融资、银行业务及资本市场活动;(二)巴林证券公司,以从事证券经纪为经营目标;(三)巴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资产管理及代管个人资产为目标;(四)该集团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拥有40%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