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刘铭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26-刘铭传-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浤花言巧语地骗她,说不是他心狠,是怕她们娘俩一见,更哭得伤心,不如先不见,反正过不了几天就团圆了。    
    蜀花问:“我问你,你到底是什么人?要把我卖到什么地方去?”    
    “看,卖字说得多难听!”刘浤说他是行善,是从苦海里买人、赎人,却不当人贩子。他问蜀花,看他像个市井无赖吗?    
    那倒不像,蜀花看他一表人才,又很斯文,像个知书达理的人。    
    “那你担心什么!”刘浤说,“从看到你第一眼起,我就看中了你,你若嫁给我这样的人,你认为辱没了你吗?”    
    蜀花没有回答,有一点是明白无误的,被刘浤买来,再不济总比在妓院老鸨的淫威下更有个人样。    
    刘浤告诉她,连他都不敢占有蜀花,,他是恭恭敬敬把她送到天堂去,还说到时候她享了福,成了人上人,别忘了他就行了。    
    “我不懂你说什么。”蜀花被他说得云山雾罩,虽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想来结局不会太坏,她此刻已经平静多了,恐惧感也渐渐消失了。    
    刘浤后来跟她说了实话。北京有一位王爷想娶个小妾,王府是什么样,蜀花想都想不出来,到了那,她就是掉到福堆里了,穿金戴银,珍馐美味,刘浤说,和她在青楼里卖笑,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吗?    
    蜀花对这样的未来又怕又感新奇。父亲死后她家破落了,未婚夫家嫌贫爱富毁了婚,她终生会有什么好的命运吗?    
    蜀花问刘浤,又出力又搭银子,他图的是什么呢?    
    “问得有理。”刘浤说他是朝廷命官,要为朝廷办事呀。孝敬王爷是他的本份。    
    蜀花覚得这话说得也不无道理,她最关心的是刘浤是不是真能把她娘接出来。    
    “只要王爷高兴,给你娘在京城买一栋房子,那不是小事一桩吗?伺候得王爷高兴,你还用求我吗?”    
    蜀花想想也是,便不再说什么了,丫鬟给他盛饭,她也端起了碗。    
    刘浤笑逐颜开:“这就对了,你现在是步步踩莲花,碰上我你是碰上贵人了。”船在风雨肆虐的闽江上颠簸着,蜀花的心也经受着颠簸之苦,她仿佛又看见了闽江畔的茅屋,还有她那望眼欲穿等她归去的娘。她哪里知道,她再也看不到她娘了。    
    雨停了,风住了,闽江畔泥泞的滩涂围了很多人,有打鱼的,也有农夫。    
    蜀花娘的尸体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泥淖中,她的眼瞪着,她的口张着。    
    一个农妇说:“好可怜,你看,张着嘴,这是有话要跟亲人说,眼睁得那么大,这是闭不上眼睛有难心事呀!”    
    这时过来一个挑青菜的老头,挤上来看了看,认出死者,他放下担子,说:“这不是台江边上那个老太太吗?”    
    有人问:“你认识她?那快去给她家报个信呀,多可怜啊。”“也不知是不小心掉江里了,还是想不开跳了江。”    
    挑青菜的农夫说,她家哪还有人啊!女儿前几天叫人拐走了,不知下落,老太太才疯了的,不吃不喝好几天。    
    人们同情地唉声叹气。    
    有人提议,大伙行行好,把老太太埋了吧。    
    有人赞成,也不能黄土压脸啊。    
    挑担人动员大伙凑几个铜板,买一副板材,叫这可怜的人入土为安吧。    
    人们纷纷解囊,不过大多是贫苦人,一人只能拿出几个铜板。他们抬起老太太的尸体向土崖上走去。    
    杨家茅屋的门板卸下来,成了灵床,有好心人在灵前点起了长明灯,烧了些纸。那边几个人在叮叮当当地砍木头做寿材。    
    这时,杨震川带着从人在小路口出现了,一望见小茅屋,就兴奋不已地大叫:“娘,妹妹,咱们时来运转了,娘,我回来了……”    
    然而,他立刻惊愣地站住了,茅屋门上飘着祭奠死人的岁头纸,院中停着尸体,围着一群人。    
    杨震川大叫一声“娘”跌跌撞撞地冲过来,这喊声惊动了帮忙的人,都奇怪地望着他,杨震川认清了死者是他娘,狼嗥一样扑过来,跪倒在灵前,抱着娘的头大哭大叫:“娘啊娘,你这是怎么了?你怎么不等我回来呀!娘啊,我是来接你去享福了,你这么命苦啊!”    
    周围的人全都落了泪。    
    哭了几声,杨震川左顾右盼,大叫:“蜀花,蜀花!”    
    人们唉声叹气。挑担人才不得不告诉他,他妹妹叫人拐走了,他娘才疯了,不然也不会投江自尽。    
    杨震川干瞪着双眼,咕咚一下昏死过去。    
    


第二章第十一节

    舍不得虢季子自盘,也许就得舍出脑袋,剿了半生“长毛”的刘铭传连顶子都是太平军的血染红的,到头来他却包庇太平天国将领,冒着“附逆”的罪名,怎样论是非曲直?古董他所好,美女尤其爱,二者不可得兼,要鱼要熊掌?    
               
    寿筵总算结束了,李鸿章送走了一拨又一拨客人,相府逐渐安静下来,他才把刘铭传约到内书房里深谈。    
    李鸿章道:“省三啊,这次跟法国人的仗,打是要打一下的,打好了,可以少赔点银子,最终还是要和,和对国家有好处。我们不行啊,别人能吃几碗饭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肚子还不清楚吗?”    
    刘铭传心里阵阵发凉,没料到老师这么悲观。    
    “我岂不想乐观?”李鸿章办了半辈子洋务,跟洋人打了半辈子交道,他岂不清楚,打的越大,赔的越惨。    
    “那都是我们没能向洋人学习之故,”刘铭传说,老师力主办洋务,以夷之长补己之短,最终制夷,这不正是李鸿章办洋务,练水师的本意吗?迄今,朝野之中,还没有他这么开明的呢,刘铭传每听到有人散布说李鸿章守旧、主和误国,他总是愤愤不平,左宗棠就到处讲李鸿章的坏话。    
    “由他去。”李鸿章说,“左季高这人,谁的坏话不讲!这次对你例外。他倒是个主战派。可也得看看自己的家底呀。省三啊,我们练兵、办水师、买洋枪洋炮,到头来,都是纸糊的老虎灯笼,外边看亮堂堂,张牙舞爪挺吓人的,捅漏了什么也不是,不捅破尚可吓唬人。”    
    刘铭传分析,洋人是占惯了便宜了,所以得寸进尺,与他们打交道,压根就不能软弱,他们远隔重洋,能运多少兵来,刘铭传不信中国人众志成城,打不败他们,坏就坏在自己先心里发抖、腿肚子发软起来。    
    李鸿章笑起来:“看起来朝廷起用你没有错。不过,光有勇气、才干是不行,你想到你去台湾的困境了吗?”    
    刘铭传岂不知道前靣的路布滿荆棘?他虽不懂水战,一则可学,二则不妨扬长避短,把敌人引到陆上来打。他还是信心十足的。    
    “我说的都不是这些。”李鸿章提醒他,台湾孤悬海外,内陆支援起来困难重重,如果法夷用兵舰封锁台湾海峡,你会很吃力。    
    困难早在刘铭传预料之中。台湾既有历代迁徙去的内陆居民,也有土蕃,又有丰饶出产,只要抚民得当,万众一心,他料想不会出现危局。    
    “还有一层,你也许没考虑到。”李鸿章说刘铭传去主台之前,刘璈虽是个四品道台,却是台湾的最高长官,他已在那里经营三、四年,刘铭传去了,他不会甘居人下,更何况他是湘系,刘铭传是淮亲,几十年来形成的湘淮恩怨,至今在朝野上下阴魂不散,李鸿章担心他不会真诚与刘铭传合作,若在暗中处处掣肘,刘铭传可是有苦说不出了。    
    对刘璈,刘铭传倒没在意。路上石超提醒过他。刘铭传想先修书一封,向刘璈主动示好,只要自己不对他另眼相看,他没有理由怎么样吧。    
    李鸿章道:“你倒是厚道。”    
    刘铭传所以不把刘璈过份看低,是因为去年春天的那桩外事纠纷。法国海军将领孤拔要求会见刘璈,左右都劝他别去,怕孤拔没安好心,刘璈却说,不去,法夷会以为我怕他,临行前,他嘱咐炮台守将,说如敌人寻衅,就开炮轰击,不要因为他在敌船上就怯手。依此看,这人至少不是个奴颜媚骨的人吧?    
    李鸿章笑笑,说他是个好人,不念旧恶。但不是人人都有这样高风亮节的。他只是为刘铭传担忧,也许事情铃他预料的好。    
    刘铭传说如果老师没什么吩咐,我想明天就进京城去。    
    李鸿章说他还是这么性急。问他这次见了太后、皇上,怎么回答?    
    刘铭传拿出一个折子,双手递上,这是他来前赶写的一个折子,正要请老师过目。    
    李鸿章念出了题目:《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他捻须而笑,这刘铭传果真是有备而来呀。李鸿章知道他会先到天津来见见自己,李鸿章确曾想劝劝他,因为毕竟只是宣他进京陛见,还没下诏,他想不应诏,也还有回旋的余地。从私情上来讲,李鸿章倒希望他留在天津,当个北洋大臣帮办,他既避了风险,又能帮自己一把,李鸿也落得轻闲了。可看他现在的急切样子,李鸿章是劝不了他了,他还是万牛莫挽的性子啊。    
    刘铭传表白心迹说,正因为洋人欺负我们,他才愿出山,如是为了当官,他就不来了,这些年过泉林生涯已经习惯了些    
    李鸿章说:“那你就抖擞精神去干吧,台湾与郑成功同在,再加上一个刘铭传,足可名垂青史。”    
    刘铭传说他也不在乎青史留不留名。    
    李鸿章说,他们喷出的唾沫几乎把老夫淹死!李鸿章不是和福禄诺在天津订了个简约吗?这本是要朝廷批准才生效的,可在朝野内外惹起了事端。以翰林院编修梁鼎芬为首的一群人上折子弹劾他,说他有六可杀之罪,一时有四十七份弹劾他的折子飞到御前,可不可怕?    
    刘铭传道:“先生不是巍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