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阴阳师3-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白了。我照你说的做。”  
     
 八

  灯火之下,晴明和博雅在藤子身后等待着。

  可能有一点点风,门扇不时发出很小的声音。

  “没事吗? ”

  藤子小声问道,她仍旧端坐。

  她的声音之所以显得沙哑,是因为太紧张而使嘴巴和喉咙干涩。

  “只要您把持得住,其余的事情由我和博雅设法办妥。”

  晴明说话柔声细气,与平时不同。

  又沉默下来。三人静听风声。

  此时——“来啦,晴明……”

  博雅低声耳语道。

  不久,不知从何处传来了笛声。开始声音很小……但越来越大,越来越近。

  “开始吧——”

  晴明点点头,藤子站了起来。

  仿佛等待握手似的,晴明和藤子一起来到板窗旁边。

  博雅紧随其后。

  三人在板窗旁等待,听着笛声逐渐大起来。

  博雅已握笛在手,调整好呼吸。

  接近了。

  晴明稍微启开板窗。

  从缝隙窥探,看得见屋外洒满月光的景物。

  有一道矮墙,墙外有一个人影。

  是个男子。

  身穿生前的公卿礼服,戴着乌帽子(旧礼帽.现神官戴。)。

  那男子吹着笛子走来。

  在围墙前,男子突然停下脚步。

  “博雅! ”

  晴明一开口,博雅便将叶二贴在唇上,平静地吹起来。

  从博雅将唇贴在叶二上.一种无法言喻的声音便悠悠地扩散到夜间的空气中。
那声音不但摄魂夺魄,甚至连身体仿佛也变得澄澈透明了。

  那男子和博雅都专注地吹奏笛子。博雅和着他,他和着博雅。

  不久——说不上是哪一方在前,和悦的笛声像溶入了春天的空气里一样消失了。

  “藤子呀,藤子……”

  说话声从外面传来。

  仿佛蜘蛛丝从门口的缝隙潜入一样,是低低的、若有若无的声音。

  “请打开门吧……”     见晴明的眼神示意,藤子便用颤抖的手开了门。

  门打开的瞬间,混杂着春野气息的浓烈的泥土味扑面而来。

  “终于肯开了啊……”伊通说道。

  他的呼气带着腐臭,让人想别过脸去。

  他脸色苍白。

  身上的礼服到处冒烟。

  月光如水,洒在伊通身上,泛着青光。

  伊通对站在藤子身边的晴明和博雅仿佛视而不见。

  “既然你心里那么痛苦,我就回来待在你身边吧。”

  伊通的声音温柔体贴。

  藤子热泪盈眶。

  “那是不可能的呀……”

  藤子的声音细若游丝。

  “已经足够了。已经可以了。对不起,还把你叫来了。

  你可以放心了。“

  她哭着说道。

  “你不再需要我了吗? ”

  伊通声音备极哀伤。

  不! 不! 藤子摇晃着头,仿佛说着一个“不”字。然后,她又像说一个“是”
字似的点点头,说道:“你可以回去了……”

  伊通望着藤子,几乎要哭出来。他又求救似的望望晴明。望望博雅。

  他的目光落在博雅手上的笛子上,说:“刚才是您……”

  博雅的声音哽咽在喉间,他只是点点头。

  “您吹得真好。”

  说着,伊通的脸慢慢溃坏。

  肌肤的颜色在变化、溶解,眼球凸出,露出白色的颊骨和牙齿。

  啊啊——伊通想要喊叫般地张大嘴巴,却没有声音发出。

  他就这样溃败下去了。

  呈现在月光下的,只是一具人的腐尸,且是在土里已埋了半年的样子。

  已成骸骨的手上,紧握着一支笛子。

  解除了咒的樱花花瓣,飘落在骸骨上面。

  女人默默地啜泣,过了一会儿,变成了压抑着声音的恸哭。  
      
                 不思量

  现夸说采已是从前之事。其时圣上居于东门院之京极殿。三月二十日前后,乃
樱花满开之时。上皇于寝殿日:南门樱开极盛,其美无可言喻。此时南厢房内忽有
咏歌之声传出,歌曰:离枝尤香是樱花…??… 上皇闻声暗思:“谁人在此? ”乃
挑帘外望,因未见人,转思:此何事体,说话者何人? 命众人遍查未获。报称远近
均无人。上皇甚觉意外,竞生出畏惧之心:莫非神明所言? 关白殿(关白.日本辅
佐天皇的大臣,位高权重。“殿”相当于敬称。)来见.上皇具言此事,关白殿奏
日:“该处常有此事,不足为奇。”

  《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七卷《于京极殿有咏古歌音语第二十八》

                                   一

  首先,不妨想像一下大唐这个国家。

  这个王朝从七世纪初至十世纪初,延续近三百年。

  在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若论最具大唐风采的,或者说大唐最盛的时期,
毫无疑问是公元712 年至756 年的四十五年时间。

  这就是一般称之为盛唐的时期。

  这是怎样一个时期呢? 此一时期,玄宗皇帝统治大唐,他与杨贵妃的悲剧性恋
爱广为人知。以李白、杜甫为首的才华横溢的诗人们,抛金撒玉般写下千古诗篇,
也正是在此一时期。

  这一时期的都城长安,不妨说是行将离枝坠落的。烂熟期的果实。

  天宝二年(即公元743 年)春天的一场盛宴,就仿佛象征着这一点。

  地点在长安的兴庆宫。时值牡丹花盛开之际。在宴会气氛最热烈的时候,玄宗
皇帝宣李白上前,命他作诗。

  醉醺醺地来到玄宗皇帝面前的李白,横溢之才由笔端泻出,即席挥就一首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当时首屈一指的歌手李龟年把这首即兴诗当场演唱,杨贵妃在宫廷乐师的合奏
下翩翩起舞。

  有幸观瞻的人之中,还有当时出使大唐朝廷的安倍仲麻吕。后来发生安禄山之
乱时,以绢将杨贵妃绞首的宦官高力士也在场。

  此时的长安,是一颗虽未离枝、甘香诱人却离腐烂只差一步、果肉几乎已溶化
的果实。兴庆宫之宴不妨说是这般长安的一场欢宴。

  那么,本朝又是怎么样的呢? 平安京的历史中,是否有过与李白作诗、杨贵妃
起舞的大唐盛宴相当的宴会呢? 有过。

  村上天皇之时.在天德四年(即公元960 年。)春天举办的宫内歌会就是这样
的一场盛事。

  什么是歌会呢? 所谓歌会,是皇宫里举办的一种活动。是宫中的人分为左右两
方,双方分别呈上事前所作的和歌,比较哪一方优胜的宫廷赛会。

  做法有多种多样,不但注重竞技性,娱乐、欢宴的色彩也很浓厚。

  是一种管弦欢歌、觥筹交错的活动。

  从仁和元年(即公元885 年。)至文治年间(即公元1185-1190年)的三百余
年,广为人知的歌会举行了四百七十二次,类似的活动还有三十次。在合计超过五
百次的同类活动中,天德四年由村上天皇所举办的宫内歌会,无论其规模、格调、
历史意义,都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     不是神事,不是祭祀,没有仪式,本质上纯粹是玩乐。

  但是,在平安京持续近四百年的历史中,这一次是最为豪华、灿烂的宴会。

  犹如在枝头沉甸甸地开放着的艳丽的大朵牡丹花……

  如同李白作诗、杨贵妃起舞的兴庆宫之宴象征大唐王朝的鼎盛期一样,天德四
年的宫内歌会,也可以视为象征日本古代王朝文化的一个事件吧。

  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主持这个活动的,是当时的天皇——村上天皇。

  时间是天德四年三月三十日——阳历的四月二十八日。

  地点是宫内清凉殿。

  最先的契机,是前一年,即天德三年八月十六日举行的诗会。分为左右方的男
子,分别预备了诗文,比拼哪一方的诗、哪一方的文章更为优胜。

  这个活动刺激了宫内的女官们.于是她们说:“男子已斗文章,女子该比和歌。”

  “总是只有男人们玩得尽兴.我们也搞活动吧。”

  “那我们女子就来赛和歌吧。”

  可以想像,女官们中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吧。

  村上天皇将这个想法和自己的趣味结合起来.兴之所至,组织了这场活动。

  在历代天皇中,村上天皇尤其喜欢搞这种活动。他自己也吟咏和歌,在乐器方
面,筝、笙、横笛、筚篥等均极精通。他是这些音乐的秘曲传承者。记载天皇逸事
的书与管弦有关的,以《江谈抄》、《禁秘抄》为首,还有《古事谈》、《文机谈
》、《教训抄》等,可谓不胜枚举。

  就是这样一位朝廷的最高权力者,利用自己的力量,打算在京城里搞一次空前
的风流雅事。

  村上天皇在当年的二月二十九日确定了左右方的“方人”。

  所谓“方人”,在这里,是指作为歌会主体的女官们。

  方人不作和歌。

  而是委托和歌作者创作作品,然后在歌会时将这些作品交给讲师朗诵。女官们
自己则在旁助战,为己方呐喊助威,喝彩取乐。

  这次的方人是宫内的女官们。以更衣为首,典侍、掌侍、内侍、命妇、女藏人
等女官分列左右。每组十四名——一共选出二十八人。

  这项旨意传达给左右方的头领更衣时,是在三月二日。

  决定和歌题目、颁给每位参赛女宫,是在三月三日。

  女官们根据自己得到的题目去安排创作和歌.竞赛当天,左右方各自拿出预先
准备的和歌一较高下。

  顺带提及,这是二十回合决胜负的比赛。事先便须定下各题所咏和歌之数。根
据题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