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在面试中,往往会问应聘者:“你现在用的电话有什么缺点?怎么改进它?”或者“龟兔赛跑时,如果兔子没有睡觉,乌龟怎么赢得比赛?”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些问题和工作本身毫无关系,但这恰恰是微软很重视的问题。根据应聘者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面试官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这个人是否具有创新精神。
其实创新能力就是产生某个以前不存在的东西。这东西可以是一个产品,或是一个过程,或是一种思想。
“创新是工作中的新思想,它可能是一个流程的简单的改变,也可能是复杂的全新市场的进入。”戴维·赫西(David Hussey)在他的著作《创新的挑战》中这样写道。
事实上,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比如3M、惠普、通用电气、索尼等等通过不断创新,获得了高于一般投资的额外利润。
著名企业英特尔公司在招进员工来后,非常注重鼓励员工不断挑战。当然,盲目迎接挑战只会带来失败,不可能带来创新,这不是英特尔所希望的。英特尔所推崇的创新是在接受挑战之前能够掌握情报,并进行充分评估,尽可能地了解到种种变通之道与替代方案,以增加对失败的控制力,这被称为“可预期的风险”。除了迎接挑战,对错误的包容也同样重要。在英特尔公司,面对“不可预期的风险”而失败是能够被接受的。
在英特尔公司,每一位员工都有机会贯彻自己的想法。英特尔是一个很平等的公司,在这里不会有很多层的经理,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在自己的级别上做出决定,不用什么事情都去请示。诸如“你很有头脑,却在上司那里受挫” 这样的情况在英特尔是不会发生的。也许有时员工不确定,拿计划去跟经理谈,但是,通常经理会鼓励员工去尝试,而不是泼冷水。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英特尔公司的员工才不会害怕失败,才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
同样,西门子公司的每一位成员也都具有普遍的创新意识,正是这种意识引领西门子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种意识的形成是以五项重要的个人素质为基础的,正是这些素质使西门子与众不同。
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3M)更是以其能为员工提供创新环境而著称。3M公司认为,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知识员工是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资源,是3M达到目标的主要工具。因此,3M有一个奇怪的15%时间定律,即允许每个技术人员可以用15%的工作时间来“干私活”,搞一些个人感兴趣的工作,这可以是对公司没有直接利益的。事实证明,3M的许多新产品都是在15%时间定律下产生的。
微软中国研究院的访问研究员,加拿大UWO(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凌晓峰博士认为,世界知名的大公司都很重视员工的创造力,因为要使自己的技术、产品、服务领先,就要做到与众不同。对于研发人员来说,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思路奇特,善于创新,从不满足现有成绩,产生新的创意并将其成功实现的能力,是好员工必须具有的。
凌博士说,创新能力越来越被企业看重,你能想出一个别人想不到的主意,也许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像美国的硅谷,很多公司是从一个好点子、一个优秀的团队起家的,那里没人问你的学历,只要你有创新能力,有好的团队,风险投资就会落到你头上。
正如巴西吉西利华公司董事长阿普里莱所说:“年轻人不能满足于众所周知的现成答案,应该善于向旧事物挑战并提出新建议。我已经注意到了某些求职者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求职前就已经向我们写信,对公司的事提出疑问,显露了他们的求知欲。”
第三部分:成长才有竞争力以创新的方式思考问题(2)
创新能力源于学习
人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创新能力。通常,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主要显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明某个以前未曾存在过的东西。
2。发现某个存在于其他某处,但别人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3。为做某事发明一个新过程。
4。把一个现存过程或产品重新应用于一个新的、不同的市场。
5。开发一个看问题的新方法(产生一个新观点)。
6。改变别人看问题的方式。
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创新。因为我们在不断改变我们所持有的对世界的看法。所开发出来的东西对于世界来说可能不一定是全新的、具有独创性的、划时代的,但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革命性的,这就足够了。因为当我们改变我们自身时,世界就以两种方式随着我们改变:一是以我们的行为影响世界的方式,二是我们经历世界的一个变化了的方式。
创新能力来源于什么?创新能力来自不断的学习。一个现在有能力的人,不管他是博士、硕士,还是高级工程师,如果不注重学习,也会落后,也会因此而缺乏创意。
创新能力的提升要求人们头脑清醒,不断学习吸取新东西。例如,在西门子,每一个员工都会积极主动地从工作过程中学习;向同事学习;从商业实践经验中学习,并通过和他人分享知识来学习,保证自己的进步和未来的成长。他们有个性,不平庸;他们或充满热情,或平静沉稳,或勤于思考,或感情冲动,或精明能干……他们都具有一点,那就是——他们随时愿意接受新的东西。
通用公司前总裁韦尔奇经常鼓励他的经理们去仔细搜索好点子并据为己有,这被称为“合理的剽窃”。韦尔奇说:“借鉴的就是最好的。”
有些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作为美国最强大的企业之一的通用电气仍然需要寻找好的点子?通用公司应该引导其他企业,让其他企业借鉴才对啊。“绝对不是这样的,”韦尔奇说,“每个组织都要学习,通用电气也不例外。”
戴尔非常重视提问,在戴尔看来,提问是了解员工想法、吸引员工创意的有效途径。戴尔经常会在全公司各部门询问同样的问题,比较其结果的异同。如果某一个部门在市场上出奇制胜地创下了佳绩,戴尔便会把他们的想法传播到全球的戴尔公司。戴尔说:“当一家公司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方式思考时,是非常危险的现象。”戴尔正是以其独特的提问方式来鼓励员工以创新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以不同的观点来处理问题,从而不断把创新注入公司的文化当中。
在英特尔公司,非常注重挖掘员工的学习能力。英特尔的一线经理人经常以有形的鼓励来肯定员工的贡献,这种开放性的环境,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快速学习别人的经验以迅速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英特尔,有一个专门的“创新日”。在这一天,员工都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并给予冠军方案10万美元的奖金,同时也给提案人一年的时间全力投入,着手他的提案。
对于有创新能力又善于学习的员工,不论他是否已经为晋升做好了准备,英特尔往往会直接授予他更高的位置,让他接受更高的挑战。正如英特尔的一位高层领导人所说:“重点在于一个人学习的速度,而非他以往的经验。”善于学习、学习速度快的人,更具有创新的能力,而一旦授予他更高的职位,给予更大的挑战,他便会以更快的速度学习,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
正如壳牌石油公司董事长皮雷特所说:“年轻人就业初期应该懂得,他们正在为自己的职业打基础。大学毕业后的最初5年内,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他们应该乐于学习。”巴西埃索石油公司董事长格尔克的意见也是如此,他说:“专业人才应该像海绵一样,不断努力地从周围发生的事情中吸取营养。他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把工作做好。”无数的事实表明,学习、学习、再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办法。
第三部分:成长才有竞争力提升自己的环境适应力(1)
心理学家哈博特·赛蒙有一次在沙滩边观察蚂蚁时发现:为了适应地形,沙滩蚂蚁的巢穴相当复杂。经过研究和观察,他发现尽管是同一种蚂蚁,如果它的巢穴在干燥的地方,巢穴的结构就比较简单。这是为什么呢?
哈博特·赛蒙认为,这是因为蚂蚁对周围的环境有一种本能的反应能力。为了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蚂蚁必须发展不同的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使得蚂蚁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以生存。正如南加州大学领导学院创办人华伦·班尼斯在《奇葩与怪杰》一书中所说:“适应力是每个人在面对生命的起伏不定与阴晴圆缺时,仍然能够活得精彩的能力。有人能从磨炼中吸取智慧,有人则在类似的经验中受伤屈服,成功的领导人和普通人的差别就在于此。”适应力对于领导者来说是这样,事实上,对于员工来说,也是如此。
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障碍和阻力,因此,企业希望员工不仅能够从容地适应环境,应对环境变迁带来的心理冲击,而且还必须能够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精力,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一家500强之一的美国公司在选择北京办事处负责人时,通过一个很小的细节考察了应聘者的环境适应能力。当时,共有七名应聘者,其中只有一位是女士。考官故意把应聘者的位置安排在空调下,而且将其功率开得很大。结果,六位男士都无法忍受长达两小时的面试,只有这位女士坚持到了最后。当面试结束时,这位主考官说:“由于公司刚在北京成立办事处,属于万事开头难的阶段,所以只有能够适应环境,敢于接受挑战,并且能够以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压力的人才会被我们录用,钟女士,欢迎你加入到公司中来。”
大多数企业的人事经理认为,员工的